中華龍文化相關作文20篇
中華龍文化 篇1
國二作文 ,811字龍,那是人們口中傳說的神獸,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那是每個華夏人民的靈魂,那是炎黃子孫的信仰。東方的土地滋養著龍,而龍在精神上給與我們力量。現在,龍的文化已經滲透在我的生活中,我們身邊處處有龍的精神、龍的文化。
每當在十月一日這天,我都能聽見無數以這天為驕傲的中華人民口中不時的唸叨著:“十月一日這是一個多麼值得高興的日子啊……”我總是會在心裡默默的附和:“是啊!這是一個多麼值得高興的一天呢!”它不只是中國的誕生之日,它也是中華龍在世界的高空上傲然挺立,中國人抬起頭,指著世界自豪的說:“我們是中國人!”的這天。在這天,似乎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閃爍著龍的聖潔——我是中國人。
我曾幻想能在五月初五這天,划著龍舟在黃河上大喊:“我是中國人!”那是多麼自豪的一件事啊!划龍舟就是這件普通的事,卻洋溢著特別的龍文化。
在元宵這天,家家張燈結綵,燈火通明,處處都是熱鬧的氣息。當然,龍他也要來湊湊熱鬧呀!大街上,人們圍著一圈又一圈。當擠進去後,你會看見一個威武神氣、強壯高大德龍,不停地在你眼中飛舞,跳動,還會不時對你眨著那雙炯炯有神的龍眼。那是,你就會明白龍為什麼會是我們的守護神,為什麼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因為龍的形象,龍的精神,龍的文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特有的特徵,我們就是龍的傳人,我們就是龍。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這首每個中國人心中永不停止的曲子支撐著我們心臟的跳動,它使洶湧的河水衝不垮我們的信念,它使黑色的世界染上美麗的色彩,它使每個中國人都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龍的精神支撐著中國!龍的文化滋潤著東方華夏族人的心田!龍的故事告訴我:“我愛中華,我是中國人,要做一條中華龍!
中華龍文化 篇2
國二作文 ,1145字中華龍文化源遠而流長,如一條縱橫千秋的絲綢,連續古今。它教會了我們感恩明月,似緞光華,如霜美麗;教會了我們感恩同學,執手共話,契闊談宴;教會了我們感恩老師,辛勤園丁,誨人不倦;感恩那把無私的愛永遠灑在我們身上的親人。那更是我們對龍圖騰的寄託,對文化的思念和謝意,它溫暖我心。
爺爺在我兒時的眼裡是一個博古通今的“歷史家”。小時候,爺爺便開始對我講述龍的故事,還因此特意買了一幅龍圖騰,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直到現在,我的腦海裡還不時浮現出那讓我做出改變的圖騰。
兒時,我最喜歡盯著家裡的“龍”看。那日清晨,我來到爺爺家,暖陽透過窗戶溫柔地灑在那幅畫上,映出祥和的光澤。爺爺見了我,指著這幅畫驚喜地對我說:“怎麼樣,看出什麼門道兒了?”我激動地跑到圖騰下面,踮著腳、脖子夠著夠著地向上伸著,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那可以穿梭於千百年間的“神物”:只見它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還有那強勁有力的尾巴,都讓人望而卻步,細細的鬍鬚似在風中飄動。那條巨龍在陽光的映襯下驕傲地望著我,這時我再把目光投向爺爺,只見爺爺眼底流出一股暖流,說:“龍嘛,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與積澱,這尊重也是老祖宗輩輩傳下來的!”我永遠都忘不了,忘不了這一幕,這讓我終身感恩的畫面。
灑滿陽光的那幅畫,使我心中盪漾著一股暖潔的熱流。這熱流感恩的不僅是爺爺的那片良苦用心,更是龍文化激起了我心田間角落裡的那片尊重。
時光流轉,風霜了爺爺那本就不光滑的面板,變得更粗糙了,褪去了往日的色彩,記憶裡色彩斑斕的世界漸漸離我遠去了。轉眼間,我一上了初中,面臨著科目的增多和越來越難啃的知識,壓力不言而喻。爺爺知道後,邀請我到他家去散散心,換換腦子。
我緊皺眉頭來到爺爺家,爺爺平靜地用手指向了那條龍,說:“你呀,太沒有定性。你現在再看那條龍,你應該看到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堅持,那就是龍的精神。等你的心靜下來,再看,如果看到了,說明你的心中已有了定性。那時候的你會比現在更不懈的,要牢記感恩——現在的堅持。”
霎時,我豁然開朗:尊重隨著歲月的變遷;堅持隨著歷代的更迭似一條矯健的游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雖已成為了回憶,但那永遠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感恩和堅持的。那才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己寶貴的的龍精神。
從那以後,每當我學習疲憊之時,想起爺爺的話,就覺得渾身充滿力量。龍精神經過爺爺的傳教和我自己的領悟,似乎真的在我的身上起了效果。
靜守時光,點滴溫暖,流年似水,畫意詩歌。那龍圖騰下的感恩與堅持,溫暖我心,常伴我身。
中國龍文化 篇3
國一作文 ,1126字龍是什麼?它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
華夏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但何為龍,哪裡有龍,誰又見過龍,這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不免增添一層神祕的色彩。在動畫片裡,有人遇到危險,天空飄著祥雲,只見神龍擺尾橫空出世,一下子就把壞蛋打得落花流水,好厲害呀!但那終究是動畫片裡的,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說有,但沒有任何實證。說沒有,那又有誰能想象描繪出如此偉大、完美的龍?但我認為,龍既存在又不存在,它不存在於空間世界裡,卻存在於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裡。幾千年前龍的故事,至今還在被千古傳唱,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積聚與積澱,是一種深深植入中國人血液裡的百折不撓、奮勇向上的精神!
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經歷了一次次興衰,剛剛從唐宋的鼎盛時期中挺立起來,又突然被美約日寇打倒在地,但是這樣一個龍的國度,又一次地站了起來,這都是龍的精神的體現。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那麼,龍究竟在哪裡呢?我沉思著。突然,我的心裡閃現出了一幅中國地圖,我被一種不知名的力量拉了進去。
我先來到了各個防風治沙區,只見地上一塊塊被壓過的痕跡,一道道乾草豎起的牆。我又看見,地上大片的沙漠一下子被掀起,蓋上了肥沃的泥土,許許多多的樹從土裡生長出來,覆蓋成了廣闊的森林。
接著,我又縱身一躍跳上天空,在藍天白雲裡自由地飛翔,突然,一隊飛機從我身旁飛過,把我嚇了一大跳。只見那全是我國各項航天新晉成果,有殲20隱身戰機列裝部隊疾速飛馳,“鯤龍”AG600成功首飛……各種新奇航天科技全呈現在我眼前,騰雲駕霧,直衝雲霄。
“呼唰”一聲,我又瞬移到了祖國邊疆,只見大雪紛飛,士兵們屹立在冰天雪地之中,任憑寒風呼嘯。他們的心堅定無比,誓死捍衛祖國領土。
我又去了許多地方:長城、長江、黃河、我國領海……我突然明白了,我剛才去的這些地方不正是龍的鹿角、駝頭、鷹爪、魚鱗嗎?龍在哪裡,龍文化在哪裡,它就在祖國各地,祖國的就是我們的,所以,它就在我們身邊啊。這時,我驚醒過來,原來是做夢罷了。
到了現在,基本看不到城市裡有舞龍的了,但是到了各個古鎮,還是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龍的民間文化依然保留著,如龍裝飾、雕龍、建築裡的龍吻、元宵節舞龍、二月二龍抬頭、吃龍鬚麵、端午節賽龍舟、龍圖畫、龍詩歌、龍歌曲等等。我們身為龍的傳人,要好好傳承這份文化、這份精神,那是因為這是我們的龍文化,是中國的龍文化。我們要勇往直前,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眼中的中國龍文化 篇4
國二作文 ,1258字古往今來,中國的龍文化在華夏文化譜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秦統一後,歷代帝王稱自己為真龍天子,把龍做為至高無上的榮耀,更是使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今天,在多種外來文化衝擊和交匯的現代社會,龍文化更是影響悠遠……
關於龍的定義,宋代畫家董羽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也是我們現代比較認可的龍的形象。龍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常見的經典生物,雖然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組成物源於現實,可以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龍的形象不僅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和我們的文化也緊密聯絡著,其精髓不斷滲透到我們的脊髓中。現代社會,我們對龍文化的再認知與反思,將使我們重新看到民族文化的偉大之處。
龍文化的內涵實質是以東方神祕主義的特有形式——中國的龍的形象,通過複雜多變的藝術造型,容入到中國人特有的基本觀念這中。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種觀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動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相容幷包的多元文化觀。所以我認為,與其將龍文化簡單定義為一種我國傳統藝術形象,不如將其定義為一種文化理念。它是中國人處理四種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亦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念,它不僅可以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和人際關係的和諧,也可能達到陰陽矛盾關係的和諧和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而且這些無時無刻都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不同膚色的外國人到中國生活學習、發展,並且與當地人和諧相處。在任何時候,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幫助那些需要照顧的人,處處充滿著“愛吾老以及人之老,愛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溫馨畫面。不管你身在何處,在大災難面前,我為我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因為最先被解救的永遠都是我們中國人。
龍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具有中國龍的形象,所以說龍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紐帶。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徵。在世界的東方一條龍正在騰空飛速前進,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成功、“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的設立、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無疑都是這條巨龍正以其傲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巔。
作為一名“零零後”的學生,我們應立足傳統、放眼世界,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經典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汲取和傳承中,用所學到的知識使其完美融合,讓這條“中國龍”更有活力、蓬勃向上,更有信心、銳意開拓,將龍之精神、龍之文化繼續發揚光大。騰飛吧巨龍!
中國龍文化 篇5
國一作文 ,1022字古人云:“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奮髯雲乍起,矯首浪還衝。”早在千百年前,龍就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龍在中國人心目中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賽龍舟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
隨著一聲槍響,龍舟如離弦之箭飛向遠方。兩岸的吶喊聲,加油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精彩的比賽令人目不暇給。鼓手坐在龍頭,一邊打鼓一邊吹哨,運動員們頑強拼搏,力爭上游。龍舟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運動員們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溼,但是他們絲毫沒有分神,依然拼命的向前劃,真是“蛟龍劈波斬浪,勇士競逐龍王”啊!
賽龍舟,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專案,他還代表了堅持不懈,奮勇直前的精神。這就是龍之精神的化身。許多典籍都將龍描繪成一種神聖的生物。但龍並不是永遠的強者,它也會失敗,也會下墜,可是它不會放棄,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低下它高傲的頭顱,就像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我們也曾有過讓世界矚目的壯舉,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我們也曾經歷過無盡的痛苦和屈辱,目睹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那無助的一聲長嘆,聽聞軟弱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那無盡唏噓……七七事變,當隆隆炮響打破宛平城昔日的平靜時,我們華夏兒女,龍的傳入漸漸覺醒了,為了抵禦日寇,拋頭顱,灑熱血,英雄輩出。經過先輩們的不懈努力,現在的祖國今非昔比,在那次世界為之矚目的利比亞撤僑事件中,我國的軍艦不遠千里,第一間趕到利比亞戰火紛飛的港口,不管你是香港人還是臺灣人,只要你是龍的傳人,祖國的軍艦就可以接你回家。2018年珠海航展,裝配了國產向量發動機的戰機輕鬆完成世界最難飛行動作——眼鏡蛇機動,看得我熱淚盈眶……中華民族這一條巨龍又一次在世界的東方騰飛。或許龍不一定真正存在過,但龍的精神早已融入了華夏兒女的血脈中,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龍,是中華民族五年前文明中最燦爛的瑰寶,是華夏兒女心中不能割捨的一份情懷,是億萬中國人信仰的來源。它是一種神聖的存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濃縮,更是中國精神的源泉。
讀《中華龍鳥》有感 篇6
讀後感 ,606字母愛,在每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的同時,母親便“賦予”了小生命義不容辭的關愛。
《中華龍鳥》是講述了在天災後兩種恐龍的變化,“澄”是主角華龍鳥的前身,而“岫”便是冷酷的犬齒甲龍。
“澄”,它把對子女的愛發揮得淋漓盡致,當子女面臨危險時,它絕對不會離它們而去,自己脫險;它明知鬥不過食肉龍,可是它選擇了留下,犧牲。是愛,是母愛的驅使。
“岫”,它們是個可怕的族群。是侏羅紀時期的“惡魔”,是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老頭”。
在這處處潛伏著危機的侏羅紀時期中,我認為每一種龍都會以自己的生命安全為最依歸。但中華龍鳥卻突破了這個冷血的傳統。相反,它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就如當年“孟母三遷”的故事一樣。
與之相反,犬齒甲龍則給了我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它們的族群則是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天高。找不到食物,便撕食同類,以大欺小。最後,更是以伴侶為食,真是慘不忍睹。
我在想:若我以一隻犬齒甲龍的身份生活在侏羅紀時代,我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會不會成為自己同伴的點心呢?會不會被自己的伴侶吃掉呢?想到這樣的畫面,我再也沒有勇氣往下面想了。
天災—大黑暗時代來臨了,犬齒甲龍在此次天災中被淘汰了,而中華龍鳥就心想事成地振翅高飛了。這是不是俗話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
這本書寫出了“心”的最醜陋的一面,但更大程度上是寫出了“母愛”的偉大。死亡,在中華龍鳥眼中遠比保護子女低,這是我們看到的最“人”性的一面。
捍我釣魚島愛我中華作文 篇7
國三作文 ,2066字【篇一:捍我釣魚島愛我中華】
翻開歷史的扉頁,那寫滿血和淚的歷史,見證了我們的祖國曆經滄桑,而目益強大。我們無法忘記,曾經的中國,在外強侵略中艱難前行;我們無法忘記,曾經的中華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用智慧和頑強,譜寫出了抗日戰爭勝利的篇章。作為中國人,我們驕傲,我們自豪。中華民族,終於在拼搏和努力中躋身於世界前列。我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勝利舉辦;我看到,中國經濟日益強大;我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而每個中國人民,都不會忘記這一切。
而就在9月11日,在這個舉國憤怒的日子裡,日本政府竟強詞奪理地表示,要將釣魚島“收歸國有”,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容忍日本政府的“公開搶劫”,釣魚島是我們中國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領土,永遠屬於中國,而對日本政府的“購島”政策,我們更不能容忍!
怎有忘記,日軍侵華,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累累罪行?怎能忘記,殘暴的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三十萬同胞遇難,那血流成河的情形,每每回想,都深深刺痛著我們的心。而今天,面對日本的再次挑釁,我們都應該挺起胸膛,拿起我們的武器,堅持維護我們的主權,捍衛我們的領土,捍衛我們的釣魚島!
而今天,中華民族又一次處於列強侵佔之際,是時候讓我們愛國的熱情付諸於行動了,我們都是祖國的棟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華民族,已不再是十八世紀,那個任人宰割的民族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會向世界宣誓:我們堅決維護我們的領土完整!
意氣風發的我們,坐在教室的時候,是否會依舊響起周總理少年時那一句響亮而有力地回答:“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是否會懂得讀書的真正意義。曾經的愛國詩人聞一多用一腔愛國熱情寫下《七子之歌》,在中華民族的存亡之際,他從未退縮。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保衛者,又怎能讓我們的祖國在此時此刻任由日本列強胡作非為。
總有一首歌,在耳邊響起;“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民!”總有一個畫面,在眼前浮現:萬里長城,氣勢巨集偉;長江黃河,壯闊豪邁;總有一段歷史,在時間的推移中,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不能夠忘記曾經的傷痛,釣魚島永遠屬於中國,讓我們用最激昂的聲音告訴全世界:捍我釣魚島,愛我中華!
【篇二:捍我釣魚島愛我中華作文】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對艾青的這番話有如此大的感觸。如今,我所有的憤怒感,危機感都溢位了體外,只因為那所謂的“大和”民族。自從瞭解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我的心裡就痛恨日本人,但是在和平的年代裡,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都已寬恕了,原諒了,作為整個家庭的一員,我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和平”的信念在我的心中盪漾,於是我息滅了心中的怒火。
可是現在,同樣一群強盜又在妄圖侵佔中國的領土。有關釣魚島這個擱置了許多年的話題又被重新搬上了桌面。1937年時,他們尚且還躡手躡腳,如今已變得膽大包天,攔截中國在釣魚島海域巡視的船隻,擅自在釣魚島上插著日本的國旗,主張購買釣魚島……為了奪取不姓“日本”的土地,他們無所不為,還有模有樣地宣稱:釣魚島屬於日本。也許他們是忘了南京那慘絕人寰的殺戮,忘記了曾經在中國掀起的血雨腥風,才會再次把自己塑造成恬不知恥的強盜形象。可是中國人選擇寬恕並不代表國民們遺忘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正如國歌唱的那樣:“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現在是時候為維護領土主權而鬥爭了。而且,我們國家也已今非昔比,擺脫了貧困的面貌,我們生活的氣象已煥然一新,軍事裝置應有盡有,再也不用懼怕列強的侵略。小日本們,如果不怕,就來吧。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在我們中國,功夫也是一種文化,可我們是把它當作一種儒雅的興趣來培養,以鍛鍊體魄。可日本呢,卻把武力用於侵略他國的土地,這似乎與高高舉起的“大和”旗幟相悖。當然,日本民族的這種性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他們在1937年全面撬開中國的大門後,我們早就領略到了什麼叫人“人小鬼大”,也見識到一個民族的挑釁。可是中國呢,向來是崇尚以“和”為主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和平鴿”也向世界傳達了我們的心願,相信日本的民眾也能感受得到。可是日本為什麼睜著眼睛說瞎話,咬著釣魚島不放呢?恐怕是因為得知了釣魚島一帶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吧。說到底,日本民族的野心並沒有隨著二戰的失敗而減少,如今反而在一步步壯大,他們也太不知趣了,竟然走著背離和平的道路。
和平年代裡也會有戰爭,顯然日本已經把矛頭指向中國。作為一箇中國國民,我們會憤慨,會吶喊。站在鮮豔的紅旗下,革命先烈那奮勇拼搏,拋頭顱,撒熱血的身影清晰地浮現在眼前。當然,我們不需要投筆從戎,也不需要為此而獻出生命,但是我們一定要在此刻拿出我們的正義感,體現出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也許我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四萬萬同胞的力量加起來足以形成抵禦外敵的堅固長城。
我們愛好和平,但我們並不懦弱;我們崇尚道德,但我們不甘被辱。我們要高聲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侵犯。
在墨香中感悟文化 篇8
國一作文 ,591字隨著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越發的普及,電子閱讀也成為了一種更加新穎且受歡迎的閱讀方式。手機、平板電腦等等產品都成了閱讀的媒介,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現如今還堅持紙質圖書閱讀人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是喜是憂?
首先,時代前進的腳步是不可阻礙的,電子閱讀自然也有它的好處。比如攜帶便利、成本低、閱讀效果更加的形象與生動、對於書籍的儲存更便利。電子閱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個電子產品,你就可以隨時閱讀,這對利用好碎片時間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再讓我們來看看其弊端,首當其衝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對眼睛的損害是極其大的!這也是人們普遍反映關注的問題。
其次,有人曾做過調查,現對於傳統閱讀而言電子閱讀的遺忘率通常是很高的,用過電子屏看文字,很難給人在腦海中留下一個深遠持久的印象,往往幾天的時間便會遺忘。
並且,對很多人來說,翻閱書籍時的油墨香氣也是閱讀的一大樂趣之一。而電子書,卻無法讓人們體驗到這種樂趣。並且,電子書也不便於做批註和摘抄,這使得讀書的效率也大大下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將一本嶄新的紙質書翻“爛”的過程正是你積累和昇華的過程,電子書卻遠遠不能給人這樣的感受。
所以,電子書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卻並不是一個學習閱讀,感悟閱讀的好方式。真正想要享受閱讀,最好還是憑藉傳統閱讀的方式。
尋一個午後,品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
我因中國的文化而自豪 篇9
國三作文 ,1022字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座博大恢弘的殿堂,是一個流光溢彩的百花園,是一部血淚交織的民族史……任何人都不能忘記它。
—題記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清新雋永的四言詩吹響了懵懂時代的遠去的號角,漢字在歷史的溫室中迴旋、盪漾,劃出了美麗的流光。綿亙的時光帶著華麗的樂章,述說著百家爭鳴的輝煌。
突然間,一個叫贏政的人活埋了幾百書生,讓漢字沉寂了幾百年,驀然間,不見了玲瓏絕響。
劉邦的大風颳開了天邊的浮雲,新的傳奇開始開講;傳奇婉轉了幾百年,東漢的鐵騎遮不住“建安七子”嘹亮的聲響。
陶淵明的菊花在終南山看著田園恬靜的風光;王羲之的《蘭亭序》如一聲驚雷,橫空出世,訴說著漢字魅力的柔長。
兩晉的流水帶來了釋迦的落花,花香在南朝的僧侶中徜徉。於是,在大漠的北方,誕生了一個叫敦煌的地方,飛天展開了中華文明的翅膀。
漫漫黃沙掩蓋了斑駁的古籍,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葬送了一個王朝,楊廣的龍船在新開的運河上趾高氣昂。
玄午門兵變抬起了貞觀長歌的指揮棒,女皇的手帕詮釋了時代的嘹亮。盛世、亂世激發了無數文人的靈感,敬亭山、白帝城、石壕村、小石潭……一個個地名在中華大地上吹動了粼粼的波光。
但,《霓裳羽衣曲》終究推動了時代,李煜的愁思帶著無盡的傷,大宋的旌旗在汴京城上高高高飄揚。於是,東坡居士在赤壁拍大板,唱大風:“大江東去,浪淘盡……”江水阻隔了胡人南下的步伐,靡靡的文人在臨安跳著不休的輕歌曼舞,而此時野蠻的部落在蹂躪著北方。怒髮衝冠的愛國志士挑燈看劍,在沈園中演繹了情場、戰場兩惆悵。零丁洋裡的嘆息拉上了黑夜的幃幕,大宋月沉西子湖畔。
在暗無天日、沒有科舉制的日子裡,老樹上的昏鴉訴說著漢字的惆悵。《竇娥冤》感天動地,《牡丹亭》演繹真情。
花靜靜地開,水悄悄地流,如今已是朱氏天下。于謙的《石灰吟》清刷著他的清白。李闖王攻入了紫禁城,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
歲月蒼莽。
大觀園裡的事說不盡,花果山中的趣道不完。忽堅船利炮轟開了鏽跡斑斑的國門,譚嗣同的肝膽灑落崑崙。
時光匆匆逝去,卻快不過一個時代遠去的步伐。魯迅的筆化作了堅利的槍,打擊著敵人的心臟。婁山關上如血的殘陽引鎝偉人詩興盪漾。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唱響了世界,嘹亮了東方。
五千年的風和雨,五千年的笑與傷,鑄成了歷史的長城,抬起了民族的脊樑。漢字的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光芒。
世界文明的銀河星光燦爛,我願採擷最亮的一顆星。因為我知道,中華文明在其中源遠流長。
我眼中的賢文化 篇10
國二作文 ,1510字上海作為文化名城,文化積澱深厚,而奉賢作為上海文化保留最多的區,有眾多的民間文化。
奉賢的民間文化有許多,比如皮影戲、滾燈、刻紙、木雕、摺紙、民間詩歌、菜花節、莊梨、各種民間舞蹈、織布和農民對什麼時節種什麼蔬菜的瞭解,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奉賢的民間文化一部分得到了儲存、發展,有相當部分處於鬆散、停止階段,現狀各不相同。
滾燈、摺紙、民間詩歌等,發展較為健康。一些中老年人在空閒時,時常將它們當成娛樂專案,它們也長期活躍在我區的文藝舞臺上,並在全國和省市級比賽中頻頻獲獎,人們也在不斷地努力,將這些娛樂和文化相結合的事情更好的創新和流傳下去,被文化部門授予了“民間滾燈之鄉”、“摺紙之王”、“詩歌大王”等稱號。
皮影戲、刻紙等,很早以前就已經流傳下來了,不過後來漸漸被人淡記掉了。現在,很多地方也慢慢注重這些了,學校也有一些關於這些的科目,讓我們不僅能在繁重的學習中放鬆一下,也可以將這些文化流傳下去,而且這個學校,只有莊行學校而已,也希望其他學校也能效仿。
織布,農民對什麼時節種什麼蔬菜的以解等,在古時,男耕婦織的說法一直傳承下來。現在,也有一地地方留存著這些文化,依舊穿著用傳統手藝做出來的布衣,非常淳樸,古典,還有現在的農民種地,還有看現在是什麼時節,選擇適當的蔬菜種植。比如:十一月種植小麥、大麥、油菜花,6月-8月種植玉米,9月-10月種植大白菜等。俗話說:“農民靠天吃飯。”一切都由時節和天氣決定。
菜花節、生梨等,近年來,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菜花節引起了國內外人民的嚮往,每天人均都在增加,外國友也來遊覽觀光,人們都稱讚不已。奉賢生梨也有不小的名氣,到了吃梨的季節,在菜花節旁空地上,許多農民將自己家中種植又大又甜的生梨拿出來賣。在酷熱的太陽下,吃上一口這樣的生梨,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而且奉賢的種植生梨的面積非常大,全國都能嚐到它。
今天,“公正、包容、責任、誠信”成為上海城市價值取向,命中積澱著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底蘊、行為準則、生活方式的“賢文化”毫無疑問是上海城市價值取向的最好詮釋之一。人類文明演進不止,教育與文化共榮,我們相信,經過教育能不斷的傳承、提煉、創新“賢文化”,一定能昇華成城市的靈魂,成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之一。
“賢文化”作為奉賢的文化之源,是具有區域特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開發、梳理、改造和提煉,形成目標定位清晰、內容系列豐富、手段方法有效的拓展型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實踐和切身感悟中,知悉歷代賢人、賢事,不斷增進對家鄉的瞭解,進而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樣的我們才可以真正把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實處。《奉賢“賢文化”教育讀本》生動地體現了“賢文化”的精、氣、神。精、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追求;氣,深厚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的氣質、能力和素養;神,與“賢文化”價值追求相一致的形象與神韻。這是文化滋潤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受國、敬業、誠信、友善,貫穿學生成長的各年齡階段,融入於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強大精神力量、優良道德規範的成功嘗試。
“言子講壇”已經成為區圖書館傳播“賢文化”的一個品牌。自去年6月至今,先後邀請餘秋雨、易中天、閔惠芬、葛劍雄等28位文化名家來奉講座,以智者力量解讀“賢文化”古今,受眾超過8000人次。
到目前為止,全區7個鎮已建成了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南橋鎮在建當中,鎮社群文化中心和遍地開花的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成了農村人口的精神家園。有線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