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體現相關作文20篇

孝文化的體現 篇1

孝文化的體現作文50 ,466字

孝,在中華文化精神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演繹出的許多的孝文化。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行事準則,也是人的一大品格。二十四孝圖,無論他表現孝的方式是對是錯,都能反應出人們對孝的一種重視。行動的孝自然無法讓人長久銘記,以孝為文化的體系,自然就蓬勃興旺起來了。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這些傳遞出孝能量的風俗節日,自然就是孝文化的體現了。

文化是思想多補品,從小,大人們就學會對孩子們講述很多孝的知識。傳教孝道,讓自己從小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傳授孝道給自己的子女沒有什麼條令規定,但哪個家長都會如此教導自己的孩子。不是說硬是要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講孝的心,讓孩子有一顆孝心。這同樣是流通於萬千家長之間的孝文化。

孝心啊,孝道啊,最重要的就是講孝的人孝就是再偉大,也是要人來講的啊!這些就是孝子孝女們的事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他們,他們的盼望就是我們要實現的回報,讓他們對自己的盼望得以實現!讓他們因自己的感動欣慰,就是最理想的!

孝的文化各種各樣不同,孝文化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文化的真實體現。

共享文明的體現 篇2

記敘文 ,727字

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越來越多的共享經濟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相關,同時,它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

共享時代的來臨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從最常見的共享單車說起,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成排的共享單車:摩拜、ofo、小鳴……人們只要用手機一掃二維碼,花幾元錢,便可騎走。上班去騎一輛共享單車代替開私家車,或是乘坐了地鐵再騎單車……騎行共享單車,已成為大眾人民短途出行的首選。又如共享雨傘也漸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車站、地鐵站等地,有顏色鮮豔的共享雨傘,只要用手機掃碼,就可使用。還有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汽車等等,共享方便著人們的生活,促進著人們的進步。

但共享在方便使用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很多問題,暴露了人們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養程度。像正確的使用共享單車,把車停在了正確的區域內,不損壞單車,這些文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為何還會出現不文明現象?把車佔為己有,在車上綁上了自家的鎖;不讓別人用車,把車上多處二維碼颳去,直接破壞共享單車等。還有更讓人不可思議的,如每輛共享單車上都明確寫著“禁止12週歲以下兒童騎行”,但為何還有一男童非法解鎖共享單車,與卡車相撞的訊息?小區門口清楚地張貼著禁止共享單車進入小區內,但為何還會在某些小區內看到數輛共享單車?人人都知道要把車停在規定的區域內,但又為何還會有上海市某區縣公安局扣住了幾萬輛亂停放的共享單車的新聞?這些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所有人思考……

共享單車雖小,卻折射出整個社會,從共享單車看到了人們文明的缺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以禮為先”,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影響了我們,所以我們要培養道德,增強文明素質,從我做起,讓共享更好地為我們服務,讓文明之花開遍各地!

一次孝文化的洗禮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2字

上週六,我和媽媽歷經兩個多小時的顛波,終於到了永州市新田縣孝文化主題公園。

我們遠遠地望見一處古香古色的入口牌坊,中間上書“孝文化公園”五個紅色甲骨文文字,令人賞心悅目。繞過草地,走出林蔭小道,瞬間到了中心廣場。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孝?心”創意石雕塑。它寬1、4米,高2、3米,男左女右,頭頸相對,中間合成“心”字,天真可愛的娃娃盤腿坐在其中,吮吸著手指,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寓意爸媽永不忘娃娃,始終把他放在心中第一位置,深深地愛著他。

中心廣場的邊沿是一條小溪,溪裡五顏六色的魚兒在嬉戲,你吐一個泡,我擺一下尾,好不開心。溪後是舜帝的雕像,旁邊“孝感動天”四個大字格外醒目。相傳舜家境清貧,父親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父親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其父、繼母、弟弟幾人串通一氣,幾乎將舜置於死地。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得到了堯帝的稱讚。堯帝將帝位傳給了舜。舜當了皇帝,更加孝敬父母,真是“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游完孝文化主題公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是獨生子女,從小爸媽把我“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當作“小皇帝”侍候。而我剛才還在車上對媽媽大喊大叫,要這要哪,只索取不回報。看到舜帝高大的形象,我羞愧萬分,決心向他學習,從現在開始,做個聽話的好孩子,銘記感恩,孝順父母。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4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 篇5

演講稿 ,1335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網。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經典文化的歸宿 篇6

高一作文 ,1207字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的傳統文化著作更是不計其數,單單是儒家的文作就有《詩》、《書》、《禮》、《易》、《春秋》等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更是令文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現在,科學技術發展飛快,中國的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呢?我們又應該怎樣學習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實踐在我們的是實際生活當中呢?

經典文化當中,豐富的知識能夠端正我們的心態,修養自己的身心。大學裡面就說過“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見,豐富的知識就在於研究事物的過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像培根說得那樣“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獲得豐富的知識,才能夠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修身養性。一個人,若是缺少了知識,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是潦倒的。潦倒的人生就會碌碌無為。

從我國的文化中,我們可以學到對待學習的方法。就像“論語”裡面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對待學習中的知識點,不能不懂裝懂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不樹立正確的態度,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讀書注重的是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時候,如果不用心去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從而失去了去探究事物的根底的樂趣。整天空想卻不去好好讀書,就會疑惑不解,這樣子,學習跟不學習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又要養成多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要養成多問的習慣。不懂就要問。《論語》裡曾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明而喜愛學習的人,會向不如自己學識的人學習,卻不會感到羞恥。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識的淵博,而是要積極地去探究學習中不懂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看到別人的優勢時,應學習別人的優點,而從別人的缺點中,改掉自己也擁有的缺點。學習也是一樣的。畢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問則通,通則會。對於學習中的問題明明不懂卻又不問,不解開自己的疑惑,又怎麼能夠算是真正的學會了呢?

傳承傳統文化,我們要尊敬父母,愛護長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裡曾有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尊敬自己的長輩,長輩是我們的領導者,引領著我們向未知的道路進發。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需要他們的時時提醒,時時監督,以免自己走上歪路。尊敬父母,愛護父母,《三字經》裡說“親師友、學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一個小孩子,九歲就會溫席,以此來孝敬父母,作為我國的青少年,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更應該要學會孝敬父母,關心父母,體諒父母。

中華文化引領著我們走在濃濃書香的路上,傳統文化,不只是看和讀,還要把傳統文化應用在生活中。這樣子,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中華的經典文化才可以被我們所繼承與流傳。

文化的融合讓世界更美好 篇7

高一作文 ,1014字

在這個科技突飛猛進的國度裡,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推進;文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化狂潮的席捲而來,“融合”這詞已不在是說說而已,它早已進入了人們的心尖。”深入到了人們的骨髓。

彼時千年,在《鑑真東渡》裡,回到盛唐時期。鑑真六次東渡,他帶去佛教經典以及建築.雕刻和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佛教與醫經也有著緊密的關係。佛教以慈悲為懷,不僅要治世人的“心病”,還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稱為“大醫王”。《法華經》上說“多聞有智慧”,懂得醫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現。特別是大乘佛教修菩薩行的出家人,為了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要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深入到名族靈魂的“融合。”這種歷史輪迴的是一種成功的現象。

融合,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在無形之中,早已與這個時代融為一體。

在《德國式閱讀的力量》裡,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

說到他們對閱讀的需求知識的融合,不得不談及到我們中國了,在這個充滿科技創新的國家裡,手機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每天有多少青少年對著手機“埋頭苦幹”,看小說,也不願意多看一兩眼對自身有用的書。說到閱讀量,更是令人咋舌!中國人每年每個人平均的閱讀量是一本書,甚至是零。若說想要像德國人那般與書本精髓的融合;答案不言而喻,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魯迅的《拿來主義》裡有說過:“取其精華,去其槽帕。所以,我們應該向德國人學習,閱讀永恆的書,吸取書裡的精華,來對自身文化不足的填補!去掉看小說的不良習慣。也相當於是去其槽帕。因為融合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

融合,無關時間,無關事情。他只是願與不願,想與不想。我深喜北島先生那首叫《生活》的詩,只有一個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字:“網。”可他卻勝過了千千萬萬句話!我認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我們不應該把忘了最終目的的“融合”稱之為融合;不該為自己找了那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矇蔽自己。我們該是要理解融合的真正涵義。

我們不該被這個時代給網住,我們要像蜘蛛那樣,與網融合的同時也要掌控那張網,而不是,蝴蝶,飛蛾,蚊子……諸多此類被網住的昆蟲。因為這個世界的進步創新需要我們,而我們需要知識文化的融入來補足世界的需要。

另一種完美的體現 篇8

國二作文 ,689字

比賽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任務?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為了奪得更多的獎項?在我看來,這是比賽的表面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比賽全過程體現出來的那種團隊精神,那種群體內部形成上下一致,相互支援,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

前幾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廣播體操比賽,參賽的有七、八年級的全體學生、由學校的領導以及部分老師當評委。分別評出各級的最佳領操員、最佳指揮員以及兩級各前三名的班級。

比賽準備的前幾個星期,正值三伏,不管是烈日當頭,或暑氣蒸騰,或淫雨霏霏,在操場上隨時可以看到學生操練的影子。經過幾個星期的辛苦練習,終於要拿出實力,展示自己多日來的勞動成果。

在指揮員巨集亮的口令聲中,在領操員的帶領下,在同學們積極的參與下,整個比賽場面無不體現著學生團隊拼搏進取的精神。

群體比賽要求個人的動作應與整體的高度和諧統一,做到個人服從集體。當今的青少年兒童由於種種社會、家庭問題的緣故,容易形成孤僻、自傲、對世事漠不關心的不良性格。體操鍛鍊或比賽,不僅可以豐富青少年兒童的課餘生活,還可以防止和矯正青少年兒童的不良品行,創造一個積極上進的氛圍,培養團結協作、互助互愛,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等集體主義精神。同時可以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友誼感與集體榮譽感,有效地消除部分青少年存在的心境低沉、抑鬱和情緒淡漠的現象。

看著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各自為各自加油鼓勁,各自盡最大的努力完成比賽,我看到的不是同學們之間那種團隊的拼搏精神,那種頑強的意志,那種持久的定力,更確切的是,那就是校園、班級文化的有力體現,是比賽目的的另一種完美的體現,在這個美好校園文化的薰陶下,今後的學習生活定會開出絢麗的成功之花。

傳統文化的魅力 篇9

高二作文 ,683字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結晶。

傳統文化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馬俑……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見證。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承傳,就不會有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化。

有時,我們的生命因為社會的進步而拉長。但更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因為有文化的薰陶而更有價值。傳統文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泱泱華夏的偉大,更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之魂。我們終日奔波勞碌,疲憊不堪,不免心靈的空虛。這時,你讀一讀唐詩,誦一誦宋詞,你看一看王羲之的書法,閱一閱唐伯虎的畫卷,你的精神會為之一爽,你的心靈會為一顫。汲取傳統文化的乳汁,使我們的思想昇華。

我們在經濟上講求“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那麼,我們在文化上也同樣應該享有這樣的權利,履行這樣的義務。

傳統文化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它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它的偉大價值還在於走向世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才能夠充分體現它的偉大,它的朝氣蓬勃。傳統文化並不會因“傳統”而過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節”,“中美文化節”,中國傳統文化香飄四海,溢滿五洲,這都是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現。沒有一位“老外”看了不發感慨,沒有一位外來遊客不被中國傳統文化而感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所在。

歷史的進步並沒有讓遺留下的文化孤獨的停駐在歷史長河之中,而是攜著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時代,跨越未來,站在現代社會的最前端,用傳統文化的內涵引領我們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氣息的明天,為建設和諧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以更加積極開放的胸襟擁抱世界。

文化的使者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8字

從小,我就喜愛閱讀。如今,讀書更是我的一大嗜好。讀書真棒!這是我內心的真切感受。

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事實就一直存在著,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象,用心靈去感受。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開啟書閱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暢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得更快。課堂上的一本本厚書寫滿了難題,記滿了深奧,我喜歡讀,因為它使我學到很多。人世間的書寫滿了艱辛,記滿了滄桑,我更愛讀,因為它使我瞭解到更多!我愛閱讀!

我的課間離不開書。課間我喜歡和同學為了《語文培優》上的題爭得面紅耳赤。對了,成功的喜悅讓我歡笑;錯了,失敗的教訓使我得到經驗。學習是艱苦的,可我樂意,因為讀書是享受,我愛閱讀!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書琳琅滿目,所以我的生活也離不開書。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司馬遷的悲慘遭遇而嘆息,又為共產黨橫渡長江打垮國民黨而喝彩。我愛閱讀!

我愛閱讀,因為課堂上的書讓我學習,讓我思考;課外的書讓我瞭解,讓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讀,更讓我成熟,讓我成長。我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