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妖貓傳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676字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自瑤臺月下逢。”月光下的女子輕念,隨風起舞,姿態美好,星光如水般地撒落在她的周圍,使她宛如九天瑤臺上的仙子,驚豔了時光。小雨,這樣說話知道吧。不知成了誰,心中的白月光被人銘記。卻也由此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劇。待繁花落盡時,只剩下空空地嘆息。

楊玉環遇到的第一個影響她一生的男人是黃鶴,她不知這個人是她的生身父親,是他殺了自己的父母,讓她寄人籬下。

黃鶴想要復仇,恨唐玄宗因玩笑而害死了自己的妻子,所以玉環成了他手中的工具。“有什麼能比讓大唐皇帝流著自己的血脈?更能讓大唐顛覆的事呢?”於是,楊玉環嫁給了從未謀面的壽王。當她接受了壽王時,壽王失寵,黃鶴與虎謀皮,與高力士一起將她送入了唐玄宗的懷中,楊玉環沒有選擇,成了寵冠後宮的楊貴妃。但可能是命運的捉弄,楊貴妃直到去世也未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在世人看來,唐玄宗是極寵愛楊玉環的。唐玄宗也是在楊玉環人生中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唐玄宗想要愛情,不顧倫理道德地強佔楊玉環,對他來說,楊玉環是愛情的化身。世人皆道楊玉環是最幸福的人。唐玄宗為她在太液池注酒七千金,在花樓外種牡丹十萬株,萬方來朝只為慶她生辰,兄弟姐妹皆是位極人臣,風光無限,她被萬人所羨忌。可誰又能看到那繁華之下空洞的靈魂?唐玄宗是王,即使再寵愛楊玉環,他依舊是王。對他來說,楊玉環更像是王權的象徵。他愛她的美貌和身段,卻從未考慮過楊玉環愛的是什麼。她從來都不想要那些風華,有誰知道她曾多次面對那些牡丹潸然淚下,有誰知道她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逃離這華美的籠子。

直至歷史來到了馬嵬坡事變,我想,楊玉環看著自己兄弟的屍體和麵前這些談論自己生死的人,心中一定是麻木的。生死從來都不是她能決定的。可當她被埋入土中,在這十幾年的無邊黑暗中醒來時,只能絕望地抓著石板,陷入無邊的虛妄中。所以即使在十幾年後被人挖出,她也只剩下了一副軀殼,就算穿上最奢華的服飾,仍是改變不了她已逝去的容顏和花白的頭髮,還有那快要消散的靈魂。

此時的唐玄宗早已失去了對她的愛慕,他心心念念地只是那個豔絕天下的楊貴妃,並且因為黃鶴,唐玄宗終是沒有尋找被帶走的楊貴妃。

白龍愛楊玉環,他看到了她的痛苦與掙扎,他終是未能忍住,帶走了她,那是楊玉環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但他也不愛楊玉環,他明知楊玉環愛的不是他,卻仍然強行地佔有了她,帶著瘋了的她顛沛流離了十一年,他每夜每夜地看著已然老去的楊玉環跳著“霓裳雨衣曲”,卻是不知她早已從那虛妄中醒了過來“也許瘋著比醒著好”。楊玉環輕念,她早已不在乎身邊的人是誰,自己的人生從未屬於過自己。可笑地是,白龍在臨死前才發現自己同樣是黃鶴的孩子,自己對於楊玉環的愛情可能更多摻雜著孺慕之情。而這份變了質的親情囚禁了楊玉環十一年。

而對於同樣愛慕著楊玉環的丹龍,我恨他的懦弱與自卑,他不敢奢望楊玉環愛他,於是他在帶走楊玉環離開皇宮後逃走了,與楊玉環生生蹉跎了十一年。但我同樣也感謝他,他在十一年後終是對楊玉環說出“請讓我陪你度過剩下的時光”。他給了楊玉環人生中最幸福的階段,雖然只有一年,但在這一年中,楊玉環可以跟自己最愛的人暢遊天下,展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楊玉環去世時是帶著笑的,只要這一年,這一生的悲哀都不值一提。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馬嵬驛事變三十年後,享譽後世的白居易創作了《長恨歌》,但他的楊玉環是與唐玄宗深愛一生,生活荒淫的楊貴妃。“因為你是白居易,因為過了三十年,仍然心繫貴妃的只有你。”可那又如何?他就算明白事件真相又如何?他選擇了“自欺欺人”,他留給後人的只是一個奢迷的假象,而對他來說,楊貴妃更像是用來批判君主的工具,而忽略了她自己本身是否想要這些榮耀。

楊玉環這一生,被太多的人愛過,但這些愛她的人卻一步一步地將她推入深淵,她不是仙人,她不需要他們的愛,她想要的只不過是一份自由,卻從未掌握過自己的生命。

世人皆歌頌楊玉環的愛情,可愛情下的她是多麼悲涼,繁花已謝,伊人已往,唯有華清宮外的牡丹依舊盛開,彰顯著昔日的榮光,眾人慾見伊人面,奈何繁花已凋零。

妖貓傳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846字

這樣的人讓我惋惜

伴隨著民眾的歡呼和那幾近瘋狂的人山人海,她—一襲白衣,衣袂飄飄。就像神仙般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蕩著鞦韆,從天而降。人群沸騰了,眾星捧月般地注視著她……

天生麗質難自棄

我不瞭解歷史上的她是什麼樣子,我只知道電影中那個如泡沫般悲哀的她……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是李白所做的《清平調》中所寫的詩句,本不是為她而寫,只是李白酒後一時詩興大發,用此詩來批判當朝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的皇帝罷了。

看見了她,是在極樂之宴上。當時,李白被她的美攝住了,原來那句詩簡直是為她量身而作。她的氣質,美麗非常人所能想象。不正應了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嗎?她說,她很喜歡這首詩。可是,她的眸子裡卻藏著一抹輕愁……

自古紅顏最薄命

是的,她很美,美得令人抓心,憑誰見了她都會被她吸引。就連那個倭國人阿布仲麻呂都成了她的忠實粉絲。可是美又怎樣?最終卻背上了禍亂朝綱的罪名。

安祿山起兵造反,與一個弱女子有何關?沉迷於酒色歌舞中的唐玄宗難到就沒有責任嗎?說什麼紅顏禍水,說什麼禍國殃民,人們將所有的錯都歸咎於她。她只是沉默,長嘆……

最是無情帝王家

馬嵬坡上,香消玉殞。

我知道歷史上的她是被唐玄宗一條白綾賜死,卻沒想到電影中她死的是如此讓人憤憤難平。她愛她的陛下,陛下卻騙了她。他讓她義無反顧選擇大義,用她的死來平息兵變。死就死吧,還要虛偽地騙她說會醒過來,會無恙,因為她是他的最愛!

她心裡最是清楚,她知道皇上這是在騙她。但她還是喝下了那杯毒蠱。那樣欣然,那樣從容。彷彿她不是去赴死,而是去完成一個使命。

然而,縱是死,也不讓她痛快。先是喝下毒蠱酒,然後再被金針扎睡,雖然過不了多久自己會醒來,可是棺材卻被釘死。可憐的她在棺材裡被毒蠱折磨醒來,用手使勁撓棺材,十指撓的鮮血淋淋,最後活活被憋死。

最是無情帝王家,說什麼愛她,其實更愛江山。

看完影片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歷史中的楊玉環,還是《妖貓傳》中的楊玉環,都讓我為之惋惜。

她生在極盛之時,卻凋零在唐朝衰亡之際……

妖貓傳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789字

“雲想衣裳,花想容”,你如繁花永不落,三萬繁華,十丈紅塵,不及你身著紅衣回眸百媚生。

他曾為她作詩,受盡寒冬夜裡苦苦作詩跪求椅子的折磨,只為完成這一份心血。片片雪花落於他絲薄的青衫化成了水,卻不及他心中那一份執念。“因為你是白居易,因為三十年過去了,任然心繫貴妃的只有你。”是啊,他為她而痴,為她而狂,為她耗盡心血終成《長恨歌》,他寧願名低於李白,卻不願他人言語《長恨歌》有假。儘管他知道那並不是完全真實的,可他還選擇了“自欺欺人”。他可是那個自稱無情無義、無法無天、只認詩不認人誰也不見的白居易啊!亦是他把所有的情都給了楊玉環?又有何人知曉?

他曾寵她愛她,他在太液池內注酒七千斤,整個花樓外植牡丹十萬株,萬方來朝賓客如雲,只為用這場極樂之宴慶她生辰,“只有敢拿一朝盛世去換一個能和她比翼齊飛的女人,那才是李隆基。”這個以駕馭所有人為極樂之樂的帝王卻是處處顧她;傾墨賦詩贈予她,驚羨紅裳只為她,以王之名守護她。他讓她成為人人羨慕的令人稱奇的女子,也讓她的結局讓人潸然淚下。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帝國不再需要她。她的生命最終在哭泣中殆盡,只留下他與她所贈信物為伴,漸漸終老。

他不曾忘卻她的容顏,他知道,她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那個有關她的劫。他不畏被打斷一條腿也要拼命護著她。他不在乎何為昔日的白鶴,因為他只在乎她。他深知,自己只是被父親賣了的白龍,只是那個配不上貴妃的白龍,只是那個會幻術的白龍。可他終是不願意見她身體如花般凋零,便替她受去了那噬骨的毒痛,化為黑貓,長久伴她。其實他的心裡也是明白的,他愛她,從第一次落簪時就開始。他愛她,認真執著,從始至

她不是什麼仙人,更不具什麼魔力,可他們卻都在她面前屈服。當然,不只是她傾城的容貌,更不是她貴妃的頭銜,還有什麼,只有他們知曉。

流年過往,芳華已逝,紅塵散盡,繁華也盡。可你一如既往如同繁花,永不落。

《水滸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52字

暑假裡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迫不及待捧起老媽送給我的《水滸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是一本描寫北宋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感嘆不已。

小說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奮起反抗黑暗的封建統治,並取得一系列勝利的故事。小說塑造了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性格鮮明的梁山英雄。這本書很多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如:拳打鎮吳西、倒拔垂楊柳、智取生成綱、武松打虎、大鬧清風寨等。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之後,在它的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義”字。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個個深情重義。生活中,當朋友有難時,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這是一梁山好漢們的“兄弟之義”。黑暗的封建統治下,民不聊生,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就扯起造反的大旗,為民眾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這是梁山好漢的為民的“國家大義”。正是因為秉持著這一腔大義熱血,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才剷除地痞惡霸,貪官汙史,反抗封建的黑暗統治,誓將“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進行到底。當然,後來梁山的招安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大義”的影響。

梁山英雄好漢們的“義”教會我在生活中不僅要對自己的朋友講義氣,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相助,而且對於社會上的那些不良惡習和和風氣,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義”。

所以,我非常喜歡讀《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會永遠停駐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皮皮魯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15字

《皮皮魯傳》這本書的作者是鄭淵潔,書的情節和內容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只要有時間就看,下課看,閱讀課看,睡前也看。看完這本書這麼多天了,我清晰地記得那些故事:《皮皮魯外傳》、《皮皮魯和童話節》、《紅塔樂園》、《皮皮魯日記》、《名畫風波》、《夢中人》、《幻影號》、《閃電!閃電!》、《Z星球日記》。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幻影號。我對皮皮魯很崇拜,因為我也有這樣的性格,也是很喜歡冒險的。他講了皮皮魯得到小神馬—幻影號後,在馬路上飛奔,一直被警察抓。可是幻影號太厲害了,警察不但抓不到幻影號,還經常被耍。後來,他和他的同學一起去幹世界大事……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冒險、勇於嘗試的精神,並且運用到學習中。比如做數學題的時候,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會使我們的思維更活躍,大腦更聰明。

另外,皮皮魯還有勇敢、調皮、見義勇為的性格,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也幻想成為像皮皮魯這樣的人,成為正義的化身,在同學們之間傳播正能量。

《岳飛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07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經常讀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岳飛傳》。這個故事令我讀了就有愛不釋手的感覺,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愛國高於一切”的道理。本篇故事以主人公岳飛來說明熱愛祖國的道理。讀後讓我印象最深,忘不了那位精忠報國的岳飛,也忘不了那奸詐貪婪的奸臣秦檜。

岳飛小的時候,就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可是他的家裡遭到了洪水,家破人亡,他和媽媽一起到了一個人的家裡,從小一起和幾位富孩子一起學習知識,練習武術,他們的師傅周侗把自己所有的武功傳授給了岳飛等人,岳飛的武功在其他三位少年之上,於是,周侗便十分欣賞岳飛的才能。便叫岳飛參加選拔為報效國家的人才。主考官被小樑王的三錠銀子迷住了,便打算讓小樑王勝利。從這裡可以看出主考官是多麼的貪婪。最後,小樑王不但沒有勝利,反而讓岳飛贏得了勝利,這也給了貪官一個狠狠地教訓。

岳飛和兄弟們被選上以後,皇帝便讓岳飛當一個小官,等立了功便把他升官。當時的女真族反動起義,在他們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小國—大金國。從那時候起,岳飛便成立了抗金兵的偉大英雄。

在青龍山帶領幾百官兵設下埋伏,擊退了金兵的十萬大兵,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皇帝便升了岳飛的官,更加信任岳飛,而岳飛也不驕傲自大,多次立下戰功。後來,金國皇帝的四兒子金兀朮以萬夫不當之勇殺到了長安城,金兀朮的軍師哈迷蚩差點被岳飛活捉,金兀朮率領金兵多次被戰敗。

岳飛也是一個治軍嚴謹的人。一次岳飛在牛頭山保駕,他的大兒子岳雲,看到城牆上掛著免戰牌,便一下把免戰牌打碎了,岳飛十分生氣,便下令把岳雲殺掉。從這裡可以看出岳飛是多麼的治軍嚴謹,對兒子也一視同仁。從此,金國便傳開了一句名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由此可見,岳飛帶領的軍隊是多麼英勇,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後來岳飛被秦檜設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殘忍的殺害了,令人惋惜。

岳飛還說:“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是岳飛真實的寫照。

在我們中國像岳飛一樣的英雄,有邱少雲和王小二。他們的愛國精神永遠留在人世間!我非常敬佩岳飛,我要學習岳飛的精神,在學習中堅持不懈,刻苦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也要懷有愛國的心,將來長大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林肯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238字

讀完了《阿伯拉罕林肯傳》,對林肯的一生的成長經歷有了一定的認識。偉人之所以為偉人有他的不同於凡人之處,但他首先是一個凡人。林肯是以凡人入場,以卑微之身份,從一片洪荒中走來,走過飄泊的年代,走過戰爭的年代,成長為一代傑出的總統,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人。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這位總統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馬克思曾這樣評價過他:“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他似乎習慣於一次次的失敗和一次次遭人恥笑的經歷,他似乎也從不忘自己應該持續的對莎士比亞的激情和充滿風趣卻又不失風度的幽默笑話,更有他那可以稱之為天生般的演講口才和優美地遣詞造句的手法。當小販,他可以為多收了別人5美分而走上幾十里路去還錢;當律師,他可以無償地無私地為正義的一方服務,無論他做什麼,從不忘職業道德的真理。在政治之路上,他從社會的最底層,直至權力的頂峰。在每一次升級的攀登當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荊棘密佈的道路。似乎,順利與他無緣,失利與他結緣。幸運的是,他最終還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美立堅合眾國的總統。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輝和智慧證明了自己就會是一個國家的偉大總統,一個最受人崇敬的總統。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我究竟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我只想說,人格是鍛煉出來的,偉大的胸懷是練就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做個真正的人,做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事,那麼就不枉此生不虛此行。偉人首先是普通人,因為他做了偉大的事才成其為偉人,而他能夠做成偉大的事,和他自己有關和他所處的時代有關和他所遇到的機遇有關。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們無法成為完人,但是我們能夠成為更加完善的人;我們無法都成為偉人,但是我們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反射一點人類智慧和心靈的光芒。

現代青少年心理極其脆弱,自殺、離家出走等事件時有發生,令人擔憂,人們不禁感嘆:難道祖國的花朵就這麼經不起風雨?當你迷惘時、痛苦時、失意時、—那麼就請你看看《林肯傳》吧。這個偉大的男人忍受過人類所能忍受的最多的創傷和煎熬,他的善良仁慈和正義的心,也未能給他帶來過一天的幸福或者快樂,他的艱苦奮鬥,他的隱忍,他的深深的哀傷,為美國人民帶來了和平和統一,卻也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林肯走了,他彷彿也帶走了人間所有的不幸和悲慘的故事,帶走了人間所有無奈和掙扎。

在自信力,堅毅,忠誠,把事情搞定的能力之外,我突然發現我忽略了一件東西,一件和自信力一樣,屬於人間偉大的領袖們的東西,那就是:寬容。林肯從不批評任何人,對於悲慘的生活他也從無怨言,儘管他時刻處於深深的悲哀之中,但他卻總是為別人帶來歡笑。對於林肯那因寬容而生的隱忍,任何悲傷的筆調都難以形容,但我從內心深處崇敬著這種隱忍的偉大。相信當你看過《林肯傳》之後,也會對林肯的寬容產生永生難忘的印象!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45字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14字

讀完《名人傳》一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書中的人物無一不是與命運抗爭的偉大英雄,他們經歷重重挫折,堅持著心中所想,擊碎了命運掀起的滔天巨浪,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其中貝多芬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貝多芬出身貧寒,一生經歷無數坎坷,命運的“打壓”、親情的辜負、愛情的背叛、病痛的折磨,無一不重重地打擊著他。他孤獨地活著,堅強地活著,彷彿與世隔絕,也許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詮釋他寂寞的心境:“烏雲敞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但他沒有就此被擊倒,他在黑暗中活著,在無聲中抗爭著,在與命運搏鬥著。最後隨著《第九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作品的相繼問世,象徵著他的勝利,他戰勝了厄運,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困難與障礙,更戰勝了命運!他的精神攀上了生命的巔峰,他的心靈空前強大。

我從貝多芬身上感悟到堅忍不屈,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精神。同時他的不屈於命運的精神也讓我陷入沉思。如果肉體的創傷會很痛,那麼精神上的痛苦更甚,與貝多芬受到的重創相比,我們碰到的困難只能算毛毛細雨,但是我卻不能展現如貝多芬一般的頑強、堅忍,因為一點點小挫折放棄了勇敢,放棄了拼搏,更放棄了機會。如今長大了,面對的越來越多,如因為挫折和困難而退縮、逃避,我們就會失去很多。人生就是要奮鬥,要勇於與命運鬥爭,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一定會成功,只要頑強拼搏,努力抗爭,最壞的結果不過大器晚成。

《貝多芬傳》讓我感悟到堅強的重要,讓我求學的步伐更為堅定了,真的受益匪淺。

命不由天——《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55字

讀了《名人傳》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看完這本著作後,文中體現了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從這個意義上說,《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歷史偉人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音樂巨人貝多芬。令我感觸最深,貝多芬人生坎坷,但他卻能擺脫這一切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建立至偉而不朽的作品—《命運交響曲》。他令人相信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

作者羅曼罗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命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要把為人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以安慰和鼓舞。

讀後這位偉人的著作後,使我更對“命不由天”這個詞的堅定。

從小我就懷著自卑的心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無論在家庭、學校、生活等都是一路坎坷。在學校我嘗試參加不少課外或年級裡的各項比賽。但總是高興地進入考場,愁眉苦臉地出來。當我經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後,是我性格更加自卑,無法與別人溝通,心理壓力便更加大了。總是埋怨,為什麼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坎坷的呢,別人的卻這麼一帆風順?老天呀!你太不公平了吧?

直至,同學介紹我看了《名人傳》這本名著後,我才知道沒原來世界還有許多比自己坎坷的人。就像文中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原來,他經歷過耳聾、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疾病。尤其是當一名音樂家失去聽覺後,怎麼去創作音樂呢?但,這一切困難難不倒貝多芬,最終他建立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正因為它具有不屈不饒,意志堅強的精神,才成為了世界名人。如果我與他相比,豈不是小菜一碟嗎?是他,他告訴我,做人不要相信命運,無論你家境多麼貧窮,只要懷著一顆意志堅定的心,什麼事情便迎刃而解,人生有了坎坷才有成長的經驗。所以我不要在挫折面前低頭。

同學們,當“千里馬”沒遇到“伯樂”,它是否要自暴自棄呢?

做人嘛,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伯樂”不賞識我,自有人會賞識自我的。所以我會很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我們的命運絕對不是由您這老天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