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與改變相關作文20篇

堅守與改變 篇1

高三作文 ,832字

如果你是一粒樹種落在了山腰上,一旦長成了參天大樹,你就只能夠堅守一片土地,為他奉獻一生,不曾離開;如果你是一隻小鳥飛翔在藍天,無論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憑藉翅膀翱翔四方。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大腦,它能夠幫助我們,靈活處理各種事情。其實,人生有很多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抉擇:堅守還是改變。

人生路上,正是因為敢於堅守,我們的生命才能展示出屬於自己的絢麗風采;人生路上,正是因為改變,我們的生命才能奏出屬於自己的美麗音符,找準自我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因此,我們的生命歷程時時刻刻昭示我們:人生路上,我們應以堅守為本,把改變作為輔助!

還記得不顧美國高官的麻煩阻撓堅持返回祖國的錢學森嗎?回國後一無所有的他,憑藉著自己的大腦與智慧,造出了氫彈和原子彈,獲得“兩彈元勳”稱號。他以自己的執著,為我們解釋了普通人也能夠堅守的分量!正是他的堅守,堅守著對於祖國的熱情,才能衝破美國的無理阻撓,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為飛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是什麼讓他得以排遣被監禁期間的孤獨與寂寞時,若僅憑堅守,又何以讓他充滿信心敢於堅持呢?是他對祖國愛的堅守,還有他對自己心態的調整與變通!聰明的他,不畏監禁,堅持鬥爭的時候,他繼續思考問題。這些在常人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舉動,卻讓錢學森在堅守中得到了心靈的變通,以讀書與思考消融寂寞。改變,讓他保持達觀的心態,也讓他堅守的步伐更加穩健!

因而,在堅守的過程中,有改變做催化劑,就一定讓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中走得堅定而不沉重。人生路上,我們應該學會堅守,它是我們生命中厚重的積澱,是我們心靈的歸宿,它能夠讓我們在漫漫征途中緊握的人生標尺,失去它,我們的人生將永遠迷失生命的航向;改變則是萬物以得生機的心靈之花,它的純淨是我們生命的靈動之源,帶來的是智慧之光的若隱若現,是面對風雨變幻的審視,捨棄它,我們的心靈就不再流動。

我們,作為有思想、會思考的人,人生路上,我們堅持“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把堅守作為追求的根本,把改變作為前進的動力,才能實現人生追求。

堅守與改變 篇2

高三作文 ,961字

陶淵明堅守了自己的節操,不為五斗米折腰,換來了世人的欽佩;魯迅棄醫從文,改變了自己的策略,用手中的筆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換來了千古佳譽;司馬遷堅守了自己的信念,不畏宮刑之痛,終於著成《史記》,為後人所讚歎;鄧小平改變了中國發展的緩慢程序,才有了今天改革開放後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晚清政府卻自以為是地“堅守”著所謂的“節操”,盲目閉關鎖國,才導致了以後的八國聯軍侵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改變了戰術,以退為進,最終為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堅守,也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但堅守,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守舊,我們應該堅守的,應該是那種美好的品質、理想、信念與追求。我們應該改變的是一些不得當不適合的策略、技巧、戰術與方法。改變的前提是要有底線,就如同做人一樣,不要超過底線,違背偷道德。堅守與改變是對立但不矛盾的。堅守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一些適當的、靈活的改變。如果你想堅持自己的理想,但你的理想又有些遙遠。這時,就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你可以改變自己實現理想的策略,換一條路,也許能更快到達理想的彼岸。

人們總是會在方與圓之間來回變換,就像電腦的三維屏保一樣。可是,我們是應該堅守自己“方”的本性,還是應該為了迎合世界把自己變成一個“圓”呢?電腦上的屏保圖基本上在做三種變化:有刺的→圓的→有稜角的正方體。為什麼圓會夾在這兩種有攻擊力的圖形中間呢?後來我明白了,人的一生應該也就是這麼變化的吧!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應該是帶刺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圓滑,最後“歸期”將至時,才開始向正方體來發展。但我天生就不喜歡那種圓滑的人。我認為他們太過於趨炎附勢,沒有自己的主見。我希望我能一直都堅持著做一個帶著刺的人。但爸爸曾經對我說過:“你該有自己的稜角,它可以保護你,即使它不銳利。”原來他是想讓我做一個有稜有角的正方體——既堅守了本性,又帶有一絲變通。

所以,變通與堅守並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互利共生。堅守,可以讓你堅守本性,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變通,可以讓你在處處加油的世界裡不會被排擠,有一處容身之所。

這才是堅守與變通的本質所在。

堅守與改變 篇3

高三作文 ,865字

小時候聽過一場講座,主講人是一位殘疾運動員,其專案是鐵人三項。若說那位冠軍運動員的樣貌,我是早已忘記,但其當時所展現出的堅持,著實震撼了我。於是乎,在目前的人生中,我覺得任何事唯有一直堅定一條路下去,才可成功。

確實是要堅守的,守住自我,守住內心的路前行的人往往更能體味真正的人生。宋有女文人李清照,年少時的她天真爛漫,有幸福的家庭,享受著生命給予她的美好。然而,一朝變故,她不得不走上漂泊的避亂之路,遍地戰火中,她飽嘗著人間悲苦,卻從未停止寫詞作詩的腳步。她敢於擊鼓鳴冤,只為守住那世人都渴望的古籍。哪怕那個時代,連詩人陸游都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卻依然放不下心中的堅持與操守。於是,她做著那亂世中的美神,哪怕艱苦,也要將文人的正氣留散人間。數千年後的人們再想起這個女子,也不得不嘆一聲“女中豪傑”。

可見,一個人的堅守是會產生巨大影響的。然而,社會變化繁雜,時代瞬息萬變,絕對堅守就是好嗎?

未必,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大多數人都享受著其中滋味的時候,卻總有些人固執地與時代格格不入,他們自稱戀舊,實際上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曾有一個老人,放著空調不用,卻偏依然要用蜂窩煤取暖,即便兒女後來給他安裝了最新的暖氣,他也仍舊不領情。結果,有一日,他因一時不慎,導致了一氧化碳中毒,所幸被人及時送去搶救,才挽回了性命。老人自己聲稱是放不下曾經的物件,這不免讓人有些可笑。時代的進步,不適宜的東西被淘汰自在其理,老是以戀舊之名固執地堅守自以為好的東西,最終恐會釀成大禍。適者生存,堅守不等於固執,發展著堅守方為上策。

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是很好的例證。孝文帝不執著於自己身為上位者的鮮卑血統,而是從大局出發,頒佈條令,與漢族文化融合,最終推動北魏走向輝煌。不光大到歷史全域性,其實小到生活中亦然。做不出的題目換一種方法去做,不喜歡但又離不開的東西可以換種態度去接受……

要知道,堅守固好,但改變著堅守或許更能讓人迎接明日的豔陽。

順應與改變 篇4

高二作文 ,843字

人潮擁擠,世事變遷也許在一夕之間就會發生,沒有事物會一成不變,沒有人潮會停滯等待,更沒有時間會停下來任你追趕。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成青絲暮成雪”,古人感嘆年華易逝,激勵自己和後人珍惜時間,奮發向上。“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先人感嘆時間不等人,總是害怕在一眨眼間自己就失去分秒時間。世間萬物,瞬息萬變,我們只有激勵自己,努力拼搏,才不會惋惜往日的蹉跎歲月。

張愛玲說:“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世事滄桑,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包括感情。林徽因出身沒落的官宦世家,我認為在她被父親不分是非暴打之前,也許她對他還有一絲敬畏之情,但從那之後,或許就心灰意冷了,直到死都沒再回過一次“家”。人們總說血濃於水,如今連這難以割捨的親情都變得不可靠了,那麼,世上還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呢?

一代情僧蘇曼殊的初戀是一日本女子,後來自盡而亡,她就像一朵櫻花,永遠地在蘇曼殊的的心裡盛開著,華麗唯美,永不凋謝。這就是一成不變的感情,但是它純潔無瑕,令人不忍玷汙。後來蘇曼殊背井離鄉,剃度為僧。本以為他會專心參禪,在這青燈佛前,將自己與這塵世擇開,但他不安於此,他喝酒,吃肉,屢屢犯戒,最終卻又還俗。他無法改變佛規,無法改變自己。蘇曼殊一生有三大嗜好;吃肉,喝酒,吃糖。即使他身患重病需要忌口,也還是忍不住要偷嘗幾口。後來又不甘於世,重回佛祖膝下,請求教化。大病初癒的他卻又將自己所有的積蓄交給了結識的青樓知己,買了許多糖寄過來,最後病一發不可收拾了。這就是蘇曼殊,他無法改變自己,卻用自己的才情改變了世界。

我喜歡張愛玲的話,“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蚤子”,人生華美,卻猶有缺憾,如果喜愛這襲華袍,就不得不忍受這缺憾,如果無法忍受,那就只能自己動手,重織華袍。

也許張愛玲因為無法忍受這缺憾,才重織了一件自己喜愛的旗袍,它不華美,卻舒心。

改變他人與改變自己 篇5

國三作文 ,837字

年少的我們總是有些煩惱,總是有些脾氣總感覺活在迴圈的日子裡,在“監獄”度過的每一天都是三點一線。總想著要改變生活方式,尋找新鮮感,可總是在圈子裡打轉。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學會了以物質觀察人,以行為了解人,以做到保護自己的利益。

人都是一樣的,自己的利益無論何時何地都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會對自己身邊的人萌生一種改變他們的年頭,他所不喜的事,硬強迫他喜歡,甚至強迫他去做好符合自己利益的事,可這並不能永遠地改變他。

朋友總是很不守時,不知是習慣還是故意。每次出門聚會時,朋友總是最後一個到,脾氣還特爆的。不能去批評他晚到,不然會引發“戰爭”。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戰爭,為了避免硝煙,所以大家都沉默以待。但是總不能一直這樣地相處下去吧。既然無法改變別人,那就嘗試著改變自己吧。

反正無法改變他,那就改變自己吧。或是改變和他相對的脾氣,或是直接到家裡去等他……

在生活中,總是覺得朋友欠我很多,在朋友做事不如我意的時候,會抱怨他怎麼不為我著想,不為我考慮。可什麼時候我又為他找想過?

現實裡我們往往要求別人改變他自己,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的情況卻很少,總希望別人能夠為自己著想。可憑什麼自己要有這樣的待遇?自己又有什麼資格?

改變自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曾聽過“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這句話。呂蒙通過閱讀大量兵書,改變了自己學識的淺薄,不僅得到了大家的讚賞,自己還增長了學識,真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改變自己可以更好地的展現自己,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避免閒談時諸多問題的出現,何樂而不為呢?

以此來參照我們的生活,不喜歡的事,用另一種方式去看待,改變自己的看法;不喜歡的人,從另一種角度去看待,改變自己對他的看法,尋找他身上的優點。因為對一個人的好與壞有時僅僅一個瞬間就可能由詆譭轉變為讚美。改變不了他人的想法,那麼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不了他人的性格,那麼改變自己的脾氣。

你不能改變別人,但你能夠改變自己,適應別人。我們強求不了別人,但是可以強求自己。

適應與改變 篇6

議論文 ,403字

天氣慢慢暗淡,帶著一股淒涼,放眼望去有點愁感,在記憶的深刻裡徘徊。在這個嶄新的環境將會度過三年,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會是怎麼樣,是一路歡聲笑語,還是困難重重,希望是前者。

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環境中我們要適應與習慣,才能面對這個世界風風雨雨。心靈一點點的成熟,接受著未曾有過的體驗,看著雲捲雲舒,我們都會慢慢領悟生活。

在適應的過程中會沉悶,乏味,愁感,都會望著天空感嘆現實的殘酷,在精神上會給我們蒙上一層薄沙,精氣神可能會低落,那時候我們可能忘記了自己的目標,可能這個時候是環境改變我們,而不是我們改變環境,這個時候我們都會變得很被動。

改變、改變、改變,我們都需要改變,改變一切對於自己來說是不利的,改變終究會讓自己變的優秀,改變會成更好的自己,讓自己變的更加堅強,讓自己覺的自己有安全感,才不會一味的去求解他人,做最純真的自己。

適應與改變要同時擁有,才會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方能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生與改變 篇7

國二作文 ,937字

父親今年40歲了,看著他無疑讓人想到的是歲月的磋砣,還有生活的艱辛。父親額前的皺紋,就是歷史和歲月深深刻下的印記。

父親的童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那時每天天不亮就要砍很多柴禾。遇到忙時,便不能去上學,要留在家裡做農活。甚至有時要從早晨挑一擔東西翻過兩座山去另一個地方賣,然後再積攢下一學期的學費。每當講起這些,父親總是感慨萬分。因此我不能在他面前抱怨學習和生活的苦,把所有的這些都往自己心裡咽,默默地忍受。因為那時,即使生活再艱苦,經濟多困難,但父親的成績仍然很優秀。

轉眼到了父親上中學的時候,那時,奶奶家離學校很遠,要翻過一座大山,於是父親就每週翻過大山,揹著蒸好的黑饅頭和鹹菜去上學,雨雪無阻。父親要努力地學習,靠學習來擺脫這艱苦的日子。但是畢竟在山村,學習條件差,父親總是無法學好外語。為此在高考的那一年,父親因為英語差而落榜了。他其他學科的成績那麼好,如果再復讀,那一定可以考一所不錯的大學而實現他的理想。但家裡的經濟根本不允許他這麼做。無奈之下,父親選擇了回家,他不想拖累爺爺奶奶,給家裡帶來壓力,因為還有兩個姑姑,一個叔叔在讀書,他們也需要學費,於是父親決定一邊自學一邊打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專醫學的專修課程。然而命運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他還是被分在了一個基層醫院裡。

這樣的大半生過去了,並不是那樣風調雨順,而是跌跌撞撞,是在逆境中度過的,半生的艱苦給予了他什麼呢?

父親說過,他自己也曾經想到過要放棄一切,但當他拿起鋤頭做著活時,他也曾想到過命運的不公。是那一次,當他聽到一個故事《生命的意義》時,他意識到自己不應該這樣無為地度過生命,於是,他毅然地選擇了重修學業。

如此艱難的境遇,培養了父親現在這樣堅韌的品質,他在逆境中摒棄了對人生的抱怨,而獲得了對生活的信心。

父親也曾教育我:“對任何事情都要努力地去做,不要抱怨什麼,比起我來你還不夠資格。”父親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他不屈服於生活的苦難,不甘向命運低頭,而是用自己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品格,堅毅地走過那段最艱難的生活。這也將會影響到我。這種精神也會伴我成長—不屈服於困難。

苦難或許曾改變過父親,但留給他的,卻是一生受用的財富。

堅守與放下 篇8

國二作文 ,768字

十七歲的我懵懂地一路向前,在求知的路上一路找尋,學習了《漁父》這篇課文我的內心安定了下來,我知道了自己應該堅守什麼和放下什麼。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這是戰國末期傑出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的堅守。因為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面對如此汙濁的社會,為了不讓自己皎潔的身子蒙受世俗的塵埃,為了堅守他那矢志不渝的理想,為了表達他的忠貞愛國之情,他毅然赴死。這是多麼的偉大,他對於自己理想和節操的忠貞堅守是多麼的令人佩服。

他的堅守讓我明白了要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能輕易地被困難、被挫折、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而隨波逐流,丟棄了自己的理想和做人的原則!

漁父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是漁父的放下。面對那個君主昏庸奸人當道的政治形勢,漁父選擇了隨遇而安、歸隱江河、蓄勢待發!這樣的放下其實也是一種堅守。

屈原的寧為玉碎不為瓦的精神與漁父的與世推移的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是我們要懂得取捨。

學屈原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但他的懷石赴江的做法不可取。賈誼也怪其“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

康有為說:“變或可存,不變則削,全變乃存,小變仍削。”

大到治國,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味地固執己見,而不懂得變通,不懂得“放下”這也是不可取的。

隨著我們日漸長大的是知識的豐富,過去父母老師或書本上的諄諄教導,經過我們的一番審視一番推敲之後,就像我們知道了那句名言“成功要付出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有出入一樣,我們沒必要死磕死理。我們要懂得變通,懂得放下。

放下,是一種胸懷,一種氣度,一種自我解脫。放下,並不是捨棄,並不是捨棄自己的理想和做人的原則。而是在堅守自己的初衷和做人的原則的大前提下,靈活變通,更好地去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要拿得起放得下!

共享與改變 篇9

國一作文 ,682字

近幾年來,家門口逐漸停放起越來越多的小黃車,生活也因此便捷不少,只要一掃碼,便能騎上小黃車駛向遠方。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起共享單車,但隨之也有不少負面現象。諸如市民隨意停放小黃車,造成他人出行不便;市民將小黃車擅自帶回家的新聞頻頻曝出。網路一時間開始熱議起共享單車。人們在網路上開始斥責那些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騎小黃色的市民,共享單車是否該被繼續推行也成了值得人們思考的話題。

誠然,在小黃車剛推行的那段時間,人們還未養成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的思想理念。顯然,人們將共享單車當作自己家中的自行車使用。隨意停放,隨意帶回家中,更有甚者竟將小黃車上的二維碼用深色筆塗改掉。這一系列的舉動不禁讓我們深思市民的素質難道如此低下嗎?

近幾個月,國家加大了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措施,設定了許多專門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各小區也在小區外貼上了“禁止共享單車入內”的字樣。市民們開始重視起對共享單車的使用,大家漸漸的都養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共享單車受損的案例也越來越少,大家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

還記得幾個月前我和家人去觀看錶演,表演結束時快要晚上九、十點了,本打算騎共享單車到地鐵站,可誰知一輛可用的共享單車都沒有。不是輪胎漏氣,就是坐墊被拆下。無奈,我們只能徒步走到地鐵站。

幾天前再使用共享單車,發現它們都整齊地停放在小區外,更沒有缺胳膊少腿的現象了,愉悅地騎上小黃車,駛向目的地。

隨著發展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被推出,人們在生活中也越來越多的接觸到這些共享資源,人們的生活理念那更是隨之而改變。

讓我們在共享時代中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更好的前行吧!

共享時代對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影響與改變 篇10

國三作文 ,1007字

近幾十年來,人類的應用技術在基礎科學發展的支援下突飛猛進,很多以往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事物在現在真實存在,例如基因技術、奈米技術、網際網路和電子技術等等。其中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且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是電子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它們的存在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在某些方面從根本上影響了社會結構和幾千年來從未打破的慣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資訊對等

幾千年來,資訊對等都是幾乎不可能的。在以前,在有些地區,甚至相鄰的村莊之間都無法實現順暢交流,更不用說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層面上的資訊對等與共享。而現在,只要有訊號連線,有通訊工具且會使用,能看懂通用語言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共享時代資訊對等的福利。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哪怕身處偏遠山區也可以坐在床上便能放眼天下,縱觀國際大事,甚至可以和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識的人為了一些也許與他們日常生活完全無關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這在以往是完全無法想象的。沒有人多知道什麼,沒有人少知道什麼,所有資訊都透明的放在桌面上,對經濟、生活方式產生了有利的根本影響。

二、資源共享

在第一條件的支援下,也就是所有資訊對等的情況下,大量的資源從暗處、小範圍掌握變為透明、大範圍瞭解。在從前,資源,尤其是資訊資源的擁有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包括地理等自然條件,影響力和地位等社會條件。而現在,在沒有人多知道和沒有人少知道的客觀條件下,這樣根本的資源不平均現象大大改善了。我們的資源公平地分配給了每一個有權享有和有能力享有它的人。

三、大資料管理

從上述兩條的分析看來,個人和非官方團體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被相對放大了千百倍,國家和地方面對著一個多元、多變、多方面的社會形式,必須讓政府在法律和倫理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強力管理、快速管理、合理管理的能力強起來。而這種能力目前我們在大資料資訊處理的輔助下已經擁有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合理有效地行使控制個人和非官方團體的許可權的權力。在從前,如果地方豪強(如典型的地主)依仗著比其他個人或團體強的能力去對後者進行以其私人意願為初衷的壞的影響,國家能夠通過沒收這種較強的能力的方式來阻止這種行為嗎?不能,相反,國家時常助紂為虐。而現在,官方有權管理者完全可以進行以上方法為手段的快速且有力的管理。

在共享時代背景下,社會解決了許多千年以來從未解決而且事關重大的問題,這讓我們不得不相信,共享時代的迅猛發展為未來更公平公正的社會存在打下了堅實基礎。

心懷堅守走向改變 篇11

高三作文 ,838字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代的發展使得改變成為了必然的趨勢。然而在這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人們需要對昨天有所繼承和保留。心中懷著堅守,才能讓改變更加靈動。

標新立異固然是美好的追求,可一切的“新”必然要從“舊”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放棄對過去的堅守而單一追求明天的改變,不僅是對昨日的背叛,更使得所謂的改變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由此得來的“新”多了一份造作,少了一份靈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沉浸於新奇的虛擬社交,卻忽視了對傳統親情人際交往的堅守,反而使人更加孤獨;全球化趨勢下國人被外來文化、尖端科技吸引,而忘卻了對數千年文化積澱的傳承,失去了文化歸屬感。

由此可見,堅守才是孕育變通的土壤,繼承中的批判才是真正的“揚棄”。面對當代中國城鄉建築趨同的現象,建築學家王澍秉承著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迴歸地域建築傳統的理念,堅守著老師樑思成“中而新”的觀點,從傳統建築結構中尋找現代中國建築的改變方向,用傳統元素是建築活化為一個個優美的中國符號。同樣是追求改變,王澍並沒有像大多數同行一樣從虛無中尋找靈感,平地起高樓;而正是他所堅守的傳統風格使得他擁有無限的藝術靈感和創作來源。所以堅守對於改變的方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懷著對昨日的敬畏和堅守,才能使明日的改變更加自然而靈動。

不過,學會堅守並不是故步自封,我們要警惕不知變通而刻板固執的“死守”。面對誹謗與排斥,屈原糾結於自己理想的破滅,憤懣憂鬱而投江;漁父卻能隨世事變化而自我調整,在江湖之中活得灑脫自在。面對蕭條與飢餓,蘇聯死守“斯大林模式”而被刻板的經濟制度束縛,走向解體;中國卻在鄧小平指導下及時改革開放,走向復興與騰飛。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堅守之中也要尋求改變,懂得變通。

可也正是因為無數“死守”的教訓,使人們害怕對過去的繼承,一味地青睞於新奇和改變。但我們也要在改變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堅守的意識,保持自己的本原身。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追尋改變,莫忘堅守,才能使每個個人、民族和國家愈行愈穩,愈行愈遠。

他改變竟與我有關 篇12

國一作文 ,1096字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生活瀕臨絕境的少年,在路邊乞討,因為一個陌生的善良人給予的一杯熱牛奶,從此讓他重拾生活的希望,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讀完這個故事,我感謝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感動,更感謝這個故事給予我對善良的詮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正的善良或許是力所能及的舉手之勞,在帶給別人幫助或快樂之後,留給自己的是一如繼往的寧靜,恬淡而悠遠,無聲卻迴盪在人的一生中。

只記得他曾經是一個極度自卑的男孩。由於家庭的原因,他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儘管母親用盡所有的能力讓他來到這所學校,可他看著同學們花花綠綠的衣服,香甜可口的飯菜以及譏笑嘲諷的眼神,他默默的低下了頭。

老師讓我和他做同桌,但是我們依然很陌生。他什麼話也不說,課下只是坐在操場前看著同學們在那裡盡情的玩耍。由於自信心的缺乏,每次上課老師批評作業寫的不好的同學時,名單上總會有他,老師的臉上已經寫滿了對他的無能為力。同學們也給他起難以入耳的外號,而他只是無聲的承受著。

有一次週末放學回家,同學們都興沖沖的走了,他因為書包壞了只得抱著書回家。在路上,突然有一個足球迎面飛來,一下把他打倒在地,書散了一地。他站起來想把球踢給同學,可那幾個同學卻嫌他擋了他們的路,想打他,我看了非常生氣,便衝上去制止他們。那幾個同學見我如此有決心,便一鬨而散。我幫他把書一本本排好,說:“快回家吧,媽媽肯定等急了。”他看著我,想說什麼又沒有說,眼裡已然充滿了感激。

不知從何時起,他好像有意和我接近,我也把他當成了好朋友。我還發現他開始和同學們交流,從借一塊橡皮開始。他真的變了,變的開朗起來了,上課也敢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學習成績也逐漸上升,自信心充滿了他的整個身心,一點也不像原來的他。看到他的改變,我從心裡高興,但也時時覺得疑惑:到底是什麼讓他改變了呢?直到有一天,一個陌生的女人出現在我家門口,原來是他的母親。他的母親竟然是來感謝我的。他母親說:“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一直在努力改變孩子的性格,可是無論做什麼都沒有什麼效果,直到那次你幫助了他,從此他開始改變,變得開朗了、陽光了?地長大作文

下一篇作文:相處有道作文700字

版權宣告:

1、本網站釋出的作文《他改變竟與我有關作文1000字》為作文吧註冊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他改變竟與我有關作文1000字》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稽核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不曾改變的是守望 篇13

國三作文 ,647字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裡有三口人,父親、母親和女兒,住在荒無人煙的山中,幸好山中都長滿了樹,他們才得以為生。

小女孩家門前有一棵蘋果樹,她便終日與它為伴,在樹下抓蛐蛐、看螞蟻,看樹上的葉子晃來晃去。這些在她眼中都是好玩的事。

到了小女孩上小學的年齡了,她每天都要自己從山上走到城鎮上學,一天來回要兩三個小時,但她卻不覺得辛苦,因為放學後她可以同樹一起玩,還可以吃到甜甜的蘋果,看著樹由開花到結果,再到吃蘋果,小女孩是多麼的開心啊。

到了初中,小女孩要買的書越來越多,花的錢也越來越多,鉅額的費用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越發困苦不堪,但父親還是堅持讓女兒上學,因為他知道,只有唸書才是讓女兒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但是女兒的學習成績並不好,她總是把時間花費在樹上。父親決定要把門前的樹砍掉,但女兒堅決不願意,父親說只要女兒好好學習,他就不會把樹砍掉,女兒答應了。

夜晚,女兒開始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樹在遠遠的望著她,既對小女孩不忍心把它砍掉而感激,又為她努力學習而欣慰。女兒終於在學年末考了全班第一。自此以後,她的成績越來越好,也有很少的機會跟樹玩,但樹還是很欣慰的看著她學習。直到女兒找到工作,在城市裡買了房子,樹才看不見女兒學習的樣子。

有一天,一名記者來這裡考察,然後又做了報道,一個企業希望能買下這座山,把山上的樹木都砍去,再規劃一番,便可以作為人們旅遊的地方。一夜之間,所有的樹都被砍掉了,那棵樹也不例外。

小女孩回來了,她看到那棵樹以後,才想起與樹之間的事。只見的地上的樹葉,仍然在樹根的原處。

妥協與堅守 篇14

高一作文 ,938字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浩蕩的長江在雄偉的天門山面前,不得不與面前的大山妥協,向北彎去。但是,它的心仍向著東邊。當然,醉後水還是往東流了,那是擋不住的。

妥協,這個字眼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是懦弱的代名詞。“什麼?你選擇了妥協?你是想向命運低頭?”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妥協,是另一種迎接新挑戰的方法。小時候,爸爸在門外抓到了一隻小鳥,剛拿回來,就將他/它關進了籠子。進了籠子的小鳥動力十足,在裡面亂碰亂撞,一副要將牢籠撞破的樣子。但是,在經過了多次反抗後,它似乎發現了,如果繼續抗爭下去,不但沒有結果,還會使自己渾身是傷。於是,它選擇了妥協。漸漸地,它開始接受我提供給它的食物,舉動也變得安穩起來。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境況就像這小鳥一般,滿懷希望想要突破這一監牢,去追求自己的目標。但是經過多次嘗試,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與眼前的障礙力量相差懸殊,無謂的堅守所帶來的可能並不是成功,而是徹底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考慮一下妥協。有時,妥協可能帶來的,是另一個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

然而,一味的妥協是不可以的,在障礙面前,我們還是要有著心中的那份堅守。有一次,我給那小鳥餵食後,忘記把牢籠關掉就出去玩了,回來後一看,早已鳥去籠空。面對堅硬的牢籠,小鳥選擇了妥協,獲得了繼續生存下去的機會。然而,鳥兒嚮往自由的心一直是它內心的堅守。向眼前的困難作出妥協,但是心中一直堅守著對自由的嚮往。找到衝向自由的機會後,它毅然選擇衝向藍天。從這隻小鳥身上,折射出了蘋果公司的影子。這些年來蘋果公司的種種手段,無不體現了妥協與堅守這個道理。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在很多方面,蘋果選擇了妥協,推出了很多適應於市場的產品,來迎合消費者。但是與此同時,它仍然堅守著它的原則:堅守屬於自己的一個封閉的生態圈,以保持優良的使用者體驗。正是這妥協與堅守的平衡,早就瞭如今蘋果的成功。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把握好妥協與堅守這個平衡。在難以應對的困難面前,我們要善於運用妥協,避開那些毫無意義的抗爭。同時,我們內心也要堅守著對未來的信心,對成功的渴望。

妥協與堅守,就像一個二力杆,只有找準它的平衡力,才能一直平穩下去。掌握好這個平衡,在妥協中保留堅守,我們終將像江河一般,抵達心中的大海!

妥協與堅守 篇15

高二作文 ,906字

世上沒有筆直的河流,也難以找到通往終點的筆直道路,生活中的曲線遠比直線要多。達到人生理想也難免要迂迴前進,所以學會妥協與堅守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

什麼是妥協,什麼是堅守。

妥協是讓步,是避免正面衝突的一種退讓;而堅守便是堅守自己原本的原則與信念,盡最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為什麼要學會妥協與堅守。

堅持自己的信念固然是極其重要的,但沒有人可以使世事如己所欲,由於條件不足或能力有限而放棄最直接的做法,做出妥協是時常會發生的事。妥協並不是一味地退讓、逃避,而是以獨立為前提,一個人的底線為原則做出適當的讓步。可以說看似矛盾的堅守恰恰正是妥協的前提。學會在恰當的時候妥協,堅守信念,不忘初心,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方法。

怎樣做到妥協與堅守。

堅守信念與目標,是最重要的原則。這世上有太多的誘惑,我們總是被那耀眼的燈光晃了眼,迷失了方向。縱使付出再大的努力,方向不對,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徒勞無功,甚至是一步步背離初衷。與之相對的,若是有了堅守的信念與目標,即使過程曲折艱難,只要不斷努力,最後也能達到目的地。慎到說過:“海與山爭水,海必得之。”因為水向下的信念,山不可能永遠留住水,即使河道曲折婉轉、幾經變遷,水終有一天會投入還的懷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讓水下流的是重力,讓人不斷奮發向上的是堅定不移的信念。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茅草,沒有了信念,我們將被風吹散,不知飄向何處。但在做到堅守信念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適時妥協。通往目的地的不只有一條路,最短的不一定是最快的那一條。水遇見高山尚且會拐彎,人又為何不可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人生活在社會中,自然不能要求事事順心如意。當最直接的做法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使用時,妥協便彌足珍貴了。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只為自己的目標著想,不聽從交通訊號的安排,那街道上該是怎樣的擁堵和混亂啊!妥協不是放棄,只是在嘗試另一種方法,尋找另一種方式達到目標。但不論怎樣變換方法,那最終的目的地都不可以在變幻中忘卻。

妥協和堅守看似截然相反,實質上卻是不可分割的一體。決不妥協的堅守和毫無堅守的妥協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直堅守信念,但也學會適時妥協,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堅守著寬容與原諒 篇16

高三作文 ,875字

隨著科技的發達,媒體的興起,各種輿論遍佈我們的生活,只增不減。近日,關於李雲迪在韓國首爾藝術中心的演出失誤一事引起網友爭議。有人蒐集證據來指責李雲迪在娛樂圈過分“浸染”,荒廢鋼琴事業;而有的人認為音樂會上出現失誤時有發生,不必過分解讀。那麼,我的想法呢?

我認為:多一分寬容與原諒,少一分指責與懷疑,這個世界或許會更美好!

紛繁與複雜不再只是這個世界的代名詞;簡單與樸素也很難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永遠不變的一點:心中保留著那一份最原始、最深層的寬容與原諒,它永遠存在,卻容易被人遺忘,甚至丟棄。那些蒐證指責李雲迪、過分解讀的網友們是否堅守著一絲的寬容呢?盧梭曾說過:“寬容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們的靈魂變得高尚了。”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都很難透過真相看本質,更不用說我們“一味的解讀”,所謂的“認為”,這僅僅只是個人的想法,是一種猜測與判斷,卻不是事實。

當然,我並不否認李雲迪所犯的錯,在國際藝術平臺上失誤,這讓外國友人如何看待我們中國人?態度的不誠懇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國國風,這的確使網友憤怒,但當國家的國風受到威脅時,我們沒有一致對外,反倒去指責李雲迪,這樣對嗎?被人指出錯誤與缺點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挑錯的人在批評他人的同時給予一絲一毫的關心與鼓勵了嗎?

嘗試著去原諒他人,人生境界才能不斷昇華,生命才能日益趨向不朽與偉大。面對別人的不足,我們習慣性地批評,卻很少保留一顆寬容與原諒的心,想想李雲迪那些美妙動聽的演奏,那些超於常人的流光溢彩,那些成功的瞬間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這時我們該做的是鼓勵他,給他加油打氣,祝願他能重新站上更輝煌的舞臺。如果想欣賞他那出色的鋼琴演奏,就讓我們寬容並原諒他吧!

其實原諒並不難,轉換一下想法,往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如宋濂面對不務正業的學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還是寫了《送東陽馬生序》去鼓勵、教育他的學生,給人一次機會,原諒他的過錯也是提升自己人格的表現。

人生逆旅,每個人都會犯錯,迷失甚至被異化,而往往一份寬容與原諒可以讓犯錯者在肯定與支援的洪流中成長、前進,也能帶領我們欣賞更旖旎的風景。

堅持改變人生 篇17

高一作文 ,819字

肉類加工廠的工人因為堅持每天對保安打招呼,最終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改變了未來的人生。堅持能改變人生。

堅持要不懼痛楚,堅持要有正確的方向,堅持要心存希望。

堅持要不懼通常相互。在澳洲內陸的沙漠中,生活著一種體型瘦小的刺角魔蜥。它的繩梯上長滿了凹凸不平的刺和溝渠。正是這些其貌不揚的溝渠維持著魔蜥的生命。每一條魔蜥一出生,就要找大沙粒磨背。磨背的過程是痛苦的,魔蜥往往傷痕累累。但是,痛楚製造出的這些溝渠往往能收集足夠水分,維持魔蜥的生命。

試想,若是魔蜥不忍受痛楚製造出溝渠,若它放棄了,不堅持下去,又會是另一番情景,這樣的魔蜥很可能沒有長大就死去。

堅持要有正確的方向。兩個旅人在沙漠中行走,其中一名旅人從行李中取出地圖,發現走錯了方向,他提議要改變方向。另一名旅人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獨自一人向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前行。但是這名旅人最終無法走出沙漠,第一名旅人卻走出了沙漠。

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無論做什麼都是一事無成。旅人的錯誤堅持導致了旅人生命的結束,所以堅持要找準正確方向。

堅持要心存希望。古巴英雄羅伯斯在徙步到北京的路上誤入沼地,下身都陷金曲了。羅伯斯理科展開身體,支撐著不往下劃,同時也在等待救援。一分鐘過去了,四分鐘過去了。羅伯斯越陷越深,但是他仍心存希望,努力保持平衡。知道五分鐘後,才有人發現並救起了他。

事後,羅伯斯說:“每個生命都是一種行走,堅持下去,才有自己的出路。”

做人要堅持,心中有希望,就永不放棄。羅伯斯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還有希望,就決不能放棄。因為一放棄,就什麼也沒有了。邁克爾喬丹曾經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放棄。”

奧維德說:“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使其能夠,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

比阿斯說:“要從容地著手做一件事,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

無數名人都在告誡我們堅持的重要性。堅持是人的良好品格,堅持是強大意志的表現,堅持是守護生命之門的鑰匙。堅守你的心,讓堅持改變你的人生!

堅韌改變境遇 篇18

國二作文 ,836字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這些困難會讓我們傷心、難過,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我曾經也是一個脆弱的人。但是這一切在邂逅了一隻蝸牛以後悄然改變了,它讓我懂得了堅韌的含義—堅韌改變境遇。

那是一個酷熱的盛夏,空氣中燥熱得沒有一絲水分,毒辣的太陽照射在廣闊的大地上,世上似乎只剩下知了的哀鳴。我將自己反鎖在狹小的房間裡獨自承受著悲傷和壓力,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失利讓我心灰意冷,我無法承受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

終於,我決定出去走走。在屋後的山坡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一棵高大的玉蘭樹上—在它粗壯的樹幹上,一隻不起眼的小蝸牛正在向上緩慢爬著。可憐的小生命,你要幹什麼呢?莫非你想要攀上那遙不可及的高枝,去享受那盛開的玉蘭花的芬芳?你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我饒有興趣地拿來幾根樹枝,隔在了它前行的路上,我想讓它知難而退,別白費心力。沒想到,它見了,不緊不慢地繞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繼續前行。“真是一個固執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我在心裡嘲笑著它的愚蠢。

我又用手,橫亙在它的面前。它見繞不開,開始翻越那道障礙,那姿態是那樣地沉穩從容。它對我的藐視,徹底激怒了我。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索性抓起它瘦小的身軀,放到了離地面僅有十幾釐米的樹根上。可憐的小傢伙,它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懵了,呆呆地縮在原地。我本以為它會放棄,可沒想到它卻越發堅韌,找到方向後,又堅定不移地朝樹上爬去,宛如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我被它深深地震撼了,是什麼力量支援著它弱小的身軀,去攀登那對它來說簡直是聳入雲天的大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又何嘗不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考驗呢,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也許就是那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呵!那隻小蝸牛,那個可愛的小生命,它仍然堅忍不拔地在向上攀爬著,向著它心中的夢想,向著那芬芳醉人的玉蘭花!我不由得對它肅然起敬。

憑著蝸牛那樣的堅韌和執著,在邂逅那隻小蝸牛的那個期末,我重新獲得了令人豔羨的成績,獲得了久違的成功。

堅韌改變境遇 篇19

國二作文 ,835字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這些困難會讓我們傷心、難過,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我曾經也是一個脆弱的人。但是這一切在邂逅了一隻蝸牛以後悄然改變了,它讓我懂得了堅韌的含義—堅韌改變境遇。

那是一個酷熱的盛夏,空氣中燥熱得沒有一絲水分,毒辣的太陽照射在廣闊的大地上,世上似乎只剩下知了的哀鳴。我將自己反鎖在狹小的房間裡獨自承受著悲傷和壓力,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失利讓我心灰意冷,我無法承受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

終於,我決定出去走走。在屋後的山坡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一棵高大的玉蘭樹上—在它粗壯的樹幹上,一隻不起眼的小蝸牛正在向上緩慢爬著。可憐的小生命,你要幹什麼呢?莫非你想要攀上那遙不可及的高枝,去享受那盛開的玉蘭花的芬芳?你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我饒有興趣地拿來幾根樹枝,隔在了它前行的路上,我想讓它知難而退,別白費心力。沒想到,它見了,不緊不慢地繞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繼續前行。“真是一個固執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我在心裡嘲笑著它的愚蠢。我又用手,橫亙在它的面前。它見繞不開,開始翻越那道障礙,那姿態是那樣地沉穩從容。它對我的藐視,徹底激怒了我。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索性抓起它瘦小的身軀,放到了離地面僅有十幾釐米的樹根上。可憐的小傢伙,它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懵了,呆呆地縮在原地。我本以為它會放棄,可沒想到它卻越發堅韌,找到方向後,又堅定不移地朝樹上爬去,宛如一個視死如歸的勇士。

我被它深深地震撼了,是什麼力量支援著它弱小的身軀,去攀登那對它來說簡直是聳入雲天的大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又何嘗不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考驗呢,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也許就是那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呵!那隻小蝸牛,那個可愛的小生命,它仍然堅忍不拔地在向上攀爬著,向著它心中的夢想,向著那芬芳醉人的玉蘭花!我不由得對它肅然起敬。

憑著蝸牛那樣的堅韌和執著,在邂逅那隻小蝸牛的那個期末,我重新獲得了令人豔羨的成績,獲得了久違的成功。

堅守真善美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篇20

國三作文 ,1175字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說:“真、美、善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再加上一種稀有的光輝燦爛的情境,真或善就變成美了。”

我們的民族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海桑田依然堅守著對於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們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在我們的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線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被稱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車禍瞬間挽救學生導致高位截癱。“最美司機”吳斌在鐵片擊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臟破裂、多根肋骨折斷的情況下完成了靠邊停車、拉手剎、開啟雙閃燈等保障安全的動作,掙扎著站起來,疏導24名乘客安全離開。“最美母親”吳菊萍徒手接住從10樓墜落女童被砸暈,左手臂多處骨折,受傷嚴重。叢飛為資助失學兒童,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這就是真善美。這些真善美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給陌生人的一個微笑、給老人的一個攙扶,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的讓座和幫助……其實這些看似很小,但如果我們每天能給陌生人多一些關懷和幫助,每天多注意這些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世界很美,不僅因為有春的煙波畫船,夏的朝雲暮卷,秋的雲霞絢爛,冬的歲暮天寒,更因為有善良的滋潤,愛的呵護,理解的支撐,幸福的陪伴。

我們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但是我們的校園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總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現象出現,剛打掃完的衛生區,就有同學拿著毛筆在瓷瓦牆上亂畫;在教室裡,看看我們的地面,總有同學想丟就丟;打過學校上課預備鈴後,有的同學還在嘰嘰喳喳,甚至高聲喧譁;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卻在左顧右盼,竊竊私語;還有一些同學受些不良習慣的影響,講粗話、髒話、爭吵、追逐、鬨鬧。以上的種種現象,不僅嚴重的違反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而且破壞了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美和諧的環境。千百年來行為之風傳承至今,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行為的光輝。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因此,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還我們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從現在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應該堅決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真善美永伴我行。

讓我們守住我們的善良。守住我們的心靈,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讓社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