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終身之憂相關作文20篇
君子有終身之憂 篇1
國一作文 ,679字憂慮,是什麼?是為作業寫不完擔憂;為考試考不好擔憂;為自己的物品丟失了擔憂……這些憂慮,或喜,或怒,或哀,但這些在我的眼中,並不算憂。
孔子曾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否憂也。”其實,這句話準確地概括了孔子的一生所憂。孔子一生都擁有著一種憂天下,憂國家,憂民族,憂文化衰頹變亂的心情。從孔子的一生上看,他大半生飄遊在春秋六國之間,想以自己的思想來改變民眾受寒挨的處境。從魯國到楚國,共幾十年的光陰就這樣的飛逝,直到死亡。他也一直在擔憂自己的國家的存亡,百姓們的苦樂,這才是憂—憂國。
《岳陽樓記》是歷史名篇,文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乃是千古絕唱。而文章的作者范仲淹,也是一位有著“終身之憂”的志士,可以說這些千古絕唱之詞,乃是他內心感嘆的顯露。天聖七年,仁宗皇帝親率文武百官,為太后上壽。而范仲淹認為此事不好,勇敢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卻慘遭被貶。在此途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難,連續上書向皇帝請示,可卻屢屢被貶。他不顧自己的生活,卻時刻得看著百姓,替百姓做事,為百姓而擔憂。這才是憂—憂民。
唐朝的大夫魏徵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公正,是連皇帝也敢頂撞的人。貞觀三年,李世民剛剛坐穩皇位,卻接連發出兩張相反的詔書。頓時,民怨四起。魏徵為了王朝的統治,以死相逼,逼的皇上收回了詔書。她將生死置之身外,以自己的心去擔憂帝王。這才是憂—憂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擔憂。常常抱怨、洩氣,為一件事兒,久久不肯釋懷。其實這些都不算憂,往往都放寬身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君子有終身之憂 篇2
國一作文 ,725字人生什麼事最值得憂慮呢?老嗎?不是。病嗎?不是。貧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值得憂慮的事,莫過於身上揹著一種未來的責任。
孔子云:“君子有終身之憂。”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也不過是來源於君子身上的種種責任。
因為越是聖賢豪傑,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他常常把這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上的擔子,從來沒有放下的時節。
或說得通俗一些,就好比一個團體,你在團體的地位越高,要擔的責任也就越多,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雖然這憂慮不小,但盡了責任後的歡喜也就越大。
相反,你在團體的地位越低,要擔的責任也就越少,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小,盡責任後的歡喜也就越小。
然而,君子身上的責任卻不會間斷,責任不停,也就代表著憂慮不停,所以孔子說:“君子有終生之憂。”
范仲淹也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呀!在天下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娛樂之後再娛樂。這說的不就是“君子有終生之憂”的那種人嗎?
君子身上的憂慮是不可逃避的,每一天都有應該做的事,若沒做或沒做完,那種憂慮豈不是要翻倍的壓在肩頭上嗎?想逃也逃不到哪去。
這份責任你若是不幹了,放棄了,那豈不是自投苦海嗎?為什麼呢?因為你要是燃氣這份責任,豈不是再也無法回頭再做?豈不是再也無法彌補自己的過錯了嗎?豈不是再也無法丟掉這巨大的憂慮了嗎?
“責任”“憂慮”就好像人生的每一場“絕症”你若不及時地把它們處理掉,他們就永遠的纏著你,永遠的成為你人生的“攔路虎”,無法“對症下藥”,它們會成為你永生的“後悔”。
要說做一個君子的最難之處,莫不過與那繩上的“終身之憂”。
要說那君子,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那是一輩子的痛苦,但是他日日盡責任,更日日在那苦中的真樂。
君子有為文明遠播 篇3
高一作文 ,828字歌曰: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江山錯落,人間煙火,吐納著千年壯闊。
時光交隔,綠絲絛下,我與三位偉人一同細細品茶,我緩緩地抬起頭,觸目如故,他們的身上滿是滄桑的痕跡,他們的身影卻盡是歲月不能消磨的光輝。
這一眼,我看到了兩千年前的他,孤身一人,舌戰群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是他,商鞅,以治世改道、絕不法古的反駁之言,令眾人啞口無言,只得牢騷而去;南門之下,立木為信,五十兩黃金,贏得百姓信任。法令一出,小人狼狽,百姓安樂,德行遠播。
這一變,驅走了積弊已深的奴隸制,打響了天下一統的前奏。歷史長河的波濤讓秦國避開了落後的懸崖,奔向文明,奔騰不息。
面前的他,著一身儒雅長衫,他的氣度卻如鋒利的刀刃,割開新舊文化。陳獨秀舉起兩面大旗,改變千年以來文學的虛華之風,“無用之學”終被“實用之學”取而代之,在這面旗幟之下,智者齊心,阻擋了尊孔復古的逆流,撩開重重霧靄,如明燈普照眾生。在那個動亂黑暗的時間裡,他毅然衝在最前,開闢了一塊又一塊的新文化陣地。
他是那個時代的“一枝獨秀”,於悽風苦雨的枝頭,傳播新的文明。
孫中山先生的風采是如此奪人目光,曾幾何時,他義無反顧的高舉反帝反封的革命旗幟,向百姓許下“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堅定誓言,又嘔心瀝血制定法令以鑄造革命外圍的銅牆。數年努力,脣槍舌戰,實彈實炮,輸輸贏贏,由青絲生白雪,他登上了自己心中的寶座,帶上歷史的桂冠,滿面微笑看著人們處於民主共和的新時代,漸漸褪去陋俗。可是,他卻能做到如此深明大義,為保住這顆勝利果實,將寶座予人。
遺業艱難,誰人與他同悲慨,用心血與汗水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國度。
因為你們,家國一體;因為你們,經濟蒸蒸日上;因為你們,德行遠播,讓文明敞亮世界。
公孫鞅品茶,品的是法治可循的制度文明;
陳獨秀品茶,品的是科學民主的思想文明;
孫中山品茶,品的是民主平等的信仰文明。
聽,有歌聲迢遞:看我華夏禮儀之邦,仁義滿懷愛無疆,山川疊峰,萬千氣象。
“禮”在我心中——讀《朝讀經典·君子之表》有感 篇4
讀後感 ,972字子言曰:“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讀了《朝讀經典。君子之表》一文後,我對孔子說的這兩句話感觸很深,也懂得了其意思:
孔子說:“還是回去吧!君子隱逸不出但德行昭顯,不自我誇耀而受人尊敬,不疾言厲色而有威嚴,不必說話就能取信於人。”“君子不在人面前失去進退的節度,不失去莊嚴的表情,不喪失說話的分寸。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讓人敬服,神色足以令人敬畏,言語足以使人信任。”
君子的容貌舉止,言行風度,其實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一個人外在的儀容舉止需要符合一定的‘禮’;其二,一個人的儀容千姿百態,也有凸顯個性、呈現美感的一面。
這使我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一個四歲的孩童是如此地懂禮貌,言行舉止又是如此地恭敬?這一流傳千古的故事,不是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嗎?禮貌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古代的孔融,堪稱君子,小小年紀就已經知道且懂得了禮數,知道謙讓,知道尊重,他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中華上下五千年,“禮”一詞,讓我們明白了懂禮貌、有涵養的重要性。“禮”在我心中,“禮”伴我成長。世界有了“禮”,世人才會有良好甚至優秀的言行舉止,世人才稱得上君子,“禮”才會流傳。
一個人,為人處世,得“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我們要做一個內心溫和、舉止莊重、嚴於律己,外表威儀卻並不咄咄逼人的好學生好公民,時刻保持謙恭有禮、安詳自適的品質與精神狀態。
誠信是立身之本讀——讀《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感 篇5
讀後感 ,1207字德國人海涅曾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是啊,誠信才是立身之本。今天讀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文章後,我感觸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有一天深夜,作者驅車回到了布魯塞爾,天很黑,又有一點兒霧但他驅車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時,一不小心碰到了一輛小紅車。當時左右無人,可作者還是在路燈下寫了一張述明自己姓名和聯絡電話的紙條,壓在了小紅車的雨刷下。事隔三天後,小紅車的主人打來了電話,作者要賠小紅車主人錢,可是他拒絕了,理由是: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是論語中的一句名言。是啊!誠實和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不可缺少的可貴品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和信任是一種精神財富,這一種精神財富比再多再多的金錢更重要。一個人如果有了誠實和信任這種可貴的品質,就勝於擁有了許多的金錢。
“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這句話讓我十分感動。誠信,千百年來就是人所必須具有的美德,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廉頗將軍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從直評漢武帝,不怕殺頭的司馬遷到如實指責唐太宗,犯顏直諫的魏徵;從海涅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到革命導師列寧敢於承認打碎花瓶的行為……無不體現了一種做人應該具有的美好品德—誠信。記得有一次期中考試發試卷的時候,老師在班上宣佈成績,她強調地說:“這一次期中考試只有一個人一百分,那就是紀丁煬。”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當我正在欣賞那一張得意的試卷時,我看到有一道題錯了,應該加小括號的地方沒有加上小括號。我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小括號給加上去,可是這筆卻有千斤重。我的心經過幾次苦想後,終於決定要找老師把錯的地方給改過來。老師把試卷分數改過來並表揚我是個誠實的孩子。雖然我沒有得到第一名,但我覺得我的心是多麼舒暢,我覺得這誠實比第一名來得更可貴!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宋慶齡小時約好朋友來家玩,父母邀其同去訪客而被她拒絕,她說:“與朋友約定了的事就一定不能反悔。”小小年紀的她所表現出來的對朋友的誠信,不得不讓人歎服。還有三國時期吳主孫策廣招天下名士,相邀與太師慈明日午後見,孫策耐心等待,太師慈於最後一刻拍馬趕到,二人遂成頸項之君臣;還有打破別人玻璃,誠實的承認錯誤,並保證歸還父親賠玻璃錢的里根,成為美國偉大的總統;打碎花瓶敢於承認的列寧,成為俄國革命的偉大領袖;海爾因為它的信譽而使產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諸多的事例見得誠信的重要性。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燒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相信誠信的力量,它可以點石成金,觸木為玉。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受深刻,生活有了誠信才更加燦爛,人生有了誠信才更加迷人。世界因為有了誠信才更加精彩。誠信是立身之本,讓我們擁抱誠信,真誠到永遠!
君子之交淡如水 篇6
國二作文 ,792字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題記
何謂朋友?有人說,朋友就應該在一起甜甜蜜蜜,有著密切的利益關係;也有人說只有像《水滸傳》中能一起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的人才是朋友。而我所認為的朋友,卻不是這樣。
我所向往的是一種淡如水的友誼,它能給我帶來寧靜和幸福,“淡”如平靜的水,而不是波濤洶湧的海浪。真正的朋友,並不一定需要經歷太多大風大浪,朋友之間,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像水一般清澈透明,足矣。這樣的友誼不會因為利益關係而結合,也不會因為困難災禍而相互拋棄。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則很好地詮釋了這種關係。
唐貞觀年間的薛仁貴,在尚未得志之前,他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全靠王茂夫婦接濟。後來薛仁貴因平遼有功,被封為“平遼王”,一步登天。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達官顯貴絡繹不絕,但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只剩下了平民王茂生送來的兩壇清水。薛仁貴飲水後說:“早年我家境貧寒,全憑王兄接濟,如今王兄送來這兩壇清水在我眼裡卻是要比那些個金銀綢緞來得貴重,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君子之交就像這一汪清泉,在你飛黃騰達時,默默祝福;在你遭受危難時,為你雪中送炭。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魯迅和瞿秋白在血雨腥風中的同舟共濟。面對國民黨的懸賞捉捕,同樣處於危難之中的魯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眾多反動文人的批判與詆譭中,瞿秋白站了出來,給予了魯迅雜文極高的評價。僅僅憑藉當時的書信往來,便讓素未謀面的二人肝膽相照,引為同志。不為名,不為利,還有什麼比這種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來得深厚呢?
不為利而合,不為利而棄,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會有很多物質上的往來,但只要一方有難,另一方定會兩肋插刀。在騰達時,他不一定會為你錦上添花;但在危難時,他定會為你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它默默地滋潤你,但不會太猛烈;他平平淡淡,簡簡單單,但會讓你感受到無比寧靜與幸福。
文明之行始於君子足下 篇7
高一作文 ,938字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墓碑林中,有一塊無名碑寫道:“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未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自己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世界。”這段碑文,與《禮記》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出自不同文明,但卻表達了同樣的理想。治國平天下之願實在太過於大而虛無,格物致知之精神卻又因這大千世界的繁複無窮顯得有些失真了。因此,我認為,“文明”之體現即在一人之德行。
就以我最敬仰的梁任公先生為例,在他的一生中,年輕時師從康有為,胸懷大志,公車上書,力求變法。之後,同孫中山密切交往,致力革命排滿,毅然拒絕袁世凱重金收買,並寫下揭露袁竊國妄圖復辟帝制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剛正不屈。梁任公先生用自己的言行為他的家庭立下榜樣,九個兒女均成為國之棟樑。二子樑思成為著名建築學家,同妻林徽因四處奔忙,竭力保護中國古蹟。五子樑思禮為著名火箭控制學家,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獲得院士學位,為中國航天事業奉獻一生。同樣的,梁任公先生也感染了眾多想要救國於危難之際,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有志者們,揮毫寫下的《少年中國說》鼓舞了一代代勵志成才的莘莘學子。
古有蘇秦持錐刺股,通曉治家治國之理,遊說六國,締結合縱盟約,推動了中國從分裂走向統一。今有周恩來總理奮進讀書通史,領導人民反帝反封建,堅持革命,在近代外交中不卑不亢,侃侃而談,盡顯大國風範,使中國從低谷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先進。
一個真正的君子,從一開始,就未想過要聞名天下,他們只是想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德行。但隨著瞭解的不斷深入,眼界的不斷開闊,他們明確目標,堅定理想,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夢想時,仍在不停歇地吸取知識經驗豐富充實自己,待到時機成熟之時絢爛綻放,讓整個世界為之臣服。之後斂去光芒,歸於平靜,淡泊名利,看天邊雲捲雲舒。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4字歲月悠悠,波光明月。小學六年生活,彷彿五彩的雲霞,真美;彷彿一杯五味汁—酸、甜、苦、辣。
老師、同學、教室、課桌到處都有讓我難以忘情的地方,小學六年是他們陪伴我走過來的。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一位老師就是—韓老師。
她長著一雙有些皺紋的大眼睛;一個高鼻樑下長著一張總是微笑的嘴;衣著乾淨樸素;一頭摻雜著幾根銀絲的黑髮總是整齊的紮在頭上。每天她總是微笑著給我們上著每一節課,因此班裡的同學們都以優異的成績回報韓老師上課時的微笑。因為這微笑給了我們力量。
她總愛說一些幽默的話讓課堂上有一些快樂的氣氛,所以我很愛上她的課。雖然她現在在三年級的工作“線上”,但我們建立了三年的師生情意足以讓我至今難忘她的一舉一動。
她最可敬的地方是愛生如子。記得有一次,老師生病了她的家人勸她回去休息,可是老師還是堅持用她那沙啞的嗓子給我們上課,才讓我們趕上了比其他班慢的課程。考試時雖然沒有看到老師,但我們能諒解,老師太累了。所以我們都考上一個好成績,沒有讓她失望。
啊!那難忘的身影。啊!那可敬的面容,讓我難以忘懷。每到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她,種植我們這批桃李的園丁—韓老師。
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篇9
插柳之恩,終身難忘作 ,854字一天清晨,我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地行駛在一條幽靜的小巷中,看看四下無人,我亮開嗓門吼著劉歡的歌《在路上》。不曾想,拐過一個彎,忽見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大娘挎著個籃子走在前面。她花白的頭髮,素雅的細碎花襯衫,樸實的黑色褲子,舒適的平底布鞋。直覺告訴我,老人不喜歡我的破鑼嗓,連忙閉口,小心地踏著自行車超過老人。忽然身後傳來:“XP,你不錯的。”我甚感詫異,停下自行車,驚問:“老人家,我並不認識您,您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呢?”“我怎麼會不知道你的名字?我是教你一年級的吳老師呀。”“您是吳老師?這麼多年來我常想起您的,我在學生面前也常提到您。你怎麼會獨自一個在這裡呢?”“我家就住在這巷子盡頭的那座老房子裡。你不知道我住在這裡,我可是一直在關注著你的。知道你現在是位不錯的老師,我很是高興……”吳老師話還沒說完,突然捂著肚子,身子一歪,馬上就要倒下,我連忙丟開車子,衝了過去把老師抱住。看著昏倒在自己懷裡的啟蒙老師,我失聲痛哭起來,哽咽著呼喊:“吳老師!吳老師!……”
“又做什麼夢了?肩膀還一聳一聳的?”妻把我從夢中搖醒。醒來後,我發現自己眼睛溼潤。悄悄拭去淚,思緒回到77年的9月。那年我剛入學,因媽媽讀過三年書,開學的第一天我就不但會寫自己的名字,還會寫“毛主席萬歲”。這在我們那閉塞的小山村,簡直是奇蹟了。從此吳老師對我特好,讓我當班長,讓我每天幫她抱本子,讓我在同齡人中最早戴上紅領巾。她還送鉛筆、送本子給我……可惜她只教了我一年,就隨其他下鄉知青返城回福州了。儘管我現在一點都回想不起她的長相,但她對我的種種好處,卻常常在記憶中浮現。
之所以會做這夢,是上週和學生們學習了第六組的幾篇課文:《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作文上的紅雙圈》。這幾篇課文都是寫小學老師對作者的影響,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懷念和感激。在和學生學習課文時,也再次讓我想起了我的吳老師。
想來,吳老師當時教我時,大約20歲左右吧?現在年齡應不到60歲,正是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享受生活的黃金年齡。願吳老師永遠健康!快樂!
君子之風 篇10
高二作文 ,813字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題記
我認為材料中所述某高校設立“失物招領費”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但並無必要。
首先,不得不承認世風日下,拜金主義行為司空見慣,人們愈來愈看重金錢與利益,早已忘卻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所以設立“失物招領費”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以此來鼓勵拾金不昧的風氣也有一定的道理。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正如這句話一樣,拾到物品的人將物品返還了到了保衛處,理應得到他應有的獎勵,這是他付出的結果。所以設立失物招領費的初衷是好的,更合適的說,應當是可以為大眾所接受的。
此外,這樣做或許有一定成效,而且學生丟了物品本也有自己的責任與失誤,繳費不僅可以表達謝意,也可以在無形之中使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習慣。
因此,設立失物招領費的行為並無錯誤,或者說,也有合理之處,但我認為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
見利忘義之人雖不在少數,但針對高校而言,品行優良之人理應更多,高校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完全有能力有使命讓幫助與奉獻他人的行為成為引領,而不是為金錢所惑。
且學生丟失的若是如蘋果手機這樣的昂貴的高階產品,校方的解釋似乎有些不成立,因為繳納的費用遠不及歸還物品的價格,送還人既已送到保衛處,便已表明他並非為了金錢,完全是因為他是一個君子,因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所以說在高校設立失物招領費的行為並無必要。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高校裡的人應該有自己的個人觀念與價值取向,他們應該像蓋茨與巴菲特那樣,讓財富在整個過程中充滿陽光,尋物人要知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拾物人應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因此,我們不能說學校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這樣的行為並無必要,或者說並不是長久以來的原動力,就好像“堅持是因為熱愛”,送還是為了問心無愧。高校學子定能如草上之風,成為時代的一股清流。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