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包湯圓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節包湯圓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4字

團團圓圓鬧元宵,街上凜冽的寒風還是抵擋不住孩子們的熱情,街上各式各樣的兔子燈像夜空中的星星,有在地上拉的,有在手中提著的;有圓形的,有兔子模樣的;有點著蠟燭的,有絢爛彩燈的,五光十色,眼花繚亂。

回到家中,溫暖柔和的燈光,從電視傳出的聲音和熱氣騰騰的廚房。在外公外婆的熱情召喚下,我二話不說地進了廚房。“元宵節就要吃湯圓,這樣才是團團圓圓。”外婆語重心長的說道。從前每年元宵節都是吃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做的湯圓,今年我也要來“大展身手”了。

我期望地看著眼前的麵糰,已經迫不及待地問外婆做的方法了。只見外婆熟練地揪起一小團麵糰,在手掌裡搓成圓形,再將麵糰按扁至不薄不厚,看著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急忙喊道:“慢點,慢點,外婆等我一下!”外婆看見我手忙腳亂的樣子,笑著說:“沒事兒,慢慢來,熟能生巧嘛!”我學著外婆的樣子開始將餡兒放在麵糰中心,有菜肉餡、有豆沙餡、有棗泥餡、還有芝麻餡的,我挑起一大勺我最愛吃的棗泥餡,這時外婆卻攔住了我,“瞧你這個小饞貓,太黑心了,放這麼多餡兒,這湯圓可包不起來了呀!”外婆拍怕我說道,一聽,我不好意思地漲紅了臉。

不一會兒,湯圓就在我和外婆的有說有笑中包好了,放在大籮筐裡,白白嫩嫩的,像一個個小棉球。但我包的湯圓和外婆包的還是天差地別的,看著我噘著嘴的樣子,外公、外婆都笑出了聲。最後就是給湯圓“泡溫泉”啦,心急的我,一直時不時地問:“好了沒,好了沒?”在一旁的外公指了指鍋子說:“等湯圓從鍋底浮出水面了,就好了。”

在耐心的等待下,湯圓新鮮出爐了,一大家子圍坐在桌旁,陣陣糯米香撲鼻而來,湯圓散發的熱氣將我的眼鏡弄糊了,大家都滿足地吃著湯圓。

那一碗湯圓不僅溫暖了身體,更溫暖了心裡。不一樣味道的湯圓,一樣“味道”的“元宵”。

元宵節吃湯圓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1709字

【篇一:吃湯圓】

費子萱

今天是正月十五,爸爸燒開了水,準備煮湯圓。他把一袋速凍湯圓放入沸騰的水裡,水面一下子變得平靜了,一個個湯圓靜靜地躺在鍋底。大約過了五分鐘,水底變得熱鬧起來,湯圓們爭先恐後地浮上水面,此時,爸爸又加了一些冷水,湯圓乖乖地沉入水底。不一會兒,它們又按耐不住地浮了上來。就這樣,爸爸加了三次冷水後,湯圓們比以前大了一些,想一個個小雪球浮在水面。

我舀起一顆湯圓,它圓溜溜,雪白雪白的,像一顆潔白無瑕的珍珠,一口咬下去,軟軟糯糯的,香甜的黑芝麻就流了出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前高興地吃著湯圓。

啊,湯圓。原來你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啊!

【篇二:吃湯圓】

吳思源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一起吃湯圓,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媽媽拿了一大塊糯米,開始包湯圓。我們先把一大塊糯米分成一塊塊小糯米。再把小糯米擰成“小碗”,接著把餡兒裝進“小碗”裡,把封口封上,滾成小球形。

我們拿著雪白雪白的湯圓,開心極了。我們馬上要下湯圓了。我把湯圓放入鍋中。一開始,湯圓沉入了水底,煮熟後,就從水裡浮上來,“換氣”了。湯圓慢慢地全部浮上來了,大功告成。

我把湯圓盛入碗中,媽媽說:“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我們大家吃著熱乎乎的湯圓,把心也變得暖暖的。

【篇三:過元宵——吃湯圓】

周沁懿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奶奶一起包湯圓。

奶奶一邊包湯圓,一邊對我說:“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是因為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包湯圓了!奶奶把糯米粉倒入一個容器裡。邊攪邊加入一杯溫水,攪到粘稠的時候,我把奶奶分好的糯米糰,用大拇指把中間給摁出一個窩,然後把奶奶分好的餡放進去,再分封口後搓圓。有兩種餡,豆沙和豬油芝麻餡。為方便分辨,芝麻搓成梨形,豆沙搓成圓形,等水沸騰之後,把湯圓放下去,浮上來的是熟的,幾分鐘後,湯圓出鍋了。

一家人吃著我和奶奶做的湯圓,心理充滿了家裡溫馨,團團圓圓的味道。

【篇四:吃湯圓】

王琪涵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外婆準備一起做湯圓。

外婆拿出一小包麵粉、肉餡和一碗冷水,將冷水放入麵粉裡,然後把麵粉揉成麵糰,我在揉圓了的麵粉糰子的正中央用食指捅了一個洞,然後大拇指和食指將麵粉皮子捏成小碗狀,再開始放入餡,最後把口子封上,輕輕地揉圓湯圓。我們就這樣做了很多湯圓。

接著,開始燒湯圓了。先把水燒開後,將湯圓放入沸水裡,直到它們浮起來為止,大功造成。

我們一家子圍坐在桌子前開心地吃湯圓,屋子裡熱氣嫋嫋,氣氛非常溫馨,我心裡覺得甜蜜蜜的,啊,原來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篇五:吃湯圓】

梅嵩陽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包湯圓。

首先,我們把糯米粉用開水和成糯米糰,再把芝麻粉、糖和油放在一起攪拌,直到糖融化。再把糯米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把買來的芝麻餡放進去,把開口封住,湯圓就做好了。

水開了,媽媽把包好的湯圓倒進沸水裡,過了一會兒,湯圓就浮起來了。媽媽把火關小一些,又煮了一會,湯圓就出鍋了。

我急忙上去咬了一口,燙死了,真可謂是“心急吃不了熱湯圓”啊!這下我有了耐心,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吹了又吹,才放進嘴裡。湯圓又香又甜!

湯圓代表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以後,我們全家每年都會在元宵節時親自動手,一起包湯圓,一起吃湯圓。

【篇六:元宵節吃湯圓】

沈奕宸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湯圓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早上,媽媽煮了很多湯圓,我們一起慶祝元宵節。

只見媽媽將糯米加水和成團,切成大小相等的小麵糰,將拌好的餡放入小麵糰中搓圓,湯圓就做好啦!最後下鍋煮,湯圓浮起即可食用。

圓滾滾的湯圓雪白雪白的,當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桌時,真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好燙啊!媽媽說:“心急吃不了熱湯圓。”我輕輕的吹了一下,又嚐了一口。哇!是黑芝麻餡的,真香甜啊!我一口氣吃了一大碗。

美味的湯圓,真讓我難忘。

元宵節做湯圓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歡元宵節,雖然不清楚它的來源,但在我的家鄉,這一天就要做湯圓、吃湯圓。今天是元宵節,我正在做夢,一聲呼喚把我驚醒,我睡眼朦朧地看見一個身影立在我的床前,“奶奶什麼事呀?”奶奶有點兒生氣地說:“昨天你不是說,要我教你做湯圓嗎?怎麼現在起不來了?”我一聽,馬上笑嘻嘻地說:“我的好奶奶,我這就起來。”說完,一個鯉魚躍龍門我就起來了。

“好了,奶奶,我們第一步做什麼呢?”我歪著腦袋看著奶奶好奇地問,奶奶笑著說:“第一步呀,先把材料準備好。”然後我把做湯圓要用的紅糖、芝麻、湯圓粉、水、菜板、菜刀……擺放餐桌上。開始做湯圓了,奶奶教我用湯圓粉堆成一座“小山”,用手挖一個洞,倒入差不多的水,開始和粉。開始揉粉的時候很稀,因為水倒多了,所以我又加點粉,慢慢地揉了好一會兒,湯圓粉揉好了。接著做餡料。這個簡單,就是把紅糖、芝麻和在一起,我偷吃了一點,味道真不錯。

把揉好的粉揪一小塊下來,揉一揉,壓扁做成小碗狀,將餡料放進去,捏住,再揉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出爐啦。我和奶奶一起動手,速度快極了,湯圓包好後,奶奶燒開一鍋水,把湯圓一個個的下進去,再用小火慢慢的煮了一會,直到白胖的湯圓全都浮到水面上就撈進碗裡。

奶奶做的湯圓香甜不膩,含在嘴裡吞下去,感覺心都是甜的,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呢!可我做的湯圓呢,就差多了,有的還開了膛,餡料都跑了出來,一“怒”之下,我把它們都用油煎成了糖餅,這是我做的,當然是由我來消滅啦,其實也挺好吃的。

元宵佳節包湯圓嘍——記第一次包湯圓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6字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在那成百上千的星星中那顆最亮的“北斗星”就是親自包湯圓了。

在2017年的元宵節,我和媽媽去超市裡買湯圓,但是到超市後,媽媽並沒有伸手去拿袋裝的湯圓,而是拿了一包糯米粉和一包豆沙餡。

“媽媽,你這是要幹什麼呀?”我非常不解。“猜猜看”,媽媽調皮地說道。“做湯圓!”我想了一會兒,興奮地叫道。“對了!”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這可把我高興壞了,因為我還沒有動手包過湯圓呢!

回到家後,媽媽好像也和我一樣興奮。於是,我們不敢浪費一秒,就開始了“工作”。

媽媽把糯米粉倒進碗裡,再倒一些水進去,攪一攪,揉一揉,揉成團狀放在碗裡。這樣準備工作就算做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要交給我了。

我先把糯米麵團和豆沙餡料分別揉成小球,再把揉好的糯米球弄成碗狀,然後把豆沙球放進去,揉一揉,儘量揉的圓一些,這樣美味的湯圓就做好了。

晚上,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裡美的不得了。

原來,只有自己親手摘下的果實最好吃。

春節包湯圓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7字

盼著,盼著,終於把春節給盼到啦!這天,是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清晨,我起了個大早,向窗外望去,只見紅燈籠高掛,還拉起了帶有“喜迎春節”字樣的橫幅,面對著永珍更新的場景,鳥兒也為此啼囀,彷彿在於人們一起共享這般美好。也不知今天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果然不出我所料,一進客廳一陣香味就撲面而來。“哇!”是湯圓,是好久沒嘗湯圓呀,只見我媽媽包的湯圓圓圓的、大大的,重點是口感又甜又黏,讓人百吃不厭。剛嘗兩三個就讓人讚不絕口,這時,我突然想到:我媽媽可以包,我為什麼不行呢?我也要包!

說幹就幹,包湯圓嘛,簡單!我三下兩下捲起了袖子,回憶著媽媽之前包湯圓的方法,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首先,我輕輕捏下一小團已經和水攪拌好了的糯米粉,把它揉成一個小球,再慢慢地把它壓扁,把在中間的糯米粉往下按,形成了一個“小碗”,再把甜甜的紅豆沙放入“小碗”中,最後捏緊“碗口”把它捏成圓圓的糰子就行。

可是,新手畢竟是新手,總有一些個不如意的事兒發生,也不知是我的紅豆餡放多了,還是糯米粉拿少了,又或是“小碗”沒有捏好,在捏好“碗口”把它搓成小糰子時,餡竟然把“碗”給撐破了,眼見著紅色的餡就要流了出來,我連忙又扯了一把糯米粉下來,再拿其中的一些蓋上裂了的口子,又重新開始搓了起來,可不管怎麼搓它,那塊粉團總是非常顯眼的蓋在上面,好像是個補丁似的。

後來我又搓出了許多湯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也有圓的、橢圓的和不圓的。有的甚至還有著不少塊“補丁”。但在我眼中都是那麼可愛。

到了下鍋的時間了!我先把水燒開,在小心翼翼的把湯圓放下去,把鍋蓋蓋上,等上五六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一分鐘、兩分鐘……我可等急了,這五分鐘怎麼過的這麼慢?好容易才等到它出了鍋,看著那熱氣騰騰的湯圓,我的口水都不禁流下“三千尺”了。

端著幾碗香噴噴、熱乎乎的湯圓,我們一家圍坐桌邊,享用著美好。湯圓湯圓,團團圓圓,但願2018,我們一家都能像今天這樣團團圓圓,閤家歡樂!

元宵包湯圓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8字

元宵節要到了,我和阿婆阿爹一起包湯圓。

阿爹拿出一包糯米粉,阿婆拿出一個大盆子,阿爹把粉倒進去就開始加水和麵。我也學著阿爹的樣子不斷捶打麵糰,直到它更結實、更有彈性。和完了面,接下來該準備餡了。餡分為兩種,甜餡兒和鹹餡兒。甜餡兒是黑芝麻餡兒的,阿婆還在裡面加上了糖醃的冬瓜條、適量的桂花糖、熬香的豬油,還沒下鍋煮就有一股濃濃的香味;鹹餡兒是豬肉餡兒,阿婆將豬肉末加上剁碎的蘿蔔絲攪拌在一起,淋上橄欖油,油光光、香噴噴的,讓人垂涎三尺。

該怎麼包呢?阿婆讓我自己開動腦筋。我掐了一小塊麵糰,用大拇指插進去,捏成一個碗形,然後舀了一勺豬肉餡放在裡面,哈!可以封口了!我用力一捏,結果餡漏了出來,只能重包了。我學著阿婆的樣子,雙手將麵糰來回傳遞、揉捏,只覺得手中的麵糰漸漸柔韌,然後左手托住麵糰,右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壓住麵糰,左手不斷旋轉麵糰,右手五指不斷輕輕揉捏,不一會兒,麵糰就變成了一個雪白粉嫩的“白玉碗”。加入準備好的餡兒,又要封口了,我在阿婆的指點下,一邊旋轉“白玉碗”,一邊用我的“虎口”不斷收緊“碗口”,只見“碗口”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後全部封住,“白玉碗”變成一個圓滾滾的小球兒,只留下了一個小尖頭,我輕輕一點,將小尖頭壓進球身。看!一隻精美的湯圓就包好了!我用這個方法又包了好多隻,阿爹阿婆直誇我心靈手巧呢!

湯圓都包好了,就等著下鍋了。“撲通撲通”,阿爹把包好的湯圓丟下了鍋。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湯圓就出鍋嘍!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給自己盛了一碗,大大小小的湯圓像精靈一樣誘人,我趕緊趁熱吃,剛咬開一小口,濃濃的汁兒就迫不及待地流出來,甜的香糯絲滑,鹹的鮮美可口,我一連吃了好幾個!阿爹說,吃一個叫一定如意、吃兩個叫好事成雙、吃三個是桃園結義、四個是四季平安、五個是五經魁首、六個是六六大順、七個是七俠五義、八個是來年大發、九個是天長地久,十個,當然是十全十美了。哈哈,無論吃幾個都可以討個好彩頭,真是應了新年的景兒!

元宵節之煮湯圓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8字

今天是元宵節,習俗是要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我的“美食家”奶奶早已準備好了五顏六色的愛心湯圓,並且把湯圓交給我來煮。

昨天晚上我就向出時候了。首先,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第二步,把水煮沸,湯圓下在開水鍋裡,千萬小心燙;第三步,關小火,用勺子把湯圓輕輕攪一攪,讓它們不要粘在鍋子裡;第四步,等湯圓一個一個慢慢漂浮起來了,再加點涼水然後開大火催一催;最後關火,盛在事先準備好的小碗裡,灑上幹桂花,一碗碗香噴噴的五彩湯圓就出鍋了。

在我辛辛苦苦又冒著危險煮好的湯圓面前,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看著那五顏六色忍不住直流口水,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媽媽特別欣慰,誇我長大了,能幹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其實,看上去雖然簡單,但實際可沒有我當時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湯圓很容易破,如果大小火沒掌握好很可能在煮的過程爆汁,那就不好看了;而且往開水鍋裡下湯圓的時候湯圓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會濺出水花,很燙,容易把自己燙傷,所以我謹記媽媽給我的祕笈:“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啊,希望大家吃了今年的湯圓,接下來一年都甜甜美美,健康幸福。

元宵包湯圓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3字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佳節元宵節。按習俗,這一天,人們要用鬧花燈、放煙花、吃湯圓等活動來慶祝節日。

為慶祝元宵節,奶奶特地從超市買來糯米粉和肉,準備自己包湯圓。下午,奶奶開始包湯圓。她先用熱水把糯米粉揉成一個粉團,然後搓成細長的圓條,再用刀切成一個個小粉團。接著,奶奶拿起一個小粉團,用大拇指一按,按出一個小洞,再把事先調好的肉餡放進洞裡,一搓就成了一個白嫩光滑的湯圓。

我在旁邊看奶奶包湯圓,覺得很簡單很好玩,就想自己也來包幾個湯圓。徵得奶奶同意,我也學著包。拿起一個小粉團揉了一下,用大拇指在粉團上用力一按,粉團破裂了。奶奶叫我按她的方法再做,第二次成功了。我把肉餡放進去,像奶奶一樣,輕輕地搓,奶奶的湯圓搓的圓圓的,我搓來搓去還是扁扁的,最後搓的把肉餡都露出來了。我生氣的說:“奶奶,這個粉團欺負我!”奶奶大笑說:“自己沒手藝還怪粉團,不要灰心,多做幾個,慢慢地就會熟練的。”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又做了幾個,比第一個好多了,但和奶奶比,相差還是很遠。

傍晚,奶奶開始煮湯圓。她先把水燒開,然後把湯圓一個一個放進鍋裡。我看到湯圓一開始都沉在鍋底,煮了一會兒,湯圓一個個往上浮。奶奶告訴我,當湯圓浮在水面時,表示已經煮熟了。在奶奶盛湯圓時,我已經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想品嚐了。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五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湯圓時,覺得特別鮮美。

晚上,爸爸帶我去小區觀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玩的特別高興。我喜歡元宵節,喜歡跟奶奶學包湯圓,爭取明年元宵節包的湯圓接近奶奶的水平。想著可以吃到自己包的湯圓,心裡美滋滋的。

家鄉的元宵節 篇9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10

節日作文 ,562字

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快樂元宵節 篇11

節日作文 ,1349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元宵節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的盛大程度還不及春節,但是我認為,元宵節也是一個能帶來歡樂的節日。

元宵節的清晨,爸爸會給我煮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好可愛,白白胖胖的,揚著圓乎乎的“湯圓臉”來回扭動,“給我讓點兒空唄!”“哎呀,我的‘內臟’都被你們擠出來了!”我猜它們一定在互相擠著說這些話。我笑呵呵地拿起勺子,先舀了一個“半死不活”的小湯圓,毫不猶豫地扔進嘴裡。“哎呀燙死我了!”我被燙了一下,我剛進嘴的湯圓也被吐出來,得意揚揚地揚著臉:“哈哈,你活該,你活該,誰叫你先吃我的!”我吸取教訓,吹一吹吃掉所有的湯圓。

吃完早飯,姑姑他們一家來了,我們嬉笑著互相打趣著。表弟先向我開火:“你臉跟這湯圓差不多,小心一口吃掉啊!”我姑父和旁聽的爸爸哈哈笑著,姑父幫我開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這小臉才該小心呢!”表弟一臉“憤怒”恨不得把他爸爸當湯圓一口吃了,我們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拍著大腿笑。

夜晚來臨了,晚飯依舊很豐盛,還有一道特殊的菜:炸湯圓。原來雪白的湯圓炸至淡黃色,但是水果湯圓炸出來又酸又甜,害我們一會兒被酸的擠眼,一會兒甜得摸臉直叫好吃,真好玩。吃飽喝足,好玩的表弟拉著姑父和爸爸鬧著出去玩,媽媽、姑姑也帶著表弟出去逛街了,我獨守房間,靜靜地注視著剛被爸爸點好的小蠟燭,金黃色的火焰在晚風的輕拂下輕輕搖曳,顯得很是安詳。我輕輕地摸了摸蠟燭餘下的部分,熱乎乎的,像剛出鍋不一會兒的小湯圓。望著這安詳的小蠟燭,我的心裡也很平靜,屋子裡靜悄悄的,我甚至都可以聽到我的小心臟在“砰砰”地跳動著,屋子裡的燈被我關掉了,這“星星之火”,突然間顯得如此明亮,好溫馨的感覺。

快九點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弟弟一起回來了,姑姑一家也回去了,我迷迷糊糊中,想到表弟也已經窩在姑父的車裡,在清涼的晚風和燈光輝煌中閉上了眼睛,元宵節也在一片夜晚的寧靜下落下了幕布。

寂寞熱鬧的元宵節 篇13

國一作文 ,594字

在流水般的時間裡,我又迎來了一個元宵節。在生命的長河中,今年的元宵節,將是一個抹不去的點,因為它不僅寂寞而且熱鬧。

記得那天晚上,天上下著濛濛細雨,街邊的路燈也在雨的渲染下變的昏黃。寒風呼嘯,彷彿脫韁的野馬,在街面上肆無忌憚的穿行。大街上空蕩蕩,冷清清,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風雨在街上統治著他的王國,一根根高大的路燈是它的保安,而那些弱小的樹木則是它卑微奴隸。遠遠望去,你就知道的這是一個孤寂的國度。

元宵節真是寂寞的嗎?一聲禮炮的巨響打破了這寂靜的黑夜,在天邊迴響。緊接著,咚咚咚咚,數十發禮花拔地而起,迅速在空中綻放,以美麗的身姿,為美麗的夜空增添色彩、情趣。你看,那五顏六色的禮花是多麼的絢麗。近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如一個百花齊放得大花壇,紅的如玫瑰展現它動人的可愛,黃的像迎春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綠的如小草從土地中萌發向人們送來春的氣息。遠處,那禮花綻放於空中,將夜空照的如同白晝,紅的黃的綠的,為本來就美的不可言說夜空又增添了一番亮麗。

只有禮花的夜空仍不算完美,你看,遠遠地孔明燈升起來了。起初只是一盞兩盞,之後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到了幾百盞。高高懸掛於空中的孔明燈代替的短暫的禮花,成為真真正正地明星。孔明燈的到來使空曠的夜空佈滿星斗,使天空更熱鬧了,使節日的氣氛更濃了。

今年的元宵節將在我生命的夜空中長明,因為它是寂寞的。它也是熱鬧的。它地上寂寞天上熱鬧,獨一無二。

難忘的元宵節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9字

元宵節是一個快樂有趣的節日,我們家過元宵節也是,樂趣多多,使我不能忘懷,這件事為我的生活抹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元宵節當然要做湯圓。豐盛的晚飯後,媽媽招呼大家來幫忙,她拿著做湯圓要的材料。大家圍著桌子準備大幹一場。媽媽面帶微笑對我說:“瀅瀅,要看清楚我怎樣包哦!”我一本正經地答應:“一定遵命,長官!”媽媽迅速從柔軟的麵糰中扯出一小團面,右手配合左手搓一搓、捏一捏一個弧形的麵皮瞬間形成。媽媽勺一勺糖花生到麵皮中央,麵皮兩邊對摺再對摺,最後媽媽搓了搓,一個圓溜溜、完美的花生湯圓神奇地出現了。我腦子回放著媽媽一系列流雲似水的動作,我看呆了。我甩甩頭回過神來,大聲嚷嚷:“我也要學!”

我抓起一團面,想像媽媽那樣,捏一捏、折一折、搓一搓就誕生出一個漂亮的湯圓,可現實很殘酷,一個芝麻餡露出來,不忍直視的湯圓軟趴趴的躺在我手中,我難過得幾乎要哭出來。

媽媽安慰我:“不著急,慢慢來。”她手把手地教我,我認真觀察媽媽的動作,自己也仔細耐心地做起來,一發現差錯,立即補救,我的良苦用心終於感化了湯圓,很快,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在我手中出現了。我倍受鼓舞,漂亮的湯圓一個又一個在我手裡出現,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一盆湯圓成功倒進黃澄澄的黃糖水裡。五六分鐘後,媽媽把湯圓裝盤,在上面撒上椰絲,淋上甜膩膩的糖漿,一盆美味出來了。

大家對這盆美味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夾了一個,嘴裡咬著自已無比美味的佳作,心裡明白了收獲的喜悅。

這次元宵節將成為我童年永遠的亮麗色彩,永遠也不能抹去。

元宵節喜猜燈謎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1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習慣,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而我們漢族的元宵節就要猜燈謎。

元宵節這天,好熱鬧呀!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燈謎大賽。我們心急如焚,窗外陸續傳來同學們猜燈謎的歡呼聲,心裡很不是滋味,著急想著猜燈謎。忽然,廣播響起了,我細細聆聽,“請六年級的班主任帶同學到操場”,班上同學們的心裡早已小兔亂撞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操場。幾乎是全級的同學都圍在周圍,你推我搡,卻都沒影響各自專注一心的態度。有的望著燈謎仔細思考,有的和同學在一起探討,有的同學踱步思考極為苦惱……總之,操場上的場面十分吵,什麼聲音都聽得見。

我越來越好奇了。走近人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擠到前面來。我看到一個燈謎是:“所有的甲魚穿金衣(打一電影名)”,我想到,這絕對是用意思理解的燈謎。“甲魚穿金衣?”那就是金顏色的,所以我立刻想到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果然,我又猜對了。別提多興奮呀。

還有一個燈謎是:雙筷加個碗—警務名詞。我想了一下,心想:這題目好眼熟呀?在哪見過呢?應該想錯了,一般都不會重複考題的。於是,我看另一個謎題:兩個人並肩有愛心—字一。我歪著頭苦思冥想,用左手食指不斷拍打著左側臉。我心想:難道是恕字嗎?心字肯定是,那兩人並肩呢?沒用到啊,那就是錯的啦。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旁邊的同學舉手了,老師也叫她回答。她非常有自信地說:“老師!這個‘兩人並有愛心’是慫字。”老師點點頭,並拿出獎品遞給她,她雙手接過,說了聲謝謝,便回到原位上。我看了一眼身邊的學生,心想:這女孩不但聰明,還很有禮貌呢!”

可是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活動快結束了,同學們都帶著“戰利品”回教室。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難忘的元宵節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4字

元宵有些人吃湯圓,有些人元宵看文藝節目,還有些人元宵放鞭炮,而我元宵回老家梅縣看燒“火龍”。

元宵晚上,我和表姐表哥去一個山上看燒“火龍”。路上,可多人啦!簡直車水馬龍,非常擁擠,男女老少都是趕去看燒“火龍”的。你瞧,仰望漆黑的天空,上面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可能連月亮姐姐也想出來湊熱鬧吧!一個個孔明燈徐徐升起,猶如一顆顆金光閃閃的星星,將夜空裝點得閃閃爍爍。

我們來到山坡上找個好位置坐了下來。終於開始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首先是一條碩大的巨“龍”清楚地映入眼裡,“龍”身上圍繞著螺旋形金粉煙花,真是活靈活現啊!“龍”的眼睛甚至會閃耀,火眼金精,太威武了,把中國人氣魄雄偉的品質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發現舞龍的人全沒穿上衣的,這為什麼呢?原來燒龍時,火花會掉在舞龍人身上起水泡,誰的水泡最多,表示誰今年的運氣最好,攢的錢最多。

哇,引龍的領頭人,居然高舉幾串紅燈籠,這燈籠一串串似的,像似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非常特別!高舉著的蝦兵蟹將也出來啦!件件引龍的工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格外有趣。除了燒“火龍”以外,還有燒“鯉魚”、“孔雀”……,造型也挺精緻美麗。

接著“噼哩拍啦”的響聲傳到我的耳邊,原來“龍”的身上發出了許多束煙花打向半空,美輪美奐,霎時間,夜空中百花齊放:有的像火紅的英雄花、有的像黃澄澄的菊花、還有的像粉紅的荷花……在這璨燦之夜,一邊放煙花,一邊燒火龍,你看!龍的全身像灑上的金燦燦的金粉,奪目生輝。

這時人聲鼎沸,歡喊聲此起彼伏,小孩子活蹦亂跳,老人看得眉開眼笑,整個場面盪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目不轉眼。

當最後一束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時,天空已經煙霧瀰漫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還無法平靜下來,眼前出現剛才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今年元宵讓我十分難忘啊!

元宵節 篇17

節日作文 ,450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每個節日裡的風俗習慣都截然不同,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元宵節。

每當到了元宵節時,我們都會興高采烈地到店鋪裡買花燈,買蠟燭。到了晚上,家裡人就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這一天的風俗跟過年時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元宵節晚上有“迎花燈”,過年時沒有而已。元宵節晚上吃團圓飯時,餐桌上擺滿了豐富的美味佳餚,真是應有盡有啊!

吃完團圓飯,人們就會提著五顏六色的花燈出去外面“迎花燈”。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他們非常喜歡到處逛,會到人比較多,路燈比較少的地方去“迎花燈”。因為在比較暗的地方“迎花燈”,花燈會顯得更加亮麗,更加光彩奪人。當然,我們一家人也都到外面去“迎花燈”,一會兒走到這兒,一會兒又到了那裡。雖然不停地走來走去腳會很疼,但是我們還是非常開心的。

晚上,空中升起了無數盞孔明燈,星星點點的孔明燈把黑色的夜空點綴得更加美麗。放孔明燈的人把願望寫在孔明燈上,然後將它們放飛。傳說願望寫在上面後放飛,願望就會實現。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元宵節,你們是否也喜歡元宵節呢?

我家元宵節 篇18

節日作文 ,1038字

因為元宵節是傳統節日,所以到了這一天,我家也認認真真地過起了這個節。

一大早,媽媽就開始為我們準備食物。早餐一般比較簡單,重點在午飯,其隆重程度不亞於除夕的團年飯。你看,全家都動員起來了,穿好護衣,洗淨手,個個上陣,連好吃懶做數第一的弟弟也來湊熱鬧了。媽媽和好糯米麵團,我和爸爸就捏湯圓兒。媽媽用手托起一團面,掰成大小相等的兩坨,兩手輕輕揉捏,三兩下就變成了圓圓的湯圓。爸爸搓湯圓的手藝很嫻熟,一坨面在他手裡像變魔術一樣眨眼成了圓咕咕的湯圓兒。我的手藝雖然趕不上他們,但也還是像模像樣。弟弟來了興致,湊到跟前,看爸爸把兩坨湯圓面放在手掌心滾動,他也學著合起兩手掌來回滾動,可是他那小手掌哪能一次滾兩個湯圓呢?我們一次只花費十幾秒鐘就做好了兩個湯圓兒,可弟弟手掌裡的兩坨面怎麼滾都無法成形。他著急了,乾脆直接把這兩坨奇形怪狀的湯圓面,和我們做好的成品放到一起,這兩坨癟湯圓兒放在我們做好的湯圓當中簡直就是“雞立鶴群”。

“秋豪,你做的湯圓兒好難看!”

“你做的才難看,哼!”他雖然嘴硬,但還是覺得自己沒面子,於是就去“進攻”我們做好的成品—把我們做的湯圓兒挨個兒捏癟了。

“秋豪,等會兒你不想吃湯圓啊?自己不會做還搞破壞,弄得這麼難看,誰還吃呀?”沒想到他還哼哼唧唧的,像要哭了。爸爸只好說:“算了算了,我們就吃這癟湯圓兒。”對於弟弟的頑皮,全家人都很無奈,在這大過節的,也不好說他什麼。

捏好了湯圓,下一道程式就是煮湯圓了。媽媽用煤氣灶炒菜,我們就用大土灶煮湯圓。我負責添柴火,爸爸負責看鍋裡的湯圓。鍋裡剛冒熱氣兒,弟弟就流口水了,一會兒催我趕快加柴火,一會兒催爸爸趕快把湯圓下鍋,還跑去媽媽那兒告狀,說:“姐姐和爸爸他們好慢,存心不讓我吃湯圓。”媽媽的注意力都在炒菜上,一會兒放鹽一會兒加醋的,哪顧得上弟弟在旁邊嘮叨,就只好嗯嗯喔喔地敷衍著。

弟弟盼呀盼,終於湯圓出鍋了,媽媽的菜也炒好了。不用說菜很豐盛,雞鴨魚肉皆備,色香味形俱全。爸爸在門口放鞭炮,噼裡啪啦還沒響完,弟弟就已經迫不及待了,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兒就往嘴裡送,剛起鍋的湯圓可想而知是很燙的,燙得弟弟亂蹦亂跳,趕忙吐到地上,伸出舌頭直哼哼,還一個勁兒用手對著嘴扇風,身子轉來轉去。爸爸忍不住笑了,我們全家都笑了。

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品嚐著小年味兒,品嚐著親情。添湯圓時,我悄悄把包著一枚硬幣的湯圓盛到弟弟碗裡。弟弟吃到這枚硬幣,露出驚訝的神色,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對弟弟祝福:“新年好運,健康成長!”

家鄉的元宵節 篇19

國一作文 ,612字

家鄉的元宵節就是所說的正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比清明節更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這天上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祭祀和“看燈”用的物品。

奶奶在家裡用豆麵做成粗蠟燭形狀的“豆蠟”,裡面插上燭心,準備晚上給各個房間“照亮”。男人們殺了雞之後,就領著孩子到集市上買菸花爆竹。這天,買、賣煙花的人比任何時候都要多。寬闊的大街上一流兩行全是賣煙花的攤位,三裡五村的男人擠得水洩不通。小孩子一手抓著大把小煙花棒,一手緊緊地攥著大人的衣襟,生怕走丟了。

傍晚,父親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村裡,不論是陳家還是董家的祖墳都清晰存在。來到塋地,將親人墳頭的雜草清理乾淨,翻上一些新土,土裡插些黃紙錢,親人的墳子就煥然一新了。在墓碑前面點燃集上買的蓮花狀的紅燭,紙錢燒起來,爆竹響起來。燭光搖曳,煙氣瀰漫,噼裡啪啦聲中,整個空間裡充滿著一種神祕、憂傷的氣息。在這氣息裡,人們灑酒敬天敬地敬祖,跪拜叩頭,表達對天地的感念和對先輩的追思。

吃過水餃和元宵之後,天就黑了。女人張羅著到各個房間點上“豆蠟”,孩子們和爸爸卻急不可耐地開始燃放煙花。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空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

元宵節是祖先的節日,是快樂的節日,更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徵。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忘祖。我想,一年一度的家鄉的元宵節正是要提醒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溫暖元宵節 篇20

國二作文 ,581字

正月十五的黃昏,我置身食品街中。正是半明半昧之時,一家小店吸引住了我的視線。店門兩邊的石欄上刻著花紋,屋簷仿古,其下掛著兩盞燈籠,牌匾上正書兩個大字“元宵”。啊,原來是一家元宵店。只見這古樸的外表掩映著一股好像要將人緊緊包圍的暖流,於是,我登上石階,走進了這小店。

剛踏進小店,熱火朝天的氣氛就撲面而來。古樸典雅的擺設,小巧精緻的元宵,都讓人不禁回憶起很多往事,關於元宵、關於春節、關於童年。點了一碗元宵,挑了個位置坐下。

一碗熱騰騰的元宵端到眼前,在外寒風凜冽,小店裡已是溫暖無比。咬開一個元宵,細長綿遠的回味牽著制元宵人一道道簡樸的工藝:磨餡、搓餡、和麵、包元宵……元宵裡裝著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心血與溫暖。

吃完元宵,美食已無,精神仍在。這熟悉的場景、熱鬧的氣氛無不令我想起家鄉的元宵節!早晨,老人們早早起來包元宵,元宵裡早已充滿了清晨布穀鳥的清脆叫聲與帶著草木香氣的清新空氣。仍是這幾個步驟,體驗卻已不同。童年的記憶彷彿浮現眼前,仍在小店的我已經浮想聯翩。呵,這元宵不就是家鄉的味道嗎?醇香、甜糯,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線系在家鄉與小店之間,也繫住了我的心。僅是一碗元宵,讓我體會到了真真切切的溫暖,讓我的心飛向了遠方的家鄉!

走出小店,心裡仍激盪著無法忘卻的溫暖。這一天夜晚,令我溫暖的不僅僅是一碗元宵,令我銘記的也不僅僅是這個古樸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