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清明果相關作文20篇

做清明果 篇1

國小二年級作文 ,310字

還記得去年,我去外婆家過清明節。

我拿著小籃子,和媽媽、外婆一起去採艾青,我們走到田邊採來了嫩嫩的艾青,我們回到家,先把艾青洗乾淨,再把艾青放在水裡煮,當艾青煮熟後,外婆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進鍋裡,趁著熱鍋開始揉粉團。

外婆教我做清明果,外婆先把煮好的艾青做成像碗一樣的外形,我也學著做了一個,外婆接著做下一步,就這樣我和外婆都做了一個清明果,我捏了一下我做的清明果,清明果馬上就破了;我問外婆:“為什麼我捏了一下,清明果就破了?”外婆說:“你做的清明果皮太薄了。我又試著做了一個,我又捏了一下,很堅固,我拿著清明果,飛快的跑到媽媽面前說:“媽媽,你看我做的清明果,放在鍋裡蒸熟。吃著大家一起做的清明果,我心裡美滋滋的……

做清明果 篇2

國一作文 ,705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三月春風中走來。春天,草地上的青草如茵,嫩得彷彿一按就會流出水珠;小河裡的流水嘩嘩,清得可以看清楚水中自在的小魚。

清明節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製作清明果了,我們一家人去阿婆家做起了這種果子。

是一個清晨,我隨著阿婆去採摘使清明果皮變綠的艾草,太陽公公用它那溫柔的光把艾草喚醒,它們立直了腰板,一株株嫩綠的艾草頭頂上開了幾朵淺黃的小花,如同帶了黃帽子的婦人,我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折入籃中,一篷篷,一簇簇的艾草堆滿了籃子。阿公中河邊洗著從前一天摘下的葉子,是在蒸清明果時要用的。

許多阿姨、阿婆將艾草洗淨並切細,綠色的汁液從艾中溢了出來,一陣陣清香斥滿了整個屋子。將艾草蒸熟之後,過濾了大部分的汁水,便與米粉(大米和糯米一起磨成的粉)混合,一團團綠油油的麵糰伴著清香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一個力氣很大的阿婆把麵糰打成了一片薄薄的餅,我、爸爸和一些阿姨用碗把餅割出一個又一個的小圓餅,再送給阿婆和媽媽包上餡。我十分好奇,便這邊跑又那邊跑,給自己做了兩個與眾不同的清明果,一個放了豆沙餡,另一個放了春筍豆腐餡。用已經準備好的葉子平鋪蒸籠底部,晾乾,我便把清明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可是我們並沒有做好,原來還要將做好的清明果壓入摸子中。

看,拿出來的清明果的一面上有了漂亮的花紋,把沒有印花紋的一面放在葉上,上鍋蓋。

耐心等待了許久,蒸好的清明果碧綠碧綠,又有艾的清香,小小的清明果透著股股清香,看上去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吃著嘴裡更是清香滑糯,十分有嚼勁。

溫暖的春風吹開了大地,艾香包圍我們。清明果這種傳統的小吃已伴我們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它象徵著清香美好,在這傳統節日裡體會了不一樣的味道,像艾的味道。

清明果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9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古詩中一股清明的哀傷,勾起了我這個異鄉讀書人的愁緒。不過,每當我吃到外婆做的清明果,心中的惆悵,總會少幾分……

外婆用清明草和糯米粉、大米粉和麵粉,揉成薄薄的綠油油的麵皮。外婆把肉、蘿蔔、藕片、茭白和幹筍切成丁,然後呢,放在麵皮上。只見外婆嫻熟地鋪著菜的麵皮一卷、一翻、再一壓,一個小巧玲瓏的、香味兒獨特的清明果便做成了。外婆的清明果有兩種形狀,一種像北方的餃子,另一種像三角包。

等外婆把蒸熟的清明果擺上桌後,我總是會先遠遠地看上幾眼,桌上,一個個盛在青花瓷盤中的清明果,它竟如油畫般迷濛美麗。

忍不住心底的那一絲慾望,我抓起一個狠狠地咬了一口,呵,那糯米的黏滑,菜餡的脆爽,還有清明草的清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滋味,不斷地縈繞在我的口中……吃著吃著,我覺得整個人都有點飄飄然然了。我彷彿聞到了家鄉田間露珠凝結著草木的氣息,彷彿看見了家鄉小河的粼粼波光,彷彿看見自己和小夥伴們在相間的小道上追逐。

啊,外婆的清明果,帶來了家鄉的味道。

清明果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953字

每年清明節前,媽媽都會做一種美食—清明果,也叫青團。每次吃它的時候我都在想,這麼可口又漂亮的食物到底是怎麼做成的呢?於是今年我自告奮勇,成了媽媽做清明果的小幫手。

我們準備了糯米粉、綠豆、白糖、竹葉,但還差最關鍵的一種青草,它有個奇怪的名字叫“鼠鞠草”。怎麼辦呢?媽媽說這種草需要我們自己去找,於是,我們來到了一片菜地,開始了我們的尋草之旅。媽媽先告訴了我它大致的形狀,然後我也低著頭仔細地尋找著,一會兒,媽媽就找了,我一看,它是一種嫩綠的小草,開有黃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而且聞一聞它的葉子,還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我們只摘取鼠鞠草上面的部分,因為下面的莖太粗了,吃起來口感不好。

摘完鼠鞠草,媽媽把它們洗乾淨,然後放到熱騰騰的熱水裡煮。一會兒,嫩綠鮮活的葉子就蔫了,變成了深綠色。這時,媽媽趕緊把它們撈出來,過冷水,瀝乾,然後放案板上用菜刀切碎,再放入石臼裡,把它們徹底搗爛,最後拿出來放入盆子裡,加上適量的糯米粉和糖,用筷子攪拌起來。攪拌到一定程度,媽媽就開始動手和起來。我也想幫忙,於是洗乾淨手,接過媽媽手上的盆子。揉、壓、按,哇,這可真是項力氣活啊!在我們的努力下,光滑的麵糰終於準備好了。

弄好了麵糰還有最重要的餡料。媽媽事先已經把綠豆泡水,現在看起來,它們一顆顆漲得老大,非常的飽滿,像一個個小胖子。媽媽用手使勁搓洗,把綠豆去皮,然後放在高壓鍋裡壓。綠豆很快就煮好了,媽媽再用勺子壓一壓、攪一攪,很快就成綠豆泥了,最後加入適量的白糖攪拌均勻,餡料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到了關鍵的一步—包青明果。媽媽先把麵糰搓成條,然後揪出一個個差不多大小的劑子,再把小劑子搓圓、壓扁、攤薄、放餡、收口、再搓圓,放在剪得圓圓的竹葉上,噹噹噹,一個圓鼓鼓的青團做好啦!這動作一氣呵成,媽媽真是心靈手巧啊!我也躍躍欲試,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也做成了幾個,看著自己的作品,我真想馬上吃了它們!

終於,我們把一個個清明果放入蒸籠,大火蒸。等待的過程真是漫長啊!特別是香氣隨著蒸汽冒出來時,“薰”得我直咽口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清明果給“盼”熟了!蒸好的清明果碧綠碧綠的,像翡翠,真是美極了。來不及等它涼,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試試它的味道,美美地咬上一口,真是清香滑糯!

今年的清明果真是最最最好吃呀!

清明果 篇5

國一作文 ,497字

四月初,清明時節,卻無雨。

明媚的下午,天空展覽深遠,萬里無雲。春風徐徐吹來,拂過我的面龐,愜意。

我跟著媽媽在清明小長假中逛街。雖說並沒有去掃墓,但是這樣過也很不錯啊。

這時候,風把一陣清香送來了,很好聞。我嗅了嗅,頓時明白了什麼,把媽媽拉到了街角。

果然,是賣清明果的小店。

媽媽看了,笑了笑,覺得這樣也好,就讓我嚐嚐清明果吧。

不一會兒,我受上多了兩個香噴噴的清明果,一個甜一個鹹。

根據香味,我決定先嚐嘗鹹的。剛咬下去,是糯米的軟,有種淡淡的甜,對啦,還有下面的一片葉子呢,媽媽說這是橘子葉。

再咬深一點,就是餡了。就像五味雜糧,有鹹菜、豆腐、蝦皮等,如果麥餅裡是這景象,那就一定很美味,可在清明果裡,那就不一定了,外面甜裡面鹹,甚至有點兒苦澀。

我皺著眉頭,硬著頭皮吃完,接著目光又轉向了那誘人的甜清明果。

再次咬開,裡面黑黑的,如夜空一般,白芝麻就是星星,穿在銀河中,黑芝麻卻看不大清楚。嚐了嚐,甜得很。

我露出了滿足的神情,果然還是甜的好吃,可沒幾會兒,便被我吃完了。只剩一片墨綠的橘子葉蜷縮在手心,留有餘香。

知道了清明果的傳說,又嘗清明果了,那種充實的滿足填滿掃墓踏青的空虛。

清明果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5字

有人敲門。我開啟門,竟然是奶奶!奶奶在外地打工,難得回來一次,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奶奶回來了!”

原來,要過清明節了,奶奶回來給我們做清明果。媽媽買來了清明果麵皮、豆腐乾、雪菜,還有一隻又粗又壯的筍。奶奶先把豆腐乾、雪菜、筍切成碎末,然後放進鍋裡炒,沒過一會兒,香味溢滿了整個屋子。

開始包清明果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麵皮團揉成一個小球,再用大拇指在小球的中間按下去,反覆擠按,讓小球變成蘑菇蓋。“啊,按得過度了,成了一個餅乾了。”我只好重新包,這次又是菜餡加太多了,口都封不上,留了個窟窿。我慢慢地在學習怎麼包清明果,雖然醜點,但是因為是我包的,我還是覺得樣子非常可愛。

這時,媽媽走過來,看到我的傑作,驚呼:“天,這兩個這麼難看!還是我來吧!”可是媽媽包的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窟窿也是時有時無。這下,媽媽一聲不吭了,我看著媽媽“呵呵呵呵”直笑。奶奶是包清明果的高手,包的清明果小巧玲瓏,非常光滑細膩。

清明果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嚐嚐。味道清香鮮美,我一口氣吃了兩個。小夥伴們,你們吃了清明果了嗎?

清明果 篇7

國二作文 ,880字

記憶中的那團青色,依舊是柔和的、內斂的。不甚明豔,卻一直在我的記憶中存在著……永不褪色。

大自然中的色彩不計其數:熱烈的明紅,活潑的嫩黃,深沉的暗灰……我卻獨愛富有生機的綠色,不是那濃豔欲滴的綠,而是柔和內斂的綠,就像小時候做清明果時常用的葉子的顏色。

在我年幼的時候,常在清明前後趨車趕往鄉下的外婆家。

記得有一年,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帶走了城市的喧嚷,平添了一點靜穆。我騎著車,斜風夾雜著雨絲和我撲了個滿懷,到外婆家時,早已狼狽不堪。

我扣門,外婆來應門,見我溼漉漉的,趕忙讓我走進門檫幹身上的雨水。進門,我的視線瞬間就鎖住了那飄著霧氣的廚房,我直勾勾地看著,就連外婆走到我身邊也沒有察覺。外婆瞧見我那小饞貓樣,不禁輕笑了兩聲,主動領我進了廚房,我在後面寸步不離地跟著,外婆揭開爐蓋,瀰漫的熱氣矇住了我的眼鏡,眼前白茫茫一片,可我卻還能隱約看到鍋內的那片青色。我不顧其他,急忙摘下眼鏡想一看究竟。哦,原來是清明節家家戶戶必做的清明果。

我向來喜歡外婆做的清明果,不同於外面買來的甜膩,清清爽爽的甜對我的味蕾是極大的享受。我伸手就想去抓,外婆適時地阻止了我,嗔怪地看了我一眼,柔聲地說:“小饞鬼,不知道燙吧?”語罷,便自己伸手去拿。我嬉笑了兩聲,只見外婆在手上附了條溼毛巾迅速地拿了幾個清明果給我。看著外婆那雙粗糙的大手,心裡說不清是感動還是心疼。外婆見我半晌不語,以為我是嫌棄她做的清明果,眼中閃過一陣失落。我這時才回過神來,立馬抓起一個清明果就往嘴裡塞,邊吃邊說:“嗯!還是外婆做的清明果最好吃!最喜歡外婆了!”我見外婆的眼睛彎得像月牙般充滿笑意:“多吃點,喜歡就好。”我們相視而笑,此時的空氣中都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我低下頭,在看到清明果時,已不認為它只是清明節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是外婆多年來對我深沉的愛。可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傳統美德嗎?心思百轉千回卻又回到生活,我伸出手摸了摸外婆的大手。外婆手中的那一道道溝壑便足以驗證她心中的愛吧。

世事變遷,那團青色已在我的記憶中永存。它體現的不僅是外婆對我深沉的愛,更是一種中華美德的傳承。

包清明果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大家知道這句詩描寫的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清明節。所以今天我來到蕭山日報社食堂嘗試做幾個清明果。

水晶老師已經把加了艾草的糯米粉和好了,給我們分了麵糰和豆沙。接著,老師先教我們把麵粉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上面戳一個洞,把它捏薄,做成一個碗的模樣,再在裡面放上豆沙,把它捏牢就行了。沒想到,等我捏好以後居然發現清明糰子裂開了!我想一定是豆沙放得太多了!於是,我又嘗試做了第二個,第三個……但還是沒有成功。突然,我光然大悟,想,雖然我不會包清明糰子,但我會做清明餃啊!於是,我按原來的步驟先做一個“碗”,再在“碗”裡面放上豆沙捏成一個餃子的形狀,最後把清明餃的邊緣卷下來,一隻清明餃就這樣做好了!我為我的成功而感到高興。

老師還跟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是我不僅學會了製作清明果還學到了與清明有關的知識,正是一舉兩得啊!

學做清明糰子 篇9

國小二年級作文 ,638字

2019年4月7日下午我到蕭山日報社食堂參加清明糰子製作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學做清明糰子,既擔心又激動。

在食堂,小記者們認真的開始聽玉媛姐姐講解糰子的製作過程,以及有關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給重耳獻肉,重耳為了讓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燒山,介子推寧死也不出山,所以這一天人們都吃冷食而不開火。

接著草莓老師開始教我們怎麼做清明糰子了。先把麵皮揉成一團圓,用大拇指往下按,壓成一個小碟子,再把邊上的麵皮往上拉一拉,變成一個小碗,再在上面放上豆沙,然後在小碗邊上捏一個角,照樣子再捏四個,五個角捏好了之後往裡面壓一壓,這樣一個清明糰子就做好了。草莓老師又開始教我們做另一種樣子的清明糰子,先把麵皮捏成一隻小碗,在裡面放上很多很多的豆沙,再對摺,然後大拇指往上一按一捏,一個花邊就出來了,把這個邊上的麵皮全按上面的方法按捏,餃子模樣的糰子就這樣做好了。

接著水晶老師又給我們發了兩個麵皮,捏成什麼樣子的呢?有了,再捏一個餃子吧,我這次要做一個很大的餃子,我把麵皮捏成一個小盤子,然後在裡面放上豆沙,再對摺,然後按上花邊,一個餃子就出來了。再做什麼呢?今年是豬年,要不再捏一個小豬吧。小豬捏好了,哎呀,小豬的尾巴怎麼不見了,算了,去剛做好的餃子糰子裡捏點麵皮過來做小豬的尾巴。水晶老師又給我發了個麵皮,這會做什麼呢?想不好,讓老媽做吧,沒想到,老媽也做了一個餃子。

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糰子也包好了,大家都拿著滿滿的一盒清明糰子回家品嚐了,味道那就兩個字,“鮮美”!

做清明? 篇10

國一作文 ,798字

又是一年清明節。每年清明前後,家家戶戶都會做清明?。

今天,媽媽早早地就起了床。看了看發了一個晚上的麵糰,微微點了點頭,看來麵糰發得不錯。

“篤篤篤”,有人在敲門。開門一看,是大舅送做清明?的主要原料——野艾來了。媽媽細心地一番揀擇之後,便把挑揀出來的野艾洗乾淨後倒進熱水鍋裡煮。沒多久,鍋內原來澄澈的水變成了深綠色的艾葉汁了,一股股清香撲鼻而來,那是艾草的味道。媽媽見艾葉煮得差不多了,便將它們揉入麵糰中,和著糯米、秈米粉在面盆裡揉。這是用來做清明?的?皮的。清明?的好吃與否和?皮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最重要還是要看餡料和包?的手藝。

媽媽開始調清明?的餡料了。因為我最喜歡吃豆腐餡的,所以媽媽調的就是豆腐餡的料,有白色的豆腐,綠色的小蔥和韭菜,還有紅色的辣椒,當然還少不了油鹽味精等佐料。看著餡料五彩繽紛,聞著香氣撲鼻,就已經讓我垂涎三尺了。

餡料調好後,媽媽用擀麵杖把一個個圓鼓鼓的綠色小麵糰壓成扁平的餅狀,然後再捏成小碗狀,接著就是往裡填充餡料,再雙手兩邊對捏,這樣就把餡料包在了裡面,最後媽媽還用拇指擠按出了細密的條形花紋,煞是好看。

一個個精緻誘人的清明?被媽媽的巧手做出來了。看著它們一排排整齊的立在餐桌上,我已經受不住誘惑,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媽媽見狀,趕緊拿了十來個上鍋蒸去了。

幾分鐘後,我聞到了一股濃郁的清香。我迫不及待的揭開鍋蓋夾起一個放到碗裡,也不顧燙,就咬了一口。果皮裡的油滴到了碗裡,進口的感覺首先是清新芳香的艾草味,?皮細膩又黏牙。在嘴裡一嚼,?皮中的各種餡料味一齊刺激著我的味蕾,鹹香滿口,那味道就一個字——“爽”!我一口氣連吃了8個才勉強過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一邊吟著詩句,一邊品嚐著美味的清明?,真是愜意極了。

清明果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50字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飄香。每到清明節時,我們餘杭人家家戶戶都會吃上清明果,那也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供品。這裡的果可不是水果,也不是堅果哦,而是用艾葉和糯米做成清香滑糯的清明果。

每到清明節時,田間地頭就會看到一簇簇、一蓬蓬的艾草,走在田梗上,微風中會夾雜著一股清草味,摘一棵放在鼻前,那香味就更濃郁了。每當這時候我就會隨奶奶一起去田野裡喜滋滋地採艾草。艾草一定要挑那種顏色淡綠、又嫩又大的,上面還會有一層細細的毛,毛絨絨的像嬰兒的面板一樣柔軟。回家看著那青青鮮鮮、滿滿當當的一籃子艾草,我的腦海裡早已浮現了一個個又大又綠、又香又糯的清明果,不禁往肚子裡咽了一口口水。於是就纏著奶奶趕緊給我們做清明果。

接著,奶奶就開始了複雜的工序,先把艾葉洗淨放入鍋中,再加點石灰煮五分鐘,撈出,放入容器,用石頭把艾葉搗碎,直到莖都看不到為止,那一撮撮的艾葉就變成了綠糊糊,這時再把綠糊糊摻入白白的糯米粉中。一開始是白綠分明,漸漸地是半白半綠,最後變成了全綠,圓圓的米粉團,遠遠看去就像一個“麒麟瓜”,翠豔欲滴,看著就讓人嘴饞。

這時,媽媽則在一旁準備著清明果的餡,有蘿蔔絲餡、有鹹菜冬筍肉餡、有豆沙餡。等粉揉好、餡準備妥當,就開始包了。奶奶先從“麒麟瓜”身上揪下拳頭大的一塊,把它揉成碗狀,再把餡灌入碗口,最後把碗口收緊,上面捏出一個小尖尖頭,就像綠包子一樣。而這時的我總會嘻皮笑臉地在奶媽身邊晃悠,央求奶奶給我一團揉好的粉團,奶奶總是極不情願地揪下一小塊給我,我則樂顛顛地在一旁做起專屬於我的清明果,有兔子清明果、有刺蝟清明果……

一會工夫,奶奶就把整個麒麟瓜都變成了一個個“綠包子”。最後就在蒸籠上墊上箬葉,把一個個“綠包子”整齊地擺放在箬葉上。爺爺早已坐在土灶邊生起了火,最後把做好的清明果放在鍋裡蒸十幾二十分鐘。我總是等不急地搬個小凳坐在灶頭邊等清明果出鍋。一出鍋,奶奶總是第一個夾在碗裡遞給我。我迫不急待地送到嘴裡,咬一口,餡裡的油就會從咬破的皮裡流下來,再嚼一口,餡和皮就混在了一起,這時候,餡的油膩就不再油膩,皮的清香也不止是清香,只剩下油而不膩、滿嘴含香,讓人吃完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親情牽。每想到清明果,就會想起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做清明果的場面。而清明果的意義也不僅僅是用來祭奠先人,而是讓忙碌的現代人可以坐下來一起感受一家人團聚的濃濃親情。

清明果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859字

清明時節,在我們婺源,有一種青綠青綠的特色傳統小吃叫清明果,也叫艾葉果。這裡每家每戶都離不開做清明果、吃清明果的習俗。

趁清明節學校放假三天,媽媽帶上我來到外婆家,外婆知道我們要來,便早早的準備好做果子的食材。我們剛落腳,媽媽就挽起袖子幫外婆打下手,當然也少不了我這“搗蛋鬼”的瞎鬧。只見外婆先將艾葉搗好,然後連葉帶汁放入米粉,再用手揉成團,然後依據乾溼程度加入適量的水揉勻,最後揉成麵糰。我對那個綠的麵糰特別好奇,外婆告訴我,這裡面摻了砸糊的艾草葉。

開始包清明果了,外婆將米粉團取出一塊,先揉圓,再用大拇指轉出一個坑鬥,將餡料依次放入,餡有好幾種呢,不同的餡肯定要有不同的形狀,不然吃起來會搞混。不一會兒,媽媽和外婆就做好了一個個漂亮的清明果,有的圓滾滾,裡面裝韭菜豆腐,我叫它“綠球果”;有的邊上像繩子似的花邊,裡面裝蘿蔔肉絲,媽媽叫它“搓繩果”;還有長著三隻角的,裡面裝豆沙,外婆叫它“菱角果”。形狀各不相同,十分有趣兒。

看著看著,我迫不及待地也想做,媽媽卻在一旁說:“男孩子,別鬧!走開!走開!”。我哪裡捨得離開,外婆“可憐”我,就交給我一項任務,讓我把扯下來的麵糰搓成拳頭大小的圓,這可是我最拿手的——因為我經常玩橡皮泥。看著我搓出來的一個個“小球球”,外婆誇獎我說:“你搓的真圓!”聽著外婆的誇獎,我搓得更起勁了!

一大篩子的清明果要上鍋蒸??〈蟾哦??種幼笥遙?繞?諤詰那迕鞴?雋?耍??葑悠?⒆賠?說那逑恪M餛湃夢頤淺萌瘸⒁懷ⅲ?夷昧爍齠股誠詰摹0。∈?鍾薪讕ⅲ?兜勒娌淮恚『嗆牽?乙幌倫映⒘爍髦窒諼兜模?《瞧ぢ砩顯補墓牡摹C?盼業男《瞧ぃ?媸且庥濤淳⊙?hellip;…

青青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這次做清明果讓我瞭解到清明節的傳統與習俗,還讓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做清明餅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3字

說到清明節呢,有掃墓、祭祀、吃美味可口的清明餅,還有踏青、盪鞦韆。清明,令我不禁聯想起了有關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我便去奶奶家做清明餅。奶奶已經和好了面,剁好了餡,正等著我們包呢!首先我把張沾滿細菌的手洗得一乾二淨,之後,我勒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非常艱難地把面從碗上扯下來,成了一個大餅狀,之後倒上滿滿一勺子餡,是我最愛吃的蘑菇餡。我邊想著,一邊又把滿滿一勺餡放入了白麵中,之後,我就開始包了。我學著奶奶,學得有模有樣,你可以為我第一個包成功了,可不,人生的道路上不是樣樣都順心的,第一個清明餅,因為笑得太開心了,薄薄的肚皮都笑破了,露出了裡面的餡兒。我趕緊用一團白麵給它救治了幾番,才把它笑破的肚皮給“縫”了起來,“笑”出來的餡也給硬生生地塞了進去。

之後,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陸陸續續地包了幾個清明餅,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更奇葩的是,有些餡竟然不聽話地溜了出來!

開始炸了,我看到油噼哩啪啦的,心裡有種著急,我陸續將幾個清明餅,放入鍋中,不一會兒,就滾了個金黃!

望著那第一次失敗品,小小的咬了一口,好吃!油香頓時充滿我的整個心頭……

之後,我們走訪親戚家,把清明餅送給他們,我頓時感覺,我們送出去的,是來自清明節的祝福……

做清明?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早早地帶我去外婆家打“清明?”。

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呢?媽媽和我一起百度了清明?的傳說:相傳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陳太平化裝成農人模樣,清軍沒有抓到陳太平,便在村口設卡,防止他們帶東西給陳太平吃。

農民回到家的路上,一不小心在一絲艾草上滑倒了,起來時發現全身上下綠油油的,一下子計上心來。他採了許多艾草,回到家洗了洗,放到糯米里,做成一個個綠油油的糰子,混進草裡帶出了村。陳太平吃了以後覺得又香又軟。晚上,繞過清軍回到了大本營。從此,李秀成命所有太平天國軍都要學會做艾草糰子,也是從那時起,吃青團的習俗就開始在民間流傳。

說到包清明?,我可是駕輕就熟了,因為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到外婆家做清明?。準備好各種材料後,外婆負責包糰子,我就負責用一個模具把糰子壓出花形。對於壓模技術,我自覺是練得爐火純青。但是可能是太自信了,一不仔細,沒想到剛剛壓的幾個個個都露了餡。我可不敢再馬虎,我認認真真地壓,每個都壓出了漂亮的花紋。壓了一個上午,下午,我嚐了自己壓的清明?,好美味啊!頓時感覺心裡樂滋滋的。

做清明?的過程讓我很有成就感,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不能馬虎!

學做清明?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6字

今天,我跟奶奶學做清明?,讓我對於清明?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做清明?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奶奶前幾天就早早買好了粉,還到田野裡摘了一大籃的清明草。我們分工合作,奶奶做清、揉粉,爺爺負責準備餡料,我呢,負責幫忙包清明?。

只見奶奶先把清明草放進鍋裡煮,煮的時候還要放一點點小蘇打粉,然後煮好再漂洗,拿榔頭敲打,清明?的清就完成了。接著按照比例將粉跟水進行調配,不斷揉壓,然後將揉好的粉與清和在一起,原本雪白的麵粉一下子就變成了青白交加,最後全變成青色的了。

再看爺爺,“嚓嚓嚓——”鋒利的菜刀很快把筍切成一小顆一小顆的,雪菜和新鮮的肉也跟著切碎,放入鍋裡翻炒,盛出放入碗中。這樣,熱乎乎的清明?的餡就已經準備好了。

準備工作完成,奶奶就開始教我包清明?了。奶奶把麵粉搓成一長條,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輕輕壓扁後熟練地用擀麵杖把它們擀成圓圓的一片一片。我學著奶奶的樣,將皮攤開放在手心,盛一大勺的餡料放到皮中間,兩邊皮用手沾點水均勻塗抹再對摺,接著把皮往裡推,推出花紋形狀。重複相同的動作,很快奶奶手上的皮跟餡兒就變成了一個餃子形,把餃子的上邊往裡推,就變成了一個波浪形,於是一個清明?就完成了。而我包的呢,卻像一隻“胖小豬”,肚子鼓鼓的,邊上的花紋有高有低,參差不齊。我不禁感嘆道:“奶奶真厲害,好漂亮的清明?呀!”

清明?總算是包好了,奶奶很快就蒸好給我吃,咬一口還冒著熱氣的清明?,?皮帶有韌勁,餡很可口,多麼美味的清明?啊!今天,奶奶教會了我做清明?,你有沒有學會呢?

我學會了做清明糰子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599字

你知道清明糰子怎麼做嗎?哈哈……讓我來做給你看吧!

首先,把已揉好的麵糰用手搓成橢圓形,再用大拇指在橢圓形的麵糰中間戳一個坑,然後把大拇指牢牢地固定在坑中央,其餘的手指沿著“坑壁”快速地轉起來。這時裡面的坑越來越大,像極了一個綠色的小碗。我繼續轉著,發現“小碗”漸漸展開,竟然變成了一個大餅,不像清明糰子。我把它拿給媽媽看,媽媽說:“這太扁了,要旁邊稍微凸起來一點才可以。”我只好把它揉成團重新做。

我再次把大拇指固定在麵糰中央,其餘的手指有節奏地轉著。我轉啊,轉啊,麵糰變成了網兜狀,這樣可以嗎?我戰戰兢兢地把它遞到媽媽跟前,媽媽說:“這次做得不錯,可以放餡料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終於要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紅豆放在“網”中央,接著把“網”用手捏成了餃子狀,然後把兩邊往中間擠,搓成一個綠色的“小圓球”,儘量把表面弄平。最後我把“小圓球”反過來,放在一張沾過水的墨綠色的柚子葉上,一個清明糰子就完成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我不僅學會了做清明糰子,還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學做清明粑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64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每當這個時候走在回外婆家的路上都會聞到淡淡的草香味,這是一種特別的草。這時你們可能會問:“是什麼草?還有淡淡的香味兒?”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個草就是清明菜,是用來做清明粑的,做清明粑是我們家鄉清明節傳統習俗的一種。

今年的清明節我決定跟著外婆學做清明粑!

那天,我和媽媽、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剛走到外婆家門口,就聞到了清明菜的香味,我趕緊奔到廚房,一看外婆果然在做清明粑。我馬上跟外婆說:“外婆外婆我要學做清明粑,您教我做好嗎?”外婆說:“清明粑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你要是真的想學就一定不能在中途放棄。”我說:“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

我們開始做了,第一步:把清明草摘取嫩芽部分分成小段,用清水洗乾淨,再將清明草放入鍋中煮15分鐘左右,直到煮爛為止,再放少許鹽。第二步是和麵,這一步是最難的,把麵粉倒進裡盆裡,加水,水少了,面就會太乾,水多了,面又像稀糊一樣了,然後又得加一點面,可是試了好多次,我還是沒有把面和好,手上臉上滿是麵粉,我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小聲嘀咕到:這個面怎麼這麼難和呀,早知道就不學了。外婆看到我這個樣子走過來對我說:“哎呀我的乖外孫,怎麼成了一個大花貓了,來外婆再教你一遍,這一遍你一定能和好。”外婆一邊耐心的給我講,一遍給我示範。在外婆的幫助下,我終於把面和好了。第三步是把清明菜融進麵粉裡,再次加水和麵粉一起揉,直到,清明菜全部融進面裡面為止。第四步就是做餅了,先把和好的麵糰搓成大小一致的湯圓形狀,然後再把它們壓成餅狀,壓的時候能不能壓得太薄,也不能壓得太厚。剛開始做的幾個餅都是奇形怪狀的,不像是一個餅,後來我越做越熟練,也就越做越好了。外婆說:“你看,這就是孰能生巧,做的次數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會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一步了,把清明粑放進鍋裡蒸。你們可不要看只有這麼簡單的五個步驟,實際做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和麵和得我手都酸了,壓餅的時候掌握不好力度和速度,餅的形狀就不好看。

終於聞到了清明粑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味了,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出鍋啦,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嗯,真香呀,真好吃。”清香的菜味在口中迴盪,這真是人間美味呀!再咬一口,我感覺好吃的可以飛上了天。

今年的清明節,是一個特別的清明節,因為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清明粑,還明白了遇到困難就氣餒,就放棄,你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清明做茶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9字

清明時節,滌手製綠茶,淡淡的色彩,柔和的味道,散落在鼻尖,縈迴在脣齒間,滌盪在心間。

一採集嫩葉(採青)

清明放假奶奶帶著我和家人揹著竹簍走進山中,在一棵棵春茶樹上精心摘選嫩綠色的小芽,每人身上揹著兩個小桶,桃紅色的小桶用來裝一芽一葉,黃藍相間的用來裝一芽兩葉。

在茶樹面前,奶奶提醒道:“要採嫩葉哦!一芽兩葉是中等品,一芽一葉是特等品”。我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一芽一葉是什麼樣的?一芽兩葉又是什麼樣的呢?”奶奶笑而不語。她輕拈指尖摘了兩片小嫩葉,亮給我們看。仔細一觀察,我恍然大悟,一芽兩葉原來就是多了片嫩葉呀!

瞭解了茶葉知識後,奶奶和家人們很快採集好了兩大簍茶葉,我把鼻子湊過去聞聞,有股清香撲鼻而來。

二殺青

回到家中奶奶把茶葉放進大鍋不停的翻炒。看著茶葉慢慢被炒幹了水分,有點像我平常喝茶用的那種茶葉,我便以為大功告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葉子含入口中。“呸呸呸,什麼苦味啊?”我把茶葉吐出來,喝了一大口水。“不要急!”奶奶用鍋炒了起來,茶葉在鍋裡繼續翻騰著,跳躍著?一股濃濃的香氣鑽入鼻子裡,我忍不住嚥了口吐沫,是啊,這香氣能不讓人想吃?

三揉捻

開啟鍋蓋,茶葉的顏色深了,放在掌心,如太陽般溫暖。奶奶把茶葉放在掌心,雙手合攏,用手不斷的來回揉動。我也想嘗試下,奶奶便分給我一點茶葉讓我來揉,原以為揉茶很簡單的可沒想到,茶葉到了我手上老是掉。哎,揉茶葉也是一門學問啊,我無比失望。見奶奶快弄完了,我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奶奶見狀,馬上伸手來想拿走。可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迫不得已,還是沒拿了。後來我看到姐姐也在那裡不會,奶奶只好手把手的一個個教,“你們看,要上下合攏,不用左右合攏,不然,茶葉會白費力氣,會掉下來。”的確,茶葉浪費了許多,我們照奶奶說的做,馬上就弄好了,一連揉了兩次,炒青也炒了兩次。

四炒青

奶奶把揉好了茶開啟,又放鍋裡炒,這樣來回的揉了又炒,炒了又揉之後,茶葉就變得很細了。然後奶奶把茶葉放鍋裡用小火慢慢的烤,直到茶葉變成了褐色,完全乾透了。茶就製成了。

五品嚐

茶葉幹了後,奶奶用玻璃杯每人給我們泡了一杯,我看到玻璃杯裡的嫩綠的茶葉很漂亮,聞一聞,很香。這是綠茶,春天的味道,嫩芽的清香。而且這是我們自己親手做的,我喝了一口,很甘甜,心裡也美滋滋的。

清明節做青團 篇19

敘事作文 ,847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麼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麼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於是,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在他的祭日裡,所有人都不能生火。於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並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後,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後,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於,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於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於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裡盪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裡,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公眾號:我們555666)

話清明,做糰子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4月7日下午,我來到蕭山日報一樓食堂,參加小記者活動—話清明,做糰子。

走進食堂,只見一張張餐坐上都攤著紅色的一次性桌布,每張桌上還放著裝有豆沙的紙杯。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塑料盒,塑料盒裡裝著用米粉、艾草汁和白糖做成的糰子皮。這些都是老師給我們準備的清明糰子材料。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後,就開始教我們做清明糰子。首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小碗”,我用雙手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后,一手托住球並旋轉,另一隻手大拇指用力往球中間摁,另外四個手指併攏,把“小碗”的邊沿攤均勻。這時,老師提醒道:“不要放太多豆沙,不然糰子會‘吐’的。”我把豆沙放進“小碗”裡,再把“小碗”揉成一個球,果然“吐”了,豆沙被擠出來了。哈,只能將就著完成這個糰子。

接著,老師又教我們做清明餃子,先把糰子皮做成一個“盤子”,我把糰子皮揉成一個球放在桌子上,一邊用手掌壓球,一邊把球旋轉,很快“盤子”就做好了。然後,我把豆沙放到盤子中間,再把“盤子”對摺,最後用手把開口捏緊,封起來,就這樣清明餃子做成了。最後,是我們的自有時間,我又做了一隻“小熊”,一顆“星星”糰子和一隻“螃蟹”糰子。旁邊的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對我說:“這是一顆‘星星’,這是一個‘月亮’……”

晚上,爸媽吃著我做的清明糰子,紛紛誇獎說:“真好吃!”我吃著自己做的清明糰子,心裡甜滋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