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躁入靜作文800字作文範例

高一作文 全文約4486字

【篇一:由躁入靜作文800字】

略薩有言:“生活是一場沸騰而混亂的騷動。”這是否意味著在紛繁人世中“靜”無可企及呢?

洪應明回答:“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靜,非無聲,非勿動,而旨在淡然的生活態度和對真實自我的堅守。

人之所以躁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而凌亂了行於人世的步伐。為何會丟失自我呢?或是被宗教之神籠罩了;或是被混沌的觀念遮蔽了;或是做了異己之物的奴隸;更甚者,自己欺騙自己,閉上了心靈的眼睛。沒有明確的人生追求與價值堅守的人註定是空虛的,他們忙著追名逐利,忙著超越他人,以乞得到他人的讚美與肯定。當時代波浪襲來,他們漸漸打亂了自己的前行方向和節奏,只能成為隨波浪上下翻滾、躁動不安的泥沙,湧入歷史汪洋深處終不為人所知。

因此,要入靜必須要意識到“我”,即保持自己的速度淡然地行於匆匆人世。正如喬布斯所言:“勇敢去追隨內心所向往的,只有心靈才知道你真正要什麼。”明確自己的追求並堅守,不要在乎世俗的眼光,做一株傲然立於人世的山海棠。有人欣賞,我便站在都市喧鬧的街頭,與人心心相印;無人青睞,我也能立於遼闊的山頂,與天地精神相照。從而生生不息。

以“我”的姿態涉過時間的千山萬水,翻過世俗的千峰百巖,回望來路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真實的自我仍佇立在奔騰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瑩,不曾因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如此這般,你便會徹悟,達到靜的境界。然而,堅守真實自我最難,為此你不得不捨棄一些好東西:名聲、地位、財富;但堅守真實自我又是最簡單的,只要我心往之,無論何時何地,它都能給你心靈的滿足和靈魂的滌盪。也恰恰因為人們總是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解不開情結,使“入靜”成了紅塵中難以追求的事。

“靜”並不意味著捨棄塵世,遁跡山林。只要心中堅守著自己的伊甸園,何處不是精神的棲息地呢?詩人濟慈寧長時間守一株花等待其花苞徐徐展瓣以為是人間至樂;嵇康樹下揚捶打鐵,“彈琴一曲,濁酒一壺。”在世人眼中,他們的生活實在太平淡無意,然而在靜者眼中,一沙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靜者與人相交唯求心靈相通,與物相觸獨鍾情趣品位。試想,一個有所執有所堅守的人,內心必是一片蒼翠與祥和,又怎會追逐世俗之物而失了本真呢?

由躁入靜,由浮誇入淡然。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

【篇二:由躁入靜作文800字】

高考倒計時上鮮紅的兩位數字,針扎似的狠狠地嵌在我的腦海中,我像是在等待著末日審判的來臨。我努力回過頭去,剋制自己,不願再去回想那無聲無息地滑落的時光流沙。

一個人的心境,往往被外界所左右。而現在的我,如同蒸鍋裡的螃蟹,被無形的壓力氣流死死縛住,找不到出路。升學的壓力,前途的茫然,或許是老生常談,但是隻有自身經歷過,才能深刻地明白箇中滋味。

從什麼時候開始,色彩已經漸漸淡出了我的世界。我忘了那棵潔白的玉蘭樹,那個在街一角的冷飲店,忘了那輪明黃的凝視著我的月,再也回想不起的遊戲時光,只有重重疊疊的試卷,飛蝗般撲來,讓我成為了急躁不安的人。

“人的靈魂和身體本來是在一起的,但肉體走得太快,他們的靈魂便落下,只能在孤獨的遊蕩中,在彷徨中尋找。”

也許,是該靜下心來了。我已接收了太多繁冗嘈雜的頻道,而現在,我只想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求。

人生只有短短數十載,而大多數人卻在奔波和忙碌中度過了大半,卻忘了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或許我們會發現人生雖然是浮光幻影,但卻可以為我們所把握。靜下心來,尋找一個通向靈魂的門。拋棄了浮誇,捨去了煩躁,清風明月便翩然而至。

靜,本是生命之原。動是短暫的,快速的。靜雖看似拙笨,卻擁有著博大與深邃的核心。它包容萬物,它是天地間的祕所,只有與之心靈相通的人,才能遮蔽外界的紛繁,為自己,在心中開闢出一方淨土。感悟出生命的存在與美好。

動中之靜,才是性天之真境。用“靜”的網兜過濾去“躁”的渣滓。那麼,積澱下來的人生信念,將會如同結晶的海鹽般,即使時間久遠,也帶著海的記憶。

或許,是該駐足靜靜地聆聽一次晨曦初露時花朵綻放的聲音了。

【篇三:由躁入靜作文

在抖落浮躁之後,展露的將是一顆赤裸的嬰提之心。像在羊水中漂浮一樣,靜悄悄的生命在茁壯,那是寧靜沉著的力量。本心就是力量之源。

寧靜與沉默緘口無關,也不繫關窗關房關大門,它是一條月照的鬆間小徑,目的地是心靈。我固執地認為,無論是陸九淵還是王陽明,都是在一處山洞內吐出“發明本心”這樣滌盪心胸,令人心神旌搖的句子。巖壁是光滑的,露珠落在地上會有空靈的聲音,一絲暗光,就點亮幾寸心房。寧靜在容納外界的同時,給予了人探討內心力量的無限可能。

古代文人就偏愛寧靜,竹林七賢,阮籍窮途,陶潛歸林……離世是一種高超的修煉,讓浮名遠離,人士喧囂盡皆隱遁,此般,才可習得一身高風亮節、文人節操。同時,寄情于山水,更多的是找尋支撐自己的力量與勇氣,不在流水清風,在乎心瓣之間也。而再次入世,在群人之中保持寧靜則更為重要與可貴。魯迅逃離大學,在上海灘落草為寇,他在離開高牆之內的寧靜同時,投入到內心的寧靜,發明本心,執著於筆尖,化投槍,化匕首。向內心尋求良方,以內心淡泊致遠,無疑是所有在困頓中,張皇失措的人最好的藥劑。

於是乎,由躁入靜,如是我聞。

【篇四:由躁入靜作文800字】

有些人喜歡浮華,有些人喜歡寧靜。我想這只是“個性”與“選擇”的問題,因著對人世的參悟有“深淺多寡”,並無定式。然而,燈紅酒綠確實不是我喜歡的生活,而由躁入靜更是我追求的境界。

清朝的查為仁有一首短詩:“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她。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我想這很符合我們各自的人生軌跡。現實的雞零狗碎,逼迫著我們拋棄詩情畫意,身體內流動的是此起彼伏的躁動的血。在這落霞與股票齊飛的日子裡,秋水如何能共長天一色?於是林清玄說,我們需要從容和有情。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沉浸於速度所帶來的快感。而速度越快,所帶來的淘洗力量也越大,也越會使我們覺得只要身居家中,便能瞭解世界,便可以忽視情感的存在。可是,如果世界有了發展而沒有理智,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規範而沒有正義,有了想法而沒有原則,這該是怎樣一個令人不堪的世界?

“由躁入靜”,是時候該讓我們好好想想了。

“中國,請停一停你快速發展的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人民。”這是在7。23動車事故後網上流傳最廣的帖子之一。我想,我們的生命本質還是不喜歡浮華躁動的,只是我們在繽紛的思緒和繁雜的世象中磨練得還不夠。林清玄曾說:“一個人的徹悟程度,恰等於一個人所受痛苦的程度。”那麼就讓我們在這場令人痛徹心扉的事故中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繼續磨練,保留稜角而去之雜質。由躁入靜,實實在在地去提升自己。

錢鍾書先生有句話,這裡頗可借用:“讓靈魂自由地去探索,安靜地默想。”他也曾說近代人壞得沒有性靈,不動聲色像無機體,富有效率像機械。所以我們是時候去撫慰我們被喧囂震顫了的靈魂。躁動,除了震斷了我們的思想,培養了神經衰弱,根本沒有什麼其他的用處。然而我們竟不知,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由躁入靜,讓我們也去體味《西江月》中“日日深懷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香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的寧靜境界吧。

【篇五:由躁入靜作文800字】

在這個喧囂而躁動的時代,有誰願意逆風而行,談一談關於“靜”的話題呢?

王小波曾說:一味地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靜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他的話無可辯駁地闡明瞭一個道理,既然我們無力改變外界的躁動,那就保持內心的寧靜。

還記得92歲的曼德拉緩緩站起,向曾經關押過他的看守鞠躬。在場的來賓以至於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他的舉動讓那些殘酷虐待他27年的白人無地自容。後來他解釋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曼德拉的牢獄生活讓他懂著如何讓煩躁的自己變得安靜,如何去處理自己的苦難。這不僅磨鍊了他的意志,也是他由躁入靜的一個轉折點。當他走出囚室,經過那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他已經清楚地明白,若不

能把悲傷和苦痛留在身後,那麼他仍舊身處獄中。

我感受到了內心寧靜的力量,它讓你冷靜下來思考自己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讓你漸漸明晰未來的道路該怎麼走。寧靜能讓你最徹底地剖析自己,對過去的生活做一個深刻反思,從而投入到美好的新生活中去。

同樣是憑著寧靜中的思考,博爾赫斯寫下“在黎明,我彷彿聽見了,一陣繁忙的喃喃聲。那是遠去的人群,他們曾經熱愛我,又遺忘我”。我想,被熱愛著是幸福的,然而人群散去後,你同樣能感受到生活的寧靜與不被打擾,這種快樂要比躁動下的恭維更可貴。被熱愛著的人往往容易被虛榮衝昏頭腦,正如莎士比亞筆下“充滿著躁動與狂熱,裡面空無一物”。可見,保持內心的寧靜而不被外物干擾有多重要。

《看這人》中寫道:“我們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世界,我們自由得慢慢爛掉,爛在聲色犬馬的追逐中,死在浮華世界的彩色泡沫中而洋洋自得。”我覺得我們就像生活在這樣一個鬧騰騰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扯開嗓子叫喊,為了讓別人聽到我說的話,我只有比別人喊得更大聲。於是沒有人知道別人到底在講什麼。

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由躁入靜,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學習喬布斯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學習三毛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在有限的喧囂時空裡,過無限廣闊的寧靜日子。

【篇六:由躁入靜作文800字】

心頭躁動時,我便會讓自己在腦中浮現這樣的情景:青藏高原,高天遠地,一群獨愛它的信者,手中轉動著經筒,嘴裡唸叨著信仰,吹著唐古拉風明鏡般的納木錯,匍匐,起身,前進,千世萬代,不卑不亢,不沾半點菸火。

我相信這是塵世間絕美的風景,置身其間,雲淡風輕,生命得以洗濯。然而在現世,有幾個人還能夠如此執著?有幾人還記得停下奔波的腳步去聆聽這份神聖的獨語?世界熙熙攘攘,多少人苦苦地於人頭攢動處徘徊?多少人始終汲汲於利益?日日尋浮名,到頭來換得的只是不得安寧,不可終日。

都說忙於口腹的人心中雜草叢生,而內心沉靜的人心中繁花似錦。許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心靈的寧靜,而有些人窮其一生都無法體驗。當初曾國藩為克服內心的浮躁潛心致學,曾做出過多少努力,最終他明白—最是“靜”字工夫要緊。於是他每天要求自己靜坐1小時,人身體外在形式靜止下來之後,養得的是胸中一種恬靜。由躁入靜,潛心致學,才使得他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安妮寶貝曾言,一旦置身事外,便不再畫地為牢。內心寧靜,即便人世紛繁,也能做到不為所動。當季羨林不管外界的冷嘲熱諷與條件的惡劣探尋西域失傳已久的文字時,他已然走進了心中寧靜的世界;當梭羅隻身隱居到澄澈的瓦爾登湖畔時,他一定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沉靜天地。

因為追求一種淡泊寧靜,所以能夠致遠。因為在褪盡了喧譁與騷動的寧靜中靜靜期待,所以孕育已久的種子能夠長得蓬勃。袁隆平一生躬耕田疇,與稻香麥浪蛙聲蟲鳴相伴,他慢慢地等待,所以一顆雜交水稻之種,最終成了整個民族的希望。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繁華落盡,褪去煩躁,我們才能看盡內心的真淳。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