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作文範例

高三作文 全文約1098字

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有句話叫作“長兄如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我們不妨進行一下補充,也許姐姐也可以擔當母親的角色。

正如圖中所見,幼小的弟弟在姐姐的懷中安逸地睡著,姐姐摟著弟弟,用心地溫習功課,不敢妄動,以免驚醒沉睡著的弟弟。當問及為何帶著弟弟上學時,答案是父母打工去了。

城鎮孩子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在留守的了孩子看來卻十分平常,也許他們已經習慣,但我們看到這一幕,唯有痛心和反思。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孩子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為什麼尚且年少的姐姐在上學時仍需擔起母親的責任?為什麼在社會關注度日益增加的今天,留守兒童的數量卻在與日俱增?

回答這些問題並不輕鬆,因為現象背後的是一個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狀態:城市化。

中國的經濟體系歷史悠久,歷經坎坷,終於在三十年前由一位偉人領導,走進了世界的視野。然而,三十年的窮追猛打畢竟無法與三百年的資本積澱相比,城市化程序中的漏洞便被十三億人口無限放大。

當資本風起雲湧,當工商業擁入城市,農村的勞動力不甘落後地湧向城鎮,搶佔高地。因此為了掙錢養家,為了家人能夠過得好一點,他們只能留下孩子,外出打拼。這樣的行為無可厚非,因為城市化將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入城市,自然而然,勞動力必須緊跟。

可是,正如人的獸性本能無法剔除,卻有道德和法律來約束一般,對於來勢洶洶的城市化,我們在承認其不可逆轉的同時,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減輕甚至解決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

這是政府的責任。

事實上,如果為官者都能夠看淡那點兒政績,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也許打工者不必在節日前夕擠火車回家。如果能夠普及相應的福利制度,改善留守孩子的各方面條件,也許圖中的那位小女孩不會再如此勞累。

然而,在這樣一個轉型過渡的社會,人們似乎出現了集體性的定位迷惘。擔任官職成為一種謀取權勢攀登高位的工具而非為人民爭取福祉的機會。某些官員為了儘快獲得政績,將重心完全放在城市規劃,忽視新農村建設。於是城鄉差距被迅速拉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能夠奢求留守孩子的父母留在孩子身邊呢?另一方面,留守之痛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從經濟平衡角度著手解決留守問題固然重要,對留守孩子的關懷同樣不可忽視,不僅要搞好留守孩子集聚地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保險等多方面工作,作為有責任心、做實事的國家幹部,更要深入社群,慰問群眾,讓留守的孩子切實感受到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讓孩子群體性的需求得到滿足,讓他們能夠在健全的社會體系保障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履行政府服務的職能。

我們堅信,只要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沒有丟失,只要政治和福利真心關愛留守的孩子們,只要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也只是陣痛而已。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