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丞相世家讀後感作文範例
陳平與張良
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己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張良自我評價:多陰謀,積陰禍。陳平與張良同身為劉邦的謀臣,卻都評價自己“多陰謀,積陰禍”。那麼,他們倆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張良的志向是滅秦復國,後來復國的願望泡湯了,但處處都體現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無論是對故國的思念,還是對劉邦的情義。陳平反覆易主,則是純粹出於追逐前程的考慮。
謀略方面,總的來說。張良長於“略”,陳平長於“謀”,略是智慧,謀是聰明機智。張良長於對敵我雙方利害關係的分析。往往能洞悉敵人的漏洞,把握時機。他的謀略體特點是凌厲狠辣,同時具備大致命性帶有不可逆轉的侵略性。陳平則能揣摩別人的心思,他的謀略往往體現在洞察人心之上,特點是刁鑽陰毒,但又帶著明顯的反覆性,其實他的計謀很容易被同樣的對手看穿識破,比如他遇到張良,那就束手無策,這也是他的才能侷限性。謀略的層次上,張良更高一籌,在於張良的智慧和眼界更高。陳平,在朝廷中過得如魚得水,歷經三朝天子,不能說他不智慧。這一點張良是做不到的,但純粹出於才能卻比張良差了不少。另外一點就是,陳平的陰謀太損了,真是陰謀,陰的都不敢說出來。比如,夜出兩千女子,可知這同樣是他才能的侷限性。
但是在謀臣中我最喜歡張良和陳平,張良多用陽謀,又用正兵相交,而陳平善用陰謀,以奇兵相合。倆人各有所長,並不存在誰的能力比較低的問題。劉邦會用人,所以能讓他們各施所長,不過張良的卻比陳平更具有戰略眼光,所以能定長策,在關鍵時刻能給劉邦以信心,讓他堅持戰略不動搖。陳平則是無比靈活之人,劉邦在世時,他跟著白馬刑盟,劉邦一去世,他又鑽到呂后的陣型裡去懂得適者生存儲存實力,於亂世而全身進退,高人也!而且《史記》裡面不下三次提到他是大帥哥,一不小心就成了又帥又酷又聰明絕頂的Superman。
一直以來,張良的評價都要比陳平高,這也和兩個人的性格人品有著一定的關係,張良就像聖人一樣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在西漢成立之後的急流勇退,也使得它成為古代文人的偶像。而陳平相對的更加現實一點,他一直生活在官場之中,在混亂的西漢初期的官場之中,在混亂的西漢初期的官場之中,一直堅持到自己去世,可以說是一個頂尖的政治家,張良和陳平有著小小的差別,除了人物性格上,兩人的身份也有所不同,雖然一般都把他們當成謀臣,但實際上來說,張良才算是真正正統的謀臣,只管出謀劃策,具體的執行就跟他無關了,而陳平不同,他從一件事的策劃到執行,全部都是一手包攬的,也是因此,張良在日後可以告病不上朝,因為他只是一個謀臣,打天下能行,但是治理天下就跟他沒有什麼關係了。而且張良的長處在於長遠的謀略,而陳平則是單件事情的計謀,而一般來說,戰略上的總是要比技術上的來的,更加高階大氣一點。縱觀兩人一生,可以看出張良行的是堂皇正道,而陳平行的則是詭道,雖然如果沒有陳平,劉邦可能會少打勝仗,甚至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沒有張良,劉邦根本就不能從一介村夫變成天下的諸候直至後面一統天下。從這一點上來看,張良對於劉邦產生的是本質上的變化,而陳平只是添磚加瓦。
所謂預成大器必先自全。二人均深蘊此道。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殊途同歸全身而退。至於謀略,則不相上下耳,區別只在伯仲之間也。
您可能感興趣:
- ▸ 陳丞相世家讀後感 讀後感
▸ 留侯世家讀後感 讀後感
▸ 金粉世家讀後感 讀後感
▸ 留侯世家讀後感 讀後感
▸ 論逆境——《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我把精靈帶回家讀後感 讀後感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黑熊舞蹈家讀後感 讀後感
▸ 野丫頭變成女作家讀後感 讀後感
▸ 家讀後感 讀後感
▸ 家讀後感 讀後感
▸ 軍民是一家讀後感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等你回家讀後感 讀後感
▸ 家讀後感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
▸ 歲暮到家讀後感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