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1177字

三毛說,對於撒哈拉沙漠,她感應到一種前世的鄉愁。說著便去了。

於是就有了我們所見的《撒哈拉的故事》。風沙,熱浪,瀟灑,最令人神往的嘆息的;沒有觥籌交錯沒有紙醉金迷,在沒有盡頭的黃沙中,仍穿一條鮮豔的長裙子。風是決絕酷烈的,然而經過這裙襬,亦無端地生出許多柔情來。揚起、展開,鼓譟的成為涓涓緩流,涵養了這貧瘠的土地上更殘酷的。

我未曾想這所謂殘酷;我應想到這殘酷,卻無法意識到其如何痛烈。異鄉的畫卷在我眼前展開了。三毛究竟為什麼要去沙漠?十歲的女孩子就要嫁人了,迎娶之時其必須掙扎、哭叫,所謂婚禮只不過是用暴力奪取貞操;黑人仍被作為奴隸,世代卑微不得翻身,在“高貴的人”眼裡與一隻人形耕牛無異;還有美麗的沙伊達,終於委頓在狼藉的沙土中了:她的求死大概掃了好些施暴者和看戲人的興。成百上千的駱駝將死的悲鳴隆隆震響在這熱而白的天空了。

“你的沙漠,現在你在它懷抱裡了。”荷西說。

三毛是獨一無二的。為多少個追求自由的靈魂的意願總和而降生!訴求普遍存在,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最終長久拼搏的天地或許是初生的自己不敢相信之狹小。三毛要的平靜永遠不是平淡,她追逐精彩。因此,她絕不以遊人的心情愛著薄暮時悲壯的紅日:當將熱烈的愛獻給這片土地,給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不為安定喜樂,為的是“生活”。

這時沙漠在她的懷抱裡了。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並不窘迫,卻也少不了無奈和受苦受難。撒哈拉威鄰居的不禮貌和無理取鬧,部落觀念的陳舊落後——算是小事,一一包容下了。入夜了還要開車去沙漠找化石,結果兩人險些喪命;對此的答覆是“當然要再去的”“明天下午就去”。對於生活,是這樣令人吃驚的熱誠的姿態!枯燥的單調的日復一日的沙漠裡,一粒外來的種子落入了——粗糙的風也蓋不熄這活力,有什麼在不可抵擋地生長。那安立在不修邊幅的一切中的精緻小屋,是三毛的家。

令人心傾的亦是三毛獨特的人格魅力。勇敢,包容,同時脊樑也筆直。很難想象她的一生結交了多少朋友。在這裡,與難以相處的撒哈拉威人,與地位卑下的啞奴,與受人排擠的沙伊達。三毛是一朵旋轉的花;她在此處略略逗留,與其偕來的仍是芬芳。為愚昧的注入包容;為悲慘的注入關懷;為麻木的注入憤怒。她為這片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不枯萎的生活,更是不枯萎的人性與價值!也只有這樣美好又堅韌的靈魂,能夠面對那些殘酷而無力改變的:具有掩面大哭的能力,也不背過身去,乾脆逃跑。沙漠中的真與善,惡與醜,始終關切地注視著的:那是三毛的眼睛。

她來去如風。留下一冊《撒哈拉的故事》,贈予沙漠一個擁抱,一朵明亮而柔和的花。花兒在扭曲的熱浪中輕盈地立著,自此,芳華永不衰減。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