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紀》有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1205字

這是一段撼人心魄的歷史,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多少能人志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有多少絕世武將一戰成名,所向披靡。《三國紀》,帶我進入了一個真實的三國,一個真正的戰爭年代。

三國,是由袁紹開啟而由孫皓終結的,在這期間,有無數鮮為人知的情節,這本書讓我見到了這段歷史真實的一面。《三國演義》讓人人都相信空城計,相信周瑜是被氣死的,卻很少有人探究事情的真相,這本書,就讓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三國,一個鮮為人知的三國。

首先讓我驚訝的是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前就見過他,甚至和他談過話!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愛才,事實上劉備即使見過諸葛亮,知道他的才華,在劉備眼裡,也完全沒必要為一個小字輩親自動身,如果不是徐庶極力推薦,或許這段佳話就消失了。而且,劉備並不是去招聘諸葛亮,而是去談話的,談妥就合作,不妥就算了。即使諸葛亮來了,對不起,還不能當官。他真正有官,那是赤壁之戰以後。然而,諸葛亮靠一張巧嘴,不僅說服了劉備,還說服了孫權,說服了周瑜。在生活中,口才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像小升初的面試,口才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學習中的口才展示,還是未來的入職面試。能言善辯的人一定會獲得更多機會,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是一生的財富。它既能幫你化險為夷,又能幫你化敵為友,還能幫你贏得鼓勵與自信。所以,擁有一個好口才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當時,曹操還在追殺劉備。表面上,孫權幫這個忙,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劉備沒有分寸土地,還會招惹曹操。但,諸葛亮說,不幫,麻煩也是孫權的。他又歷數曹操長途奔襲的缺點,把曹操說得一無是處。最後,諸葛亮憑他那張巧嘴,硬是把孫權說動了心。他把劉備的弱點擱下,偏說曹操的弱點;他把劉備的麻煩擱下,偏說孫權的麻煩。等於灌輸一個思想:我是強大卻無用武之地的朋友,他是弱小而又不堪一擊的敵人。而你,最好順勢而行。於是,劉備不費一兵一卒,獲取了赤壁之戰後的大量利益,從此,天下三足鼎立之勢形成。這就是一種避短就長的技巧,比如你向別人介紹你自己,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時候,挑些好的和別人愛聽的來說,或許效果更好。

說到孫權,那可是一手把三國打造起來的王者,他稱帝最晚,亡國也最晚。他不對外擴張,也不讓一寸土地。他善變,可以和劉備稱兄道弟,也可以讓曹操俯首稱臣。他會用人,不管是出身寒門,還是富家子弟,只要有才,他都用。他從不衝動,既不會長驅直入,也不會莽撞行事。歸根結底,他會治國,不會打仗;會用才,不會治才;會謀略,不會決斷。他的國家最幸福,也最富裕。其實,孫權並不是沒有野心,而是懂得知足常樂。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一些小小的利益去損失更多的利益。有時候,想想風險,再想想利益,或許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結論。同時,在衝動的時候,稍微想一想,或許就會避免一次無謂的損失。在學習中,更不能有絲毫莽撞,一時衝動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

《三國紀》讓我看到了三國的真面目,沒有奇蹟,也沒有妖術。這種歷史,最真實。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