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紀》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三國紀》有感 篇1
讀後感 ,1205字這是一段撼人心魄的歷史,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多少能人志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有多少絕世武將一戰成名,所向披靡。《三國紀》,帶我進入了一個真實的三國,一個真正的戰爭年代。
三國,是由袁紹開啟而由孫皓終結的,在這期間,有無數鮮為人知的情節,這本書讓我見到了這段歷史真實的一面。《三國演義》讓人人都相信空城計,相信周瑜是被氣死的,卻很少有人探究事情的真相,這本書,就讓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三國,一個鮮為人知的三國。
首先讓我驚訝的是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前就見過他,甚至和他談過話!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愛才,事實上劉備即使見過諸葛亮,知道他的才華,在劉備眼裡,也完全沒必要為一個小字輩親自動身,如果不是徐庶極力推薦,或許這段佳話就消失了。而且,劉備並不是去招聘諸葛亮,而是去談話的,談妥就合作,不妥就算了。即使諸葛亮來了,對不起,還不能當官。他真正有官,那是赤壁之戰以後。然而,諸葛亮靠一張巧嘴,不僅說服了劉備,還說服了孫權,說服了周瑜。在生活中,口才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像小升初的面試,口才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學習中的口才展示,還是未來的入職面試。能言善辯的人一定會獲得更多機會,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是一生的財富。它既能幫你化險為夷,又能幫你化敵為友,還能幫你贏得鼓勵與自信。所以,擁有一個好口才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當時,曹操還在追殺劉備。表面上,孫權幫這個忙,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劉備沒有分寸土地,還會招惹曹操。但,諸葛亮說,不幫,麻煩也是孫權的。他又歷數曹操長途奔襲的缺點,把曹操說得一無是處。最後,諸葛亮憑他那張巧嘴,硬是把孫權說動了心。他把劉備的弱點擱下,偏說曹操的弱點;他把劉備的麻煩擱下,偏說孫權的麻煩。等於灌輸一個思想:我是強大卻無用武之地的朋友,他是弱小而又不堪一擊的敵人。而你,最好順勢而行。於是,劉備不費一兵一卒,獲取了赤壁之戰後的大量利益,從此,天下三足鼎立之勢形成。這就是一種避短就長的技巧,比如你向別人介紹你自己,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時候,挑些好的和別人愛聽的來說,或許效果更好。
說到孫權,那可是一手把三國打造起來的王者,他稱帝最晚,亡國也最晚。他不對外擴張,也不讓一寸土地。他善變,可以和劉備稱兄道弟,也可以讓曹操俯首稱臣。他會用人,不管是出身寒門,還是富家子弟,只要有才,他都用。他從不衝動,既不會長驅直入,也不會莽撞行事。歸根結底,他會治國,不會打仗;會用才,不會治才;會謀略,不會決斷。他的國家最幸福,也最富裕。其實,孫權並不是沒有野心,而是懂得知足常樂。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一些小小的利益去損失更多的利益。有時候,想想風險,再想想利益,或許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結論。同時,在衝動的時候,稍微想一想,或許就會避免一次無謂的損失。在學習中,更不能有絲毫莽撞,一時衝動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
《三國紀》讓我看到了三國的真面目,沒有奇蹟,也沒有妖術。這種歷史,最真實。
讀《三字經》有感 篇2
讀後感 ,638字大概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著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著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別人,人不是為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觀《百家講壇之解讀三字經》有感 篇3
觀後感 ,702字最近,我迷上了《百家講壇》,其中的歷史講座令我像著了魔一樣:《兩宋風雲》、《金戈鐵馬辛棄疾》……每期我都不錯過。可上週《百家講壇》播放的居然是《解讀三字經》。開始我心裡不大接受這個節目,心想:“三字經三字一句,這個節目肯定枯燥無味,能頂個啥用?”
我嘗試看了一期,漸漸地,我發現《解讀三字經》並不像我想像中那麼乏味。相反,我覺得它比其它節目更有趣,每次講座中,主講人錢文忠教授一邊講《三字經》釋義,一邊還穿插了好幾個古代故事,讓人感到通俗易懂。《三字經》上有關於歷史的片段,更讓我全方位看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風風雨雨。
現在,我對《解讀三字經》痴迷到了極點:每天晚上,我會耐心地等待《百家講壇》的播出;早晨,我這隻“小懶蟲”在《解讀三字經》的吸引下,早早地起了床,匆匆吃完早飯後,就津津有味地守在電視機旁;上學了,我依依不捨地望了望正在播放的《解讀三字經》。
那看似簡單的三字一句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例如“清太祖,久親征。傳建文,方四祀。”就是說,明太祖朱元璋把帝位傳給了建文帝。但就是因為建文帝的一昧軟弱,在四年的時間裡,建文帝被燕王朱棣奪了皇位。同時告訴我們:戰爭時不能軟弱,否則,終究會把自己推向深淵。我還喜歡“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這句話告訴我們:背誦不僅僅是要記得文章的內容,還要理解文章的內涵。如果只知道背書,那就是背死書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次背書時,只知道死記硬背,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和很多的時間,才勉勉強強背下來,就是能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古人云:“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在時代進步的今天,《三字經》對我們同樣有很大的益處,它是寶貴的知識遺產。
讀《三字經》有感 篇4
國小二年級作文 ,384字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字經》。開始我一直讀不懂,只覺得讀起來有節奏,很有趣。後來經過媽媽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漸漸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讀越有滋味,還熟練地背了下來。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努力學習,禮貌待人……
“濤濤,幫奶奶把臉盆拿過來。”“你自己去拿吧,我要玩遊戲呢!”啊!不行,《三字經》不是教育我們要孝敬老人嗎?“奶奶,等一等,我馬上把臉盆拿過來。”奶奶笑得眯起了雙眼。
“我最喜歡吃蘋果了,大的那個給我吃,小的那個給你吃。”正當我跟弟弟分蘋果時,媽媽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懂得禮讓,而我已經八歲了,怎麼會做不到呢?我馬上把大的那個蘋果讓給了弟弟。
自從讀了《三字經》,奶奶誇我長大了,媽媽誇我懂事了。讀書讓我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讀書真快樂,以後我一定會讀更多有益的書。
讀《三毛傳》有感 篇5
讀後感 ,668字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窗外,飛雪滿天。撥出的熱氣凝成一個個小水珠,吸覆在玻璃上,眼前渲染開來,朦朧中,有一抹紅。那是一株孤傲的紅梅正迎著風雪凜然綻放。手捧卷,淡淡言:“一代才女百年等,紅塵阡陌終一夢。”
在這本書中,向我介紹了一位曠世才女的一生。其中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最令人感動。三毛年輕時遠離家鄉,在外漂流。這其中,有無數西方男子追求她,可三毛都一一拒絕了。為了荷西,三毛在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落後的撒哈拉,陪同荷西過上了長達六年的生活。以至於後來荷西在一次潛水過程中意外喪命,三毛依然不離不棄,多次用自己的性命換一家人的團聚。儘管三毛已向父母表明以後不會再有自己的想法。可丟了靈魂的人終是落紅成泥……
三毛對自己的追求可謂是堅持不懈,而且目標專一,從不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也不像雨水一樣目標零散。看來,只有堅持不懈加上目標專一,才能取得成功!
我不禁想起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文,想起了李時珍、愛迪士、齊白石……的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成功才會在下一個拐彎口處等你!
思緒又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書法考級的前幾天,畢竟是第一次,一定得開門紅!可我卻總是寫不出那份神韻,於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單獨練,直到寫好為止,一練就是半天……
目光回到窗外,那風雪中的一抹紅十分顯眼。其實梅亦是如此,目標專一,不與其它花爭奇鬥豔,只為人綻放光彩,吐露芬芳;堅持不懈,陪伴我們度過整整一個寒冷的冬天。
讓我們大家都如三毛一樣,如紅梅一般,不畏風雪,傲然綻放於風雪之中!
讀《三字經》有感 篇6
讀後感 ,459字在我能記事的時候,我認真讀過《三字經》發現它向我們講述著古人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是一本有著啟示性的書,我也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在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道來了,選兩三個作為題材吧!
現在的孩子,一點不入古代的孩子,這要說起孔融讓梨了,他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都是父母讓著,我想吃什麼就向父母要,這一點我做得很不好,但是通過學習讓梨的故事,我也經常讓父母先選了。
還有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了才讓父母誰……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真是一個懂事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著她,再看看我,真是天壤之別。我現在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等等。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把《三字經》又讀了一遍,又有了更大的收穫。爸爸媽媽說:“我也比以前更懂事了。”
讀《三字經》有感 篇7
讀後感 ,2758字《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說: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裡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說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床,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說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智勇傳千古——再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讀後感 ,584字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瞭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當前,只能死拼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於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國二作文 ,794字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說,是結合真實歷史和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小說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賞《三國》,翻閱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著三株清香,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是的,劉、關、張桃園結義如今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教人感動。
讀《三國》,遙想赤壁之戰,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源遠流長的江山圖畫,魏蜀兩軍千萬精銳軍馬全副武裝,蓄勢待發,旌旗整列,軍容甚盛,黃風席捲戰場,是一場惡戰前的寂靜,戰旗搖擺,烽火連天,號角吹響,只見城門敞開,霎那間,吶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詩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重遊,多情應笑我,早上煥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了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未知的道路燃起了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就因嫉妒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欲將其陷害,最後自己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口含鮮血而終,生前所得盡失,死後不得其所,何其悲哀,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厚的心懷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胡適曾說過:《三國演義》是一部絕好的通俗小說,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它的魔力。是的,這本書一直以獨特的創作方式和文化魅力吸引我去閱讀,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讀後感 ,631字《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聞名中外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講述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已其後90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本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仁、忠、勇之典範的英雄氣概。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真實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是用藝術手段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哪段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比如: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關羽。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作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繪的一個個任務做鋪墊的。因為像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人物,有些情節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出色的。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特點。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情誼——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讀後感 ,827字《三國演義》,再次捧起這本名著,我不再只是去看那些打鬥場面,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這裡面有古板的歷史,但也有三結義的熱血;這裡有令人膽寒的戰爭,但也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勇猛;這裡有千軍萬馬的浩大場面,也有諸葛亮一人的運籌帷幄。這本《三國演義》不僅是在寫歷史,更有作者的一腔熱血。那一腔熱血凝成了字裡行間英雄們的一片赤誠護主心。
護主,一片忠心,在這些人物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關羽,他與劉備失散,身陷曹營卻心在漢。他為什麼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不顧一切,不被曹操的厚待所說服?因為他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他更是一位忠誠的臣子。為了劉備,他當然會不顧一切,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再比如趙雲救阿斗,他獨自一人與曹軍抗戰,這又在歷史上寫下了一段佳話。趙雲的勇猛確實令人佩服。但他的勇猛,是為了懷中的那個孩子。阿斗,劉備的人在,他拼盡全力去保護,為什麼?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心。他對劉備的一片赤誠,所以他會一人穿梭於萬軍之中。還有一個軍師諸葛亮,他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三顧茅廬開始,臥龍諸葛亮就竭盡所能,為劉備處理一切事務,他是劉備身後最得力的幫手。劉備死後,他仍忠心於劉備的兒子阿斗,後主劉禪,最後操勞過度而亡。他本可不必如此,他本可輕鬆一些,可他忠心耿耿,令人佩服,到死他仍為蜀國操心,這樣的諸葛亮,全是因為一片忠心。
三國裡有名的臣子,哪一個不是為主君赴湯蹈火的忠臣呢?
我們沒有戰爭,我們沒有君臣之分,我們忠心的是朋友,是信任我們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做不到赴湯蹈火,做不到像《三國演義》中那般效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誠信待人,誠實的對待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是忠心了。雖然並不是君臣之間的忠誠,但意義相同,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就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便是忠。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桃園三結義;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諸葛亮;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不僅是君臣,還是朋友。
英雄本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讀後感 ,1046字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一次次俠義之間的對決,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書間紛紛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趙雲的勇猛無敵,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誠重義這些英雄本色都是讓我們歎為觀止的。
《三國演義》主要是由陳壽的《三國志》而創作的中國古代首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此書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至西晉初年三分歸晉之間110多年的歷史故事。小說不僅是“三分虛,七分實”的歷史鉅著,還是一部兵法韜略的兵書,真不愧是名著!
小說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寫,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傳頌,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獨樹一幟。譬如被稱奸絕的曹操。他雖然陰險狡詐,疑心重重,總以為“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但曹操的功績卻是不可抹殺的,也算是個梟雄。他先是率兵剿黃巾,誅袁術,後滅呂布,平袁紹,定劉表,一路豐功偉績。其實,大家對曹操褒貶不一,有的說他器重人才,有的說他凶惡狠毒。
章節裡,“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確實讓人震驚。被譽義絕的關羽為了追隨劉備,不論曹操如何好言相勸,都不肯留下,最後隻身一人不告而別。當於曹操對決時,關羽基於他對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馬。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他這樣一位義重如山的人卻也會驕橫跋扈,曾不聽旁人勸誡,自執己見,最後痛失荊州,敗走麥城,壯死於江東。
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頌的就是“智絕”諸葛亮。他心懷雄心壯志,自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為其出謀劃策,忠心耿耿。劉備死後,諸葛亮也努力扶持後主,絕無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曉人心、知天文、識地理,每次設計都是如此高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恐怕是說不盡道不完。羅貫中可把他寫活了。
“三絕”的英雄特徵是描寫的栩栩如生,但羅貫中筆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歷史是一幅畫卷,那這三足鼎立的《三國演義》也許就是最為璀璨的一章,因為從這裡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都各有所長,都展現了不一樣的本色。有些雖輕筆帶過,但他們也論的上是英雄。三國並非打打殺殺,裡面其實有無窮智慧,同樣也有兒女情長。
《三國演義》乃奇書也!我們世人又怎能憑藉三言兩語而論述?每一章回,都在敘述著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壯志,激動人心;有黯然離別,留有淡淡憂傷;有喜悅躁動,歡呼慶祝……讀三國,讓人燃起熊熊的鬥志之火;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讀三國,鼓勵世人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因為它的魅力影響著世人,所以它用這獨特的意義來闡述獨特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讀後感 ,720字《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剛拿起這本書,我便被裡面的情節與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讀完這本書,我被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情節所迷惑,曹操的心疑,劉備三顧茅廬的謙虛,孫權的聰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是刻畫的非常生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和三顧茅廬。赤壁之戰中周瑜可真是神氣,在東吳的高層內部都懼怕著曹操,而曹操的來勢洶洶另東吳更是焦急,於是周瑜出來了,他不但不怕曹操,還要與曹操抗戰。結果與黃蓋演義了一場苦肉計,裡應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精彩,為了與兄長劉備會面,一路上怒斬曹操的六名大將。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裡還有義、奸、智。關羽見證了義,曹操見證了奸,諸葛亮見證了智。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雖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意義是深遠的。
摒棄嫉妒——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讀後感 ,1039字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有過無數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他們或是力挽危局而名揚天下,或是馳騁疆場使婦孺皆知。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他才華橫溢,叱吒風雲,卻成為後世笑罵的物件,長篇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就是這樣的人物。
論本領,他曾“羽扇綸巾”,於“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直殺得驕橫一世的曹家軍馬望風而逃;論地位,他年紀輕輕就身掛帥印,執掌六郡兵權,可謂炙手可熱;論功績,由他指揮的赤壁大戰,不但保全了江東土地不遭塗炭,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這樣一位功高爵顯的風流人物,卻因無法克服“嫉妒”這一自身的缺點,而遭世人唾罵。出於嫉妒,他曾數次謀害才能高過自己的諸葛亮,數次鬥智失敗後,他帶著“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慘然奔赴黃泉,一生都沒有從嫉妒中走出。
也許有人會問,這段故事已流傳很多年了,你現在又舊事重提,意欲何為呢?其實,周瑜這個歷史人物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深刻的啟示:嫉妒乃人之大敵。
不是嗎?曹操出於嫉妒殺害楊修而留千載罵名;李自成出於嫉妒處斬李巖而使事業半路夭折……歷史上無數慘劇都有力證實了這一觀點。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就說明了這一道理。對強者產生羨慕,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在於如何把握這種情緒,是讓它成為自己奮起直追的動力,還是惡性發展演變為嫉妒?如果是後者,那麼,無疑,它將成為你進步的障礙,甚至使你毀滅。
嫉妒,這一從封建社會就流傳至今的頑疾,侵蝕著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們的工作。據雜誌載,某科研單位的一位領導,深受“此病”毒害。他扣壓了一名下屬的研究成果報告,而使我國痛失獲得某項國際專利的機會,足見此症危害之大。
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一件事,有一對好朋友,在小學時成績都很好。有一次在評選三好學生時,一個被評選上了,另一個沒被評上。於是,嫉妒使他們的友誼宣告終結。沒有評上的那位同學妒火中燒,不但不認真考慮自己落選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處處設法阻止別人進步,結果,精力分散,成績日漸下降,最後考重點中學時而名落孫山。這都是嫉妒惹的禍!
目前,國家發展大業正蒸蒸日上,我們今天的努力也正是為了明天的發展,因此我們從小就要摒棄嫉妒。“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們要敞開胸懷,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哪怕是自己的敵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充實自己,強大自己,讓祖國更為強大,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摒棄“周瑜”式的人物,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更大!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讀後感 ,1126字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摘記
當我看過《三國演義》後,我以為,孔明的一生只書寫了一個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筆,用“仁”“明”等作墨寫成的。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學識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廬,知天下三分;在東吳,舌戰群儒,與吳聯合而成鼎足之勢;白帝城外,八陣圖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不是僥倖而得大霧東風,亦是他的學識幫了大忙。
他在戰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頗知用兵之法的他:華容道智伏曹操;大軍壓境而無兵之際,“空城計”嚇退曹兵;他還授計在自己過世後用自己的木雕像嚇走司馬懿,才有了“死諸葛亮嚇走仲達”的傳奇。他深深懂得對手的性格和作戰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將計就計”之法不知贏了多少勝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個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後降蜀國,諸葛亮深知其人,幾次欲殺,但憐其勇,故留之。臨終,他授計姜伯約、馬貸,在他去世之後魏延造反之時,終於殺了魏延。魏延勇猛,雖屢立戰功,但不忠於主,被殺實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獲”,發生在孔明北伐之時,對於頑固不化的南蠻王孟獲,他七擒七縱,不僅是信義,更是他的一顆愛人之心,他最終用“仁”用“勇”服了頑固不化,屢次造反的北方少數民族。他的“仁”亦顯現在他“揮淚斬馬謖”中。“揮淚”中蘊含著他的千萬種情感:損一員大將;損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想到先主的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軍法。馬謖被斬之後,他按日給其家人糧食,派人照應。他的“仁”“義”感動世人,以至於他去世時“多官無不哀慟,百姓無不涕泣,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這或許過於誇張,但他的“仁”確實是當時世人所共睹的。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也有過失誤。赤壁之戰中,用關羽,曹操逃脫;六出祁山時,用馬謖,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夾雜著對先帝劉備“三顧”之恩的無限感激,“白帝城託孤”的任重道遠。
我認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愛書寫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們明明又看到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為一個字—“忠”。忠於主,忠於天下,忠於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專注,你看他那睿智的雙眼,他用一顆忠心寫就了《出師表》,用一份智慧擺就了八陣圖,用一個博大的胸懷書寫出仁義的篇章!歷史雖然遠去,但我們透過時空,依然可看見那忠義的化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6
讀後感 ,619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寒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書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作者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義重如山的關羽,陰險多疑的曹操,愛民如子的劉備,嫉賢妒能的周瑜等。而諸葛亮更是作者心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他不僅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
諸葛亮至死效忠於劉備,一心為他統一三國,才想出這麼多成功的計謀。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不能輕言放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這些計謀都叫人意想不到的。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諸葛亮這樣的精神。告訴人們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事情考慮好,謀遠慮足,不要魯莽,用智慧去解決問題,遇事謹慎小心。看到諸葛亮,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做到了嗎?在每次完成事情之前,我總是不計後果、魯莽行事,以為遇到困難時總會有辦法解決,等到真的有困難了,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就變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有時我還沒認真去想辦法,就知難而退。回想起來,我這種做法是多麼慚愧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每位英雄都給我留下不同的感想。從這一個個故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讀後感 ,793字“滾滾長江東似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對三國英雄的讚美!是啊,三國時期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但也是一個英才輩出的時代。一代梟雄曹操、深謀遠慮的諸葛亮、情深義重的關羽……一個個叱吒風雲、個性鮮明的人物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
寒假期間,我認真讀完了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激烈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造反、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其中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曹操一直是世人眼中的“奸雄”,大家普遍認為曹操喜怒無常、陰險狡詐。但我卻認為曹操是一個難得的大英雄,他不僅有勇有謀,能打勝仗;而且才華橫溢,寫出了許多名留青史的壯美詩詞。雖然他曾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因此殺害了呂伯奢一家人,但他當時也是在逃亡的路上,因害怕被追殺而錯殺好人,並且事後也是愧疚難當。但我們不能因為他犯過錯就全盤否定了他的功績,他的聰明幹練、知人善用和雄才大略,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以3萬人馬戰勝了袁紹的十萬雄獅,充分展示了曹操運籌帷幄的統帥才華,在歷史上留下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這些都證明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除了曹操,諸葛亮也讓我欽佩不已。他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智絕”,足見他的深謀遠慮、足智多謀。他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就連病逝五丈原還巧妙利用“借屍還魂”計騙走了魏國大軍,可以說為蜀國的建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不僅喜歡書中的歷史人物,也喜歡書中對戰爭的描寫……《三國演義》是一部百讀不厭的經典名著,我對它情有獨鍾。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8
讀後感 ,848字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終於,隨著時光的流逝,魏、蜀、吳三分天下,曹操、劉備、孫權各逞雄才佔一方。就這樣,一場刀光血影的戰爭開始了。三國開始招納人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一身都是膽”的趙雲、神勇無比的張遼……一位位英雄好漢相繼登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隨著事情的發展,情節越來越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最後,三分歸晉,天下太平。三國從此成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在三國中,有無數舉世聞名的英雄:勇猛的張飛、機智的郭嘉、瀟灑的周郎……就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樣,數都數不清。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個—關羽!他是劉備麾下的著名將領,五虎上將之首,人稱“美髯公”,以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作為武器。關羽又被尊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他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許以立功報曹操後離去追尋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策馬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眾之中,可謂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囊中取物一般。他降於禁、斬龐德,名震華夏。關於關羽,還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等佳話。難怪後人有詩嘆曰:“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很講義氣,是三國之中的“義絕”。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就是最好的證明。我也要學習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精忠報國,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讓關羽的精神永駐人間!
合上書,我恍惚間感悟到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千里走單騎的英勇;似乎還看到了三顧茅廬的真誠、草船借箭的機智、火燒赤壁的瀟灑;也領悟到了單刀赴會的勇敢、刮骨療傷的堅忍、空城退敵的謹慎……三國呀,我為之讚歎的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9
讀後感 ,482字《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愛看的書之一。
說起《三國演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許多人物或事情:“胸懷大志的劉皇叔;鞠躬盡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羽;藝高勇猛,正氣凜然的張飛……這一些人物讓我佩服不已,還有那“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出神入化,好像變成了電影,在我的腦海裡回放。”
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廬就先知“魏蜀吳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有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
孔明雖然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已經牢刻在我的心頭。
再一次上學途中,我屋意間發現了一塊香蕉皮,正當要離開時,腦海裡浮現出一幅可怕的畫面:一個小朋友,因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蓋上皮破了許多,血也留了許多……於是,我不再猶豫,大步走過去撿起香蕉皮,將它繩之以法—丟進垃圾桶,發出“砰砰”的呻吟聲,我想這是香蕉皮發出對我的不滿,同時,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0
讀後感 ,529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我讀完《三國演義》,耳邊還不斷迴響著這本恢弘鉅著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在羅貫中老先生的筆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憂國憂民、慈悲仁愛的劉備;有英明神武、義薄雲天的關羽;有陰險狡詐、居心叵測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要數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被世人所熟知並津津樂道。他獨自一人在城頭撫琴一曲,嚇退司馬懿十餘萬雄兵,何等的淡定和氣魄;他憑藉數十隻草船,向曹操借箭十萬餘支為已所用,何等的智謀和運籌;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十萬,何等的神機與妙算。他東吳舌戰群儒、他火燒博望,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後人稱之為“智絕”。
此外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更是令人唏噓不已。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國奔波,他殫盡竭慮,為劉備謀得一份天下,與東吳、北魏三足鼎立。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輔佐劉備不成材的兒子阿斗,為蜀漢基業的奠定一生無私奉獻,耗盡了畢生精力。諸葛亮一生都在奔波,為蜀漢日夜操勞,最後油盡燈枯,讓人惋惜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我願做諸葛亮這樣的人,不僅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更崇敬他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我立志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為祖國鞠躬盡瘁,奉獻我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