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那些事兒作文範例
飯可以一天不吃,覺可以一天不睡,書不可以一天不讀。無論豆蔻而立,亦或不惑花甲,唯獨對書情有獨鍾。正如數學使人邏輯,英語使人開闊,物理使人縝密,歷史使人博學那樣,讀書,或者說語文、文學的真正用途路在何方?近年來一眾尖子生對數理化往往青睞有加,矛頭對準語文的,是不屑一顧,故作一臉呆滯狀。但若窺察歷史,尖子生們可洞若觀火,後貽笑於大方之家了:在西方“希臘三賢”蘇、柏、亞三代師徒哲人可稱為文學大家,古中國孔孟儒家、老莊道家也能歸為文學一類。由此觀之:尖子生蔽矣,文學先於科學,書是早於數理化的!此刻不少人心裡恐會打鼓,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一時間動搖起來,何不再雪上加霜地思考:我們認識的文學家多,還是科學家多?深掘腦髓,似乎文學家佔據了大片腦細胞,浪漫的那一片——《唐璜》拜倫,西風雲雀頌雪萊;深刻的那一片——《彷徨》《吶喊》狂魯迅,《家春秋》《霧雨電》挽巴金。而科學家的那一片僅有寥寥幾人罷了。於是乎,便可探索讀書的終極意義。
暫且直截了當擺明觀點:科學治人之表,文學治人之根。把探索比作鑽隧道的話,科學是技藝、是方法,文學是鐳射標線儀,說直白些,定方向的。如果沒有這東西,就會出現這頭的工人直接鑽穿,鑽了個向西斜的隧道,那頭的工人同樣直接打穿,可能又打了個向東斜的隧道。又譬如二戰德國的政治家、科學家們,都是鳳毛麟角的人才,自己腦瓜裡智慧無窮,非放到插圈弄套、荼毒生靈之事上,他們書念得少,文學性與智商成反比,發明個毀滅地球的物件,也把自己的家掀個底朝天,是夠愚昧的了。
書籍就擺在那裡,閱讀也一一照做了,但為自己讀書仍舊是少數人的,多數人除了裝模作樣、故弄玄虛,什麼也不會。幼時會以讀書的名義將父母耍上幾遍——臉色忽作認真狀:“我讀書呀,我讀書呀!”可待父母一從眼前消失,就立即閃到一旁玩去了。中學時代大都是為了考試而被迫閱讀,還有不少臉上蒙著“文藝青年”面紗的人會終日捧著本厚重的小說做樣子,自認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此為虛榮。至於青年一代,閱讀的人即呈雪崩式減少,為生計奔走效勞,回家的樣子常常讓人不寒而慄,面色蒼白如鬼煞,立即撲進被窩,過一會後,眼睛卻盯住手機,銅鈴大小,愈像閻羅。接近中年,無論是大腹便便的彪形大漢亦或是皺紋橫生的七零婦人,又重新撿拾起讀書的習慣,活了半輩子,他們明白生活不僅沒有遠方,還有時時的苟且,他們只是在書中寄予自己在現實中得不到的心滿意足罷了。待老年後,有些老頭兒老太太甚至不滿足於看書讀書,蠢蠢欲動寫起書來,送予親朋好友人手一本,接書時自然蠻尷尬的,不拿是不給面子,拿了又是鋪張浪費,當初何必幹這等麻煩事!
倘使面前放著世上唯一的一本書,有甲、乙、丙、丁四個同樣為學習苦不堪言的學生。甲厭倦學習,迫於老師家長的壓力,不敢造次,只得拿起面前的書消遣,打發青春已逝的光陰。乙是個對老師惟命是從的人,老師剛下命令:“所有同學讀這本書。”乙毫不耽擱,一個箭步抱走書做起任務來。丙是個虛榮心氾濫的人,一碰起書,記書名、作者、梗概、主旨、技藝、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一氣呵成,因為老師強調了:“考試考這本書。”丁是個平常人眼裡的踏實孩兒,上次考試的受挫,丁依舊充滿信心,得知本書關於主人公如何堅強面對生活時,丁更是孜孜不倦的閱讀,愈發努力。
讀書是為自己讀,消遣、任務、功利,一項也碰不得。如果只是為閱讀而閱讀,那閱讀大可不必。
人是鐵,書是鋼,一日不讀心裡慌。世界讀書日,盡情享受作家射出的這一隻靈魂之箭。
面對讀書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讀書。
比平常多讀一點,讀好一點。
您可能感興趣:
- ▸ 讀書那些事兒 國三作文
▸ 讀書那些事兒 國小六年級作文
▸ 讀書那些事兒 高三作文
▸ 讀書那些事兒 國三作文
▸ 閱讀的那些事兒 國一作文
▸ 難忘讀書那些事 國小五年級作文
▸ 歷史,無法改變——《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讀後感
▸ 慾望決定的成與敗——我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讀後感
▸ 關於書桌的那些事兒 國三作文
▸ 這,就是大明——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