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時光飛舞作文範例

國二作文 全文約2740字

【聽時光飛舞】

初二(5)班 沈辰至

夜晚,霧色朦朧,我們組的“古韻今唱”參賽曲目—改編版《白頭吟》新鮮出爐。主要描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由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組詩之一的《白頭吟》,在我們的改編之下:選用《牽絲戲》為背景音樂,用笛子和木吉他伴奏,成為可以吟唱的曲調。

《白頭吟》以婉轉蘇緩的淺吟低唱為總基調。笛子的聲音一起,悠揚飄蕩,縈繞著無限的遐思與牽念,““咚咚”的木吉他聲則挑撥著我的心絃。低沉的男聲響起,彷彿司馬相如在訴說自己的心事,深沉的讓人不禁入戲。哀怨的女聲中摻雜著一絲激動,彷彿卓文君在訴說自己的不滿。戲腔一出,剎那間,回首看,看那已飛逝千年的畫面,宛如已在面前。流動的音符圓滑動聽,伴隨著悠揚宛轉的歌聲,彷彿在嬌羞地表達自己的心意;高昂的節拍伴奏下,深情濃郁的唱腔,彷彿在激動地訴說那一生一世的誓言;低沉舒緩的音調,帶著一絲期待,彷彿在期待他能信守曾經許下的諾言。突然曲風一轉,音調降低,你失信於我,轉身找了另一個人的畫面隨即展現。似悲傷、似淒涼、似無情、似無奈……“百戲轉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笛聲悠悠在耳邊迴響,面對孤獨寂寞的黑夜,卓文君的心中應是五味雜陳:當年她不顧父親的強烈阻撓,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幸福的追求,毅然與心愛之人私奔。她時而回憶起倆人曾經的幸福時光,時而又無奈於現在的生活。卓文君似是在感嘆她的命運,亦是在責備司馬相如的薄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已釀成今日局面,卓文君把她的愛恨情仇化作長詩。我喜歡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作為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容顏易老,不變的是才情。

【聽時光飛舞】

初二(9)班 王聞箏

將近黃昏的教室,周圍是一片安寧。一縷斜陽從窗外投在一架電子琴上。此時,它的黑白琴鍵被一雙纖長的手按動,悠揚而飄渺的琴聲緩緩流出,彷彿是流經歲月而來。

這婉轉而憂傷的曲調,是我們組在“古韻今唱”活動中為《雨霖鈴》譜寫的。我們把古詩詞譜寫成音符吟唱出來,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體會詩詞中的情愫。

“雨後長亭伴著蟬鳴,無處話淒涼。帳中宴飲不暢,淚眼朦朧,雲霧深深,千里煙波渺茫……”一道清麗而柔和的女聲加入,這歌聲好像推開了一扇塵封的大門,讓我看見了千百年前的一個清晨。雲霧繚繞的長亭,雨後清冷的曉風,好像都能讓我觸及。那一聲聲迴盪在耳畔的蟬鳴,像在訴說著無法排解的悲涼。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十幾個人加入了齊唱。這徐緩的旋律卻帶些傷感,像一條沒有盡頭的小溪在我心間流淌。淡淡縈繞著的愁緒在逐漸加深。“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似乎看見了臨別的兩個人執手相望,依依不捨,卻無奈駕舟者已經在催促。一對戀人的離別,因在秋天而更添加了一份哀愁。

歌曲從頭重複,速度突然加快,琴鍵急驟地敲擊,清脆的樂聲彷彿“大珠小珠落玉盤”。“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伴隨著緊湊如驟雨的旋律,情緒不斷積蓄,終於到達最高點時,在那一串高音中迸發。

然而,到了結尾時,琴聲卻突然輕柔下來,驟雨過後,只有幾滴雨點落下,在水塘中泛起溫柔的漣漪。“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漸漸地,尾音也消失在了風中。夕陽西下,給周遭鍍上一層溫暖的金黃色,讓我覺得一切都如夢似幻。而剛才,我好像是載著音樂穿越了時光,來到了千年以前古人的夢中。

【聽時光飛舞】

初二(9)班 董宇恬

窗外的一縷陽光穿透進來,照在臉龐上,溫暖又和煦。它披著我們輕悠的歌聲,載著歷史的沉澱,盪漾在詩與歌的彼岸。

“惟將舊物表深情”一下便將我帶入了仙境幻緲之中。彷彿依稀瞥到那樓閣玲瓏中花貌參差的仙女。伴著輕柔的音樂,歌聲也不覺間?m爾染上了柔情,暈開了傾慕。

鈿合與金釵,彷彿也將我們的感慨於遐思寄予天空,溯予過往,賦予那詩中的深情與朝暮。

詩與歌相融韻味無窮,我的內心欣然而感動。這樣的一個古韻今唱活動,便是去尋覓一種跨越廣袤時空的,心與心的相證,是透過詩歌文字去品讀的那一份共鳴。相比泛泛而談地讀詩背詞,它濾去了千人千面的蕪雜,帶給我們的是詩詞美好意境外的內心體驗。

細觸過比翼鳥和連理枝的情思羈絆,我的思緒婉轉回腸,像是要觸到那含淚之恨中的纏綿與哀愁。唱詩,像是一條探索人世的小徑,而我像是一個旅人,在幽長的小徑上,嗅著詩意,撥著詩弦,陶醉在詩情中。

轉而間音樂變了調,節奏略快了些。《長恨歌》的落幕,我們隨著音樂溯回到了戰國時期的畫卷。一曲《離騷》,充滿了詩人屈原懷才不遇的悲情與苦痛。詩中的憂,不同於那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之憂,是對國家興亡的感嘆與愁思。

歌聲不再淒涼無助,而是一曲高歌和輓歌。胸懷激昂文字,筆下家國情懷。這一路,他讀倦了詩書,看倦了風物,遠離了故土,早已忘了歸路。

一切都是註定,我們唱詩,冥冥之中詩也在讀著我們。最後音樂的尾音,代表了這段旅程的結束。旅人的路,就在那西風的袍袖中,又隱在夕陽的咽喉裡。我們浸入詩中叩問生命之時,彷彿聽到千年前詩人已對我們聲聲呼喚。

恨情,恨志。它們陌路相逢,卻又殊途同歸。

【聽時光飛舞】

初二(9)班 朱效萱

《離騷》,一首悲愴而又大氣凜然的憂國長吟;《長恨歌》,一曲穿越宮廷與仙界的愛情之頌。當它們一個悲壯,一個悽婉的詞句被我們放入不同的旋律之中,吟唱而出時,立時引起了我對人生的感慨,燃起了我對志、對情的思考與嘆息。

“長嘆兮以掩涕兮……”悠長的歌聲進入耳中,莊嚴而包含情感,猶如嘆息。遙想當年的屈原,滿懷壯志欲為國貢獻,卻無奈世事無常,眼見國苦民艱,只能發出一聲長嘆。這聲聲嘆息化在緩緩歌聲之中,醞釀著,情感愈來愈濃,愈來愈強。漸漸地,這位偉大詩人不再滿足於低聲哀嘆,而欲將心中大志與大悲高喊出來。

終於,他內心波濤洶湧的情感如大河決堤般傾瀉而出了。“鷙鳥之不群兮……”一聲高歌,讓我的思緒頓時沸騰了。在那幾近哀嚎卻又不失大智與大志的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屈原的身影,他懷著一腔悲憤與無奈,義無反顧地縱身一躍,將一世的憂國之思永遠地留在了奔流不息的長河中。

高亢的悲歌壯麗收尾,一支具有宮廷氣息的仙樂悄然而來。它美,卻並不虛浮,而是在演繹著另一種人生的悲歡。領略完家國情懷,也是時候體悟個人內心的細膩情感了。曲調如同涓涓細流般婉轉綿長,於平靜中暗含深情。“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悠悠歌聲中攜著多少心願,多少哀怨。清越的伴奏好像已成仙女的楊貴妃滿身飾品的輕響,輕盈的歌聲又彷彿她腳下的白雲。並沒有大起大落的曲調,但情感卻是深切的、雋永的。生離死別,又何嘗不叫人心痛、心碎。

聲音漸漸變低,緩緩收尾,為兩段千古流傳的故事落下了帷幕。二曲已畢,我心中卻仍波瀾盪漾。這兩支曲子用舞動的音符講述了千百年前的人生悲歡,當它們走過我耳中時,我彷彿在聽時光飛舞。

您可能感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