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277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大書,也是一個瑰麗的傳奇。多少豪情壯志相見其中,多少生死離愁湮於其中。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人原無異於今人。無數英雄燦若星辰,無論你是奸雄還是英雄,或者是梟雄,不管是武功蓋世,還是謀略過人,又或是文武雙全,都在大明史上畫上燦爛的一筆。

今惜,大明276年曆史,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已經成了百年往事。然而,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那個時代的兵戈鐵馬鏗鏘在耳,劉基應天決斷的吼聲在耳,王陽明龍場悟道的笑聲在耳……

今朝,我們沉浸於紙亂金迷之中,歲月如斯,在歷史的沉澱裡,該如何篤定最初的信念?在曾經的青山腳下,夕陽紅似火的情景卻大相徑庭了。

Side。1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一切事情都由1328年的晚上開始,這一年,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年。待他17歲的時候,元朝像一隻苟延殘喘的駱駝,等待著它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上天打算拋棄元,還為它寫好了墓誌銘: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天災人禍使十七歲的朱元璋,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兄弟一個個餓死,霸道的地主卻連一塊安葬他父母的地都不給。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幹了一輩子的活,為什麼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地主什麼都不幹卻衣食無憂,為什麼?

在絕望中,他稚嫩的心靈逐漸開始冰冷,他明白,這世上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中燃燒,痛失親人的悲苦,促使他從脆弱轉向堅強。他開始武裝自己,從一個只能無助地看著父母死去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1352年,他因“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去投軍參加造反。

唐朝的黃巢落榜後,在長安城門前作《詠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數年後,他帶著十萬大軍打進長安。

而朱元璋在濠州城門前亦作《菊花詩》:“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幾年後,他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為一統天下剷除了最大的敵人。之後又在平江以8個月時間消滅了張士誠,做到了“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最後消滅元朝“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思敏。”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他縱馬賓士,錦繡山川在他身後,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腳下。

做人如此,此生足矣,足矣!

Side。2楊繼盛

楊繼盛,嘉靖年間的一個芝麻大的小官,無權無勢,卻向當時位高權重的嚴嵩發起彈劾:“臣孤直罪臣楊繼盛,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雖然當時彈劾嚴嵩的人也很多,但彈完之後該幹嘛還是去幹嘛。而楊繼盛與他們不同,大明官員數不勝數,唯一敢與權傾天下的嚴嵩玩命的,就只有他和徐階了。

楊繼盛上死劾彈章沒幾天,他就被捕入獄了,獄中的他受盡嚴刑拷打,仍不屈服。因為他就是奔著死來的,他不受嚴嵩的收買,不聽朋友的勸告,明知毫無勝算的希望,卻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彈劾嚴嵩,因為他的目的很明確—以死報國。

楊繼盛在獄中被打斷腿後,曾向一位看守索要一盞油燈,之後這位看守便見到了讓他永生難忘的一幕:楊繼盛拿著一塊碗的碎片,刮自己腿上的爛肉。看守呆了,他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人沒有鋒利的手術刀,沒有咬嘴的毛巾,沒有麻藥,只憑一塊並不鋒利的碎片做手術……

後來的楊繼盛枉死獄中,也為徐階爭得了時間,讓嚴嵩露出了破綻,最後得以發動致命一擊。他雖然只是個芝麻大的官,卻在史書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綻放到極致。他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他明明知道不能成功,明明知道必死無疑,卻依然慷慨而行。在一些人眼裡,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在西方人眼中,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但是在中國的古老哲學中,這行為有一個恰如其當的名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相信,這正是中華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這個偉大民族的魅力所在。

Side。3孫承宗

“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這句話,來自一個人的傳記,它的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復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將權利交給他,穩定固守現有的國土,是可以的。這是一個無上的評價。因為這句話出自《明史》,說這話的,是清代史官。它隱含的意思是:如果這個人沒死,大清是無法取得天下的。捧著清朝的飯碗說這話,是要掉腦袋的,但是他們不僅說了,還寫了下來,而且沒有一個人因此被送上刑場。因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清朝人無法否認。

這個人叫孫承宗,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努爾哈赤父子的剋星,京城的守護者,舉世無雙,獨一無二。在獲得上述頭銜之前,他不過是一個16年沒考上舉人的落魄秀才。

他在1604年的時候,42歲,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他的目標,是科舉。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決定放棄自己舒適的教師生活,他決定以身許國。於是在幾十年吊兒郎當的生活後,他打算認真考一次。

這一認真,他就考了第二,全國第二。換句話說,他是榜眼。11年後,他成了太子的老師,並教起了朱由校(天啟皇帝)。之後在王在晉的錯誤裡,他發現了一個人才—袁崇煥。孫承宗在寧遠,把築城的重任交給袁崇煥,自己還開發了一項軍事策略—以遼人守遼土,遼東人民的仇恨會成為戰勝敵人的主力。這也是後來關寧鐵騎無敵於天下騎兵的基礎。之後和袁崇煥一起修築了寧錦防線,令努爾哈赤父子兩人頭疼了很久。

心血、才華、戰略、人才,這位舉世無雙的天才,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他終究把報國誓言,進行到了人生最後一刻。

小縣城高陽失陷之前,城內沒有守軍,沒有糧草,孫承宗帶著全家二十多口人,上城牆堅守,城中數千百姓在其感召之下,無一人逃亡,積極迎敵。幾天後,高陽失守,孫承宗被俘。清軍給了他自盡的權利。孫承宗接受了敵人的敬意,向北方叩頭,然後,自盡而死。

有些人說他死心眼,但是,這就是氣節。《中庸》有云:“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無論這個世界多麼混亂,堅持自己的信念。

我欽佩這樣的人。

尾聲

《明朝那些事兒》講了很多東西,王朝興衰、王權富貴、風雨變幻……但都是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在書上不過是一張紙的距離。朱元璋前一頁還在草地上看夕陽,下一頁就駕崩了。百年皇圖大業,過眼雲煙耳!看看明朝,現在已經成了地上的一縷黃土。有些人說,時間可以磨滅一切,我認為不然,500年過去了,時間確實可以磨滅太多,但真正可貴的品質仍然留在世界上。凡事離不開命運,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向命運低頭。而是堅持自己的信念、道德、以及底線,不枉活於這世間。像書裡的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讀明史,即懷古,又見朝。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