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儒林外史》有感作文範例
孟子曰:“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天賦的道德觀念,每個人都先天擁有良知,區別在於我們後天還能否堅守。因此,做人應當堅守良知。讀罷《儒林外史》,那些躍然紙上、性格各異的人物帶給我們的正是對“堅守良知”的種種思考和認識。
堅守良知,應是在誘惑面前,堅持原則。然而,吳敬梓筆下的眾多士人官吏們卻自私自利,經受不住種種誘惑,拋棄了原則,喪失了良知。按照清代科舉制度的規定,優貢是應憑所謂優良的品行來決定應舉資格的,而書中的兩個優貢:一個是匡超人,專幹包攬詞訟、假造文書、冒名代考等事,還在賭場中抽頭得利……這樣一個儒林惡少,卻被溫州學政“把他題了優行,貢入太學肄業”;另一個是嚴貢生,他橫行鄉里,狡詐無賴,無惡不作,這樣一個劣紳,竟被周學臺推舉為“優行”,又替他“考出了貢”。當兩個臭名昭著的儒林敗類和代表優良品行的“優貢”聯絡在一起,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實在令人唏噓!
堅守良知,就是在壓力面前,敢於擔當。“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吳敬梓寫王冕,寫他“嵌崎磊落”,寫他寧願逃跑也不願做官。王冕正是作者所肯定的上上人物,面對酷虐小民的時知縣的威壓,他冒著觸怒危素的風險也不與這種人來往。終其一生,王冕行正坐端,不慕榮利,不隨流俗,蔑視功名富貴,講求“文行出處”。他曾對鄰居秦老爹道:“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裡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什麼要相與他?”正因王冕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有著正確的是非觀,有著很強的公平心,才能不畏強暴,不計得失。無獨有偶,看似離經叛道的杜少卿,因為尚存良知,不甘受腐朽的禮法約束,也不與庸俗生活妥協,成為一個頂天立地,敢作敢為的人物。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志毋虛邪,行必正直”,“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人只一念貪私,便削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一個人若能將堅守良知作為一生的信念,就可能鑄造出人格的豐碑。待人厚道的“真儒”虞育德和閉門讀書、不願為官的莊紹光,他們追求“以禮樂化俗”“以德化人”;市井四奇人,他們淡泊名利,自食其力,雖然只是平民百姓,卻心存良知;又有牛老爹和卜老爹的相助相恤,伶人鮑文卿對貧苦手藝人倪霜峰的照拂,甘露寺老僧對寄住寺內的牛布衣的照顧……儘管如牛浦這樣欺世盜名之人也不在少數,但能堅守良知之人卻畢竟給當時的汙濁世界增添了亮色和希望。
懷著一顆虔敬的心來仰視這樣的人格豐碑,在漫漫人生路上,堅守住我們的良知。
您可能感興趣:
- ▸ 讀《儒林外史》有感 讀後感
▸ 讀《儒林外史》有感 讀後感
▸ 讀儒林外史有感 讀後感
▸ 讀儒林外史有感 讀後感
▸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儒林外史》有感 讀後感
▸ 儒林外史讀後感 讀後感
▸ 儒林外史讀後感 讀後感
▸ 讀《探索歷史》有感 讀後感
▸ 柳林中的友誼——讀《柳林風聲》有感 讀後感
▸ 讀《森林謎案》有感 讀後感
▸ 讀《叢林虎嘯》有感 讀後感
▸ 讀《柳林風聲》有感 讀後感
▸ 讀《柳林風聲》有感 讀後感
▸ 讀《格林童話》有感 國小三年級作文
▸ 讀《柳林風聲》有感 國小四年級作文
▸ 讀《柳林風聲》有感 國小五年級作文
▸ 讀《格林童話》有感 讀後感
▸ 讀《時間簡史》有感 讀後感
▸ 讀《格林童話》有感 讀後感
▸ 讀《柳林風聲》有感 國小五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