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儒林外史》有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1531字

“儒林之中,何為豪爽?”

“仗義疏財,平等愛人。”

“可否具體?”

“淡泊名利,豪放不羈,尊重個性,嚮往自然。”

“可否再具體?”

“如天長縣杜儀。”

《儒林外史》的科舉制度中,八股文盛行,這幾乎是每個讀書人考試做官必備的技能,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除八股文外的文章幾乎沒用,因此也有些讀書人竟連李清照等大才女都不知,只道是與八股功名無關之人。而那時的讀書人,多半是想著升官發財,作威作福,做了官,便是“唯財至上,唯我獨尊”,費盡心機去攀權附貴,受害而不自覺。略略的翻遍全書,大都沒什麼好的印象,唯一能記著的,大概是杜少卿了。不因為別的,只是因為他那無比豪爽的性情,不慕功名利祿的性格,平等待人的態度,是當時讀書人中少有的。

門客婁老伯身子好了,要打發孫子回家去,臨行前,杜少卿便送了他孫子一百兩銀子,還道:“你老爹若是好了,你二叔回家去,我也送他一百兩銀子。”次日他辭回家去,婁老伯叫只稱三錢銀子,與他做盤纏,打發去了。在明朝,一百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66080元人民幣,什麼概念?約半年的工資啊。而三錢銀子則大概是198元人民幣,算起來,一天工資都不到。三錢和一百兩銀子,相差甚大,可想而知杜少卿是有多豪爽了。不過,他有資本,祖上幾十代行醫,家裡也掙了許多田產,他父親做了一任太守,富的不知該用何詞形容。但杜少卿卻不似當時的達官貴人們那樣視財如命,而是慷慨施捨,且不以貴賤區別對人,就是那看祠堂的黃大的屋倒了,需重修,杜少卿也是一出手就是五十兩銀子。

當他要出三百兩銀子給替人買秀才不成的臧蓼齋時,一旁的鮑延璽也是拍著手道:“好爽快!好爽快!”在旁人看來,杜少卿也果然是慷慨大方。因此像鮑延璽這樣教戲班子的,想借個一百兩銀錢也是輕而易舉的。就連對於昔日拿豬頭當人頭騙了婁府兩公子等一千人的張鐵臂,杜少卿也是出手就是一百二十兩銀子,不過對待這樣的人渣,確實也有點便宜他了。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杜少卿就是這般豪爽,錢財於他而言,好比天上的流雲,他不在乎。

我原以為,杜少卿如此豪爽是因為他家底厚,若是窮了也許也會像那些被科舉制度腐壞的讀書人那樣渴望做官,渴望榮華富貴的生活。但事實證明,我猜錯了。當他搬去了南京後,也有眾多朋友紛紛前來拜訪,其中當然也少不了有人要舉薦他去做官。但是呢,杜少卿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差人走後,娘子問他為何不去做官,他便道留在家裡可以一起看花吃酒,好不快活!好友遲衡山與他商量為吳泰伯建一座祠堂,以便傳承傳統禮樂,他也是一如既往的豪爽,毫不猶豫的寫下了“天長杜儀捐銀三百兩”,雖不知這銀兩該從哪出,但還是可以知道,杜少卿的豪爽應該是天生的。

杜少卿淡泊名利,不似嚴致中那樣攀權附貴,稱自己與湯知縣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也不似范進那樣一心想著要中舉,好做個官,去結交那些官員們,去發家致富。他更不會像馬二先生那樣沉迷於八股文裡,無法自拔。杜少卿有自己的個性,他辭徵辟的理由是“麋鹿之性,草野慣了”,執意不受朝廷的籠頭,願逍遙自在,於是與朋友們在南京趁興閒談,遊玩作詩,豪興徜徉,恣意瀟灑,真開心!他也尊重別人的個性,不似那官場之人,看身份待人,他是平等待人的,他欣賞那敢於擔當的女中豪傑沈瓊枝,對於沈瓊枝的視富貴奢華如土芥,就道:“這就可敬的極了!”若是換作了惜財的別人,肯定不會像杜少卿這般評價的。

杜少卿就是這樣豪爽,這樣平等待人,他有當時先進的民主思想,他有這獨屬於他的豪氣作風。這與他是否有錢無關,這是他天生自帶的,這也是無人能比的。儒林之中,他是淡泊名利的,是豪放不羈的。他那豪放的性格,我很欣賞。

那有著風光仕途的讀書人,都不及這天長豪傑杜少卿。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