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中,溯游而上作文範例

高一作文 全文約1558字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可它們都不是原本的自己。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河水奔騰而去,攜同它的過往。萬物總是變化不息,所以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不能回到自己的過往,也無法使身外之物靜滯。於是赫拉克利特又說:“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總是同一條路。”邁動的雙腳不會去注意路上的塵土是否在騰躍,不會看到微塵的旅行,它自以為這是同一條路,並不曾不變化。

還是那個岔道,還有一盞孤燈,還剩一抹月光,只是人影不再。或許變與不變本不是絕對的。不加思考,便會以為那條路即是塵封在時光中的那一條。人作為個體,擁有思想。人上坡時往往滿身風塵,嚮往無盡的遠方,艱難險阻成就一番上坡的景緻。下坡時則無需多用外力,注意力自然地移於他處,清風撫在臉上,撫去了一切苦澀。路還是那一條,人也不曾更換,只因心不同,於是萬物不同。

“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莊子借南郭子綦之口,也不過是為詮釋這一點。子綦坐在桌前,學生子游見他形容枯槁,心如死灰,於是關切地上前詢問,子綦只道是這是好事。“現在坐著這裡的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子游的確辨不出老師的變化—在他看來,除了神色不同於往常,子綦還是子綦。可他探尋不出,子綦的靈魂正嘗試著掙脫肉身的束縛,他的思想在進步,他的哲學在昇華,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在變化。他依舊坐在案前,在自己的河流裡徜徉。而這條河流,已然不再是原來的那條。

“你未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此花並不在你心外,世界是因心而不同。

心向著月色,夢境便也浸潤在月影裡。心態因此改變了人行走的方式與所見的風景。風霜滿程或是繁花似錦,哭著爬行或是笑著奔跑。人需要達到一種特殊的平衡。香港詞作家林夕對星雲大師所寫的《老二的哲學》一文寫了《老三的哲學》以闡述這種平衡。所謂老二,就是前面有一個第一,身後有一個第三。超越前者也許需要使盡渾身解數,做自己不情願做的事,不曾想過的事。在這樣一條上坡路上,他必須接受攀登帶來的挑戰。無意的鬆懈中,他或許會被老三所超越,滑下坡去。林夕認為老一到老二之間的距離感,比老三和老二的更眾目睽睽。只有老三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安樂,體會自由。可我以為,並不能僅說老二或老三的“位置”孰好孰壞,而該側重於他們各自的心態。老二其實兼有第一和第三的心理,既有恐怕被超越的畏懼,還要有超越的野心。進而可以佔取第一的位置,退而居第三之位也無傷大雅。老三總給人居於人後的錯覺,接受“不打眼”的地位,不甚敏感。如此說來,也實在只有採納林夕筆下那種“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方能活得“瀟灑”。

上坡時安心趕路,直視遠方,盡力超越。下坡時不急不餒,全作孩子從滑梯上端一溜而下的遊戲,再重新思考如何攀回頂端。無論上坡下坡,有彩色的視野,達到特殊的平衡。如此,無論上坡或下坡。都是風景,不懼風塵。

子游看不懂老師子綦“槁木死灰”的哲學,世間也不乏墮落於中途的“老大,老二或老三。”究其源,是他們“心有瑕疵”。尋其根,卻要說人無法脫離外物,無法與外界分離。他們要沉浸在河流裡,他們無法“離地”,他們需要有所依託。所以他們會為身外之物所影響,所以他們難以維持人生的平衡。真正通曉“物與我皆無盡也,”則變與不變在那個超脫的人眼中,顯得無關緊要。東坡極目遠眺,江上有清風,山間有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那種“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動而以天行”的虛無恬淡,在他身上展現得恰到好處。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變或不變,都是人間至景。

無需考慮剋制或放縱,即達到平衡,無所謂上坡或下坡,不關心河流是否是新的。

“心不憂樂,德之至也。”

平衡之後,有所追求,俯瞰世間萬物,淌過大川,路過山徑的起承轉折。心,只需“溯流而上,一次又一次,回到往昔歲月。”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