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在指尖的戲曲作文範例

高一作文 全文約1449字

“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製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暮色四合,燈火輝煌處,總令我憶起那三尺紅臺上跳躍在指尖的戲曲。纖纖銀線擺動,金戈鐵馬,才子佳人,輪番粉墨登場。

回到故鄉,走在福鼎街頭,路邊鑼鼓鏗鏘,京胡悲宛,月琴悽切。帷幕之下,幾根纖細的銀絲高懸,一位七旬老人立於臺後,神情專注地操控著木偶表演。老人徐徐提線,舞臺上貴妃或水袖翩飛,或銜杯獨酌,或折腰醉倒。

“好!”臺下觀眾喝彩聲此起彼伏,對老人精湛的指法歎為觀止。這位老人,便是我的舅公,自幼修習福鼎懸線戲曲,為前臺提線演員。為響應宣傳傳統文化的號召,他每逢週末,必同戲班一起,至街市搭好三尺紅臺,表演懸線木偶戲:感化人心的《目連救母》,風起雲湧的《龍虎會》,清麗脫俗的《碧桃花》……精彩紛呈的木偶戲不斷上演。

每至表演木偶曲目時,舅公左手腕處掛一勾牌,十六根纖纖銀絲便這樣被他牢牢地固定在持線板的線夾上。舅公手指在根根絲線之間穿梭,看似參差不齊的銀絲,卻服帖地隨他的手指跳躍,仿若靈巧的游魚於翻卷著白浪的湖心徘徊。

通過絲線,舅公行雲流水地掌控著木偶的眼口開合,四肢轉動,乃至言行坐臥。啟脣念唱時,只需稍稍一引線端,木偶脣瓣便輕啟開合;眼神變幻時,只需微微一顫指尖,木偶眸光便顧盼流連;跳躍騰挪時,只需輕輕一抖手腕,木偶的招式便千變萬化。可謂線線連偶,十指絕藝。

堂鼓聲漸迫,舅公輕輕抖動著早已繞滿線端的手臂,右手無名指尖再一挑細線,舞臺後方走出一人一騎,木偶面色緋紅,一身粗布青衫,手持青龍偃月刀。此時舅公抖動絲線,卻見另一武將駕馬飛奔而來。舅公左手將其腰線上下晃動,來將便早先一瞬跳上馬背,躲過一劫。爭鬥漸烈,舅公雙手擺動幅度也逐漸增大,兩具木偶纏鬥數十回合,仍舊難分難解,勝負未分。

臺下的我不禁折服於舅公的精湛技藝。此時正值清晨,天氣涼爽,但身著白色馬褂的舅公,他那黝黑的面龐上卻淌著汗珠,像沾著露水的新翻田地。演出完畢,舅公從幕後走出,這才拿出一塊手帕擦了擦面龐,朝觀戲的路人們謙謹地拱手致謝。嘴角勾起笑意,彷彿覺得能向更多的人展示懸線木偶戲技藝,是世間的莫大享受。

人群向四面散去,街市又重歸寧靜。舅公和戲班一起,細緻地將各種道具收起,蒼老的手指一刻也沒有停歇。我注意到經過多年演出,舅公的手掌已被銀線勒得溝壑縱橫,但他操縱木偶的技藝卻愈發純熟。那些沒有生命氣息的木偶,在他的指尖下跳躍著,充滿了靈氣。原本呆板凝滯的面目,也好似有了喜怒哀懼的情感,也能盡情演繹人間的悲歡離合。

我雖陪著舅公前來傳播懸線戲文化,卻著實是個門外漢,便請舅公給我講解。原來,懸線戲文化源自唐朝,它儲存了大量古代民間習俗,儲存著“古河洛語”與閩南方言俚語的語詞、語彙、古音,可謂文化底蘊深厚。聽及這些,我不禁為身為福鼎後輩而驕傲,也更加堅定了傳播懸線木偶戲的決心。可有時,從事宣傳福鼎懸線戲文化的舅公的臉上也露出迷茫神情,他告訴我線戲難學,需長年堅持練習才行,可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許多人還認為懸線戲古樸老舊,不喜觀看。

面對舅公的憂慮,我感慨萬千。懸線戲文化乃延續千年的文化瑰寶,一張戲臺,呈現的不止是一幕跳躍在指尖的戲曲,更有那木偶師們精巧成熟的操線功夫;幾根絲線,牽引的不止是一個小小的木偶,還有千百年來與世長存的線戲文化。作為福鼎後輩的我們,理應砥礪前行堅守傳承,讓流傳千年的懸線戲永遠流光於歷史長河中,跳躍於靈動手指尖!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