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的滋味作文800字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6169字

【篇一:花生糖的滋味】

作者:關展昊

穿過面目有些模糊的牌坊,走進幽幽的巷子,踏上鬆動的青石板,身旁,昔日的鎏金水榭與今時的斷壁殘瓦在向我遠離,回到那戶依舊嫋嫋的炊煙。門上的青面獸還緊緊叼著斑駁的銅環,歲月的風霜也沒能讓它鬆口。久違的院子裡,等待著我的是奶奶,也必有一盤暖融融的花生糖。

跨過門檻,我不由得愣住。絲毫沒變的院子熟悉依舊,我彷彿跨進了時光的逆流,依舊是那個幼稚的小毛頭,蹦跳著幫奶奶把花生從地裡拔出來,想著一會就能吃到甜蜜的花生糖,便不由得憨憨地笑,對著一地花生愣是流下了口水。

奶奶拍了拍出神的我,笑道:“怵什麼,快進來,有花生糖,熱著的。”我會心地一笑,吃慣市面上買回來的花生糖的人一定不知道,剛出鍋還不硬成塊的花生糖才最可口。如膠的糖漿不需要用小刀切開,在筷子的夾逼下,晶瑩軟糯的糖膠覆著花生送進我的嘴中。這般香味不急著逸出,而是矜持地化開蜜甜的糖漿,在脣齒間流連。我輕輕地嚼,咬開花生米飽滿的香脆,酥化的花生被濃濃的糖漿裹住,在口齒咀嚼裡湮碎成粉。這溫軟香甜的花生糖,是別人不知道的祕密,也是我與奶奶的默契。

吃罷,奶奶從爺爺的房間裡鑽頭來:“吃完就幫奶奶拔些地裡的花生,好讓下次你回來我做給你吃。”於是又把頭縮回簾布後面。奶奶準是又在打掃爺爺的房間了。爺爺的離去,對我們家每個人都是一個沉重打擊,我們更是擔心奶奶。可她嘴上總是倔強說著沒事,還勸我們釋然,接著便很硬朗的轉過身用手臂抹一抹臉。我從看不到奶奶流過淚,可是從此她常常一個人呆著出神,讓我怎能不為之黯然。奶奶每天能做的,就是不讓爺爺的房間落上塵埃。

我走出廳門,來到小院裡拔花生。恍惚間總覺得花生堅挺的莖枝有些像奶奶硬朗的背影。奶奶打掃好衛生,來到院子裡坐到我身旁。“這花生,倔得很吶,這種一落,日晒雨淋也死不去。”奶奶看著我拔花生,與我說起這地裡的花生,卻有點像在自言自語。“這花生可真耐得寂寞,到結果也不出個頭,可真落得個清靜。”我心神一動,這執著的又怎只有花生,奶奶您不也是這般麼?那永遠在院子後耕織炊作的不也是您麼?窄窄的花生田,便是奶奶的一方天地,不聞門外江湖爭名取利,只在門後守住時光與歲月,又何時曾踏出一步。奶奶不說了,望著花生苗出神。我望著雕塑般的奶奶,那套衣服仍是樸素不改,這時我嘴裡花生糖的香味又迴盪起來,恰似花生樸實無華那般香甜的滋味。

【篇二:唸的滋味】

作者:鄧予朵

小時候啊,爺爺的口袋就如一個魔法盒……

每日放學,爺爺就會從裡面找出或是一把花生糖,或是幾枚果凍,又或是一包剝好的花生和瓜子。這時,我只會興奮地一把抓過,把兩腮都塞得鼓鼓的,才含糊地問他是不是等很久了。下午五點的陽光,乾淨得正好;白牆與落地窗,是最澄靜的模樣;鈴聲也不急不緩,敲出快樂的節拍,爺爺總是說:“沒有,我也才來。”

一口的花生,總是那麼香。

想吃的東西,總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

那個初冬,忽然有些想吃烤紅薯,便對爺爺直說了。他只是皺了皺眉,渾濁的眼中似是幾分猶疑,我那時只當是他嫌我嘴挑,就也不顧這事了。

靜謐的夜空點綴著星光,聽月朗星稀的聲音,次日,忽地就冷了呢。

五點的鈴聲照常響起,送走的,是在家長的懷抱中取暖的孩子,他們就那樣倚在父母的懷中,輕聲說著一天的好事。驀然,幾分羨慕。門口,卻並未出現爺爺的身影。風口的風,只會襄入衣襟,樹葉的摩擦中,沒有遇見太陽映出的像,手錶的滴?,催化著我的慌忙。

一分,兩分,三分……好冷的天啊!

我便靜靜地站在那,余光中忽就閃過一抹白影。爺爺!我也不知,怎麼就知道那是爺爺,明朗只是一個奔跑的身影。可是,那怎麼會不是爺爺呢?與往日那麼不同,他在奔跑,抱著什麼東西滿頭銀絲迎著風向後伏倒,布著黑點的臉是那麼蒼老。近了,懷中分明是個橙紅的番薯,我霎時便愣住了,腦海,已是一片混亂。

有些不知所措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等很久了嗎……”那麼的溫柔。我本來根本就不會哭,被他這麼一說,眼中頓時就有了淚意……

後來,爺爺病了,再不能如從前一般接我。

我是不是曾無數次幻想,有一天是父母來接我;是不是無數次幻想,有小車可以坐著回家;是不是也曾不滿足於爺爺無聲的陪伴,甚至曾有幾分不耐煩;又是不是曾那麼的渴望能牽著父母的手,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可是,當這一切都實現了,總才會發現過去的美好。眼前,有幾分模糊,是淚,本來現在分明是夏至未至的天氣裡,卻那麼冷,如那日在門口等待時一般。

只是,總有一些不經意的東西,給你從心底裡的溫暖,就如那個甜?的番薯。

可愛壯實,甜入我心,讓你覺得,再多等待也是值得。

那滋味,分明就同爺爺無聲的愛,分毫不差……

【篇三:孔明燈的滋味】

作者:吳潔儀

深邃的夜空如一無底黑洞,吞噬了星光。寂靜的夜,搖曳的樹影,陪著我,一個人。鬆手,一盞米黃色的孔明燈搖搖晃晃的飄起,孤獨著,迷茫著。而我在湖邊望著,呆立著,心裡空落著……

曾記新春來臨之時,漂泊遊子,年輕小夥,還有那未諳世事的孩童和久經風霜的老人,在湖邊匯聚一堂,歡笑著,吵鬧著,升起無數盞孔明燈,那溫暖的孔明燈。

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它,米黃色的紙上印著“心想事成”四個大字。只一盞普普通通的燈,卻被我愛不釋手地翻弄著,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生怕戳破了那層薄紙。

正當我激動地將它攤在石桌上時,卻愣住了。

“沒帶筆吧?”賣孔明燈的老阿姨笑呵呵地從包中變戲法似地掏出一支馬克筆,彷彿早已料到這場景,“用吧,這筆不容易弄破紙,下次記得帶筆哈!不然怎樣許願?”

我謝過她,對著空白的紙面想了想,落下筆,“希望好人多多!”。

我們準備點燃燈下的蠟燭時,卻被一箇中年大叔制止了。

“使不得使不得!”這個素不相識的圓臉大叔著急地走來,胖胖的身子甚是滑稽。

大叔在我們詫異的目光中繼續說道:“不能這麼點。燈要立著,要有兩人捏上頭,然後有人在下面點蠟燭……”大叔長相平凡,不高不帥,是那種走入人海便無跡可尋的型別,卻十分熱情地幫忙,彷彿我們不是陌生人,而是相識多年的好兄弟。

我好奇地蹲在一旁,緊緊地盯著燈中那跳動的火焰,那簇火光好像不單單是一團火焰,更像是那熱情、溫暖的人心,被薄薄的燈紙包裹著,蓄含在那平凡的孔明燈中。

“小娃子,看好了啊!燈要飛嘍!”大叔突然將視線轉向了我,圓圓的臉上,眼睛笑成了兩弧線。

我抬起頭,仰望著那唯一的微光,在夜色中漸行漸遠,心底的一抹苦澀無從道來。那燈火忽明忽暗,我的願望不過“溫情常在”四字,不知那盞是否能將它帶到。

茫然間,耳畔又響起了那些喧鬧,眼中又出現了那些萍水相逢的人,和那漫天燈火,久久不散。

我呆呆地舉起手,虛虛地伸向那一點孤獨飄蕩的燈光,似是想留住無盡黑夜中,殘留的溫暖……

【篇四:俗世清歡的滋味】

作者:吳子曜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題記

清晨,第一縷陽光斜斜地照進我的房間,我便被爺爺的吆喝聲吵醒:“小祖宗,起來吃早飯嘞!一會兒陪我散散步。”我麻溜地穿好衣服,簡單地洗漱後坐到桌前,爺爺正把芝麻餅端上桌,騰騰的熱氣糊在他的老花鏡上,卻掩不住他眼裡真切的笑意:“來,嚐嚐剛出爐的芝麻餅,配鮮榨的豆漿,那滋味,嘖嘖嘖……”他又指了指鍋裡的半碗清粥:“覺得膩的話就喝口粥解解膩。”我爽快的答應一聲,不一會就是一碗豆漿下肚。

熱騰騰的豆漿,驅散了清早的微寒,讓我那睡意朦朧的心在溫暖中醒來。

爺爺和我出門了。雖已是三月,早晨的春風卻仍有些料峭。不一會兒,進了公園,視野變得開闊起來,遠處,蔚藍的晴空下飛過兩隻小燕,小燕落在湖邊的柳樹下。無風時,楊柳依依,岸邊的桃花恬靜地開放,湖水映著,藍藍的天空,像一塊碧藍的翡翠,鑲在一片春和景明之中。陽光撒落下來,落在草地裡兒童手中的風箏上,落在行人的雙肩和髮梢上,落在身邊爺爺笑盈盈的皺紋裡,他對我說:“這年頭,像你這般大小的年輕人總喜歡在路邊吃些什麼油炸的漢堡薯條,動不動就上什麼KTV和酒吧,在那種陰暗的地方唱卡拉OK,玩‘買醉’,反而沒人願意在家吃吃早飯,趁早出來散散步,總是以濁為歡,以清為苦,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覺中,太陽已高高掛起,我和爺爺也到家了。爸媽難得有空,一起在廚房中忙碌:母親的菜刀將冼淨的黃瓜、芹菜切成小段,父親鍋裡鯽魚豆腐湯正“嘟嘟嘟”地冒著熱氣。我偷吃一塊黃瓜,青綠的小塊在齒間碎裂,綿延成了滿口的清爽。陽臺上,正午暖融融的陽光正籠在初開的杜鵑上。

俗世有清歡,是早餐時的面脆油香新出爐,是漫步時的拂堤楊柳醉春煙,是嚐鮮時的蓼茸蒿筍試春盤,是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那份意境。

生於俗世,難得清歡。

【篇五:雲吞麵的滋味】

作者:羅敬泉

我哆嗦地走進門,剛將門外的嚴寒關上,就聞到了一股美妙的氣息,循著香味走去,原來是碗雲吞麵!我十分驚喜,二話不說抓起旁邊的筷子就開動了,感覺真暖和啊!“暖”這個字剛從腦裡蹦出來,竟停了筷,望著面前的面,不禁陷入回憶……

小時候嘴饞,母親就帶我出去吃東西。一次,母親開著車,帶我來到一家麵館。下了車,我抬頭望望,一塊掉色的牌子上寫著“忠仔?吞??”五個字,這麼舊的地方,會有好吃的嗎?母親說:“走,我們進去吧。”

進入店裡,也是一番破舊的景象,客人也只有寥寥數個。但是,這家店裡,去縹漫著一種香味,讓我不由多吸了幾下鼻子。在收銀臺處,坐著一位正在包雲吞的老婆婆。看見我們進來,老婆婆站起身,向我們投來一個溫暖的微笑:“歡迎!吃點什麼嗎?”看著這和藹的面孔,我不禁對這位老婆婆有了幾分好感。

母親也笑笑:“來兩碗雲吞麵吧!”老婆婆就對著廚房喊:“雲吞麵兩碗!”立刻就有一個聲音應道:“好!”

我和母親找了個位置坐下,不一會兒,就有一個老頭,端著兩碗麵向我們走來。面被放在了我的面前,我仔細觀察著:金黃的麵條浸在湯裡,點點蔥花綴在其中,大顆的雲吞浮在上面,真誘人!我嚐了一口,真鮮!我慢慢地吃著,唯恐這美妙的滋味太快失去。

正吃著,母親的電話突然響了。母親聽後說是有急事,讓我先留在這裡就走了,我也沒有多說什麼,繼續吃。

但是,直到吃完,母親也沒有出現,我只能繼續等待。天慢慢變黑,廚房的老頭也去買菜了,店裡面只剩下我和櫃檯的老婆婆。天完全黑了,外面開始冷起來,寒風吹進店裡,使穿著單薄的我哆嗦起來。突然,肚子響了起來,我感到餓了,這才發現,我已經在這裡等了很久了,吃下的面早已消化殆盡。我捂著肚子,蜷縮在店鋪的角落裡。

櫃檯的老婆婆不時向我這邊看一眼,有幾次想起身卻又坐下了。終於,看著我的樣子,婆婆嘆了口氣,站起身來走進廚房。我正奇怪著,就響起爐子燒起的聲音,水開的聲音以及什麼東西掉進水裡的聲音。過了一會,一股熟悉的香氣又飄入我的鼻中。那位婆婆出來了,手裡端著一碗麵,慢悠悠地向我走來。她的手有些顫抖,許是碗太重了;眼睛一直看著我,眼神裡滿滿地流露出愛憐。她把碗放下,輕輕說:“快吃吧。”又回到櫃檯包雲吞了。

我看著那碗麵,比平時多了不少。我拿起筷子嚐了一口,滾燙的麵條將我燙出了淚,但吃進胃裡,卻又不那麼熱了,全都是溫暖。我顧不得燙,把整碗麵條都吃進肚裡。這一碗,雖然材料是一樣的,卻比上一碗更有滋味。吃完後,我已淚流滿面。

婆婆見我吃完,走過來把碗收了,又回去包雲吞了。我看著她,她雖然幹著手裡的活,卻時不時看我一眼。我感動極了,心裡也溫暖起來,全身都是熱乎乎的。

母親終於來了。她向婆婆連聲道歉,而婆婆只是擺了擺手。坐在車上,看著漸漸遠去的店子那昏黃的燈光在風中閃爍,像一枝蠟燭在黑暗中搖曳。那溫暖的雲吞麵的滋味,刻骨銘心。

【篇六:與時代擦肩而過的滋味】

作者:朱彥臻

十幾年前故鄉小村的村口處,有一間不大的鋪子,鋪子的主人是一個鐵匠,孤獨的打磨著時光,淡定地與時間為伴。

村裡人每每需要鐵器,都會來鐵匠這裡取,他們說,鐵匠的鐵器有種無法比擬的質感。

我曾經十分喜歡跑到鋪裡看鐵匠打鐵。鋪中十分昏暗,只能看清鐵匠的輪廓,唯有風箱把空氣鼓入爐內時,升騰的火焰才映出鐵匠高大偉岸如山般的身軀,古銅色的面板,彎曲的肌肉線條充滿了力量。

許久,鐵匠把燒紅的鐵塊從爐中取出放在鐵砧之上。鐵錘握在他手中,隨著他手臂的揮動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錘與鐵塊碰撞,在黑暗中飛濺的火星就如劃破夜空中的流星一般耀眼。我驚異於鐵匠臂力的強大,更驚異於在他的手上,堅硬的鐵塊就如柔軟的陶泥一般可塑,成為有無限可能的產物。

製成後的鐵器放入水中驟冷,再取出時已是一件極好的工具——雖不及青銅器的精美,不如黃金的耀眼,但還是閃爍著明亮的光澤。

每每這時,我都會忍不住稱讚:“做得真好!”鐵匠淡然一笑,生繭的大手擦去豆大的汗珠,又揮舞起錘子,敲打鐵器,將時間,汗水和自己的心血注入到鐵器中去。

後來因為求學,我不得已遠離了那鐵匠。

數月前,我又回到這裡,此時的鐵匠鋪已經是門可羅雀。當年的鐵匠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年輕人,滿臉怨氣,問他從前的那鐵匠去了哪裡,也不願說,只是將我“請”出了門外。

四處打聽才知道,先前的鐵匠已經去世了,現在的鋪主是鐵匠的兒子。鋪主從小跟隨鐵匠學手藝,只學得些皮毛,在鐵匠離去後繼承了他的衣缽,繼續打鐵——當然也在鋪中增添了些大工業的產品,如機器生產的鍬、鍋等。村民們買鐵器,發現他手藝不精,打出來的產品沒什麼好質量,自然就去買那大工業的產品。久而久之就去城裡買更便宜的鐵器,他也就生意慘淡了。

村裡的人每談及老鐵匠,都忍不住嘆息:“當年我們買他的鐵器,就是看重他的手藝精。現在沒有什麼人像他一樣腳踏實地了,他是容不得半點差錯的……”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心裡湧起一陣痛苦來:多好的鐵匠就這麼離我們遠去了!他的踏實,淡然是時代必需的營養,可卻被遺忘了;他的精益求精,已被多少急功近利的大潮沖毀了!

鐵匠鋪叮噹的打鐵聲漸漸地從我的腦海中淡化,鐵匠的身影也漸漸地模糊。他隨風遠去了,與時代擦肩而過。

有不少人想要他回來,可惜已經追不到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