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柔者莫過於水議論文作文作文範例

高一作文 全文約2860字

【篇一:君子若水】

呂洋

沏一壺清茶,捧一卷史書,思緒漫遊在浩瀚的史海中,多少亭臺樓閣平地而起而又付之一炬,多少王朝顯赫一時而又無影無蹤,可無論時局多麼動盪,形勢如何艱難,卻總有一種名為君子而又清麗如水的人,始終踐行著自己的德行,堅守著自己的氣節。

君子若水,水有三德,其一曰“仁”。人們常說“上善若水”,人們也常說“君子溫潤如水”。水是生命之源,用自己的仁愛之心滋潤萬事萬物,草木遇水而生髮,魚蝦得水而得生,人逢水則淨心。水在不經意之間施仁行善於萬物,君子亦是如此。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用自己的仁善之心去善待他人,盡心竭力以愛人,以助人,以育仁人。孔子作仁愛之說以遺後世,文景行仁愛之政以御萬民,孫中山懷仁人之心以復華夏。君子若水,用自己的方式來踐行心中仁的準則。

君子若水,水有三德,其二曰“智”。人們以水來代表智,是因為自然界中的水形態眾多,善於變化。水在天則為雲霧,隨風而動,騰雲致雨;水在地則為江河,一波三折,奔流到海;水逢冬則化為冰雪,靜伏不動,以待春光。水善於變通,變化萬千,君子亦是如此。君子遇事能如水般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根據形勢而制定策略而又拘束於其中。無論過程多麼曲折,步驟多麼複雜,總能步步為營,馬到功成。張良運籌帷幄故促劉邦西漢之興,諸葛亮智計百出故令三國風雲變幻,劉伯溫足智多謀故助朱家一統天下。君子若水,遇事多智,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

君子若水,水有三德,其三曰“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淺顯的自然現象卻昭示了水的恆心。水雖善變,卻目標唯一,持之以恆。萬川終將歸海,大海是水最終的歸宿。天上的水化作雲霧,飄過千里之遙歸於大海;地上的水匯成滔滔大江,劈石開山,歸於大海;地下的水匯成地下暗河,或加入大江,或奔騰入海。水有恆心,目標堅定,君子亦然。君子遇困難如水一般堅定不移,持之以恆,不達目標,決不放棄。姜太公八十而遇文王以滅商紂,司馬遷盡一生而作《史記》;毛主席堅持革命數十年終有今日之共和國。君子若水,恆心不變,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理想。

君子若水,堅守三德,不論方圓。

【篇二:為有源頭活水來】

邢陽

前段時間,電影《頭號玩家》在國內掀起熱潮,影片中豐富的流行元素讓年輕觀眾們歡呼。然而更讓人們震驚的是該片的導演——已經七十多歲的斯皮爾伯格所具有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活躍的精神。

中國古代道家講究做人如水,“動善時”,要如水一般應時而動;尊崇儒家思想的朱熹也曾寫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句子,強調要當一池“活水”,不斷更新自己。顯然,斯皮爾伯格正是一個緊貼時代,從不停止思考和學習的人。因此,即使年逾古稀,他的思維之水仍清澈靈動,不見陳腐,擺脫了許多藝術家到老年就淪為“古董”的命運。

時時更新自己的思維是很重要的。據說像天一閣這樣古老的藏書樓內,成千上萬的藏書,每一本都需要定期清掃,晾晒,防止黴腐,這才一直流傳到現在。書,雖記載了人的思想,到底仍是死物,依然要常常整理維新以免蛀蝕,何況活生生的人呢?人的思維若水,最是能靈活變通的;但如果常常置之不理,不僅會呆板,甚至還會渾濁起來。二十世紀裡相機行業的巨頭柯達的破產,正是沒有適應數碼相機的浪潮,又妄想通過欺壓消費者來自保的緣故。

那麼,怎樣保證自己是“活水”呢?答案指向“源頭”——那就是不斷地學習。少有祖逖聞雞起舞,老有魯國公秉燭夜遊,可見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是沒有盡頭的。普通人通過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做到與時俱進,這就很不錯了;而求知慾更強、更有毅力的人,不僅保持著自己思想的先進,還大大地補充著自己的思想,將一小片“活水”彙集成浩瀚的“汪洋”。小米總裁雷軍,每天工作近二十個小時,不斷充實自己,保證自己的產品不在電子行業的激烈競爭中落伍;外賣小哥雷海,在日常工作之餘背誦詩詞,豐富自己,果然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從富豪榜上有名的公司總裁,到默默無聞的底層勞動者,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在與時代賽跑的過程中,鍛造出自己富有朝氣的思想,一個有力量的靈魂。

國人尚水,“智者樂水”,而中國人也一直被認為是有智慧的。憑著“活水”的智慧,我們走過了迷惘彷徨的時代,踏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道路。中國這片海還在不斷擴充套件、翻騰,每個個體都是匯入其中的涓涓細流,國家的振興要靠每個人的努力。問國怎得永晏安?為有源頭活水來!

【篇三:處世應無爭】

劉洋

《道德經》中言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所言極是。水,從無性狀卻自有其態;遇事即讓卻頗具風骨。客觀的境遇決不依個人的意願而存,因而立身處世,須有如水一般的無爭與包容之心,懂得那蘊於水中的進退之道。

無爭是鋒芒褪去後的成熟,是人性上的一種韜光養晦。蘇東坡中年時請求外任,遠離朋黨之爭正標誌了他無爭的智慧的修得。青年時期的鋒芒畢露曾讓他遭盡仕途上的坎坷,那麼就擯棄填膺的憤慨吧,用一顆如水般淡泊的心去普惠蒼生。而這無爭卻並非無為,他築堤治水、疏浚河道,他上書減稅、改善民生。他未能在朝堂之上掌握大權,卻在鄉野勾欄青史留名。利眾生而不爭,這是成熟的蘇子最真實的寫照。餘秋雨評蘇子時所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必定就是那時他心譚上的某種折射了。

無爭是一個人從迷惘的當局者變成冷靜的旁觀者的修煉。二戰後的美國人民無限迷惘,對於希望的有無心存畏懼。一代大師梭羅獨自從思想的困境中走出,來到瓦爾登湖畔,向大自然尋求撫慰與洗禮,並用耐人尋味的文字滌盪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是無爭的心使他毅然出走,去尋覓醫治人心的良方;是無爭的心使他甘願遠離塵囂數年之久,在孤獨中艱難求索,在孤獨中大徹大悟。絕對沉靜而質樸的文字才能將整個社會乃至全人類從惶惶與浮躁中解脫出來,而這一切都源自梭羅內心的無爭,如瓦爾登湖水一般沉謐的處世之觀。

佛家有一句話“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我認為這其中蘊含的亦是一種無爭的智慧。花落不因雨,絮飛不因風,因為它們已擯棄了一切外界的紛擾,無爭即是無所欲,身外之物不入心,則行為就不為外界所動,一切變化,都是順其自然的,正如水遇圓則周,遇矩則方。

但無爭絕不意味著對現實的規避,如魏晉南北朝時崇尚的虛無之觀有著截然的不同。無爭只是對世道的不曲意逢迎,擁有無爭心態的人總是那群置身事外的智者,他們是周敦頤筆下的蓮,是王陽明不在心外之花,包容一切或善或惡,洞見一切是是非非。

處世應無爭,這是對這個混沌世界的順遂,亦是啟迪。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