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400字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3340字

【篇一: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杜愷威

《昆蟲記》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許許多多昆蟲的故事,其中最讓我驚奇的是蟬。書上說,寓言裡的昆蟲不一定是蟬,可能是螽斯。

蟬確實愛唱歌,也需要鄰居的照應,但它並不是乞丐。事實上,螞蟻才是厚顏無恥的乞丐,而蟬是辛勤的勞動者。

我不管怎樣也不討厭蟬的歌聲。因為我知道它們的歌聲很寶貴,因為它們的生命很短。勞苦地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工作四年,為的是一個月的光陰和歡樂。

在讀書之後,我開始喜歡上蝗蟲了。因為我們不可以光揪住它壞菜葉的事不放。而且就算在菜園裡,也不過只是咬壞幾片萵苣葉罷了。

蝗蟲也有蝗蟲的益處嘛!比如說它可以啃掉綿羊啃不動的植物上的芒刺和作物之間的雜草,還可以把九、十月份的火雞、珠雞、母雞喂得飽飽的。你說蝗蟲能不能彌補它犯下的過錯呢?

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一定也會愛上昆蟲的。反正我是從中讀到了許多知識,這本書為我增添了很多樂趣!

【篇二: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陳宇坤

《昆蟲記》是法國法布林寫的。他善於觀察、熱愛昆蟲,書寫了昆蟲的生活習性,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一般。

這彷彿是一座迷人的花園,惹得群蟲飛舞起落,彷彿是一種生命的迴音,響徹世界每個角落。

蟬是怎樣挖地洞的、蚜蟲是怎樣分沁植物汁液的、螳螂是怎樣捕食的……

當我讀到“螳螂的鞘翅隨即張開,斜拖在兩側……這圓點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點,再加上那些象牙質的纖細凸綸,是它戰鬥的法寶,平時是密藏著的,只是在打鬥時為了顯得凶惡可怕、盛氣凌人,才展露出來。”時,我深深地被螳螂的氣勢所“震撼。”它威風凜凜,真有要大作一翻的架勢。

以前,我害怕昆蟲,可自從讀了《昆蟲記》後我對昆蟲的看法大有改觀,之前我看見了一隻蜜蜂都會大驚失色,如今,我從閱讀中體會到了蜜蜂的可愛,它為人類採來了甜蜜,它是人類的功臣。平時我們看見的螳螂猙獰又可怕,但是在書中表現出的螳螂形象強大而又有趣。

在閱讀此書時,一隻只小昆蟲彷彿就在我的手中,與我交談、接觸。我喜愛昆蟲,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篇三: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黃卓爾

讀了《昆蟲記》,我才發現昆蟲的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在昆蟲的身上其實也能看到人類的身影,儘管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用語言表達,但它們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深刻含義。

《昆蟲記》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巨集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一些微小的生命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昆蟲。人類雖然處在生物鏈的頂端,但是,像昆蟲這樣的生命,也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以前,我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頻頻殺傷小昆蟲們,根本不顧它們的感受,看了這本書,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動物的生命同樣應當得到尊重,不應該任意殺害。如果站在它們的角度上去考慮,它們是多麼痛苦!今後,我一定不會這麼做了。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還是一篇文學鉅作呢!法布林用詞十分生動形象,通過細緻入微的描寫,將我們帶入一個有趣的昆蟲世界。

法布林的執著精神更讓我敬佩。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在孜孜不倦地觀察昆蟲。法布林觀察昆蟲的所有習性,並且不斷思考,必要時總會將昆蟲帶到家裡養,以便觀察。他的一生用大量的時間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如果我在學習上能像他一樣認真、執著,一定也能收穫良多的。

【篇四: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楊慧健

《昆蟲記》一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之作。

法布林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界的事物一種親近感,非常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那時候,雖然沒有人教他相關的知識,也沒有相關的書可以看,但是,他卻從小就樹立了成為昆蟲學家的目標。

我讀《昆蟲記》時,彷彿看到了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

法布林的《昆蟲記》裡,那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星辰,還有昆蟲氣味的存在,彷彿自己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一下子聚攏過來。我知道了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尿殼螂是如何滾動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識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了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篇五: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譚宇傑

當我依依不捨的放下《昆蟲記》這本書時,心裡還沉靜在昆蟲的世界中。

以前,我看到昆蟲就很害怕,總是以為碰到昆蟲就會出現什麼不良的症狀。但是《昆蟲記》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他讓我感到了昆蟲的奇妙,昆蟲賦予了大自然色彩。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的時,我就對昆蟲失去了恐懼。而法布林老人也讓我感受到了昆蟲的奇妙。

拿螳螂來說吧,當我看到螳螂這個字時,總以為它很溫柔。可昆蟲記才讓我知道它是一種很難以對付的小昆蟲。身上有各種暗器。比如,它有如針般的硬鉤,可以用鐮鉤鉤住你的手指,它有鋸齒的尖刺,可以用它來扎,刺你的手;它還有一對鋒利無比而且十分健壯的大鉗子,這對大鉗子可是相當的危險,有很強的威力,當它夾住你的手時,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看,雖然螳螂小,但法布林老人使我對它產生了防備。還有一些螢火蟲,被管蟲,焦葉峰等等……昆蟲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的萬物不能看外表就知道它的性格,而是看它的內心才知道它的性格。

總之,昆蟲的奇妙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的昆蟲的話,就和我一起看看《昆蟲記》吧!

【篇六: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王聿兒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是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布林。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也因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我敬佩他寫出的優美的文字。

你看,他這樣描寫蟬和螞蟻乞討糧食的狼狽形象:“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正伸著爪子,哦,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18世紀寬大撐紅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冽的寒風吹在腿肚子上……”這樣的描寫真是惟妙惟肖。讀著這新奇,優美的文字,不由得我對法布林肅然起敬。

我也敬佩法布林觀察入微的精神。

法布林對昆蟲的描寫,真是細緻入微,令人讚歎。如法布林對昆蟲倒掛姿勢的描寫:“它用四隻後爪的爪尖鉤住網子,後背朝下。紋絲不動。”

法布林帶給我們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啊!

【篇七: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崔留慧

讀完《昆蟲記》的最後一頁後,我的思緒仍仍然停留在那個喧器的昆蟲世界,久久難以忘懷。

窗外的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草地裡的嫩葉上正掛著晶瑩剔透的水珠,不知道藏在裡面的小家可準時回家。

從前的我,從不在意這些小昆蟲,也不覺得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要說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盯著觀察它們如何生活,還樂此不疲,更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因為在我淺薄的知識裡,有了蟲子,就意味著這個地方已經不乾淨了,需要好好打掃,還要小心這些壞傢伙,因為它們可能會襲擊來咬我一口,對於它們,我是懷著害怕的心裡,不敢去靠近的。可是《昆蟲記》改變了我的想法,它讓我認識一個新的詞語,這個詞語就是“生命”。

如果有人遇到了難題,人們會施以援手,如果有小蟲子被螞蟻圍攻,大多數人卻會視而不見,因為“生命”的概念似乎並沒有普及到這些微觀的昆蟲身上,它們並不在意,這些傢伙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要長,它們自有頑強的生活方式,自有優勝名汰的生存法則,法布林老人更是用一本書告訴我們,他們甚至只有一個奇妙的小世界。

感謝作者法布林老人,您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認識了這些昆蟲朋友,給我們帶來了昆蟲記。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