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什麼的老照片作文作文範例
【篇一:一張老房子的老照片】
張宸曦
在和家人看照片的時候,我對一張爸爸坐在一間很昏暗的房子裡,用一架縫紉機當作桌子在畫畫的照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便向爸爸問起了這張照片的回憶。
聽爸爸說那個時候,祖國還沒有現在那麼強大,科技也不是很發達,人民生活也沒有現在這麼富有。爺爺一家有五六口人,擠在一個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裡,這房子是用土坯、厚磚、木板這些材料製作的。結構簡單簡陋、低矮,房子裡甚至沒有廁所。門口的小路都是用石頭拼成的,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會泥濘不堪。
在1978年,黨中央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那就是改革開放!爸爸和我繼續說:“改革開放就是對內改變一些制度,促進發展,更好地實現人民的最大利益。開放就是走出國門,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發展大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發展,我家房子也在一直髮生變化,從簡陋的危房到一房一廳,兩房一廳,三房一廳,直到現在的幾百平方的別墅。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套房,花園小區,綠茵別墅。記載著的是上海人民生活質量的飛速發展。
通過看老照片,我知道了從1978到2018年祖國的飛速發展。如今與以往有了驚人的變化,人民豐衣足食,一個個住宅小區拔地而起,綠茵草地,讓人們快樂地玩耍。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等高聳入雲。還有那完善的地鐵和公共交通,讓人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城市裡?
沒有比較就不知道珍惜!我從老房子照片裡懂得了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這就是老照片給我上的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篇二:一張回味無窮的老照片】
馮之睿
一次,媽媽拿出一張嬰兒的照片,問我們:“看,這是誰呀?”我和爸爸看著照片上胖嘟嘟的小臉,都說是弟弟,媽媽笑著說:“都錯了,這是姐姐呀!”說著找出家裡的照片想對比一下我和弟弟嬰兒時的模樣。
翻看著家裡的照片,說著、笑著,好有意思!突然,我翻出了一張老照片,照片裡一個男孩子大約和我現在差不多的年紀,十來歲的樣子。我的媽呀!這……這是爸爸麼?這怎麼可能是爸爸呢?照片裡,爸爸特別的瘦,像一根木棍,又瘦又高,面板黝黑,還乾巴巴的,一點也不像現在的他。我驚歎著……問“爸爸,你小時候怎麼這麼瘦啊!”
爸爸說:“小時候,我們一年才能吃一次肉!只有到過年時,家家都要做肉糕,才有機會吃上肉。”—肉糕是老家的特產,用魚、豬肉加澱粉等做成的,過年時老家的風俗是不吃餃子就吃肉糕。肉糕特別好吃,我和弟弟都很喜歡。可爸爸小時候,最常吃的就是蘿蔔乾、只要有燉土豆,或者煮黃瓜,那就是美味佳餚了。
爸爸又接著說“我們上小學和初中,都是步行好幾裡地去上學,沒有自行車,更沒有小汽車。”可我現在上學,只要跨過一條馬路,幾分鐘就到了;遠一點的同學,還有小轎車接送。
爸爸還說:“我直到上高中,從沒有穿過買的衣服,都是奶奶自己或者村裡找人幫忙做的。大冬天的,只有薄薄的粗布棉衣穿,鞋也只是稍厚點的布鞋,每年冬季腳上都會起凍瘡。”爸爸現在腳上還有兩塊硬幣大小的凍傷疤,想想那時爸爸最怕過的就是寒冷的冬天了吧!我們現在呢,一點也不擔心天氣寒冷,最盼望的就是下雪,而且是鵝毛大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開心的不得了!
如今的生活,比起爸爸媽媽小時候,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前那個年代,吃不飽,穿不暖。而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學習有電腦,休閒有電視,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出行有汽車、高鐵、飛機,特別方便、快捷。很慶幸自己能生活著這個時代,要是以前的皇帝看到了都要羨慕呢,哈哈!
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我們怎麼能不珍惜這大好時光呢?我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能辜負了父母和老師的一片苦心!
【篇三:一張外灘的老照片】
張宸依
一張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汛牆,背後昏黃的街燈,江面上少有船隻駛過,奶奶和爸爸依偎在牆邊。這個黑白相間的舊照片讓我感到無比疑惑,我覺得現在的外灘非常的驚豔和美麗,以前的外灘怎麼會這樣差呢?奶奶便慢慢地給我講起了外灘的變遷。
原來,上海在1921年就發現了地面沉降,潮水上漲。解放後才開始建造了防汛牆,當時是用磚土建造的,高4。8米,到了1995年外灘已經建築起了1500米長的防汛牆。聽奶奶說這道防汛牆還記憶著許多人最幸福的美好時光,有小孩子和夥伴一起用小石頭打水花、有人靜靜地帶著狗一起散步、有人依著防汛牆觀賞外灘那美麗動人的風景,還有人帶著孩子在玩耍,就像一個盛大的典禮……
奶奶說,這個就是有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外灘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才有了現在的新容貌。因為只有改革內部機制,開放國門,跟上世界的發展,只有站在世界發展的前沿,才能有一個美麗而又強大的祖國。
四十多年前,從浦西向東望去,還只是低矮的房屋,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後的今天,外灘的防汛牆已經成了人們親水觀賞的一個鄧靜聖地,全長已有1。5公里了!還有一個綠色花園,有著“浦江之睛”之說呢!
晚上,各種大廈燈光齊明的時候,千萬不要眨眼!仔細看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的燈光,它們就像女王頭上的冠?,美妙極了!
這張外灘的老照片讓我知道了改革開放的道理和四十年人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輝煌,讓我們努力為祖國出力吧!
【篇四:一張真實的老照片】
李婧儀
翻開歷史的相簿有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讓我難以忘懷。
這張照片是“八一三事變”日本軍部展開了地毯式轟炸。先後調集了20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100於架飛機反覆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1937年8月28日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第一批四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不一會,又有八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車站天橋、月臺、鐵軌被炸得稀爛,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屍體。月臺上橫七豎八躺面屍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廣場上很多被炸死的婦女緊抱著無頭缺肢的孩子。一時間煙霧迷漫,哭聲四起,慘不忍睹。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孤單地坐在一條被炸燬的鐵軌上,渾身是血,無助地哭著,他的爸爸媽媽早就被炸飛了,不然肯定會奮不顧身地去保護他。在日機夜以繼日的狂轟濫炸下,上海遭到嚴重破壞。僅遭日機襲擊的文教機關和學校就達92個,其中被全毀的佔75%。上海南站遠離交火地區,根本沒有軍事設施,日軍對南站的轟炸,完全是有計劃的野蠻屠殺。
如今我們中國的孩子生活在和平的世界裡,可其他國家並不太平,許多國外的孩子身邊還瀰漫著硝煙的味道。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段歷史,好好的珍惜祖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和平吧!
歲月吞噬生命的年輪,為指尖一眸淡笑,久而久之,銘記於心。
【篇五:一張上海的老照片】
任馨悅
上海——我的故鄉,一座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國際大都市。此時此刻,我正站在這片土地上,腦海裡不禁冒出了一個疑問:上海以前是什麼樣的呢?
好奇心驅使著我行動起來。我找出了一本藏在櫃底,有些灰塵的老相簿,那些照片都有些泛黃了。我拿著這本沉重的相簿,指著裡面的一張照片,問坐在我身旁,正在織毛衣的外婆。
外婆接過那相簿,目光緊緊盯著照片,眼睛都沒有眨一下。她那飽經滄桑的臉龐露出一絲明亮的微笑,泛著光的眼裡有著抑制不住的興奮,帶著顫音的話語不緊不慢地道來:“上海自改革開放之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初,人們的生活條件十分不好,上海根本沒有肯德基。”我聚精會神地聽著,時不時地點個頭應和著。“而這張照片中則是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店,那是在東風飯店。那會的肯德基店就相當於現在的高階西餐廳呢!”外婆越說越起勁,“當時的我呀,一聽聞這個訊息,就像瘋了似的趕過去,並且在門口留下了這樣記憶。”此時的外婆回憶著年輕的過往,臉上的笑容讓她看起來像個孩子一樣,她接著說道:“這張照片,我一直小心地儲存著,還常常向別人展示炫耀呢!”聽著聽著,我內心情不自禁地感嘆改革開放40週年的偉大。
僅僅40年,上海便從一個破落的小漁村一躍成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成為了全中國的商業中心。那麼未來呢?隨著祖國國力的強盛,未來40年,上海的成就無可限量!
欣賞完老照片,上海的改革變化給我帶來了無窮的遐想……
【篇六:一張生日的老照片】
徐嘉鋮
今天是週末,外面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等我做好了作業,我轉頭一看,發現媽媽再看手機,我就問媽媽:“媽媽,你在看什麼?”媽媽說:“我在看你前年過生日的照片。”“哦!我想起來了,記得是你倆給我在上海最高的環球金融中心第91層的世紀一百餐廳給我過的生日。”
事件再次回到我過生日的那天。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坐落於浦東新區的世紀大道第一百號,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一棟摩天大樓,他也是上海的第一高樓。樓高492米,還被譽為“二零零八年度最佳高層建築”。
我認為爸爸媽媽讓我在這裡過生日還是有含義存在裡面的。好了先不說這些了,坐在餐廳靠窗的位置吃飯,真是讓人感覺蠻震撼的。我從窗邊往下看,發現東方名電視塔比這裡矮了一大截,更別提耐心而各大銀行總部了。爸爸說他在1997年想在這裡買房子,他說那時候只要三千元一個平方米,而現在卻要十萬元以上一個平方了。我大聲呼喊對爸爸說:“這不可能!”媽媽對我說:“你小聲點,別吵到其他客人用餐了。你不要不信,我把那時候的圖片給你看。因為那會兒人們常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接著,媽媽把她剛剛從網上搜到的圖片給我看,映入眼簾的卻是破舊的土路和低矮的民房,再加上是黑白的,更是顯出了那時候的浦東新區是多麼的滄桑和落魄。
再看看如今的陸家嘴,有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川流不息的汽車和人流如潮的街道。到了晚上,更為壯觀,一片彩燈,以各種顏色與形狀呈現在天空中。
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今年恰好又是改革開放以來四十週年,我們應該要感謝我們的鄧小平爺爺,是他才有了現在繁榮的景象。我們應該繼續努力永不停止。我相信,我們的未來必定會更加美好!
【篇七:一張修路的照片】
高瑞
上海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稍微不留意,你就發現自己生活的周邊變了。所以媽媽喜歡隨手拍一些照片,認為可以留下變化的痕跡。在她給我們分享的一些照片裡,我認為變化最明顯的,應該是小區裡的路了。
小區裡的路,維修過很多次,修修補補的,新的舊的痕跡,都很明顯。爸媽說,這是老小區,只能這樣修修補補。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新變化,但到下雨天,特別是大雨天的時候,感受就特別明顯。以前的路,一遇到下雨天,就會有很多積水,上學時,即使穿著雨靴,積水還是會沒入鞋裡,有時候還會擔心摔個跟頭。現在呢,路面的積水少了,及時遇到大雨,雨水也能順暢的流走。原來是下水道被換過新系統了。此時,我才明白,不要僅僅關注表面的修修補補,內裡的更新換代才是真正的變化。
小區周邊的路,也發生著變化。原本灰色的破舊的水泥馬路,已經換成了嶄新的黑色的瀝青馬路,靠近瀝青馬路的最裡面,還多鋪了一圈紅色的步行道,專門供行人步行或者慢跑使用。照片裡,小區周邊的路,是沒有專門的步行道的,人、機動車、非機動車,都在這一條道上行使,擁擠不堪,還特別危險。現在,則在步行道和車道之間,隔一段距離,就安裝了一段欄杆,欄杆上還有花盆,種植著綠植和杜鵑花,將行人與車分離開來,感覺上安全了很多。
上海的改革開放不僅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而且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環境,真好!
【篇八:一張外公的老照片】
王越妍
暑假的一天,我在外公家的一本舊相簿裡翻到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外公穿著一套深色的中山裝,帶著一副眼鏡寬邊的眼鏡,依靠在臺階的護欄上。照片的右下腳有“上海”的中英文,還有一行“外灘留影1979”的小字。難道外公年輕的時候就來過上海?
原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外公在供銷社擔任經理,在計劃經濟年代,他主要負責根據計劃到全國各地採購緊俏的商品。大到代表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縫紉機、收錄機、自行車和手錶,小到日常生活需要的油鹽醬醋、化肥和煤油等,對,煤油是當時家庭中做飯燒菜和照明的主要商品呢!這張照片就是他和同事一起到上海出差時在外灘拍攝。
外公說:當時他在供銷社工作,最暢銷的商品要屬縫紉機、收錄機和自行車了。他指著外婆房間的一個老古董告訴我:這是縫紉機,當年還是我送給你外婆的一件禮物呢。計劃經濟時需要憑票購買,是一件珍貴的禮物!縫紉機有著黑色的底和金色的裝飾紋,當踩上腳踏板,機針就會帶動縫紉線將衣片縫合,來來回回留下愛的痕跡,為家人留下一件件漂亮新穎的衣服。
外公又帶我去看了閣樓的另一件古董——收錄機。長方形的塑料機身,兩邊是圓圓的音箱,上面各寫有“高保真”二字,音箱的中間有兩個透明的“小窗戶”,外公按下機身上方的按鈕,“咔嚓”一聲,一個小窗戶打開了,裡面有一盒磁帶。外公說,這是CD和App播放器的始祖,媽媽當時就是用收錄機練習英語聽力。
看到這些東西,我覺得又驚奇又神奇。驚奇的是老照片和這些老古董離我的生活那麼遠,神奇的是它們又離我這麼近,它們就像溫暖的燈,點燃了外公過去生動的青春歲月。它們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是家族的回憶和愛。
【篇九:一張外公外婆的老照片】
胡振皓
今年的重陽節,我們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以“濃濃重陽節,深深敬老意”為主題,引導同學們蒐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輕時的照片,瞭解照片中的故事,聽聽長輩們的分享。
我的外公外婆,今年已經60多歲了。他們相親相愛,生活得和諧幸福。那麼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怎樣生活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外公外婆的身邊,和他們一起尋找以前的老照片,探究他們從前的生活。
外公外婆給我看了一張他們的結婚照,並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他們年輕的時候,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物資非常貧乏:照相機是黑白的:拍結婚照時,用的花是向照相館借用的塑料假花;居住情況也不太穩定,隨時要準備著搬家;那時馬路上的交通工具十分有限,除了幾部僅有的公交車和工廠裡生產的卡車以外,就都是毛驢車了。拉車的毛驢會經常在路上排出糞便,所以導致那時的馬路會臭臭的,髒髒的。聽了這些故事,我知道外公外婆生活的那個年代,條件十分艱苦,生活也很困窘,但是他們卻以苦為樂,生活得很幸福,這讓我感到很驚奇。
是什麼樣的精神使他們以苦為樂呢?我想是因為他們勇於克服困難,吃苦耐勞,不輕言放棄。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惜別大上海,淚別父母和親人,遠離自己熟悉的家園,到外地去工作、生活,他們很勇敢,也很獨立。
正是因為外公外婆經歷了從前的艱苦生活,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日子。我們今天的這些美好生活,全是靠像他們一樣的老前輩打拼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努力學習,爭取將來能用自己的努力,為國爭光,報效祖國!
【篇十:一張電視機的老照片】
王弈宸
這張照片右邊是我媽媽上小學時候的樣子,左邊是一臺電視機,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臺電視機螢幕的後面像個大大的旅行揹包?”因為這是80年代初的電視機,使用映象管播放影像,映象管體積較大,內部的電子元器件很多,所以當時的電視機又龐大又笨重。
媽媽告訴我,這臺老電視機的螢幕只有9英寸,竟然比9。7英寸iPad螢幕還要小,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更令我瞠目結舌的是:當時的電視機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的,還屬於家庭奢侈品,自從媽媽家有了電視機之後,左鄰右舍都紛紛來“圍觀”,經常爭先恐後的來看電視節目。這臺老電視機大概要一到兩百塊錢,別看才一兩百塊,當時的一兩百塊可能相當於現在的幾萬塊哩!另外,受當時技術所限,這臺電視機只能放出黑白影像,無法放出彩色影像。電視機上方有兩根“小辮子”,也就是天線,通過無線天線接受電視訊號並傳播影像。這種無線發射訊號的方法有很多缺點,不過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了。那它有什麼缺點呢?如果發射的訊號遇到牆體等阻擋物時,訊號會被截斷,無法傳送給電視機,接受不到訊號的電視機,也就無法顯示影像,只能看到一片“雪花”。
看了這張老照片,又聽了媽媽說起最初的電視機,我迫不及待地上網查閱了電視機的發展史: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映象管到液晶屏,從球面到平面,甚至到現在的曲面,一路走來,跌宕起伏。我不僅看到了電視機行業的發展,也深深感受到我國蓬勃發展的科技,正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使得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如今,電子網路資訊科技也廣泛運用於電視機上,使得電視機除了看電視節目外,還有更多的功能,使得人們的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隨著我國的科技水平的蒸蒸日上,讓市場繁榮。但我見識了國家40年以來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
【篇十一:一張電視機的老照片】
王語
無意中翻到一本相簿,相簿略有泛舊,我的好奇心一下子湧了上來。我慢慢地翻開它,突然有一張照片讓我有一股熟悉的感覺,上面寫著通波小區。
嗯?通波小區?這不是我以前的家嗎?我津津有味地往下翻,突然有一張老照片讓我目不轉睛,上面也寫著通波小區,可卻與上面的截然不同。
我聽爸爸媽媽,同學和新聞上說,有軌電車馬上開始運行了,能夠有效緩解中心城鎮的交通壓力,為綠色出行提供好的選擇,並且30分鐘可以到達松江工業區及新城,銜接上海中心城區,45分鐘可以到達崑山,嘉興等,通往杭州、蘇州等長三角核心城市。市政府提出,至203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河湖面率不低於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大於15平方米,以社群公園為基礎,郊野公園為亮點,城市社群400平方米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放空間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100%。
當再一次經過通波小區的時候,我發現樓房外牆刷漆了,路面也經常有一些灑水車經過,地面上結的蜘蛛網也不見了,馬路變得非常乾淨。
啊!這座城市的變遷是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付出的努力!
您可能感興趣:
- ▸ 一張什麼的老照片作文 國一作文
▸ 一張陌生的老照片作文 高一作文
▸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作文 國一作文
▸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國二作文
▸ 一張有趣的老照片 國一作文
▸ 一張黑白的老照片 國一作文
▸ 那一張褪色的老照片 國小五年級作文
▸ 一張歲月的老照片 國一作文
▸ 一張難忘的舊照片 國小五年級作文
▸ 一張特殊的舊照片 國小四年級作文
▸ 那張泛黃的老照片 國小五年級作文
▸ 一張老照片作文四年級 國小四年級作文
▸ 沉醉在什麼的世界裡作文 國三作文
▸ 在充滿什麼的日子裡作文 國二作文
▸ 什麼的你真美作文 國三作文
▸ 什麼的苦與樂作文 國小六年級作文
▸ 關於什麼的建議書作文400字 國小五年級作文
▸ 我發現什麼的美600字作文 國一作文
▸ 什麼的二三事作文 國一作文
▸ 一張讓我神往的老照片 國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