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徵文作文範例

高二作文 全文約1880字

文化的印記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積澱出了豐富而深刻的中華文化,代表著民族獨特的基因和精神標識。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搭乘上傳統文化的列車,絕塵而去,我們不能下車,更不願下車,因為我們深以傳承人文精神之精髓為傲。

長命鎖——中國古典配飾

中國有件常見的配飾——長命鎖,很多孩子自出生起便在脖子上掛著這樣一塊古鎖狀的飾物,且在成年之前不可以開啟,更不可以摘下,即便是學堂要求不可佩戴首飾,也不能輕易剝奪孩子們掛長命鎖的權利。民間流傳著一個說法,此鎖可以為孩子避災驅邪,“鎖”住生命,免去夭折的災難。

其實,這看似迷信的育兒習俗寄託了父母家人對孩子熱切的祝福,與中國古代文明宗法制度息息相關。自古以來,無人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見,古人宗教意識之強,對子女的疼愛之切,而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迫使古人將無法解釋的事物歸結於鬼神,因而把鎖的用處加以誇張,引申為鎖住無形的生命,不被惡鬼勾去做魂魄。

《紅樓夢》一書中就有對“鎖”命的相關描述,曹雪芹甚至將賈寶玉的玉墜神化成通靈的石頭,出生時含在嘴裡的玉豈能不金貴?其中的道理,與長命鎖是相通的。

長命鎖“鎖”住了孩子的生命,也“鎖”住了一顆顆熱愛國學的赤子之心,我們時時刻刻浸潤在人文精神的浩瀚星海之中,怎能不為他的魄力傾倒?

風箏——兒時的夢

我在風箏之都長大,一隻只或是蝴蝶、或是老鷹樣式的風箏,塑成無數個像我一樣憧憬飛上天空的純真之心。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天上的風箏與地上盛開的百花遙相呼應,使人流連在孩童的歡聲笑語和花氣的沁人馨香中,不禁忘卻今夕何夕。

相傳,墨子是製造風箏的第一人,我猜,他定是帶著“兼愛”的仁慈為風箏取了一個悅耳的名字“木鷂”。又有人說,風箏是由魯班首創,是魯班木匠手藝登峰造極的成果。無論是誰的作品,風箏都已帶著中國傳統文化飛出了國門,也成就了世界文明的一筆濃墨重彩。

當人們仰望天空中自由飄飛的風箏時,風箏呢?它大概也在低頭俯視人間的喜怒哀樂,它見證了戰國英雄的豪邁、盛唐坊市的氣象、民國戰亂的殘酷,直到現代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茶——高雅文化之典範

城市裡絢麗奪目的霓虹燈既擋不住風箏搖曳的舞姿,也蓋不住人們對茶文化的熱情。

閒來無事,坐在陽臺一方小木桌旁,招徠幾位老友,訴說心事,啜飲清茶,是多少人嚮往的生活啊!《禮記·禮運》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慾和男女之情,是人最基本的慾望,這是孔夫子也承認的一點,然而慾望無窮,必須有禮來約束它。我國的茶道博大精深,在工藝、茶藝等方面都有嚴格的禮制要求,因而,茶文化結成了慾望與節制平衡共生的統一體,散發著中國獨特的人文色彩和濃郁的歷史氣息。

“茶聖”陸羽將茶的起源歸功於嘗百草的神農氏,而茶藝在時空隧道中變化極大,“茶道”也是在變幻莫測中逐漸沉澱而形成,所謂茶道,包括茶種、水種、茶具、茶藝、茶禮、品茶等等,步驟雖多,但每一道工藝都飽含文化內蘊,正如明代馮可賓提出的品茶“十三宜”並“七禁忌”,充分體現了茶文化深藏的寧靜安樂。

中華文化著實豐厚,要想長盛不衰,卻還需要人們的積極傳承和不斷交流融合,充實它的人文核心,世間沒有什麼是亙古不變的,人文精神既要守好傳統文化之“根”,也必須不斷添枝加葉,才能開花結果。

在我們身邊,或許圍繞著這樣一些人,他們不辭辛苦的在中西醫院間奔忙,遇到跌打損傷的情況,便去看西醫,碰上發燒頭疼等症狀,則去看中醫,有時還需兩頭用力,以求最好的治癒方法。中西醫術沒有高下之分,中醫若能借鑑西醫之長以補己之短也未嘗不可,興許還會有不一樣的新發現。

中國文明源遠流長,究其歷史,其內部亦有文化融合之先例,旗袍就是滿族入主中原時,滿族服飾與漢族服飾結合形成的新衣種,至今仍受到眾多女性的追捧。由此可見,文化交融才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最佳推動力。

無論是文化內涵的豐富深刻,還是文化形式的多種多樣,抑或者是文化融合的繁盛興旺,根源只有一個,它是在古中國獨特的人文精神、特定的歷史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它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在當今世界裡指引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是真正的中華民族之魂。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