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樓曉望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頻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登高 寫景 思鄉

譯文

①此詩為白居易被貶江州期間所作。
②子城:指大城所屬的內城。
③衙鼓:衙門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參考資料:

賞析

  在古代詩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遠”之作,要麼站在樓上,要麼站在山上。或是因為站在高處,憑欄臨風,衣襟擺動,髮際飄搖,眼目所到之處,皆是寬闊巨集大視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發人的豪情氣概。這豪情氣概充塞胸間,若不抒發出來,定覺難受。會做詩的便將之化成詩句,會唱歌便將之化作歌聲,既不會做詩也不會唱歌的,也定要對著遠處哦哦啊啊吼叫幾聲,才覺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樓之上,策動他內心的不是洶湧的豪情,而是悠遠的鄉情。

  獨憑朱欄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寫明瞭時間、地點和景色,定下了全詩的意境。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此二句繼續寫景,蘋風就是單純的指風,古人認為“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所以稱風為蘋風。其中後一句寫得很妙,指明瞭季節是初春,那邊的蘋風一吹,便將溫暖的春天送到江這邊來了。

  子城陰處尤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想是庾樓坐落在一座城市邊(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證),從這裡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門。前一句再一次揭明瞭季節為冬末春初,城市陰處的雪還未化盡;後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時間是清晨,人們一天的工作還未開始,衙門口大鼓前還沒有塵土飛起——說明沒人在那兒活動。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末二句是點睛之筆,前面寫景、寫景,到結束了來這麼一句感嘆,戛然而止,卻意蘊悠遠。這望鄉人中,白居易何嘗不是其中一個。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