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採蓮婦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白

小姑織白紵,未解將人語。
大嫂採芙蓉,溪湖千萬重。
長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願學秋胡婦,貞心比古鬆。

寫人 婦女

譯文

譯文
小姑子在家紡織苧麻布,還不知道與人打交道。
大嫂子去湖裡採芙蓉,曲溪寬湖,荷葉千萬重。
你大哥外出遠行,大嫂你別跟陌生人說話。
要像秋胡的夫人一樣,不受誘惑,要像松樹高潔。

註釋
白紵:苧麻布。
將:與。
大嫂:兄嫂,文中指哥哥的妻子。
溪湖:曲溪寬湖。
行不在:外出遠行。
外人:陌生人。
秋胡婦:典故名,典出漢·劉向《列女傳》卷五《節義傳·魯秋潔婦》。秋胡之妻。
詩文中常用以為節義烈女的典型。
貞心:表示貞潔,貞操。

參考資料:

1、《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漫遊會稽一帶所作。詩人描寫了丈夫遠行,家中無男丁姑嫂對話的場景。  

參考資料:


賞析

  《湖邊採蓮婦》是樂府古題之一。詩人藉助於這一古題,刻畫出一個對愛情堅貞不渝的女子形象。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對比的寫法。詩人把“小姑織白紆,未解將人語”和“大嫂採芙蓉,”“莫使外人逢”相對比。

  前兩句描寫小姑子在家紡織麻布,不懂的與外人打交道,還有大嫂子在溪水裡採摘芙蓉,美麗動人。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一個樸實的鄉下婦女,清新脫俗之感躍然紙上。

  後兩句描寫大哥走後大嫂的表現,加上運用典故,更能體現出他們之間夫妻相愛,也從側面體現了古代婦女對於自己的貞潔是非常看重的。

  “願”字將詩人多大嫂珍重自己貞操的希望渲染的淋漓盡致。運用典故,加深感受。‘“未解”一詞體現出了小姑的淳樸與自然,更能看出古時女子的淳樸善良,引入喜歡。

  小姑在家中,尚且要“將人語”,大嫂在野外,反要“莫使外人逢。”以小姑的天真爛漫,來襯托“大嫂”的拘謹防範。使我們瞭解到採蓮婦的賢淑和純樸。詩歌在最後,又以“願學秋胡妻,貞心比古鬆”結尾,把採蓮婦的貞潔之心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湖邊採蓮婦》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通過對小事的描寫,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古代婦女對貞操的看重。同時借用典故,更加強了對妻子對丈夫的忠貞的描寫。從民間小事剖析出大道理,更能和讀者產生共鳴。

參考資料:

1、張超.經典情詩賞析:線裝書局,2007.7:第128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漫遊會稽一帶所作。詩人描寫了丈夫遠行,家中無男丁姑嫂對話的場景。  

參考資料:


賞析

  《湖邊採蓮婦》是樂府古題之一。詩人藉助於這一古題,刻畫出一個對愛情堅貞不渝的女子形象。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對比的寫法。詩人把“小姑織白紆,未解將人語”和“大嫂採芙蓉,”“莫使外人逢”相對比。

  前兩句描寫小姑子在家紡織麻布,不懂的與外人打交道,還有大嫂子在溪水裡採摘芙蓉,美麗動人。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一個樸實的鄉下婦女,清新脫俗之感躍然紙上。

  後兩句描寫大哥走後大嫂的表現,加上運用典故,更能體現出他們之間夫妻相愛,也從側面體現了古代婦女對於自己的貞潔是非常看重的。

  “願”字將詩人多大嫂珍重自己貞操的希望渲染的淋漓盡致。運用典故,加深感受。‘“未解”一詞體現出了小姑的淳樸與自然,更能看出古時女子的淳樸善良,引入喜歡。

  小姑在家中,尚且要“將人語”,大嫂在野外,反要“莫使外人逢。”以小姑的天真爛漫,來襯托“大嫂”的拘謹防範。使我們瞭解到採蓮婦的賢淑和純樸。詩歌在最後,又以“願學秋胡妻,貞心比古鬆”結尾,把採蓮婦的貞潔之心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湖邊採蓮婦》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通過對小事的描寫,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古代婦女對貞操的看重。同時借用典故,更加強了對妻子對丈夫的忠貞的描寫。從民間小事剖析出大道理,更能和讀者產生共鳴。

參考資料:

1、張超.經典情詩賞析:線裝書局,2007.7:第128頁

詩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