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採桑姑。

寫景

譯文

譯文
陽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紅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見魚兒遊,潭四周樹木濃密可藏烏鴉,兒童和老人喜悅地聚觀謝雨盛會。
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猿猱聽到鼓聲不用呼叫而自來。這樣的盛況回家應告訴未能目睹的採桑姑。

註釋
烏:烏鴉。
黃童:黃髮兒童;白叟:白髮老人;睢盱(suī xū):喜悅高興的樣子。
麋鹿:鹿類的一種。
猿猱(náo):猿類的一種。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燾 等.蘇軾詩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429-436

賞析

  這首詩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

  “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遊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遊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後、大雨降後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乾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後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隱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態。“連溪綠暗晚藏烏”,沿著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態。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麋鹿在突然之間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頓覺不習慣,有一種驚慌之感,而猿猱卻一聽到喧天的喜慶鼓聲不招自來,極度興奮,這一對比的描寫情趣盎然。以動物的反映間接寫出石潭謝雨的歡鬧情景,不著一字,而風流自現,可謂神筆。“歸家說與採桑姑”,結尾由實轉虛,筆法靈活,詞人想象這些觀看長官親自謝雨而歡喜異常、激動難耐的在場者,歸家之後一定會把謝雨之時的歡騰景象向採桑姑細細說與。

  在這首小詞之中,詞人絲毫沒有描寫自己的心境,但透過詞人所見、所聞、所想的一切,讀者自可體會詞人無比興奮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

1、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試論蘇軾《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師專學報,1994,3

賞析

  這首詩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

  “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遊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遊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後、大雨降後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乾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後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隱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態。“連溪綠暗晚藏烏”,沿著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態。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麋鹿在突然之間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頓覺不習慣,有一種驚慌之感,而猿猱卻一聽到喧天的喜慶鼓聲不招自來,極度興奮,這一對比的描寫情趣盎然。以動物的反映間接寫出石潭謝雨的歡鬧情景,不著一字,而風流自現,可謂神筆。“歸家說與採桑姑”,結尾由實轉虛,筆法靈活,詞人想象這些觀看長官親自謝雨而歡喜異常、激動難耐的在場者,歸家之後一定會把謝雨之時的歡騰景象向採桑姑細細說與。

  在這首小詞之中,詞人絲毫沒有描寫自己的心境,但透過詞人所見、所聞、所想的一切,讀者自可體會詞人無比興奮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

1、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試論蘇軾《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師專學報,1994,3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