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四韻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牧

州在釣臺邊,溪山實可憐。
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
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
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寫景 抒情 思鄉 感慨 仕途

譯文

譯文
睦州郡坐落在距離嚴子陵釣臺不遠的地方,這兒的山水著實惹人憐愛。
遠處的人家掩映在綠樹中若隱若現,溪水遍佈山石之間潺潺流淌。
小鳥在茂林中時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樓上縈繞著縷縷野煙。
暮春時節的我客居於此,真被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註釋
睦(mù)州:州治在今浙江建德。杜牧會昌六年(846)至大中二年(848)任睦州刺史。
釣臺:東漢嚴子陵釣魚處,在睦州桐廬縣西三十里富春江七裡瀨。
可憐:可愛。
掩映:遮映襯托。
潺湲(chán yuán):指流水。
樓:全詩校:“一作巒。”
杜陵客:詩人自指。
中酒:醉酒。

參考資料:

1、吳在慶, 杜牧.杜牧集系年校注, 第 2 卷:中華書局,2008:401

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首聯)總領全詩,介紹了睦州的位置並對睦州山水

  做出了評價“實可憐”,讚賞有佳。之後四句(頷聯、頸聯)便細說睦州的山山水水,鳥樹風光。睦州山水在詩人的詩句中是秀麗的,由景見情,可見當時杜牧心境還是輕鬆的。詩人按照自然語言規則,選用平字,“好樹”“幽鳥”“晴樓”“野煙”都是靜態意象,中間加上“鳴”字、“入”字則使這些不同的意象連線並生動起來,意即:鳥兒在樹上發出悅耳的叫聲,更顯出樹木的幽深、寂靜;嫋嫋的炊煙,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樓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隱若現。有力的傳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

  實際上睦州是一個遠僻小郡。詩人後來在描述這裡的環境時寫道 :“萬山環合,才千餘家,夜有哭鳥,晝有毒霧。”詩人離家愈來愈遠,思鄉之情愈來愈濃。詩中後兩句(尾聯)“殘春”“落花”,透露出傷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詩人的思鄉之情。結合詩人此時外遷的經歷,詩人內心苦悶,對仕途坎坷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這首五律詩,短短四十個字,將睦州的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又感於時節,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露。

參考資料:

1、傅紹磊.杜牧浙西詩文創作新探[J].寧波大紅鷹學院,2013年第12期(總第608期). 2、張小影.近體詩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學人文學院,藝術殿堂(2008年12期). 3、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頁 4、賀秀明.形勝·風土·情緒——論杜牧山水記遊詩多彩的內容[J].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1999年02期.

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首聯)總領全詩,介紹了睦州的位置並對睦州山水

  做出了評價“實可憐”,讚賞有佳。之後四句(頷聯、頸聯)便細說睦州的山山水水,鳥樹風光。睦州山水在詩人的詩句中是秀麗的,由景見情,可見當時杜牧心境還是輕鬆的。詩人按照自然語言規則,選用平字,“好樹”“幽鳥”“晴樓”“野煙”都是靜態意象,中間加上“鳴”字、“入”字則使這些不同的意象連線並生動起來,意即:鳥兒在樹上發出悅耳的叫聲,更顯出樹木的幽深、寂靜;嫋嫋的炊煙,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樓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隱若現。有力的傳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

  實際上睦州是一個遠僻小郡。詩人後來在描述這裡的環境時寫道 :“萬山環合,才千餘家,夜有哭鳥,晝有毒霧。”詩人離家愈來愈遠,思鄉之情愈來愈濃。詩中後兩句(尾聯)“殘春”“落花”,透露出傷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詩人的思鄉之情。結合詩人此時外遷的經歷,詩人內心苦悶,對仕途坎坷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這首五律詩,短短四十個字,將睦州的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又感於時節,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露。

參考資料:

1、傅紹磊.杜牧浙西詩文創作新探[J].寧波大紅鷹學院,2013年第12期(總第608期). 2、張小影.近體詩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學人文學院,藝術殿堂(2008年12期). 3、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頁 4、賀秀明.形勝·風土·情緒——論杜牧山水記遊詩多彩的內容[J].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1999年02期.

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