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吳文英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秋天 寫景 悲秋 懷人 離情

譯文

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裡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彷彿隨著春意終結,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豔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註釋
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一作“紗”。 有雜言、齊言二體。
銅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曆初二、三時的月亮。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曉:清晨時分。
水花:荷花。春休:春天結束。
梧井: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暮簷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參考資料:

1、(清)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 合訂註釋本:巴蜀書社,1992:489 2、陶爾夫,劉敬圻著.吳夢窗詞傳 吳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5 3、上彊村民選編.宋詞三百首注評:鳳凰出版社,2005:240 4、(清)上疆村民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 珍藏版 宋詞三百首:陝西旅遊出版社,2003:156 5、劉卉宇編著.宋詞菁華典評: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281

鑑賞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 《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 《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 《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減字浣溪沙》。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上片“波面”三句寫景。言園內水池中波光微漾,看上去恰似銅鏡上的花紋一樣。然而深秋月夜池水陰冷沁人肌膚,因此不敢伸手去收拾整理這面“銅鏡”。池邊聳立著的石筍在月光中倒影水中,這倒影與月牙之影,好象一位佳人在池邊手理絲鉤釣魚消遣一般。清冽的月色下,池塘樓閣顯得更加寂靜,秋夜的寒氣也就顯得更為濃重。  

  下片“江燕”三句因秋而興愁。言詞人見到燕兒南歸,知秋已更深矣,因此呢喃的燕語,詞人聽來就象是在與他話別。此是燕歸,也是人歸也,所以觸景生情,陡生愁心。詞人又見池中紅荷枯萎,恰似春盡時的落花一般,更使他感到時不再來的悲哀。最後見西風掃落梧桐黃葉,更添一重愁心。此非葉愁,實是詞人愁老之將至,青春不再重現之愁也。下片全從詞人自身之愁而加諸外物:燕、花、葉,使之皆含愁情。  

  《海綃說詞》雲:“‘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纖鉤’是月,‘玉人’言風景之佳耳。‘月明池閣’,下句醒出,《解蹀躞》‘可憐殘照西風,半妝樓上’, 半妝謂殘照西風。西子西湖,比興常例,淺人不察,則謂覺翁晦耳。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於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悽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淒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裡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後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月明池閣”,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淒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悽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豔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後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參考資料:

1、上彊村民選編;李森等編譯.精譯賞析宋詞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7-619 2、林嵐主編.宋詞三百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364 3、程帆主編.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 學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42-343

鑑賞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 《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 《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 《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減字浣溪沙》。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上片“波面”三句寫景。言園內水池中波光微漾,看上去恰似銅鏡上的花紋一樣。然而深秋月夜池水陰冷沁人肌膚,因此不敢伸手去收拾整理這面“銅鏡”。池邊聳立著的石筍在月光中倒影水中,這倒影與月牙之影,好象一位佳人在池邊手理絲鉤釣魚消遣一般。清冽的月色下,池塘樓閣顯得更加寂靜,秋夜的寒氣也就顯得更為濃重。  

  下片“江燕”三句因秋而興愁。言詞人見到燕兒南歸,知秋已更深矣,因此呢喃的燕語,詞人聽來就象是在與他話別。此是燕歸,也是人歸也,所以觸景生情,陡生愁心。詞人又見池中紅荷枯萎,恰似春盡時的落花一般,更使他感到時不再來的悲哀。最後見西風掃落梧桐黃葉,更添一重愁心。此非葉愁,實是詞人愁老之將至,青春不再重現之愁也。下片全從詞人自身之愁而加諸外物:燕、花、葉,使之皆含愁情。  

  《海綃說詞》雲:“‘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纖鉤’是月,‘玉人’言風景之佳耳。‘月明池閣’,下句醒出,《解蹀躞》‘可憐殘照西風,半妝樓上’, 半妝謂殘照西風。西子西湖,比興常例,淺人不察,則謂覺翁晦耳。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二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於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悽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淒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裡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後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月明池閣”,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淒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悽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豔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後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參考資料:

1、上彊村民選編;李森等編譯.精譯賞析宋詞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7-619 2、林嵐主編.宋詞三百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364 3、程帆主編.宋詞三百首鑑賞辭典 學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42-343

詩人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