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獻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韻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王沂孫

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
已銷黯。況淒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追憶 賞花 梅花 懷友 情懷

譯文

譯文
長滿綠苔的梅樹層層疊疊,點點白梅如皎皎細玉,素潔典雅,倒壓湖面,一池綠波更覺清淺。年華瞬逝,但你動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幾度春光易換。曾記得與朋友一起暢飲,探訪芳景的情形,而美麗的梅花卻久開不敗,好像盈盈盛妝的美人遲遲不願卸妝。
往日的樂事已消黯,更何況近日心境悽然,快要忘記了以前明月下金輦深夜歸去的美好情景,報春的梅花已漸漸凋零,最可恨這東風匆匆歸去,故人卻依然在天涯。縱然有點點殘花還在,卻依依都飄落到衣襟上,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鉛淚。還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獨自品嚐,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與哀傷吧。

註釋
聚景亭:杭州聚景園內的香雪亭,在西湖之東。
層綠:重重疊疊長滿綠苔的梅枝。峨峨:高聳的樣子。
纖瓊:纖細嬌弱的白梅。皎皎:潤澤潔白的樣子。
倒壓:倒映貼近。
幽意:幽靜的意趣。
幾番:幾度。
喚酒:相約飲酒。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秀麗。此處喻白梅。褪妝:指梅花凋謝
已消黯:那往日歡樂已在記憶中黯然消逝。
歸輦(nǐan):遊園歸來的鑾駕。此處暗指南宋盛時帝王臨幸而歸。
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樣子。一枝春:指梅花。
征衣:遠遊在外穿的衣服。
鉛淚:眼淚。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
殷勤:情意濃厚。
遣:排遣。

參考資料:

1、張海明譯.宋詞三百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09月:第354頁

創作背景

  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此詩當作於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前人也有認為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多不同意此說法。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57 .

鑑賞

  上闋寫梅開之盛。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層綠峨峨”,寫綠梅如雲;“纖瓊皎皎”,寫白梅如雪;“波痕清淺”,寫水中梅花倒影重重。“過眼”三句寫相逢之難,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迥然不同。“過眼年華”,寫光陰的迅速;“動人幽意”,寫梅情的高雅;“幾番春換”寫多次逢春才一見園梅。接下來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喚酒尋芳”,憶當年遊賞之處。“盈盈褪妝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

  下闋轉而寫今昔滄桑之感,“已消黯”寫詞人的傷神,點出國家淪亡的慘痛事實,“況淒涼近來離思”,寫朋友之間彼此懸隔,無由再見。接下來的一句更為沉重,作者面對聚景亭中的梅花,發出“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的哀嘆。聚景亭建於宋孝宗時,本為供已經退位的高宗遊賞。高宗崩逝後,孝宗、光宗、寧宗等朝,此園遂成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遊幸。如今國家已屬他人,往昔的盛事當然應該“忘卻”,可是想忘卻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卻的,想回避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迴避的。這句滿含辛酸眼淚的話語,正帶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國之恨。再二句寫漂泊之悲。“縱有殘花”,寫詞人惜梅之意;“征衣、鉛淚”,嘆江南流浪無期。詞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嘆友人相隔之遠。既然連“聊贈一枝春”都難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賞了。

  本詞副標題是詠梅,所以全篇貫穿著梅花的標格和神韻,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興廢之感都通過這淺淡幽香的生命表達出來,可謂語意傳神。

參考資料:

1、郭伯勳編著.宋詞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2005年11月:第570頁 2、上疆村民編 李之亮譯.白話宋詞三百首:嶽麓書社,2005年01月:第486頁

創作背景

  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此詩當作於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前人也有認為此詩是早於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多不同意此說法。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57 .

鑑賞

  上闋寫梅開之盛。開頭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樹壓,西湖寒碧”句意,描繪聚景園梅花盛開之美景。“層綠峨峨”,寫綠梅如雲;“纖瓊皎皎”,寫白梅如雪;“波痕清淺”,寫水中梅花倒影重重。“過眼”三句寫相逢之難,感嘆物是人非,美境依舊,而心情卻已經迥然不同。“過眼年華”,寫光陰的迅速;“動人幽意”,寫梅情的高雅;“幾番春換”寫多次逢春才一見園梅。接下來由此接入對往日快樂時事的的追憶,仍以梅花綰合。“喚酒尋芳”,憶當年遊賞之處。“盈盈褪妝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筆。既有對梅花鐘愛之情,亦含有對往事眷戀之意。

  下闋轉而寫今昔滄桑之感,“已消黯”寫詞人的傷神,點出國家淪亡的慘痛事實,“況淒涼近來離思”,寫朋友之間彼此懸隔,無由再見。接下來的一句更為沉重,作者面對聚景亭中的梅花,發出“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的哀嘆。聚景亭建於宋孝宗時,本為供已經退位的高宗遊賞。高宗崩逝後,孝宗、光宗、寧宗等朝,此園遂成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遊幸。如今國家已屬他人,往昔的盛事當然應該“忘卻”,可是想忘卻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卻的,想回避的東西恰恰是最不易迴避的。這句滿含辛酸眼淚的話語,正帶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國之恨。再二句寫漂泊之悲。“縱有殘花”,寫詞人惜梅之意;“征衣、鉛淚”,嘆江南流浪無期。詞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嘆友人相隔之遠。既然連“聊贈一枝春”都難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賞了。

  本詞副標題是詠梅,所以全篇貫穿著梅花的標格和神韻,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興廢之感都通過這淺淡幽香的生命表達出來,可謂語意傳神。

參考資料:

1、郭伯勳編著.宋詞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2005年11月:第570頁 2、上疆村民編 李之亮譯.白話宋詞三百首:嶽麓書社,2005年01月:第486頁

詩人王沂孫
      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后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