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稠原文賞析
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譯文
譯文
紅蓼花開,夾岸香濃。綠波春水,向東流去。此時正好坐著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賞。
漁翁酒醒,又再劃舟前行。鴛鴦被驚飛去。屢屢回頭而望。一杯在手,便解開緊鎖的雙眉,銷盡愁緒。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
紅蓼(liǎo):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夏秋季開花,花淺紅色。也稱水蓼。
舫:船。
棹(zhào):划船的槳。
卻:還。
1、(北宋)晏殊等著;鄧紹基,李玫選注,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詩詞精選18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第13頁
2、劉逸生主編,晏殊晏幾道詞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09月第1版,第9至10頁
創作背景
據《明一統志》卷二十七《歸德府》載:南湖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里,宋晏元獻放馴鷺於湖中。據這首詞的詞意推測,可能作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晏殊遷謫於商丘時。
參考資料:
1、(宋)晏幾道著;張草紉導讀,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7,第9頁 作品鑑賞
賞析
夾岸紅蓼叢生,四望但見滿目繁花掩映,空氣裡也飄散著濃郁芳香,而相伴遙遙東去的一灣春水,碧波澄澈,正好供輕舫小舟追遊嬉戲。上闋以三組連貫遞進的景象,分就冷暖色調的視覺對比、波聲人語的聽覺感觸和水氣花香的嗅覺把握裡,多角度地描繪出一幅春日行樂圖,輕快明麗,洋溢著蓬勃生機與清朗氣息。
下闋則將筆勢轉註於江上風光。過片謂漁父酒醒後,頓時發覺離歸程已遠,連忙重新撥槳返回,原來他先時酣飲沉睡,一任船兒隨波飄流。不過,對此並未明寫,而是通過富於暗示性的動作,由回溯追想完成。在這個空白處,假不寫之寫,充分體達其悠閒適意的生涯。下面再由人及鳥,續寫棹動水響際,驚飛了雙雙棲憩的鴛鴦,忽地振翅遠去,卻又相互回頭照看。這句表現鴛鴦神態極生動,它們的自然生理特徵並具有社會人事內容的啟迪性,這樣便從容推出結拍,收束全篇:“一杯銷盡兩眉愁!”“愁”什麼呢,或許是韶華易逝人生短促的傷感,對於遠方戀人的眷念與離別的悲哀,某種理想境界執著而無望的追求,甚至是閒愁,一抹難以言說也不必說清的淡淡悵惘迷離情緒。總之,它煙霧般繚繞在心頭,推諉不去。但一杯在手,便得釋然,直覺跟前這花鳥水雲無不欣欣然通合天機,與人相親相近,又何不且樂現時的陽春美景,而拘拘自苦若是,念及此,就盡銷愁顏了。
這首小詞,似乎順手寫來,無須著力,卻清麗暢朗,頗具天然之趣。
參考資料:
1、田軍 馬奕 綠冰,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整合,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74頁創作背景
據《明一統志》卷二十七《歸德府》載:南湖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里,宋晏元獻放馴鷺於湖中。據這首詞的詞意推測,可能作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晏殊遷謫於商丘時。
參考資料:
1、(宋)晏幾道著;張草紉導讀,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7,第9頁 作品鑑賞
賞析
夾岸紅蓼叢生,四望但見滿目繁花掩映,空氣裡也飄散著濃郁芳香,而相伴遙遙東去的一灣春水,碧波澄澈,正好供輕舫小舟追遊嬉戲。上闋以三組連貫遞進的景象,分就冷暖色調的視覺對比、波聲人語的聽覺感觸和水氣花香的嗅覺把握裡,多角度地描繪出一幅春日行樂圖,輕快明麗,洋溢著蓬勃生機與清朗氣息。
下闋則將筆勢轉註於江上風光。過片謂漁父酒醒後,頓時發覺離歸程已遠,連忙重新撥槳返回,原來他先時酣飲沉睡,一任船兒隨波飄流。不過,對此並未明寫,而是通過富於暗示性的動作,由回溯追想完成。在這個空白處,假不寫之寫,充分體達其悠閒適意的生涯。下面再由人及鳥,續寫棹動水響際,驚飛了雙雙棲憩的鴛鴦,忽地振翅遠去,卻又相互回頭照看。這句表現鴛鴦神態極生動,它們的自然生理特徵並具有社會人事內容的啟迪性,這樣便從容推出結拍,收束全篇:“一杯銷盡兩眉愁!”“愁”什麼呢,或許是韶華易逝人生短促的傷感,對於遠方戀人的眷念與離別的悲哀,某種理想境界執著而無望的追求,甚至是閒愁,一抹難以言說也不必說清的淡淡悵惘迷離情緒。總之,它煙霧般繚繞在心頭,推諉不去。但一杯在手,便得釋然,直覺跟前這花鳥水雲無不欣欣然通合天機,與人相親相近,又何不且樂現時的陽春美景,而拘拘自苦若是,念及此,就盡銷愁顏了。
這首小詞,似乎順手寫來,無須著力,卻清麗暢朗,頗具天然之趣。
參考資料:
1、田軍 馬奕 綠冰,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整合,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74頁創作背景
據《明一統志》卷二十七《歸德府》載:南湖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里,宋晏元獻放馴鷺於湖中。據這首詞的詞意推測,可能作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晏殊遷謫於商丘時。
參考資料:
1、(宋)晏幾道著;張草紉導讀,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7,第9頁 作品鑑賞
賞析
-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