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原文賞析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
譯文
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物是人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什麼不能與我同歸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裡綠草嫩葉上的露珠剛剛被晒乾。我流連於舊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於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悽風苦雨,今後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因此詞有“梧桐半死清霜後”句,賀鑄又名之為“半死桐”。
閶(chāng)門:蘇州城西門,此處代指蘇州。
何事:為什麼。
梧桐半死:枚乘《七發》中說,龍門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說此桐為連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猶在),斫以制琴,聲音為天下之至悲,這裡用來比擬喪偶之痛。清霜後: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幹。語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晞:(xī)幹。
舊棲:舊居,指生者所居處。新壠:新墳,指死者葬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作者從北方回到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賀鑄一生抑鬱不得志,年近五十閒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重遊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885-888
賞析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後來妻子死在那裡,今重遊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遂脫口而出道:“同來何事不同歸?”接以“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問得十分無理,實則文學往往是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於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後梧桐枝葉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後自己也垂垂老矣。“頭白”二字一語雙關,鴛鴦頭上有白毛,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這兩句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的孤獨的淒涼。
過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啟下,亦比亦興,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同時這裡也是用典,漢樂府喪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緊接上片,與“梧桐半死”共同構成“博喻”;同時,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的景象,是為興,有它尋夫先路,下文“新壠”二字的出現就不顯得突兀。
下片最後三句複用賦體。“舊棲新壠兩依依。“因言“新壠”,順勢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壠間,依依昔人居”詩意,牽出“舊棲”。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轉入到自己“舊棲”中的長夜不眠之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兩句。這兩句,平實的細節與意象中表現妻子的賢慧,勤勞與恩愛,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讀來令人哀惋悽絕,感慨萬千。
這首詞在藝術構思上最突出之處在於將生者與死者緊密聯絡在一起,作者詞筆始終關合自己與妻子雙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構思當中,如:
“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此處上半句寫自己所見,下半句抒發對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這是寫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這是寫妻子。“舊棲新壟兩依依。"這是兩個人在一起寫。“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與開頭一樣,前一句寫自己,後一句寫妻子。以夫妻間體貼關懷、情感交融的溫馨生活為基礎寫成;”舊墳新壟“句有夫妻感情已經超越時間,超越生死之感。
參考資料:
1、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75-276 2、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885-888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作者從北方回到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賀鑄一生抑鬱不得志,年近五十閒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重遊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885-888
賞析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後來妻子死在那裡,今重遊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遂脫口而出道:“同來何事不同歸?”接以“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問,問得十分無理,實則文學往往是講“情”而不講“理”的,極“無理”之辭,正是極“有情”之語。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於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後梧桐枝葉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後自己也垂垂老矣。“頭白”二字一語雙關,鴛鴦頭上有白毛,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這兩句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的孤獨的淒涼。
過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啟下,亦比亦興,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同時這裡也是用典,漢樂府喪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緊接上片,與“梧桐半死”共同構成“博喻”;同時,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的景象,是為興,有它尋夫先路,下文“新壠”二字的出現就不顯得突兀。
下片最後三句複用賦體。“舊棲新壠兩依依。“因言“新壠”,順勢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壠間,依依昔人居”詩意,牽出“舊棲”。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轉入到自己“舊棲”中的長夜不眠之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兩句。這兩句,平實的細節與意象中表現妻子的賢慧,勤勞與恩愛,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讀來令人哀惋悽絕,感慨萬千。
這首詞在藝術構思上最突出之處在於將生者與死者緊密聯絡在一起,作者詞筆始終關合自己與妻子雙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構思當中,如:
“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此處上半句寫自己所見,下半句抒發對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這是寫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這是寫妻子。“舊棲新壟兩依依。"這是兩個人在一起寫。“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與開頭一樣,前一句寫自己,後一句寫妻子。以夫妻間體貼關懷、情感交融的溫馨生活為基礎寫成;”舊墳新壟“句有夫妻感情已經超越時間,超越生死之感。
參考資料:
1、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75-276 2、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885-888-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