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寒玉細凝膚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寫人 妻子 生活 美好

譯文

譯文
清俊的容貌柔潤著潔白滋澤的面板。唱一曲《倒金壺》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楊柳枝》全都熟悉。怎麼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年少時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換得醉酒的工夫。絲羅帳子柔和地吊在白燭的背後。歡樂啊,如同捨棄掉平生的英俊氣概!

註釋
南鄉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以詠南中風物為題。有單調雙調兩體。
集句:輯前人或別人整個詩句以成篇什(詩、詞、對聯)。
“寒玉”句:此句出自吳融《即席十韻》。寒玉:比喻容貌清俊。細:柔潤。凝膚:潔白滋澤的面板。
“清歌”句:此句出自鄭谷《席上貽歌者》。清歌:清亮的歌聲。《倒金壺》:曲調名。
“冶葉”句:此句出自李商隱《燕臺春》。冶葉倡條:形容楊柳枝葉婀娜多姿,這裡喻指《楊柳枝》舞。
“淨如”二句:此句出自杜牧《贈別》。淨如:怎麼比得上。豆蔻:食用的豆類植物,名草果。此處喻少女。豆蔻花梢:喻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年少”句:此句出自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須臾:轉瞬,一刻。
“芳時”句:此句非白居易詩,而為鄭邀《招友人遊春》。芳時:良辰,亦指花開時節。這裡指夫妻性愛的黃金時間。醉工夫:喝酒的工夫。
“羅帳”句:此句出自韓僵《聞雨》。細垂:柔和吊下。銀燭背:白蠟燭背後吊羅帳。
“歡娛”二句:此句出自杜牧《寄杜子》。歡娛:愉悅快樂。豁得:捨棄掉。俊氣:英俊氣概。

參考資料:

1、(宋)蘇軾著;石聲淮,唐玲玲箋註,東坡樂府編年箋註,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07,第431頁 2、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3頁

賞析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或二月以後。東坡時年19歲,自稱“年少”。當年娶王弗為妻,王時年16歲,正是“豆蔻”年華。此詞為新婚時的紀念之作。也許是東坡填詞的最早試筆。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3頁

賞析

  詞的上片,寫妻子王弗的美貌。“寒玉細凝膚”,描繪王弗的體態。“寒玉”,突出她玉般容貌之清秀。“細”,刻畫她面板的柔潤。“凝膚”,細狀她肌體之潔白。“清歌一曲《倒金壺》”,描敘王弗之歌聲。“清歌”,襯托歌喉之美。“一曲”,言歌唱得極少,可就是能叫人傾倒。“《倒金壺》”渲染歌后的效應“如醉如痴”。“冶葉倡條遍相識”,比喻王弗的動人舞姿。“冶葉倡條”,突現她身段的婀娜多姿。“遍相識”,引起廣泛的轟動效應,如同老友問的久別重逢,一見如故。將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點,就是獲取與“寒玉細凝膚”句照應的動人印象:王弗整個精神的美就在於“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它既點明王弗年齡,也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含意。“二月初”,新嫩、旺盛、活潑,宛如“二月春風似剪刀”。對於詞人的婚姻觀來說,他衝破了“父母包辦”下的“安心順從”的世俗,成全了筆下她那“美麗”、“親密”、“融洽”的妻子形象。

  下片,寫難忘新婚夜的歡樂生活。“年少即須臾”,意即珍惜少年時光。“年少”點明年齡,“須臾”點明青春易逝,突出了生命誠可貴的特點。 “芳時偷得醉功夫”,夫妻二人正處於情愛的“芳時”——黃金歲月,哪怕是喝酒時間也要抓住盡情歡樂,得閒“偷得醉工夫”,親熱,醉酒,行樂,詞人突出了“芳時”寶貴的特點。“羅帳細垂銀燭背”,描繪新婚之夜的邂逅情趣。“羅帳細垂”,為新婚夜的象徵物,“銀燭背”,表明不能露之於外的新婚隱私生活。邂逅是命運對情侶的巨大恩賜,是深戀的顯示,無疑,詞人在這裡突出了性愛情愛以“互愛為前提”的特點。“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照應開頭,寫新婚之夜那種縱情的總感受。情愛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新婚之夜盡情傾瀉,會獲得“歡娛”的美感,以致“達到這樣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是“豁得”,拿出平生之精力,但不英雄志短,兒女情長的話,那麼,這種男女結合無異於動物的自然邂逅了。縱觀整個下片,由年少——芳時——羅帳細垂——豁得,形象地組綴了一幅年輕夫妻新婚夜的璀璨奪目的情愛世界長卷。

  全詞雖然是集句的形式,但從句子與句子的連綴、組合來看,仍然真實地反映了詞人年少時的美滿婚姻生活,賦予了新意,表明了詞人對唐代詩詞的融會貫通,信手拈來的嫻熟功夫。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3頁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或二月以後。東坡時年19歲,自稱“年少”。當年娶王弗為妻,王時年16歲,正是“豆蔻”年華。此詞為新婚時的紀念之作。也許是東坡填詞的最早試筆。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3頁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