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將愁不去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節日 重陽節 抒情 愁緒 感傷

譯文

譯文
秋意愈濃,心內惆悵愈發揮之不去。成天鎖在深宅大院裡,曲折的屏風後面,這些日子,風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異常。
雨過天晴之後,籬笆那邊的菊花發出縷縷清香。人們說今天就是重陽節,回首看那凋殘的秋雲秋葉,黃昏時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註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將愁:長久之愁。將:長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
重陽:重陽佳節。
涼雲:陰涼之雲。南朝齊謝朓《七夕賦》:“朱光既夕,涼雲始浮。”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89頁

賞析

  這首詞是重陽節的感懷之作:綿綿清愁揮之不去,無盡的秋色也難以留住。屏風掩映下那深深的庭院,整日愁風冷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天晴了,菊花吐露出芬芳,聽說今天正是重陽節。回望天邊那陰雲和暮色中的樹葉,不由產生無限的思緒。

  與納蘭的這首《清平樂》相似的一首,是晏殊所寫的一首《清平樂》,晏殊作為有名的詞人,可以說是納蘭的前輩,晏殊那首《清平樂》如下: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的這首小詞抒發初秋時節淡淡的哀愁,語言十分有分寸,意境講究含蓄。同樣是抒發內心惆悵,納蘭的《清平樂》就顯得更為簡單直接一些,說愁便直接寫愁,簡單明瞭地道出自己的煩惱。“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愁苦無法揮去,就連美麗的秋色都無法揮去愁悶。此處“將愁”表示長久的愁悶,秋色最是傷人的,因勾寂寥,故而最能引起人們的傷感,因為遲暮。因而能讓人們無法釋懷。

  在秋色中想揮手趕走哀愁,這無疑是愁上加愁,而納蘭也絲毫不避諱自己對於憂鬱的無能為力,他坦然地告訴人們自己真的是“將愁不去”。比起晏殊的含蓄和隱藏,納蘭毫無忌諱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講出來,絲毫不怕被世人址笑。

  或者正是因為這份坦白。納蘭的詞更顯得有種直白的魅力,無人能夠替代。接下一句是:“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屏風掩映下的庭院,日日風雨,愁雲參淡,人在這裡,就會被感染。

  納蘭居住的庭院,為何會讓他感到哀愁,其實境由心生,所謂的庭院深深,還不是自己內心悽苦,所以,才看什麼都顯出一副悲涼模樣,是誰讓納蘭如此哀傷,是住家的女子讓納蘭神色清冽地立於窗前,眉頭緊鎖,無限恨,無限傷。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下片的風格稍顯婉轉,不再如上片那樣晦澀,下片寫到天氣放晴,菊花綻放,香氣撲鼻。然後詞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正逢重陽之日。重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節日。古人寫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便是重陽,重陽節是個讓人思念故人的節日。納蘭身逢重陽,想起往日,必然是感慨萬千。今昔往日,多少不同,而今一同從腦海中掠過,那些過往,彷彿還歷歷在目。

  黃昏正在換取這一天裡最後的一抹陽光,暮日下的世界,被覆上了迷離的光芒。黑暗即將到來,帶走這一天的明亮,重陽節也很快就會過去。第二天依然是嶄新的一天,“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只是在這即將告別白日的時刻,納蘭回首天邊的雲朵和落木,心頭不禁思緒萬千。這首重陽節感傷的詞,寫出了詞人深埋心底的憂傷。

參考資料:

1、斗南主編.人一生要讀的古典詩詞 經典珍藏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5:第587頁

創作背景

  容若的這首詞是否為一個女子所做,不得而知。或者這根本就不是容若為任何人寫的詞,而只是他在重陽之時,想起往昔,感懷往事的作品。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73頁

賞析

  這首詞是重陽節的感懷之作:綿綿清愁揮之不去,無盡的秋色也難以留住。屏風掩映下那深深的庭院,整日愁風冷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天晴了,菊花吐露出芬芳,聽說今天正是重陽節。回望天邊那陰雲和暮色中的樹葉,不由產生無限的思緒。

  與納蘭的這首《清平樂》相似的一首,是晏殊所寫的一首《清平樂》,晏殊作為有名的詞人,可以說是納蘭的前輩,晏殊那首《清平樂》如下: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的這首小詞抒發初秋時節淡淡的哀愁,語言十分有分寸,意境講究含蓄。同樣是抒發內心惆悵,納蘭的《清平樂》就顯得更為簡單直接一些,說愁便直接寫愁,簡單明瞭地道出自己的煩惱。“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愁苦無法揮去,就連美麗的秋色都無法揮去愁悶。此處“將愁”表示長久的愁悶,秋色最是傷人的,因勾寂寥,故而最能引起人們的傷感,因為遲暮。因而能讓人們無法釋懷。

  在秋色中想揮手趕走哀愁,這無疑是愁上加愁,而納蘭也絲毫不避諱自己對於憂鬱的無能為力,他坦然地告訴人們自己真的是“將愁不去”。比起晏殊的含蓄和隱藏,納蘭毫無忌諱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講出來,絲毫不怕被世人址笑。

  或者正是因為這份坦白。納蘭的詞更顯得有種直白的魅力,無人能夠替代。接下一句是:“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屏風掩映下的庭院,日日風雨,愁雲參淡,人在這裡,就會被感染。

  納蘭居住的庭院,為何會讓他感到哀愁,其實境由心生,所謂的庭院深深,還不是自己內心悽苦,所以,才看什麼都顯出一副悲涼模樣,是誰讓納蘭如此哀傷,是住家的女子讓納蘭神色清冽地立於窗前,眉頭緊鎖,無限恨,無限傷。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下片的風格稍顯婉轉,不再如上片那樣晦澀,下片寫到天氣放晴,菊花綻放,香氣撲鼻。然後詞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正逢重陽之日。重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節日。古人寫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便是重陽,重陽節是個讓人思念故人的節日。納蘭身逢重陽,想起往日,必然是感慨萬千。今昔往日,多少不同,而今一同從腦海中掠過,那些過往,彷彿還歷歷在目。

  黃昏正在換取這一天裡最後的一抹陽光,暮日下的世界,被覆上了迷離的光芒。黑暗即將到來,帶走這一天的明亮,重陽節也很快就會過去。第二天依然是嶄新的一天,“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只是在這即將告別白日的時刻,納蘭回首天邊的雲朵和落木,心頭不禁思緒萬千。這首重陽節感傷的詞,寫出了詞人深埋心底的憂傷。

參考資料:

1、斗南主編.人一生要讀的古典詩詞 經典珍藏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5:第587頁

創作背景

  容若的這首詞是否為一個女子所做,不得而知。或者這根本就不是容若為任何人寫的詞,而只是他在重陽之時,想起往昔,感懷往事的作品。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73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