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勝傳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屈大均

閭左稱雄日,漁陽適戍人。
王候寧有種?竿木足亡秦。
大義呼豪傑,先聲仗鬼神。
驅除功第一,漢將可誰倫?

寫人 抒懷

譯文

譯文
貧民出身的陳勝起兵稱雄的時候,不過是被遣發到漁陽守邊的人。
成為王侯難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嗎?砍樹木為兵器,舉旗杆為旗幟,足可以消滅秦國。
正義喚醒了陳勝這樣豪傑,先製造聲勢,假託鬼神。
為(漢高祖劉邦)掃清道路,陳勝居功第一位,漢朝的將領中有誰能夠和他相提並論呢?

註釋
陳勝傳,指《史記·陳涉世家》。
閭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貧民。
漁陽: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適戍:被髮遣防守邊疆。
寧:豈。
竿木:指起義,語本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仗:依仗。
驅除:指為漢高祖的成功掃清了道路。語本《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
倫:比。

參考資料:

1、徐俊,曲江.詩歌別裁.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58 2、朱眉叔,董文成主編. .清晚清文學作品譯註講析. .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121

賞析

  陳勝只是一個出身貧苦的普通百姓,賈誼說他是“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過秦論》),但他胸懷奇志,年輕時曾同一起耕地的僱工們說:“如果富貴了,互相不要忘記。”人們嗤笑他,他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所以他後來敢於對抗強秦,成為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此詩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這種精神,說他以一個閭左的平民而稱雄天下,本來只是謫守邊疆的戍卒,但起事時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體現了他蔑視權威、主張平等的思想。正因為陳勝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他雖然手無寸鐵,揭竿而起,卻足以推翻強大的秦王朝。“大義呼豪傑”一句是指陳勝起義時託名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部隊。因公子扶蘇本來是王位的繼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殺;項燕則是楚國的宿將,在楚國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是符合大義的。“先聲仗鬼神”即指陳勝、吳廣起事前曾假託鬼神取信於民。他們在帛上用硃砂寫上“陳勝王”三字,然後放置在魚肚子裡,人們買魚烹食,發現了魚腹中的字,即以為是上天的預示;又使人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征戍的人聽到後都以為是陳勝是應合天命,得鬼神獲佑的,這就是“仗鬼神”的內容。最後兩句說陳勝的起義,為漢高祖劉邦的統一天下鋪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沒,所以論功的話,陳勝當為第一,漢朝的那些開國功臣是無法與他相比的。其實詩人的這種觀點也來自《史記》,司馬遷在《陳涉世家》的最後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隱約地肯定了他開啟漢高祖帝業的功績,而詩中“驅除”而據更加凝練而明晰地揭示出了這層意思。

參考資料:

1、王鎮遠.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創作背景

  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袖,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列了《陳涉世家》,首先肯定了陳勝推翻暴秦的歷史作用,並稱讚了他不畏強權,敢於反抗的精神。對於投身抗清活動的詩人屈大均,在這篇史傳中發現了與自己思想的共鳴之處,遂寫下了這首五律。   

參考資料:
1、王鎮遠.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賞析

  陳勝只是一個出身貧苦的普通百姓,賈誼說他是“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過秦論》),但他胸懷奇志,年輕時曾同一起耕地的僱工們說:“如果富貴了,互相不要忘記。”人們嗤笑他,他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所以他後來敢於對抗強秦,成為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此詩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這種精神,說他以一個閭左的平民而稱雄天下,本來只是謫守邊疆的戍卒,但起事時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體現了他蔑視權威、主張平等的思想。正因為陳勝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他雖然手無寸鐵,揭竿而起,卻足以推翻強大的秦王朝。“大義呼豪傑”一句是指陳勝起義時託名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部隊。因公子扶蘇本來是王位的繼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殺;項燕則是楚國的宿將,在楚國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是符合大義的。“先聲仗鬼神”即指陳勝、吳廣起事前曾假託鬼神取信於民。他們在帛上用硃砂寫上“陳勝王”三字,然後放置在魚肚子裡,人們買魚烹食,發現了魚腹中的字,即以為是上天的預示;又使人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征戍的人聽到後都以為是陳勝是應合天命,得鬼神獲佑的,這就是“仗鬼神”的內容。最後兩句說陳勝的起義,為漢高祖劉邦的統一天下鋪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沒,所以論功的話,陳勝當為第一,漢朝的那些開國功臣是無法與他相比的。其實詩人的這種觀點也來自《史記》,司馬遷在《陳涉世家》的最後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隱約地肯定了他開啟漢高祖帝業的功績,而詩中“驅除”而據更加凝練而明晰地揭示出了這層意思。

參考資料:

1、王鎮遠.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創作背景

  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袖,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列了《陳涉世家》,首先肯定了陳勝推翻暴秦的歷史作用,並稱讚了他不畏強權,敢於反抗的精神。對於投身抗清活動的詩人屈大均,在這篇史傳中發現了與自己思想的共鳴之處,遂寫下了這首五律。   

參考資料:
1、王鎮遠.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詩人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樑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