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高考勵志故事
相信很多高考備考生都會找一些關於名人高考的勵志故事來激勵自己,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曉鬆
"高考前本來我是被推薦去浙江大學的,我特別想去,那裡山清水秀美女如雲多好呀。開始我爸媽不知道,後來看我整天不看書才知道,我父母都是清華畢業的,我從小在清華園裡長大,上清華是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的必然選擇。這也是我後來為什麼一定要退學的原因,我太想去遠方了。後來他們讓我選,如果要民主就去上浙大,但是學費自理,如果聽他們的話就必須上清華,他們供我讀到博士後也沒問題。"…………
"我們那會兒心理壓力倒不大,家裡都好幾個孩子,不會把所有的希望傾注到一個人身上,當時我上了清華,家裡人一點反應都沒有,連輛自行車也沒獎勵我。唯一高興的是拿分那天我們老師告訴我,我一向學得最爛的化學居然考了北京市最高分。"
這是一個"一帆風順"的人,雖然最近看起來似乎在韓寒處栽了個小跟頭,但並不妨礙他在東方衛視"好男兒"的評委席上侃侃而談。
在他的高考經歷後,我想,嗯,太順的人多摔幾下才是好的。
:張藝謀
張藝謀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
在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又在咸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之後,1978年,機會終於來了: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復高考後的首次招生。
他趁著去瀋陽出差的機會,帶著前妻肖華給他連夜煮的雞蛋,從自己拍攝的大堆攝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考場……
張藝謀回憶說:“進了電影學院,我發現同學大多是電影或藝術世家子弟,像我這種從外地來的很仰視他們,我不覺得電影學院是我能進的學院,我覺得它更像一個貴族學校。”而從農民、工人再走進“貴族學校”非易事。
張藝謀說:我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出路。再實際就是得到免費教育,包分配,是大學生出身,地位好像不一樣,要是體院收我,那我就進體院了。
無疑他是優秀的。
1982年,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張藝謀新的人生命運再次開始。
時勢弄人。時勢造人。這兩句話同時體現在了他身上。
:韓寒
嚴格意義上說,不參加高考的他好像是一個反面教材。
"其實高考的壓力是完全的經濟壓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訴你你爹媽都死了,但是居然賣燒餅的爹媽有幾個億的遺產,我想絕大部分的人會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參加考試,並且在碰到一個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兩詞除了筆畫不一樣多以外有什麼區別之類的題目的時候高呼一聲:爺不考了!"
:鄭淵潔
據說他是因為覺得自已思維太發散完全不能適應考試而堅決不參加高考,而後又因為賭氣說不參加高考也要混出點樣子來給拋棄他的女朋友看,就開始了寫作。
鄭淵潔與張藝謀現在都是功成名就的人,很難說兩人誰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不過張藝謀拍出紅高梁的時候正是我只識看鄭淵潔的年紀,如果單就這一點來說,我還是投鄭淵潔一票。
而且,鄭淵潔這件事是真挺有意思:
他拒絕高考。他的兒子也沒經歷過高考,而是在老爸編織的童話故事裡成長了。鄭淵潔甚至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校受教育,他親自編寫了50萬字的教材,自己給孩子上課。有趣的是,也許是由於逆反心理,鄭淵潔的小女兒卻因為喜歡學校而上了學。對此鄭淵潔說,要是將來女兒參加高考,他也會和別的考生父母一樣:"等閨女高考的時候,我就在在考場外等著,手裡拎著一桶王八湯。"
:俞敏洪的北大讀書經歷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歡做大事。”當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在中國地質大學活動中心講臺上,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講座時,臺下坐得滿滿的年輕學生顯然吃了一驚。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當時的夢想並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蘇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蘇省地區師範學院。那是一所大專,地點是在常熟市。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臺下的同學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過,他隨即認真地確認說:“真的是這樣啊!”“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後在我們那個外語補習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許該報一所名牌大學。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錄取了!”笑
“對於大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但成長永遠是需要痛苦的。我從農村挑著兩個麻袋來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學生活是怎麼一回事。進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時隔二十多年,講起這件事,俞敏洪仍記憶猶新。“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當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躺在床上拿著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我就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普通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的?’那個同學抬頭我一眼,那眼睛裡是眼白多,黑眼珠少。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幾乎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它給我帶來了兩個後果,第一個後果:我大學四年感到極其自卑,到最後我什麼都害怕,什麼都恐懼。第二點,它使我知道,一個人要讀很多很多書。”
“在北大的四年裡,我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四年畢業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糟糕到畢業的時候,我連《飄》這樣的英文小說都讀不懂。”
“同時,我還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於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後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鍊自己的心志,鍛鍊自己開朗的個性,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四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學裡是極其自卑的,到了什麼地步呢?我在大學從沒談過戀愛。原則上這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當然也比較正常,因為我現在也很正常。笑但問題在於,我並不是不想談戀愛,我看上了我們班每一個女孩子啊!”笑,掌聲“那麼為什麼看上了一個女孩子卻不敢去追求呢?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抬高了,我發現我們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結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發現我是把自己往下貶的,比如說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貶到5。到現在我也有這個感覺,當然我不會再貶到5了。這是一個自我恐嚇的過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使你變得更謙虛,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來應該屬於你的東西。”這一句話,他感慨萬千。“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世界對教學研究統計表明,在任何時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學生,最後成功的比率,遠遠低於第10名到第20名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風順並不是個好事情,因為世界並不專為這樣的人設計。容不得挫折、失敗和落後,就不能將苦難變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