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勵志作文日誌素材

  奮鬥是人生前進的動力,也是世界萬物生存的條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勵志奮鬥的作文日誌素材,希望你喜歡。

  一:勾踐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講的是春秋時代的越國國君勾踐奮鬥的故事。

  春秋時代,各國連年混戰。吳、越是當時東南部的兩個大國,經常發生戰爭。

  公元前496年,吳攻打越,吳王闔閭受傷而亡,其子夫差立為王,發誓要報父仇。

  公元前494年,吳軍在大椒山大破越軍,越王勾踐忍辱求和。

  勾踐回國後,日夜苦思復仇,並以苦行激勵自己。他將苦膽掛起來,躺臥在柴草上,時而嚐嚐苦膽,並對自己說:“你忘了會稽之恥嗎?”困時便用辣蓼草刺激眼睛,腳冷了還泡在水裡。冬天抱冰,夏日持火,以此來磨礪自己。

  後來,勾踐終於滅了吳國,報了國仇。

  二:程硯秋練步

  程硯秋是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幼年家貧,進梨園學戲,演青衣。

  他勤奮好學,苦練基本功,年輕時練臺步都到了入迷的地步。

  有一天,他在前門大街看見幾個人抬著轎子,腳步走得十分穩健和諧。於是他情不自禁地跟在後面,不知不覺走了幾里路。轎伕停下休息見到他,還以為他精神有毛病呢。

  程硯秋心想:如果京劇青衣的臺步能走得像抬轎那樣穩,該有多好。回家後,他立即在院子裡練開了。

  他頭頂一碗水,一步一步地練,累得腰痠背痛,還是走得不像樣。可他仍不洩氣,堅持苦練。每天走幾十次,上百次,最後終於練到能行走如飛而滴水不灑的程度,創造出一套穩重、端莊靈活的臺步,為京劇表演藝術增添了不少美感。

  程硯秋由於出色的表演,名揚海內外。

  三:植物學家吳徵鎰

  吳徵鎰是我國當代著名植物學家,曾任雲南植物研究所所長。他勤奮好學,刻苦致力於植物學的科學研究。

  就是在“四人幫”橫行的日子裡,身陷“牛棚”,他仍然不減科研的信心和毅力。

  那時,他白天在嚴密的監督下勞動,只能利用早晚一點業餘時間,悄悄地抓緊搞些研究。資料室、標本室都關閉了,他就憑著自己的記憶,回憶過去積累的材料。

  他的住處只有一張床、一把方凳。沒有桌子,他只好揭起被褥,把床當桌子。

  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先後完成了《黑龍潭附近田間雜草名錄》和《長江以南中草藥藥名錄》兩部著作。對他所能見到的中草藥資料,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整理和總結。他還以分類學的角度,對許多中草藥著作中的錯誤進行了訂正。

  粉碎“四人幫”後,人們看到吳徵鎰兩本近70萬字的厚厚書稿,都驚歎不已。

  在發黃的劣質的紙上,作者用圓珠筆寫下的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擠滿了稿紙,既有中文,又有拉丁文,引用了從《神農本草經》到現代許多著作中的大量資料,而且大都標明瞭出處。

  這兩本書稿經過整理加工後公開出版,受到了植物學界的高度評價。

  四: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繼《史記》之後又一部著名史著,具有很高的價值,這是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

  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鑑》的過程中,廣泛收集和閱讀有關史料。為了考辨異同真偽,除了引用《史記》以下的“正史”之外,還用了三百多種“雜史”作考證,加以剪裁潤色。

  面對浩繁的工作,司馬光知道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讀書、撰稿,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套特殊的臥具:一張堅硬的木板床,一個圓木枕頭。

  就這樣,司馬光花了19年的時間,寫成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囊括16個朝代,共1362年的歷史,計294卷,三千多萬字的《資治通鑑》。內容以軍事、政治為主,略述文化、經濟、法律等。

  書名定為《資治通鑑》,目的在於使封建統治階級從歷史治亂興亡的重大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

  五:黃霸學《尚書》

  西漢宣帝時期,黃霸與夏侯勝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不惜民財,於是被落了個誹謗“先帝”的罪名,一起被關進大牢。

  黃霸平時就十分推崇夏侯勝的學識,現在,兩人同關一牢房,他認為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於是,就跪到夏侯勝跟前說:“我拜您為師,您給我講講《尚書》吧。”

  只聽夏侯勝嘆息說:“我倆都犯了死罪,活不了幾天啦,還學什麼《尚書》啊!”

  “人生短暫,時光本來就不多,怎能讓它白白過去呢?您就收了我這個學生吧!”

  夏侯勝被說服,於是就開始教他學《尚書》。

  三年過去了,黃霸學業大進。後來,當他們被赦免出獄時,黃霸成了一位對《尚書》研究有很深造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