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會議上市長講話
教育是民生之本,社會之基。發展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工作,教育是一切發展的基礎,抓好了教育就意味著其他能夠平穩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一、進一步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切實增強抓好教育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實現教育優先發展是西昌打贏脫貧攻堅戰,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指出“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教育是關鍵。今年是西昌脫貧攻堅關鍵一年,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牢牢鎖定“234”總體目標、“37345”具體目標,確保年底實現全市15個貧困鄉鎮、47個貧困村、3505戶貧困戶、12711名貧困人口年內實現脫貧。扶貧工作中“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貧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強調:“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強調:“扶貧先扶智,絕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擺脫貧困需要智慧。培養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發展的好壞直接衡量一個地區發展的好壞,西昌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治標,教育扶貧是治本,真正有一天西昌的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西昌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二實現教育優先發展是西昌抓住“鉑金十年”戰略期,實現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撐。“黃金十年”期間,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昌、人才強市戰略,教育總投入約8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達34億元,新建陽光學校、航天學校、現代職業技術學校、三中工讀學校、特殊學校等,改建、擴建部分學校,完成89個“一村一幼”學前教學點,寬頻網路實現“校校通”,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湧現出拔尖人才、專家型教師和教學能手近70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3%,小學、初中入學率均為100%,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普通高考錄取率由2006年的68.9%提升至2015年的84%。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市市民素質,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未來十年,是西昌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西昌跨越發展、爬坡上坎,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市委提出:“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經濟社會發育程度達到國內相對發達地區水平,高標準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創新型城市,基本建成攀西戰略資源綜合開發實驗區核心增長極,初步建成川滇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換季總部基地、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基地、大涼山農特產品深加工基地,全面建成現代生態田園城市,整體提升西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建設國際性休閒度假旅遊康養目的地奠定堅實基礎”。教育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西昌的發展對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緊迫感和壓力感。
三實現教育優先發展是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內在要求。教育事業一直是社會的焦點所在,今年江蘇、湖南高考減招事件一度引發社會群體事件,多地發生的“毒操場”事件也引起社會輿論和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所以說教育無小事。西昌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也十分關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成了每個家長的共同夙願,許多西昌家長甚至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到成都、綿陽等有更好教育條件的地方去讀書,不惜家庭過上候鳥一樣兩地分居的生活,可以說,教育事業牽動著千千萬萬家長的心,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這些都是黨委、政府發展民生事業發展的“痛點”所在,因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先後引進了天立學校,北外附屬學校,南山學校等一大批民辦教育,就是希望他們起到“鯰魚效應”,帶動西昌教育整體提升。西昌市的黨委、政府也將一如既往地將教育擺在民生事業的重要位置,切實抓好教育工作,通過辦好教育,為人民群眾謀福祉、謀利益,解決人民群眾最切身的問題。
二、進一步鎖定目標、做實舉措,全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西昌教育
一全力以赴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持續開展 “五十百千”和“122”工程,“五十百千”工程,即:“五”,從2016年到2020年,財政對教育基本建設投入每年不少於5億元,加上銀行融資不少於10億元;“十”,每年改造提升完善10所以上的學校;“百”,進入教育百強縣,主要教育考核指標進入國內發達城市行列;“千”,未來五年,增補教師1000名以上。“122”工程,即:完成農村10所初中、20所中心校、20所村小的擴量升級。按照“一鄉一園”、“一鄉一中心校”、“中心鄉鎮一初中”,高中向城區周邊集中的原則,合理佈局學校。逐步實施15年免費教育,基本普及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推動中高職教育銜接貫通發展。推進教育資訊化,著力建設攀西領先、省內一流的智慧教育體系。高質量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驗收。
二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硬體投入是基礎,核心是教師。要緊緊圍繞習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打造風清氣正、崇德向善的良好育人環境。要加強師德建設,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加大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力度,切實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要健全城鄉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城鎮學校校長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優秀學校校長教師對口支援薄弱學校的力度,不斷縮小校際、區域、城鄉之間的師資差異。要採取切實有力的政策措施,著力改善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的工資和社會保障等待遇,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千方百計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真正讓廣大教師安心教書、全心育人。要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他們投身教育改革創新、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必須在科技、知識、人才上贏得新優勢,關鍵要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要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確立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著力推進教育發展從注重外延擴張向注重內涵提升、從注重硬體建設向注重軟體建設轉變,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以管理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激勵措施和制度導向,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形成規範、有序、高效的教育管理體系。開展質量監測評估,強化教育督導功能。充分向教育發達先進地區學習,加強和友好城市、友好學校的人才、經驗交流,搭建更廣泛的合作平臺,不斷擴充套件辦學思路,切實提升教學水平。
三、要進一步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凝聚實現西昌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要落實教育發展責任。重視教育、關心教師,是各級黨委政府的神聖職責。市委、市政府將持續加大財政支援教育力度,確保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工作需要。各鄉鎮要認真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及時協調解決教育發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努力為教育、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真正做到為官一任、興教一方。各相關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要履職盡責,積極支援西昌教育事業發展,齊心協力打造一流的教育發展環境。
二是要用好教育支撐政策。為促進教育事業深化改革,中央、省、州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例如,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方案,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民族地區十年行動計劃,州委、州政府出臺了教育扶貧專項方案等重大支撐政策。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對接,統籌落實好各項政策,並積極研究,把握政策機遇,用好政策紅利,推進西昌市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發展。
三是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全市上下要積極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滿腔熱情關心教師,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支援優秀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要認真落實惠師政策,積極開展為一線教師送溫暖活動,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宣傳、教育部門要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興教助教,積極倡導助學為榮的良好風尚,大力宣傳教育戰線上的優秀典型,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志們:
在充分調研、廣泛發動、精心籌備的基礎上,今天我們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一年開兩次教育工作會議在以前是不多見的。去年教師節大會,我們印發了《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實施方案》,重點跟大家交流了界首教育如何構建責任文化體系問題。今年教師節,市委、市政府還要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因此,在本次會議籌備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要解決什麼問題,在會上要跟大家講些什麼,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的召開,能為今年的教師節大會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近兩年,全市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驗收,全省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位次有了明顯前移,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特別是教育系統內部,整個精氣神有了明顯提振。前一段時間我們也做了一些調研,體會最深的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職業倦怠感問題,這是界首教育系統裡存在的很突出的問題。前段時間在市委中心組學習會議上,會東書記跟大家講了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我們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擁有自己的初心,只是走得久了,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啟程,於是,過程當中就多了一些茫然與瑣碎,少了內心的澄澈與堅守。在座的各位,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你們還記不記得當初從教時的初衷?所以,今天的講話不是一個全面的教育工作總結,主要是圍繞“不忘初心”展開,從教育的原點出發,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視角,查詢、分析、破解教育本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市的教育事業能走得更快、更遠。
一、客觀評價,充分肯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堅守
前段時間安排政辦調研組到教育一線調研,調研組反饋有一點感觸很深:大多數校長和一線教師,都自然流露出一種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包括對界首教育“低谷徘徊”的擔憂,對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自發探索和思考,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積極建言等。由此可見,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對辦好我們界首的教育是執著而堅定的。總的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陣地的堅守。今年教育局開展了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實際上不只是評選出來的最美教師,“堅守”二字在我們很多教師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其中,有對“三尺講臺”的堅守,比如附小一位樸實的女教師,身處學校管理層,且年近退休,仍然堅守教學一線,雖然身患嚴重的腰椎疾病,面對活潑好動的孩子,她常常力不從心,但仍然竭力站好“三尺講臺”;也有對愛生如子的堅守,如大黃篩子李小學的一位教師,不僅替家庭困難的留守孩子繳納學雜費,使其能重回課堂,而且時刻體貼關懷、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還有對愛校如家的堅守,顧集中心校的一位教師,以校為家,她習慣於放學後到校園前後院走走,關上正在滴水的水龍頭,看看各班門鎖好沒有、有沒有家長沒來接的孩子,這點點滴滴,都是對校園的堅守。
二對教學質量的堅守。很多農村小學的老師,在硬體並不完備的條件下,仍然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學生閃光點的挖掘,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代橋鎮劉寨小學,這個偏遠的農村小學有一天來了一位支教的英語老師,老師在課堂上教英語字母時,發練習簿給孩子寫,規定一個字母寫兩行,但很多孩子寫完後,都小聲地說:“老師,我想再寫兩行。”受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望感染,支教期滿後,這位老師毅然紮根農村,並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實現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課堂教學之外,集體活動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政辦在二中調研時,看到了教師們對帶隊跑課間操雷打不動的堅持,以及學生在跑操時佇列的嚴整、步伐的有力、氣勢的昂揚,當學生融入這種富有激情的集體,自然會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激情。
三對師道尊嚴的堅守。許多教育工作者憑藉著對教育的責任心,堅守在“三尺講臺”,他們為的不是錢,不是名,也不是利,為的是對得起自己身上擔負的事業。如靳寨中心校校長,為留住一位即將被高價挖走的優秀初一學生,他自掏腰包4000元,並通過多方努力才留住生源,這位年近半百的校長,在敘述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是帶著感情去講的,在他的帶動下,靳寨中心校從校班子成員、到教師、到學生,逐步形成了“大魚前導、小魚尾隨”的濡染觀摩之效,逐步走上發展的正軌。就像會東書記說的,一個好學校就是一個好校長,一個學校的校長很負責任、很有愛心,這個學校就不會差到哪去。
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在聽到這些事例的過程中,是能受到感染的,我們的內心是溫暖而堅定的。也相信在在座各位的身上,不忘初心的事例還有很多,正是大家這種忙碌中的堅持給了我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勇氣。幾次會上我都跟大家講,教育工作本身就得有精氣神。去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接省檢、國檢的時候,專家給我們的評價就是能夠感受到我們上上下下,特別是教育系統,這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由衷的敬意!
二、清醒認識,深刻反思參與教育各方信任感的缺失
當前,我們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信任感的缺失。近兩年來,圍繞辦人民滿意教育,我們做了不少努力,實施了三年提升計劃,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但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仍很突出,距離我們辦好教育的初衷仍有很大差距,在調研的過程當中,有的教師甚至發出“界首教育的春天到底在哪裡”的感慨,我們經過分析、反思,覺得核心原因是參與教育各方的不信任問題。
一家長對教師不信任,造成敬畏感缺失。通過在教育系統內部、在社會上的調研,以及平時通過其他途徑的瞭解,家長對教師的不信任應該說是很普遍的。曾幾何時,教師是十分神聖的職業,在學生甚至學生家長心裡,對老師很是敬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師生關係、家校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呈現出了兩個極端。一是“懂教育”家長的質疑。以前小學老師大多中專畢業,中學老師大專或者本科畢業,在只有初中、小學學歷的家長面前代表著知識與權威,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是“大本”了,自己是知識分子,他們有知識,有學習能力,加之在教育上的長期投入,使他們自學成了一個個“教育專家”,對教育也能說個一二三,面對老師,這部分家長會覺得,你還沒我懂的多,不信任由此產生。二是不懂教育家長的驕縱。這一部分家長,不懂教育,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參與幾乎是空白,內心總覺得虧欠了孩子,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是一聲責怪,所以有的孩子給家長打電話說“今天老師批評我了、罰我了……”的時候,有的學生家長往往不分青紅皁白就打電話質問老師,久而久之,造成老師對學生不願管、不敢管,加劇了家校信任危機。
二教師對學校班子不信任,造成歸屬感缺失。有相當大一部分學校、一部分老師存在歸屬感缺失問題。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消磨職業意志,淡化職業熱情,職業倦怠逐漸變成了共有的標籤。這種倦怠,在對學校的質疑中日益加劇。一是對自身成長平臺的質疑。十幾年來,我們對全市各中小學校的班子隊伍很少進行大力度的調整。一方面,晉升渠道有限,教師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學校班子抓管理的能力有限,往往難以給老師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難以激發教師的工作激情和動力。對我們這幾年新招聘的年輕教師,有的中心校就簡單化地把他們往偏遠的教學點裡一丟,沒人交流,沒人指點,面對一個班、幾個孩子,如何形成教學氛圍,有的年輕教師無所適從。長此以往,縱有滿腔熱忱,也被消磨殆盡。二是對學校班子品質的質疑。近期有些群眾的議論傳到我的耳朵裡,說我們有一些校長,經常性扎堆參與通宵的牌局,一夜的輸贏能達上萬甚至幾萬塊。且不說你們還有什麼心思抓教學、抓管理,我就單問問你們這麼多錢從哪來?如果說一兩個人是因為家裡底子厚,那扎堆來參加是都做生意嗎?又作何解釋?這件事情不會是空穴來風,今天我不展開,會有專項的整治。但是既然我都能聽得到,你們在座的各位不會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校長、這樣的管理人員,你們在教師中起的是什麼樣的示範帶動作用?敬業的校長到什麼時候都是敬業的校長,但剛剛說的尸位素餐的校長還是大有人在的。
三教育系統對教育主管部門不信任,造成責任感缺失。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我決不‘外慕徙業’,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質的環境能使我安於其業”。這個話就是講我們要給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質環境。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誰也不想輕易就離開這個隊伍,實事求是地說,這幾年教育主管部門在優化物質和精神環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履職缺位。一是物質環境方面。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對教育工作者來說,物質需求滿足後,才能談及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其一,錢的問題。績效工資原來是一年一發放,起不到激勵的作用。調研中也發現,各學校對於義保經費的使用還是存在疑慮的。界首教育每年投入的資金量是很大的,但是到底使用得怎麼樣,我們心裡沒有底。這個事我們要專門聽彙報。現在對教育的投入不是加大的問題,而是怎麼提高現有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就是希望把錢用好,給大家創造更好的條件。其二,職稱評聘問題。由於晉級名額的限制,很多優秀教師沒有辦法評職稱,或者多年評而未聘。尤其是近兩年選調優秀鄉村教師進城,以前缺乏經驗,事前教育和人社部門缺乏溝通,所以有的教師進城後,初中老師進小學,職稱還需要降級,有的甚至要從最低檔算起,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所以,這次印發了無校籍管理的檔案,就是要給教育部門更大的管理自主權。其三,教師培訓問題。關於教師培訓,2014年我就講過,一定要確保我們的教師全部輪訓一遍。骨幹教師的培訓可以到全國各地,大規模的培訓可以藉助阜陽師範學院的平臺,我們前一段時間也去做了對接。教育局採取了多種培訓方式,但效果不明顯。聽說在教師進修學校的常規培訓,很多老師籤個到就走,走個過場,你連基本的業務培訓都不參加,你的業務水平怎麼可能會提高?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如果連教師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那帶出來的學生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樣,關鍵要看他交給學生的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學生跟著老師學什麼呢?老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交給他們方法。如果老師對待學習是這種態度,是帶不出什麼好學生的。其四,學校佈局問題。雖然我們初步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但這只是初步的均衡,國家給了我們一定的整改時間,需要我們認真整改。城區非起始年級依然存在嚴重的大班額問題,教師想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農村雖然硬體設施達標了,但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依然突出,教師跨專業代課現象普遍存在。二是精神環境方面。原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總結了一個教育的函式式:教師的教育力、教學效果等於教師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為乘以教學技能、業務能力。也就是說,在影響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最本質的還是教師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為。但對教師精神層面的引導,我們所做努力的幾乎為零,甚至多年來,我們連體檢都沒有組織過,更談不上關心老師的精神層面,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全憑自覺。
四社會對教育事業不信任,造成榮譽感缺失。社會對教育事業的評判,無外乎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能力養成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教學質量方面。這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我們究竟做得怎麼樣,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秤。小學階段,尤其是個別農村學校,學生在課堂上睡覺、交頭接耳的比比皆是,正常的教學秩序都滿足不了。同時,“四亂”問題屢禁不止,屢治不力,為社會詬病。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辦了“小飯桌”,就是有個別的老師讓很多原本敬業的教師也在社會的指責聲中抬不起頭來。“四亂”的問題大家都討論過,有人跟我說,家長有這個需求,哪個家長敢當著老師的面說老師你那不好的?如果你想給學生多教點,義務的也行,一分錢不收,你願不願意幹呢?初中階段,我們好的學校不多,很多家長,孩子剛上五、六年級就開始為選擇初中而犯愁。初中階段詬病最大的就是民辦學校,主管部門以沒有監管手段為由,對民辦學校疏於管理,民辦學校有很多課沒有開,硬體條件也不行,基本是“想招誰招誰,想攆誰攆誰,想開啥課開啥課,想啥時候上課啥時候上課”,迎合部分學生家長對“分數”的片面追求,填鴨式教育,到了高中以後,老師普遍能夠感覺到,從民辦初中畢業的孩子學生潛力過度開發,後續發展乏力。同時,公辦初中在競爭亂象中難以樹立自己的品牌,導致“民強公弱”的發展局面。公辦學校每年政府投入的資源是多少?民辦學校投入多少?為什麼公辦的競爭不過民辦的,大家要從教育規律出發認真思考。高中階段,界首一中和界首中學現在是劍拔弩張。高中均衡招生對教育長遠發展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因為多少年沒有競爭,造成教育教學質量的下降,而太和恰恰是通過競爭,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但我們對政策解讀方面不到位,宣傳不到位,造成兩校社會認可度不一致。所有政策制定和執行,都要經過特定的程式,政策制定過程遠比政策本身重要。我們已經召開的幾次教育工作會議都強調出臺政策一定要廣泛徵求基層教師、學校的意見,一定要大家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如果一個政策大家都沒有完全認可,就等於沒有制定。所以兩個學校的均衡,還是要把工作進一步做細,以大家都接受、都認可的方式來推動這項工作。二是學生能力素質養成方面。我們從2014年就開始講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的問題,家庭、社會往往把孩子沒有教好歸咎於學校、歸咎於老師,甚至有老師感嘆:“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誰來解教師之惑?”在被質疑、被斥責,甚至被聲討中,教師的職業榮譽感消磨殆盡。
三、系統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系統職業榮譽感的重塑
前段時間的幾次調研,教育系統反映的都是系統內部的問題,就像個死結,怎麼看都看不明白,看到的只是抱怨,只是困惑,只是種種界首教育低位徘徊的現象,看不到問題,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如果不跳出教育看教育,就會在這種怪圈中,越來越加深我們的職業倦怠感。教育的生命力從何而來?從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中來。作為政府、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從教育本身出發,盡己所能,創造良好環境,讓學校迴歸學校,按教育科學辦事;讓教師迴歸教師,依教育規律育人,讓教師重拾職業的理想與尊嚴。
一優化學校佈局,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從調研情況看,學校佈局調整勢在必行,而且各學校立足長遠發展,也都進行了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門要把優化城鄉學校佈局作為一個專題,安排專人,認真研究,拿出一整套佈局調整方案,一定要摒棄今天撤一所、明天並一個的做法,穩步有序推進。一要一線調研。一直跟大家強調一線工作法,究竟什麼是一線?對教育工作來說,一線既包括市直學校,也包括鄉鎮中心校、村小、教學點,要真正深入進去,圍繞“哪些學校佈局調整後能有利於工作開展”這一核心問題,充分論證。同時,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二要統籌規劃。山區不撤併教學點是沒有辦法,孩子上學要翻幾個山頭,他翻不了,我們這上學能有多遠呢?有的教學點,老師比學生多,所以要統籌考慮。學校佈局調整方案要兼顧實用性與前瞻性,要準確把握人口發展趨勢,結合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規劃、特色集鎮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進行系統思考,科學測算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並注重留有餘地,滿足教育教學發展需要。特別是農村學校撤併,要優先結合未來70多個美麗鄉村建設點,進行集中。三要激發活力。在城區,要通過新建、改擴建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增量,優化佈局,解決教育設施不足、學位緊張問題。在農村,要在有條件的鄉鎮撤併學生較少、教師嚴重老化的教學點,並根據需要,建設具備寄宿條件、功能完善的中心學校,集聚現有教師及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形成拳頭效應,打造區域品牌,逐步提升農村學校的吸引力,進而為教師成長搭建更好的平臺。同時,可以學習借鑑外地好的經驗做法,探索推行大學區管理。比如太和,從去年起,他們在縣城新設4箇中心學校,把全縣32箇中心學校組建成8個學區,學區間在課題研究、學校管理、教研課改等方面進行融合,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二改革激勵機制,力促教師專業成長。只講奉獻的管理是蒼白的。解教師之惑,首先要改善教師的生存狀態,使其能專心投入教學,再通過對教師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一要加快推行無校籍管理。針對教師普遍反映的崗位設定問題,今天會上印發了無校籍管理的初步意見,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學校編制總量、職稱崗位總量內,及時調整義務教育學校編制配備和崗位設定,促進教師編制、職稱隨教師交流而流動,實現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但這只是一個原則性意見,具體如何操作,請教育、人社等部門進一步認真研究,儘快落實,從根本上打消教師的後顧之憂。二要靈活發放績效工資。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已經研究,下一步績效工資按學期發放。要儘快完善教育質量評價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對在質量監測中成績突出的教師,在績效工資發放、評先評優、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傾斜,通過打“組合拳”,樹立清晰的導向,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三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學校之間也好,教師之間也罷,如果有不公平感,就會產生情緒上的壓抑和牴觸,就會影響工作積極性。公平環境的營造要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一,學校與學校之間。兩所高中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不能一味地說哪個學校班子成員,包括部分教師不支援工作,也不是說教育主管部門“捧一個壓一個”,就是不要帶情緒,這個問題要想解決好,就是在推進的過程中要出於公心,出於大局,出於長遠考慮。最近正在研究今年到底怎麼均衡,要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體現公平。兩個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要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件事不是個死結,一定要分析透、分析到位。其二,學校內部。學校內的公平體現在用人方面、政策制訂方面、評優評先方面、職稱評定方面,也體現在學生管理方面,等等。只有每一位老師都能感受到公平,我們整個教育系統才能心齊氣順,我們的教師才能靜下心來專心教學;只有對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孩子們才能在平等、尊重、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很多時候一句表揚的話他就能改變很多。
三迴歸教育原點,重拾教師職業認同。教師的職業認同來自社會,更來自教師自身,當然,這其間,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一是社會氛圍層面。要引導群眾以正確的視角看待教育,廣泛宣傳學校軟硬體的變化,宣傳名師、名校長、最美教師等正面形象的典型事蹟,改善學校、教師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引導家長以正確的方式投入教育,通過電視、微信、教師談心、編排小節目等多種形式,寓教於樂,引導家長以正確的方式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要引導社會以正確的立場參與教育,從教育本身出發,摒棄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盡己所能,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創造適合的條件。二是政府引導層面。陸游在向兒子傳授寫詩經驗時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意思是要寫出好詩,只懂得詩的格式和寫詩的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閱歷上下功夫。同樣,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直奔主題、短兵相接,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這也是我們下了很大功夫開展教師培訓,但效果不佳;每年都組織高考研討會,精心制定備考策略,但高考成績仍不甚理想的原因。毛澤東同志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他始終相信,精神會變物質,而且一旦轉化為物質,其能量是巨大的。學校作為特殊的社會單元,她的功能是育人,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先營造一種積極進取的氛圍,調動每一位老師的進取心和內驅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滿足教師的績效、職稱等初級需求後,給予教師精神獎勵,如賞識、肯定、榮譽、事業等,給予教師更高層次的尊重,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三是教師自身層面。作為教師,走上講臺,你的外表、談吐如何,氣質、境界怎樣,教書對你來說是職業還是事業,是當成責任來幹,還是當成興趣來幹,學生看得一清二楚,心裡有一本賬的。如果他感覺你這個老師正直、高尚,發自內心地愛他們,他才會敬佩你,同樣的話,你說出來,他願意聽,同樣的課,你來講,他願意學,如此才能產生強烈的教育力。我在黨校報告上講基層幹部的終極關懷,對基層幹部來說,終極關懷是獲得自己通過努力做到而別人又拿不走的好事業,職務多高、收入多高都不重要。那對在座的各位老師來講,我們的終極關懷是什麼呢?就是教師什麼時候感覺到最自豪?就是已經畢業了的學生,能夠回來看望他的老師;走在大街上,已經畢業了的學生家長能夠主動上來找你,聊一聊孩子的發展、學習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榮譽感,教師的這種榮譽感是其他的職業所體味不到的。
最後,送給大家兩句話:不忘初心,靜心知路;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為了界首教育、為了界首孩子們的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篇3
同志們:
今天,教育的新事物實在太多,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衡水中學的“三大法寶——激情教育、高效課堂、精細管理”等等。針對如此多的新事物,每一次,我都認認真真接受新理念的洗禮,但越吸納越困惑,越找不到方向,越發覺得教育教學的錯亂與失控。於是,我開始反省,開始詰問,我們是否能夠,暫時停下已經亂拍的腳步,細細思慮:教育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簡單而普通的命題,但我卻以為這是教育本質的“存在”。
教育是什麼? “教育”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出來、塑造出來。所以,我認為:真正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內心的真、善、美引匯出來,幫助他成長為自己的樣子,使他的人生有精、氣、神的活著。為此,我們這樣做教育:
一、文化引領,薪火相傳,弘揚人性真善美
當下,實用的、功利的、技術的東西擠壓了人們的精神需求,真善美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東西,我們以一種倫理責任的自覺,從知識育人轉向文化育人,開啟每一個人對真善美的自覺和崇尚。
1、建設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校園,傳遞真善美。
我們像建設聖地一樣建設學校,讓校園環境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學校每一處文化景觀從設計到製作都凝聚著校長的良苦用心,每一副楹聯從撰聯到書聯都閃爍著老師們的才華睿智,每一屆同學們都以自己的真情摯愛賦予了學校新的文化內涵。從2007年開始,每一屆畢業生為學校捐資修建文化景觀已形成了優良傳統,從2007屆學生捐贈用大理石雕刻的名言警句至2016屆學生捐建“導航文化牆”等文化景觀,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是文化的釋放點,是無聲的歌、無言的詩,有著獨特滲透性和潛在影響性,。這些靜態的文化景觀,它們和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寢室文化、樓道文化、建築文化融為一體,如同一部立體多彩的教科書,美化著師生的心靈、啟迪著師生的心智,不愧為求真、尚善、崇美的精神聖地。
2、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教師,踐行真善美。
“不聞大論則志不鴻,不聽至言則心不固”。智從知來,學校專門開辦了教師書屋,開展每週的教研組集體讀書研修、每週教職工大會專題學習活動;聘請國內知名的學者、專家定期來校講座;開門辦學,與宜賓市一中、重慶37中等18所川渝聯誼校和澳門濠江中學、勞工子弟校等兩所友好姐妹校,常來常往;推行青藍工程、新老結對以及名師工作室;通過全體教師參與的間週一次的“教師論壇——讀書·論道”分享會和“五個一”的研修制度每學期精讀一本好書、不少於5000字的一篇摘抄筆記、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讀書心得、聽一堂有學術價值的專家講座、上一堂有文化的研究課,讓老師們與智者同行、與思想者對話,以較高的文化素養真心實意愛學生,真才實學教學生,真知灼見感染學生。
2014年11月,我校優秀的數學教師高俊林同志下班後在家中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年僅48歲!家中的頂樑柱倒了,這讓他原本就很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妻子沒工作,還有一個腦癱的女兒和年幼的兒子需要照顧。噩耗傳來,學校領導和許多老師第一時間趕赴他家幫忙料理後事。短短一天的時間,就自發捐款12萬多元,讓這個瀕臨絕境的家庭重新看見了生活的希望。急人所難,雪中送炭,這正是寶中老師對真善美的最好踐行。
3、重視和加強美育、藝術教育,培育真善美。
蔡元培先生講,美育是學校的宗教。我們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對於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開啟學生通向智慧的通道,通過美術啟用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體育讓學生喜愛運動並學會在衝突中接納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藝術課程,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生藝術活動,因地制宜建立學生藝術團和興趣小組,定期舉辦藝術節。通過美育、藝術教育的加強,使學生體會到美好事物對人生的意義,培養學生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激勵學生去追求自身的高尚,而不是盲目去追求低階趣味的有些明星,讓學生的精神發育走向真善美。
4、守護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昇華真善美。
我們把守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的使命,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學校的文化底色。我們以“忠”為核心,引領學校科學管理。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忠於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忠於教師的職業操守。以“和”為核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做到在心態上講“平和”,在為人上講“謙和”,在團隊上講“親和”,在工作上講“磨合”。以“德”為核心,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努力做到:在家庭是孝子女,在品德上是君子淑女,在學識上是才子女,在氣質上是美男子美女。以“孝”為核心,引領家長及社會進步。要求學生與家長一道歸納、總結自己的家風、家規、家訓並用簡潔、準確的文字概括,同時,學校利用家訪,開家長會,到街上舉辦圖片展、宣講等方式,讓孝文化向更寬、更廣的社會領域輻射,以孩子的真善美帶動家庭的真善美,以家庭的真善美帶動社會的真善美。
二、因材施教,自主成長,提振人生精氣神
我校因地域和歷史的原因,生源質量相對較差,許多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行為習慣不好,面對這樣的學生實際,我們因材施教,辦適合學生的教育,力爭讓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擁有人生三寶——精氣神。
1、做好學生成長規劃,讓學生在喚醒自我中提振精氣神。
學生初中畢業走進高中校園,心中充滿期待,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做好成長規劃,引導學生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三年高中生活。首先是關注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發現,即讓學生明白“我是誰”。其次是關注學生未來發展,幫助學生確定目標,激發主動學習潛能,即讓學生明白“我要去哪兒?最後是具體落實規劃,幫助學生制定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即“我如何去?”。成長規劃引領學生有目標的航行,而不是讓學生無目標的流浪。
2、多給學生一些選擇,讓學生在揚長避短中提振精氣神。
沒有選擇,就沒有思考,沒有選擇,就沒有揚長避短的機會。我校開設有《國學》《閱讀》《書法》《人文教育》《校史教育》《禮儀常識》《法律常識》《心理健康》《傳道》《中學水課程》等11門校本課程;同時還成立了動漫社、街舞社、書法社、國學經典誦讀社、遠航文學社、棋藝社、青少年志願者協會等18個學生社團;週末在講學堂舉辦人文大講堂:講以“哈佛家訓”等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故事,以“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故事,以“師生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故事,以“家風家規”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故事。這些為學生打開了教育的另一扇窗,學生在選擇中揚長避短,走出自卑陰影,重拾自信,提振精氣神。
3.開展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培養情趣中提振精氣神。
情由心生、趣從情來,興趣催生動力,動力提振人的精氣神。我們常年開展“五節日三典禮”活動,“五節日”:即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感恩節、藝術節。體育節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科技節讓學生體驗“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之真理;讀書節讓學生在讀書中開拓視野,感悟人生,學會思考;感恩節讓學生懂得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德、一種責任,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文化藝術節讓學生髮揮個性特長,促進審美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啟迪智慧,激發創造和創新能力。
“三典禮”:即開學典禮、成人典禮、畢業典禮。開學典禮讓學生懂得禮儀,讓學生不斷追問“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成人典禮讓學生與少年作一個慎重的告別,莊嚴宣告自己的長大,自發地內在反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以成人的標準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畢業典禮讓學生銘記同學難忘、師恩難忘、母校難忘,讓老師接受敬禮、收穫尊重、感受幸福。
4、在做人道理中學知識,讓學生在形成價值觀中提振精氣神。
學生與我們相隔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每一年,我們會送走一批學生,也會迎來一批新生,進進出出,幾十年成千上萬,我們總是把今天所做的事與學生的終極價值聯絡起來,讓每個孩子把“做人善良,做事認真,心懷家國,志在聖賢”作為價值取向,一輩子都有方向感,不迷茫、不狹隘、不浮躁。 2014至2016兩學年的開學典禮,我們講《分數不是唯一,站起來頂天立地》、《人品,一個人真正的最高學歷》,2014至2016三屆畢業典禮,我們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不是講的如何拿分數,而是講《一旦麻木消磨了鬥志,衣食無憂的日子還能過多久》、《道德才是做人的根本》、《價值取向決定生命的輕重》,所有這些,我們都是在專心培養學生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校的“蒙學”文化牆,以古書簡形式把《三字經》《弟子規》呈現出來,告誡學生先學做人,後學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明白:道德才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學校的“釣魚島”文化景觀,警醒學生勿忘國恥,為國家而學,不要只想到柴米油鹽、當官發財,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心中有國家、有民族、有未來,人生才會有大格局、大成就、大胸懷。若干年後,無論寶中的學子做什麼,我都不願意這些價值觀產生任何改變。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志堅心愈苦,成功由積累。十年,寶中人充滿激情,從教育原點——人那裡出發,善始,保持理性;回到教育終點——人那裡結束,善終。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活生生的人,把引導學生成人作為第一要務,追求真善美,提振精氣神,以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為根本目的,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