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景深

  相機景深:當相機的鏡頭對著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在鏡頭中心所對的位置垂直鏡頭軸線的同一平面的點都可以在膠片或者接收器上相當清晰的影象,在這個平面沿著鏡頭軸線的前面和後面一定範圍的點也可以結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較清晰的像點,把這個平面的前面和後面的所有景物的距離叫做相機的景深。通俗來講,景深就是被攝主體背景或前景的清晰程度。景深對照片的視覺效果有重要的影響,瞭解其原理、掌握其規律,就可以在攝影活動中把景深作為一種創作元素加以利用,控制其成像特點以達到某種視覺上的預期效果,下面是網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大小與景深有著密切的關係。同等攝距下,利用光圈調節景深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需減少景深虛化背景時,應採用大光圈乃至鏡頭絕對口徑即最大光圈:需增加景深時應選擇小光圈乃至最小光圈。即使在同樣攝距,採用同樣焦距拍攝同一物件,收小光圈後對景深的影響非常明顯。如果在選擇光圈的同時,注意結合利用變焦鏡頭做焦距和攝距變化等,對景深的利用則更為靈活和科學。

  2:利用攝距控制景深

  攝距越近景深越短,攝距越遠景深越長。拍攝一般場景時,景深大都以米來計算;拍攝特寫時,景深往往以釐米來計算:當用微距鏡頭或者用行動式數碼相機的微距模式做近攝時,景深常常會以毫米計算。可見攝距越近,景深也越短。 在利用長焦鏡頭和大光圈的前提下,如希望再縮短景深,應在不影響構圖前提下縮短攝距,如以較短焦距配合小光圈做微距近攝仍然希望增加景深,可稍微退後延長攝距來增加景深。

  3:利用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控制景深

  主體與背景的間距近,淺景深效果難以顯示:當主體與背景都在無限遠處,即使是長焦鏡頭配合大光圈也難以有效虛化背景。如條件允許,相機應儘可能靠近被攝主體,而被攝主體應儘可能遠離背景,如此,虛化背景效果才更明顯。有時被攝主體位於較近攝距,而背景處於無限遠位置,即使用廣角鏡頭配合大光圈拍攝,也可較有效地虛化背景。

  4:運用後景深長於前景深原理

  在攝影實踐中,攝影者應針對景深的形成特點充分利用前、後景深,一般可通過焦點選擇來充分利用景深,如拍攝半側面人物特寫,需將焦點定在靠近鏡頭的眼睛上。根據後景深長於前景深的原理,這個眼睛清晰了,另一個眼睛才會相對清晰:如將焦點定在距鏡頭較遠的眼睛上,靠近鏡頭的眼睛很可能處於景深之外顯得模糊,那就是浪費後景深了。同理。如拍攝前後共四排的合影照,焦點選在第二排,第一和第三、四排也顯得比較清晰,這就是用足了全部景深。

  5:多采用"光圈優先"和"景深階梯曝光"

  無論單反還是便攜機,都可通過手動檔"M"和光圈優先模式"A"來選擇光圈,以最大限度發揮光圈控制景深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大光圈"並非一般意義上的F5.6、F4 之類的光圈,包括F2.8 的絕對口徑也應該選擇使用。實際上處於一般攝距時,選擇中檔光圈的景深差別比較小,很多情況下非真正的大光圈難以獲得明顯的短景深。

  就表現主體反映主題而言.景深並非越短越好,也並非越長越好。有時需將背景虛化得恰到好處,即背景既不能虛化到令人無法理解其特定內涵,也不能清晰得對主體產生視覺干擾才最合適。由於單反相機都以最大光圈取景,取景和實際成像只要不是同一光圈值,就會有些差異。使用傳統相機時.常利用機身上的"景深預測"按鈕來檢查景深效果,數碼單反相機上也有"景深預測"按鈕,而且可隨時檢查實際拍攝效果。如有必要,可利用光圈優先模式,在構圖及攝距均不變的前提下,採用不同光圈拍攝幾張,以便後期選擇。

 
        PS:相機景深:當相機的鏡頭對著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在鏡頭中心所對的位置垂直鏡頭軸線的同一平面的點都可以在膠片或者接收器上相當清晰的影象,在這個平面沿著鏡頭軸線的前面和後面一定範圍的點也可以結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較清晰的像點,把這個平面的前面和後面的所有景物的距離叫做相機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