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演講稿三分鐘

  為增進全國各地區之間的相互交流,就需要全面推廣普通話。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願望》

  我很小時候就有一個願望,就是長大後當一名優秀的教師。

  我喜歡當教師有幾個原因,外在原因是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很神聖,我覺得做教師的最大價值在於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其次當教師有許多業餘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年有兩個假期,寒假與暑假,每週有兩天休息日,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學習,回顧或總結。並且父母都希望我將來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樣就不必再為生活奔波。

  其實,我喜歡當教師的最大的原因是受我的一位初中老師的影響。他不僅僅在學習上幫助我們,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處處為學生考慮,處處維護自己的學生。從那時起我就暗暗地對自己說,我長大後也要當一名這樣的教師,當一個全心全意為了學生的教師。

  為了實現我當教師的心願,我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並且報名參加了普通話考試,進一步,我將報考教師資格考試。我想,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

  我希望以後能夠從事教師這個職業,達成我從小以來的理想,作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一定要實現自己的願望。

  篇二

  中國自古以來寫牆的詞人就很多,既有明寫又有暗寫,明寫如蘇軾的《蝶戀花》寫道:“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虛寫如朱淑真在《謁金門》中說:“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我們也可以想到是詞人在落滿落紅的院子,觸目生愁,愁緒萬端終無法釋懷,正好牆起到隔絕凡塵歡笑的作用。

  李白的長安牆更遠,曹雪芹的紅樓高牆更深,雖然他們都有牆但很少直接寫牆,而自觀寫牆之人,莫如周邦彥寫牆手法更嫻熟,造詣更厚重,文筆更清湜,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我們就根據詞人筆下所洇染開的文字去刨根問底吧。

  首先,還得申明,他歷經北宋三朝神宗。哲宗。徽宗,也許就是宦海浮沉的遭遇,詞人寫下了許多關於牆的詞句,諸如《花犯》裡: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詞人說“依然舊風味”是詞人與誰在一起的舊風味呢,只是後來野史家倒把周邦彥與名妓李師師相好的事傳播開來,或許是專寫他與李師師的經歷也未可知。

  他寫:“夜深還女過牆來,傷心東望淮水”是化用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換過女牆來”詞人可能是對石頭城的懷古,但我認為是詞人對劉禹錫的憑弔,是悲古傷今的明證。

  他在自己的詞中多次提到敗壁,如:當時曾題敗壁,“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拜星月慢》,詞人看慣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從前某一天和故人曾在牆下對月暢談,抑或飲酒填詞;而今又面對著這已破敗的牆壁,怎能不勾起詞人對往事的回憶呢?因此,他將情感毫無保留地宣洩出來,敗壁成為詞人舊事的線索,敗壁在詞人的筆下揮之不去。

  別以為牆就此結束,後來敗壁又成了“但照壁孤燈相映——《關河令》的孤燈,“孤燈”就更難逃了,它時刻伴隨在詞人不眠的夜晚,外面有風雨之夜,月明之夜,魑魅之夜,燈火之夜,詞人為什麼不肯拆掉隔絕歡樂的牆呢?一定是世態的歡樂是夢幻,他要真正的快樂,而這快樂又難尋覓,後來曹雪芹也說“青燈照壁人初睡”可見情感多半生於現實。

  讀“牆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大脯》,希望大多出現在春天的,如《春天的故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水》等。詞人也不例外,即使有牆阻隔,但有些希望就在牆下萌芽了,只需嫩梢經過風雨時間的考驗逐漸成長,詞人從此種下一地希望,願自己來年享受蒼翠欲滴的虛懷。

  春雨惠澤著芸芸眾生之一的嫩梢,所以“土花繚線,前度莓牆”,莓牆讓人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追求自然是人生命意義最本真的體現,人類源於自然,總有一天會迴歸自然。而所謂的名利牆,等級牆,心牆,特別是無形的牆衝斥在天地間,人類迴歸自然的期望只能是幻夢,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放棄。牆還有很大的作用,要不人類何必勞神費力造它?

  周邦彥說:“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牆在哪裡呢?牆在‘堞’字上,它就是指牆,牆是隱不住的,所以看似沒牆的地方有牆,儘管牆變成了堞,而且還有霧把它籠罩,但它還是被詞人發覺了,也被我們發覺了。牆何時消失呢?別指望吧,只要牆還能發揮它保護事物的作用,誰願把它拆毀讓風雨和他人隨意欺負我們?

  篇三

  我們讀過了蒙田的《熱愛生命》,懂得了“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看完了巴金的《激流》總序,知道了“生活是一個‘搏鬥’”。背過了屈原的《國殤》,感悟了“身即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那麼“生命”這個再熟悉不過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特地查了一下字典:“生命”是指“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生命是蛋白質所存在的一種形式”。這是從生物學的角度給了“生命”一個科學的解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一個人最神聖最珍貴的東西。

  生命是一段時間,它是指我們活著的這段時間。然而時間總有開始與截止,對於生命而言,它的起點就是生,它的終點就是死,生死之間又有何不同呢?

  爸爸對我說:“看到你的成長,我們讚歎時間的力量,它給了生命活力,看到父母的衰老,我們感嘆時間的無情,讓生命漸漸老去。”媽媽對我說:“回首過去,死去的是可惜的,我稀裡糊塗地過完了半個生命的程序,卻不覺有什麼成績,當想要創造成績之時,卻又覺得失去了機會。”時間在走,生命在流。

  時間是生命的間接描述。有些人在臨終前說:“我的一生是有意義的。”而有些人在這時卻後悔年輕時不珍惜時光,老了想有所作為卻力不從心。我們的日子在時間流裡,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當我們的日子到了盡頭的時候或許才會感嘆自己的生命之短,才會感嘆還有很多事情沒去做。是的,我荒廢了時間,時間便把我荒廢了。浪費時間就是犧牲生命,浪費時間便等於慢性自殺。

  花有重開日,人無少年時。生命恆等於時間,而生命又是有限的,人生在世,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

  李清照說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雷鋒說過:“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生命在這兒又意味著什麼呢?是奉獻,是責任,是使命。

  岳飛精忠報國抗金兵,林則徐虎門銷煙大漲民族之氣,陳景潤歌德巴赫猜想採摘了數學巔峰的碩果,馮艾捨去了優越的條件來到邊遠山區支援希望工程。他們讓生命成為一道彩虹!

  是的,生命是珍貴的,但它可以是寶貴的,更可以是可貴的。奧斯特羅夫斯基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它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回首自己十六載的生命歷程。我感覺自己和很多同齡人一樣是在平凡中走過了童年,沒有過多地幻想什麼,沒有太多的榮譽,也沒有刻骨銘心的失敗,但它對我來說是幸福的,快樂的,有意義的。家庭的幸福孕育了我的性格,父母的教導和關愛告訴了我為人之道,物質和精神的滿足讓我茁壯成長,生活和學習上的順利讓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總之,我覺得我的生命就像一艘小船,船裡的我蕩起主宰生命的雙槳,對於未來我無法預言,但我仍會在漣漪中划起槳去探索未知的生命,去獲取生命的碩果!

  此時,生命兩字不斷在我眼前顯現,它有很多解釋,每一個解釋都告訴了我很多很多,它們都已經印入了我的心田。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