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控場技巧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說效果,還應善於在臨場上察顏觀色,以便把握住聽眾的心理變化、興趣要求,及時修正補充自己的演說內容。實際上,這就是應變與控場能力。一個成功的演講者需要哪些應變與控場能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從容回答問題
演講時,常有聽眾提出較尖銳的問題,欲“將你一軍”,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要學會從容地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乍看起來十分棘手的問題。有的人採取壓制的方法,發火批評,喊“別吵了,安靜下來”,這樣只會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不這樣,而是採用以誠相待、妙語解脫的辦法,變被動為主動。
二、控制感情,掌握分寸
當發現意外情況時,要鎮靜,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講臺上驚慌失措,不要因急躁而衝動行事。赫魯曉夫1959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的一次演講中,場內發生喧鬧,赫魯曉夫被激怒了,情不自禁地脫下自己的一隻皮鞋,用鞋跟敲打講臺,想以此制止喧鬧。然而,這不但沒收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暴露了他缺乏涵養、不能制怒的性格弱點。
三、巧妙穿插,活躍氣氛
如果會場沉悶,要有巧妙穿插、活躍氣氛的技巧。演講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說得更形象、更深刻外,還可活躍現場氣氛,增加聽眾興趣。比如,講個笑話,講個故事,談點趣聞,唱支歌兒等等。譬穿插也要注意:穿插進來的內容一定要同話題有關,能夠起說明、交待、補充的作用;穿插的內容務必適度,不可過多過濫,造成喧賓奪主,中心旁移;銜接務必自然順當,切不可讓人覺得勉強或節外生枝。
四、將錯就錯,靈活處理
要想在演講中不說錯一句話是相當困難的。如果說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忌諱兩點:一是搔頭撓耳,二是冷場過久。有人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演說過程中冷場15秒以上,聽眾席中就會有零星笑聲;冷場30秒以上,就有少數聽眾的笑聲;冷場時間再長一點,聽眾就會普遍不耐煩了。
演說過程中,如果是漏了個別字句的小錯誤,只要無傷大雅,不予更改為好。如果是講了一段之後突然忘了下一段該說什麼,那該怎麼辦?卡耐基介紹了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鑑一下:
1就地換掉話題,用上段結尾中的句子來發揮。
2向聽眾提出問題。
3如果實在是大腦一片空白,就應該臨時編一段較完整的結束語,有禮貌地結束。
五、激發聽眾情緒
要使演講取得成功,把觀眾的注意力全部聚集到演講中來,而不讓演講變得乏味枯燥,那麼把觀眾的熱情調動起來,無疑是一個上佳的辦法。但要真正把聽眾的情緒激發起來,卻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列寧說過:“在任何戰爭中,勝利屬於誰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的群眾的情緒決定的。”要激發士氣就要採取各種手段去激發別人的情緒。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對人影響最大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情感推動人的行為,理智則阻攔人的行動。
演講者要激發別人的情感,無論是體態還是語言,都要有一股激情貫穿其中,只有語言充滿了激情,聽眾的情緒才會被激發,才能產生共鳴。常見的有幾種,其一是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把自己的情感一覽無餘的傾瀉出來,既詞情並茂慷慨激昂,又斬釘截鐵堅定有力。
比如德莫斯梯尼在演講中說:“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個時候,我們也應當為自由而戰鬥。”這裡直接使用非常堅定的語言,表達了保衛祖國、捍衛自由的堅強決心,充滿了愛國的激情。再有一種是鋪墊激情,是指先盡力渲染一些與之有關的事物,使情緒膨脹如槍彈上膛,然後再亮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方法猶如江河之水,先堵截後在開閘,讓情感之水洶湧而下,勢不可擋。此外,在語言形式上還要注意語言節奏和韻律。富有韻律和節奏的聲音本身就能夠體現豐富的情感。因此,利用感嘆語調、呼告、反問句等手段,也能激發和打動人心。
六、確保亮相得體
演說是激情的迸發,智慧的流淌,思想的憧擊,這來不得半點忸怩作態。演說的過程,是演講者真性靈、真才情、真追求的某種展示,任何事前構想好了的招式,都可能成為束縛演說成功的桎梏。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演講沒有自身的藝術規範,沒有出場亮相的技巧。
演講者一旦出場,即是亮相,演講者的形體、眼神、動作與表情傳送出最初的情緒化資訊,這最初的情緒化資訊,將顯著地影響到聽眾對你的印象。演講者的亮相,即在於控制好這最初的情緒化資訊,它是凝聚演說情感,吸附聽眾,確立激發點,獲取爆發力的關鍵時刻,無疑,這最初的亮相,猶如百米賽跑起蹬的第一步。
演說前的亮相,是一種無言的自白,無聲的宣示,然而卻是有情的交換,在製造演說的氣氛,穩定演講者與聽眾雙方的情緒,蘊蓄演說的爆發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是對演講者心理素質最嚴峻的考試。第一關鍵在於控制怯場。演說是資訊傳輸,它必得是在“高下相傾”的態勢之下方能進行。作為“動力源”的演講者一旦怯場,那無疑表明該動力源的消歇或阻滯,其結果傳輸通道必然因此而斷阻,演說也就完全失敗了。所以關鍵在於我們要控制住“上場”前的怯場心理。完美的亮相讓你的演講有一個好的開端。
控制怯場的要領在於你得鍛鍊自己的自持能力,這是第二個關鍵;科學家的實驗證明,自持力的強弱與人的成熟期有關。人的成熟期差異甚大,有的人相當年輕就有很強的自持力,而有的人直至老年還缺乏相應的自持力,一旦陷入陌生的環境,便不知所措,常常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喪失了原本所持有的對等地位。
七、把握演講節奏
古人提倡寫文章“謂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一篇成功的演講也是如此,不能平鋪直敘,讓人如同喝白開水;也不能一氣呵成,讓人聽得喘不過氣來。要想讓演講生動感人,內容安排上就要講究豐富多彩,講究疏密相間,搖曳多姿;有波瀾,有起伏,時而輕鬆,時而嚴肅,在張弛有度的語言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引導聽眾,感染聽眾。
從許多成功的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到,精心構思,精心安排,注重演講節奏和中心的突出,精心選擇和組織材料,講究語言的變化多端,使演講波瀾起伏,環環相扣,是成功演講的關鍵。
在演講內容安排上,要圍繞演講目的和主題,在開頭、過渡、展開、收束等各個環節上有意識地運用鋪墊和呼應等方法。比如,適當設定懸念以期引人入勝,說到關鍵處有意識地發問或說些題外話;運用步步深入的手法,逐步將聽眾導向情緒的高潮。
在演講的節奏上,要根據聽眾的心理特點,確定節奏頻率,既要明快,又要適度,做到張弛起伏,一波三折,始終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在內容銜接上多點前後呼應,由於演講節奏要求適時變換具體內容,容易造成結構鬆散,而注意前後呼應可以使內容層次變換更為巧妙自然,使演講的內容各盡其用,渾然一體。
好的演講應講究不拘一格的多樣化語句的組合,短句為主,長短結合,曉暢通俗的口語與精妙優雅的書面語結合,幽默與嚴肅結合,簡潔和反覆交替使用,像是信手拈來,脫口而出,而又富於韻律,寓變化多端於整齊規範中;既有冷靜嚴密的議論,又有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既有高屋建瓴的精闢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樣平易近人。只有做到“辭明義見”和“曲徑通幽”的完美統一,讓喜怒愛怨從內心自然流露,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