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成長曆程

  95年來,黨的組織建設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範文一

  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細看95年來,我黨歷經了戰爭與和平、建設與改革、挫折與勝利的種種情況,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改變了中國的落後面貌,開創了從未有過的巨集圖偉業。

  95年,彈指揮間、滄桑鉅變。中國一步步地走向繁榮昌盛,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奇的奇蹟。為了我國能夠更好更全面地發展,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中開闢新的道路,在改革中尋找新的出路,在創新中尋求更好的發展。還要加強黨風黨政建設,樹立和弘揚我黨的優良作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遵紀守法,勤政廉明。維護黨的尊嚴,履行黨的職責和義務,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我黨是偉大的黨,是發展中的黨,是不斷進步的黨。回顧黨的歷史,我們深感自豪,展望黨的未來,雖然任重道遠,但我們信心滿滿。各行各業都應該緊緊跟隨黨的腳步,為黨更好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山東魯泰煤業有限公司銘記歷史的教訓和發展,致力打造最具價效比的工業品B2B電子商務平臺---魯泰物礦網,滿足客戶對價格、便捷等方面的要求,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範文二

  敬愛的黨組織:

  通過第5期黨課培訓班的黨課學習,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黨的光輝歷程是一部民族解放和民族振興的奮鬥史。我們正繼承著前輩奮鬥不息的偉大事業。一百多年來幾代先進中國人的追求和奮鬥要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變成現實。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我們責無旁貸。中國是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是必然的,要正確的認入黨申請書範文識這些困難,並迎難而上。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現在的我們首先要完成當前的任務,學好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為將來從前輩手中歷史重任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二 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曾經創造出世界上獨領風騷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當歐美一些國家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者卻盲目地以中央帝國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閉,拒絕擴大與外國的交往,仍然陶醉於昔日的輝煌之中。而事實是,原來文明程度落後於中國的歐美國家,這時已遠遠地跑在了中國的前面。

  19世紀中葉的中國,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不甘屈辱的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由於中國舊社會性質未能改變,中國的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企圖重新瓜分世界,先後結為反共同盟,成為歐洲和亞洲的戰爭策源地。

  經過長期的準備,日本帝國主義於1937年7月公然發動大規模的全面侵華戰爭。 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突然向中國駐軍進攻,中國官兵奮起抵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

  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只有全民族團結抗戰是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中國共產黨高舉起抗日的大旗,在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紅軍領導人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願意“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黨的各級組織積極動員人民群眾參加抗日戰爭。

  所以,沒有共產黨九沒有新中國!我們黨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創了正確的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

  XXX

  XXXX年XX月XX日

  範文三

  一、五四運動

  從1919年初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處理戰後的世界問題。中國政府代表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提出了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等正當要求。1919年5月4日 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經過五四愛國運動,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強大的力量,他們到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進行組織工作,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後在1921年7月在上海成立中國共產主義小組,這就是以後壯大的中國共產黨。

  二、秋收起義

  192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毛澤東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發動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毛澤東召開了改組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了秋收起義和土地革命等問題。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負責領導秋收起義。 9月14日起義軍遭到敵人兩個團的圍攻,被迫撤退。起義部隊受挫的實際教訓,使毛澤東思考如何儲存革命武裝和如何把革命繼續堅持下去的現實問題。毛澤東科學地分析革命形勢,提出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轉移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在農村深入土地革命,發動農民群眾,堅持武裝鬥爭,保護和發展革命力量。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對部隊進行了組織整頓,建立了民主制度。為了擴大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的影響,最後確定部隊的立足點,毛澤東指示分兵兩路遊擊。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

  起義隊伍,艱苦轉戰一個多月,行程四千多裡,終於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工作。 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正確反映了中國革命和中國戰爭的規律,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中國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工農武裝割據”,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內容。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

  三、土地改革運動

  1957年全國土地會議後,各解放區為貫徹會議精神,從各級黨、政、軍機關抽調大批人員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1957年11月至12月,一個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很快在解放區廣泛開展起來。

  在黨的正確路線政策指引下,解放區的土改運動蓬勃開展。在解放區,凡是過去封建土地制度已經全部或大部分被廢除、土改基礎較好的地區,均實行抽補、調劑政策,以解決貧僱農土地不足的問題;在土改工作薄弱的地區,則沒收地主、舊式富農多餘土地、房屋、耕畜、傢俱,按人口平均分配。在解放區,以自然村為單位,將土地打亂,按人口重新平均分配。在新開闢的解放區,也用老區、半老區平分土地的做法,迅速開展開倉濟貧、分土地的運動。

  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猛烈衝擊著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別是在一億人口的老區和半老區,基本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幾千年來套在農民身上的封建枷鎖,改變了農村舊有的生產關係。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瞭解放,並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擔負巨大的戰爭勤務,並以糧草、被服等物資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土地改革運動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

  四、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以後中國人民就自己當家作主。以後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政務院及其所屬各委員會,各部、院、署、行的負責人,同時通過任命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等機構的負責人。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組織機構至此全部建立起來。 中央人民政府的全部負責人選,都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充分協商,集中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是中國有史以來人民自己的、最為統一和完備的政府。

  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22日

  為糾正“”的錯誤和華國鋒的錯誤,重新確立

  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全會一致擁護中央政治局提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全會總結了歷史

  經驗教訓,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否定了黨的十一大沿襲“”中的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以及“”今後還要進行多次等“左”傾錯誤觀點。全會確立的黨在新時期政治路線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進—步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並立即動員起來,鼓足幹勁,群策群力,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進行新的長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領導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轉變,標誌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從此,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地糾正“”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使黨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使黨的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六、五十週年國慶

  1999年10月1日,走過半個世紀光輝歷程的新中國,迎來了她50週年的慶典。全國上下都在歡慶偉大祖國的這一盛大節日。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慶典上向世界宣佈:從本世紀中葉到下世紀中葉,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年的艱苦創業,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將以更加強勁的英姿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讓我們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朝著輝煌的目標奮勇前進。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必將出現在世界的東方。昔日積貧積弱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鉅變。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創造了舉世驚歎的人間奇蹟。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踐也充分證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康莊大道。

  我們將繼續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在新的世紀裡不斷譜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在實現香港和澳門順利迴歸以後,最終完成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