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那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怎麼寫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概念

  區域活動,也稱區角活動、活動區活動等,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有目的地將活動室相對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美工區、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由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特點

  自由性——每個幼兒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

  自主性——按照自身發展水平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

  個性化——不同的活動區從不同的側面促進幼兒的發展。

  指導的間接性——依靠環境、材料為媒介,以語言為媒介。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意義

  一、區域活動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提供有效途徑

  區域活動多數是屬於自選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使幼兒更多的體驗成功感和愉快感,這將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區域活動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他們在一種沒用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學習

  區域活動的內容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標的要求設定的。如為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可組織幼兒郊遊、參觀農貿市場、遊動物園等活動,然後在建構區增設各種小動物,角色區增加“小市場”等。活動中幼兒通過聯想,“動物園”、“小市場”等活動就出現了。

  三、區域活動是幼兒分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能促使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

  幼兒園課程形式可以分為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各有其應用價值和意義。兒童在區域活動中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由遊戲中學習、個人學習、與同伴一起學習等。

  四、區域活動的創設

  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遊戲的主體是幼兒,良好物質環境,提供豐富的區域遊戲材料,能促進幼兒活動的主動性,輕鬆、自主的活動區為孩子提供了較為充分的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機會,也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環境,孩子們不自覺被有趣的自選活動所吸引,成為了活動區的真正主人。

  一設立活動區的作用

  1、區域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自發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幼兒是通過自己的發現學習的,而不是單純依賴於成人的灌輸,這樣的學習便於幼兒理解和保持記憶。如幼兒在科學區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磁鐵去吸各種鐵製品大頭針、鐵釘和非鐵製品紙、棉花,塑料玩具等,他們會驚奇地發現磁鐵只能夠吸住鐵製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過自我探索,幼兒學到了知識,其效果遠遠好於教師的抽象灌輸。因此,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區,讓幼兒在其中快樂的學習和探索是符合幼兒心理、年齡特點的有效的教育形式。

  2、為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區域活動每個孩子提供了發揮潛力的舞臺,教師就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在活動區中的活動,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動區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增加了,教師有時指導孩子開展活動,有時親自參與活動,教師在遊戲活動中有更多的機會和每個孩子談話、交流,這種寬鬆的心理氣氛使幼兒感到輕鬆愉快,更加深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

  二幼兒園活動區創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區域活動中,教師是否能在正確理解活動的基礎上將教育觀念融於教育技巧,真正發揮教育的價值,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關於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兒活動和操作的物質物件,幼兒是否對活動區感興趣,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材料和玩具的提供。應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樣化:教師應當在各個活動區內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兒在其中快樂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種類應當適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經驗。如在益智區中提供的拼圖玩具,其難度和複雜度應該有區別,在操作區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動等,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其中找到適合其能力和經驗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發幼兒創造力。材料可以是現成的,也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既提供幼兒單獨玩的遊戲材料,如拼圖,也提供合作的遊戲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滿足幼兒獨自探索和與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擺放清楚明確:多樣化的玩具和材料應當有系統地分類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如筐、籃子、盤子等。同時也要用文字或圖案來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過上述方式即幫助幼兒輕鬆順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便於教師管理。

  2、關於活動區的合理佈置:教師在具體規劃和合理佈置眾多的區域時需要考慮下述幾點:

  ①各個活動區之間的界限性:在劃分界限時,除了考慮美觀、漂亮之外,更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可通過地面不同的顏色,圖案或質地來劃分不同的區域。如在娃娃家裡的地面刷上溫暖的紅色,在積木區的地面鋪上地毯等,讓孩子一目瞭然,很快就會記住了不同的區域。劃分立體界限。運用架子、櫃子或其他物體隔離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形成封閉或開放的空間。懸掛張貼不同的標牌或裝飾物以示區別。可以用寫有相關活動區的文字、圖片或裝飾物幫助幼兒認識區別各個區域。

  在清楚劃分各區域的同時,各個區域之間還要留出足夠的便於幼兒進出的通道,保證活動區活動的順利開展。

  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在佈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儘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儘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放在相鄰的位置,如把以安靜的閱讀活動為主的圖書區和以動腦為主的數學區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動為主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時還要考慮:需要用水的活動區應當靠近盥洗間或取水處;自然區和圖書區等需要明亮光線的區域應靠近窗戶等。

  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如,幼兒在娃娃家的角色遊戲活動,可能會延伸至積木區;幼兒在自然區的活動可能會延伸至美工區,如某位幼兒在自然區觀察了金魚以後,可能就想把金魚在水裡遊的情景畫出來。應該預見幼兒可能出現的延伸活動,在活動區的設定上滿足幼兒的這一需求。同時密切觀察幼兒在各個活動區的活動,細心瞭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並及時調整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

  ④特別要注意的是:同一內容各年齡班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現有的活動能力和活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內容在各年齡班活動的目標往往是不同的。同樣是科學區的充氣玩具,小班幼兒的活動目標就要制定的簡單易於操作,如氣球:小班只是讓幼兒通過玩氣球,知道氣球是充氣玩具,掌握它們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標時就要考慮氣力與充氣玩具癟、滿的關係;大班幼兒根據年齡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讓他們去探索如何充氣 。另外還可根據同一年齡段幼兒發展的不同情況,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裝設計區,就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指導他們去設計新穎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兒可以引導他們去裝飾設計好的服裝;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讓他們參與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類上。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探索慾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各種材料的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的創設是幼兒園活動能否成功開展的第一步。它並不簡單地依賴於教師的美工技能,而主要憑藉教師對於活動區的正確理解、對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瞭解創設活動區的教育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適當的遊戲情景,使幼兒在和同伴之間、和成人之間、和各種玩具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現、獲得實際經驗,認識周圍世界,進而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

  三現階段幼兒園區域的大致型別

  在現階段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中,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1、常規區域 如: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遊戲區如娃娃家、理髮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交通崗、小記者、小警察、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感官操作區、沙水區、運動區等。

  2、特色區域 所謂特色,可以解釋為: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麼特色區域也就是與別的幼兒園不同的、比較獨特的區域。這種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園本、班本特色的體現。比如丹陽風。

  3、主題區域 伴隨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主題環境的建構已經引起教師們的重視,主題環境可以體現在牆飾上,也可以體現在區域環境上。主題區域即是主題目標、主題活動內容物化在區域材料當中,引導幼兒在區域的自主活動中實現主題目標。

  看區域照片

  五、區域活動的指導:

  一區域活動指導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教師要依據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確立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

  2、自主性原則:

  老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已的設想,並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發現問題、介決問題,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提高。

  3、興趣性原則:

  區域活動的內容、裝置、材料都應使幼兒對它們感興趣,並能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

  4、探索性原則:

  玩具,材料要多種多樣,引發幼兒獨立思考和想象勇於探索和創造;教師的指導要避免直接指導,應讓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決面監的各種問題,積累經驗。

  5、多樣性原則:

  包括區域內容、材料提供、教師指導、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達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6、適應性原則:

  幼兒的發展存在著差異性,不同的幼兒,其發展狀況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必須從幼兒實際出發來決定活動內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層次有遞進性,以適應幼兒的不同需要

  7、互動性原則: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還要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者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瞭解幼兒就要進行觀察。教師進行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準確的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給幼兒作出適當的幫助,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在準備材料時,我們首先認真分析幼兒的需要,觀察幼兒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師幫助。同樣是運動區,要考慮幼兒是否會跳跳繩?能跳幾個?沙包有幾種玩法?然後投放適當的材料,教師與幼兒共同活動,對確實不會的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必要時還要採取整體觀察的方法,整體瞭解幼兒的活動,瞭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於自己的活動方式。隨時發現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活動內容,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兒對服裝設計區投放的廢舊材料不感興趣,我們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們不感興趣是覺得廢舊材料不新穎,製作出來的衣服不能穿。於是我們指定專人指導服裝設計,把製作出來的衣服進行裝飾,配以活潑、歡快的音樂進行服裝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動的主題,而且也鍛鍊了孩子的膽量,培養了自信,體驗到了成就感。當然整體觀察時不但要注意幼兒做了什麼,更要了解幼兒是怎樣做的,還需要什麼幫助。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只有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地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因此教師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什麼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助每個幼兒發展?

  2、指導者

  一是個別指導。教師對不同的幼兒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重點應落在一兩個幼兒身上,使不同的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玩給福娃充氣的遊戲時,亮亮小朋友剛開始怎麼吹也吹不起來,向周圍環視了一圈,發現沒人看見自己的無能,放下玩具就走。這時正好被一位教師看見,她剛準備上前幫忙,忽然意識到我們最近正在搞什麼子課題:何時介入幼兒的活動效果最佳,於是走到亮亮身邊,輕聲問道:你怎麼不吹了?我不想吹沒關係,你再試一次,把嘴對準使勁吹,絕對能行的。在老師的鼓勵下,亮亮終於把福娃氣球吹起來了,他拿著氣球高興地對客人老師說:這是我自己吹起來的。臉上洋溢著說不出的喜悅和自豪。同時對認知水平有限、動手能力差、有難度的幼兒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議。在服裝設計區,曉旭因膽小,始終不敢動手,每次區域活動,他總是拿著剪刀剪紙。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發現他不是不願動手,而是怕做壞了老師會斥責他,小朋友嘲笑他。瞭解了他的心裡壓力,我們先是創造機會鼓勵他大膽操作,接著給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練習剪,時間長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來越好,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現在它不但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簡單的長方形剪法,而且對一些輪廓明顯的圖案也能夠剪貼。對不認識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現錯誤的幼兒,應引導他們重新認識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區的紙盒大比拼,這是男小朋友最感興趣的,把形狀相同的紙盒拼起來,擺成一個個形狀怪異的機器人、大卡車。每到這時,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紙盒做卡車的輪子,其他小朋友總是和他爭得面紅耳赤,大家都認為,車子的輪胎變成菱形不但費油,而且行駛起來很不安全,但他總說這是下一個世紀的新型卡車。針對卡車的輪子是菱形的與卡車的運動關係,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後給他一個準確的答覆。對那些認知水平較高、能熟練操作但不感興趣的幼兒及時提高要求,增加難度。

  二是共同參與。在活動中,幼兒得到反饋越多,就越能積極探索,增強好奇心和主動性,獲得新的經驗。假如教師只提供一些材料,沒有和幼兒交往,對幼兒不作出反應,就會影響幼兒的探索積極性。為了帶動幼兒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隨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適時、適當的評價,因為教師的讚許和強化、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助,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區域活動的具體組織:

  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的一般流程:區域活動的開始 材料介紹、交代任務 提醒區域規則 進區域活動 小結

  一區域活動的開始

  1、介紹任務區

  首先教師在活動前,有目的、計劃向幼兒介紹今天開放的重點區域是什麼區域一個重點區域,這個區域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及幼兒實際水平或興趣愛好,有一定指令性的區域,需要10名以內能力基本一樣的幼兒參與,如小班第一次玩娃娃家前,教師可以展示娃娃家的玩具,讓幼兒說說他們是什麼分別有什麼用,在家裡是誰在用這些東西,讓幼兒來當爸爸媽媽,玩一玩,激發了幼兒玩娃娃家的興趣。有教師的帶動與指導,體現教師對幼兒有針對性個別指導必選活動;其次介紹其它開放區域有哪些,讓幼兒知道除了重點區域外,還有哪些區域開放自選活動。

  2、介紹層次性材料

  介紹層次性材料,讓幼兒知道所開放的區域材料有哪些,特別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讓幼兒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強幼兒進區興趣。

  3、區域活動中的規則

  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通過具體操作,進行探索、掌握技能,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因此,操作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強弱,遵守規則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活動質量。

  4、瞭解幼兒所進區域,幼兒自主選擇區域

  在介紹任務區和層次性材料後,教師要了解幼兒進區人數,對人數較多區域進行及時協調,讓幼兒能按自己的意願,有序持卡進去。

  二、幼兒進區域活動

  1、幼兒自主選擇、主動探索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以往的遊戲活動通常是在教師的控制、指揮下進行,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更適合幼兒發展的需求,我們讓他們自主地決定“我想玩什麼”,按自己的方式和意願進行遊戲,讓幼兒成了真正的主人。

  2、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角色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而善於捕捉幼兒活動中發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遊戲。在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還要適時的給予幼兒適當的啟發、引導、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適當發現、總結,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積極性的提高。

  例:幼兒最喜歡的建構區:教師角色是一個有著豐富建構經驗、熟悉各種建築材料、對建構活動有著濃厚興趣,那麼,教師如何在不干擾幼兒遊戲進行的情況下,使用哪些指導用語?

  1、誘導幼兒發展語言與思考能力,讓幼兒自會發現一些數理關係呢:“哇,你用好多三角形、正方形的積木,你要不要數數一共有幾塊三角形和幾塊正方形”?“你左邊和右邊所排的積木一模一樣呢”!“你看,這四塊正方形的排在一起,剛好和一根長方形的一樣長”!“你要弄一個圓的東西對嗎?可是沒有圓的積木,怎麼辦呢?哪些積木拼在一起可以變成圓的?”“火車要進山洞了,可是沒有山洞啊?山洞怎麼搭呢?”

  2、切記教師和幼兒討論或描述其作品時,避免這樣的詞句,如:“哇,你搭得好棒!”“你搭得好漂亮!” “你搭的是什麼東西?”“你搭的是火車吧”類似這些可愛且有直截了當的句話方式,常給人空洞的感覺,並不能讓幼兒覺得你真的關心或瞭解他的作品。而更不好的結果是,這些語都是屬於單向溝通模式;常是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甚至是不用回答,就終止對話,絲毫不能幫助幼兒成長,教師應就幼兒所使用的:積木量、形狀、特點、搭建方式、過程、新技巧的運用。

  3、當許多孩子常停留在某能力階段上原地打轉,或者無法突破一些架構技巧時,教師可採用這些方法加以引導:

  1、在積木區四周張貼積木搭建作品之大張圖片,營造氛圍,刺激幼兒向他挑戰;

  2、若有幼兒連續三四周,一直重複搭建同一作品形式,或在同一技巧上打轉時,教師可在其身旁不聲不響地,搭建難度較高的作品,讓幼兒意外發現模仿,或者直接建議他、邀請他一起搭建,然後趁機示範新的搭建技巧;

  3、當幼兒搭建失敗、失去信心是,教師要有精神鼓勵與協助,“這高速公路好像不太好搭!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大概是你底下這些積木太小了,所以會倒下來,你要不要換塊大的積木試一試?”

  4、積木區由於空間較大,在收拾上的確比其他區域費時費力,一到收拾時間,無人收拾或是收了這亂了那,看到這種情況老師常使用限制幼兒使用時間或使用量,其實,只要結構區貼上清楚的標識,收拾時間一到,教師便與幼兒一起玩分類配對遊戲:請每一個在常的幼兒收拾一兩種積木,而教師自己也要加入收拾,除了示範收拾技巧外,新增收拾樂趣效率“哎呀,正方形的積木快收拾完,長方形的好像……”“咦,這裡有好多動物還沒回家呢!”如果幼兒捨不得拆掉自己的作品,或尚未完成的工程,教師可視情況保留,或在分享時間,請其介紹作品與搭建心得。

  三、總結、回顧的形式

  1、可以讓幼兒進行小結談話;可以談談自己玩了什麼區域遊戲,是怎麼玩的。也可以談談自己在區域遊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2、區域活動結束後可以進行繪畫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記錄工作實況,

  3、讓幼兒講述重點活動區的遊戲過程,遇到了什麼困難,集體討論解決的方法。

  4、可讓幼兒展示活動區的成果;讓幼兒相互分享;

  5、教師可以把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到的現場、場景,工作過程,讓幼兒討論對、錯 。

  區域活動非常適合幼兒的個性發展,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內區”理論對我們也很有啟發。他認為“遊戲活動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由此得出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最近發展區裡的活動,能為每個孩子提供發展潛力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獲得新的發展,區域活動如果開展好了,就是一種於以發展幼兒多種能力學習方式。如果組織得不好,就是一種無目的放任自由的遊戲活動。要開展好區域活動,讓它真正為幼兒學習和發展服務,那教師就要把工作做實,做細,還要持之以恆。

  七、區域活動的總結:

  區域活動表面看來是比較散的一種活動形式,幼兒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後卻滲透著無窮的教育力量。通過每一次的觀察,我們瞭解了不同幼兒面對問題時的態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的發展狀況。如面對困難有些幼兒找藉口逃避,有些幼兒則堅持嘗試,潛移默化中他們從同伴身上獲得了堅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態度。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儘可能創設最佳的教育環境,讓幼兒自己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激發他們的潛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把促進孩子的發展作為我們追求的真諦!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報告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娃娃家、數學區、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受到家長領導的好評,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搭建區、數學角、科學探索、閱讀區、西城小醫院,堅持隔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 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出飛機、船。投放豆類、米類、樹葉,讓幼兒練習貼上畫。投放手套、棉花、線,讓幼兒製作手偶玩具……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在我們《西城小醫院》,才開始我們與幼兒一起進入角色,那樣幼兒自然表演有點釋放不出。我們就退出,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角》設計了“數字蛋寶寶”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根據數字找到畫,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畫和數字該成了“轉筒”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與相同的畫對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角》遊戲了。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