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的成長規劃範文

  高一的學生做好成長規劃有助於自身的發展與蛻變,對高一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學校的各方面,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計劃,才能有步驟地把學校的教育計劃落實到班級,以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了工作計劃,就能正確檢查自己的工作情況,同時,學校、學生也可依據計劃檢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那麼,班主任的工作計劃該怎麼制定呢?工作計劃網的小編精心為大家準備了高一班主任第一學期工作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

  今年我擔任高一級4班的班主任。高一對於學生來說是個關鍵的學年,這關係到他們的初高中的銜接問題,肩上的責任重大。思考良久,根據高一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條件,我制定出高一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準備本著以下四個原則來執行我的一切計劃和任務:尊重;信任;平等;關注

  在德育工作計劃中,班主任要尊重並相信學生的力量,要相信學生都有積極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負責任地去埋怨或者是批評或者是懲罰一個學生,就是對他人格的極度不尊重和不信任,那樣的結果是換來學生對你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結果是班主任工作的極難開展。我們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用人不疑問,疑人不用”。只有在瞭解的基礎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

  平等不僅是指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是平等的,還包括班主任對全體學生的一視同仁。只有做到這兩點,班主任才能樹立威信,並能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

  關注學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前提,只有關注學生才能瞭解學生,才能順利、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

  二、奮鬥目標

  努力培養高一4班的學生成為合格的北中人,不僅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學業優秀的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三、具體措施

  1、班級實行制度化管理

  1制定班規,班級口號以及班級制度。

  2實施班級常規:

  為了對一些學生起到約束作用,也為了給自主管理設定一個良好的後盾,我將制定詳細的班級一日、一週及一月常規,使事情具體化、詳細化,操作起來更加容易,班幹部容易管理,學生的情況容易量化,為今後的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3每月根據班級量化管理評出“班級之星”。

  4增強集體凝聚力

  增強集體的凝聚力,首先要建立文明向上的班風。文明向上的班風是良好習慣養成的基礎,樹立學生以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學養為目標的人生追求,逐漸形成文明儒雅,奮發向上班級風尚。在良好的班風裡,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個性,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主動地愛護、建設班級。

  5加強班委建設設

  在班級建設中,班委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班委可以在班級裡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幫助老師管理好班級、具體操作各項事務,同時也可以在老師和學生之間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建立好的班委,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本班級班委剛剛成立時,工作不夠積極主動,有些工作還不能得心應手。因而,我準備定期召開班委會,將作為班委最基本的要求以及管理方法與班委成員交流,同時也向班委瞭解班級的情況以及個別同學的思想動向。使班委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骨幹,成為老師的左膀右臂,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所信服。

  2、發揮黑板報的作用:

  黑板報是班級的一塊主要的陣地,要充分利用這一現成的武器。所以我打算在班級裡成立一個5-7人的宣傳小組,由宣傳委員負責管理。然後,按學校要求每月出一期黑板報,內容密切聯絡班級現狀以及學校的安排,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3、充分利用好一切德育教育材料

  除了要利用好教導處下發的德育教育材料之外,要利用課餘時間多查資料,充分發掘身邊緊貼時事、與同學們密切相關、以及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教育材料。

  4、發揮主題班會和團會的作用

  除了黑板報之外,主題班會與團會更像是一座大熔爐,它能集中全班同學們的精華思想,進而感染每一個同學,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鑑於此,我準備將全班同學分成8個組,然後讓他們每個星期輪流組織一次班會或團會,每個月再評選出一個辦得最優秀的組進行獎勵。

  5、抓好學生的學習

  1在班上樹立正面、積極的學習榜樣。

  2要求每位學生每月都要制定出自己學習計劃。

  3每月進行班級的月考排名,表揚班級前15名以及有進步的學生,並按班規進行加分獎勵。

  4每天登記好學生交作業的情況,每週進行總結。

  5協調各科目的學習

  在抓緊我自己的學科英語的教育之餘,也要協調本班學生各科目的學習。整體上,幫助學生調節各個科目的學習時間,使各個科目協調發展。早晨督促學生按時上交各科作業,杜絕抄襲現象。學生反映的作業量等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老師並與其交流。關注每一個同學每一科目的學習情況,針對個別同學的偏科現象,與其耐心交流,幫助其找出學習中的不足,努力使其在所有學科上得到均衡的發展。

  6、與家長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絡。由於學生除了學校之外,最直接的教育就是來自於家庭。老師需要通過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也需要通過老師瞭解孩子在家庭以外表現出來的另一面。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給予孩子跟完善、更成功的教育。

  二

  現在的中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折磨著,除了考試得高分交差,似乎沒什麼其他追求,因此叫苦連天的孩子很多,十分無奈。其實按照招生人數,初中生要考上高中就很難,何況重點中學。因為初中畢業生接近一半上不了高中,只有去讀中專或者技校、職中等等,還有很少部分回家或者打工,艱難地拓展職業生涯。

  對於中學生來說,能輕鬆考上重點中學,輕鬆上名牌大學甚至出國深造,接受良好的教育,取得博士學位,站得高看得遠,是每個人的夢想,甚至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但現實是很多人做不到,至少一半多的人做不到。那怎麼辦呢?

  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幾類:

  1、學術性人才:學習非常優秀,成績非常突出,學習輕鬆愉快。應該選擇上名牌大學,出國深造,以後的工作趨向於專家型,高技術性,高階管理型人才。朝所謂的國際性人才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內流動,自由選擇,從就業到創業都佔絕對優勢,在世界範圍內擇業,創造世界財富,體現自身的全球性價值。

  這類人才應該注重基礎課,比如數學、物理、英語等等。上大學也該學基礎學科,到研究生和博士,再選擇專業方向。這樣基礎知識才牢靠,才有可能成為大家,有可能去爭取期待已久卻毫無國人問津的諾貝爾獎,這是科學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沒那麼高,也可以是什麼院士、專家之類的。

  2、技術型人才:就是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大學當然不是那些二級學院或者民辦。這類學生大部分是不考研究生或者博士少部分可以的。除了讀好書,應該培養自己的能力,如人際交往、口才等等。最好每個學期都安排與學業有關的見習或者實習,每學期都能做一份自己的實習或者考察報告,爭取到大企業大公司實習,分工也力爭到大企業,或者政府、事業單位,當然也可以自己創業。

  這類學生是高階白領的代表,也是創業先鋒。只要認真努力,積極進取,就有可能獲得機會,成為社會棟樑,諸如高官厚祿,行業專家,廠長經理。但是,成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很多人缺乏足夠的耐心,在成功之前失去機會,或者沒有從小事做起,缺乏實踐積累而失去機會。

  我們建議:做好職業規劃,甚至可以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從鄉鎮或者基層工作做起,前途無量!

  3、實作性人才:這類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考大學無望。應該做好思想以及心理準備。以後的路不是靠高學歷,而是靠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多是人際交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應該學習專業操作知識,也就是所謂的技校、職中、中專。由於初中畢業就開始學習,三年就畢業,在別人上大學時,自己開始工作,別人大學畢業時,自己已經工作4年,4年應該能考到高階工水平,甚至可以準備考技師,只要努力,成功不是夢,成就事業或者體現價值也不是沒有可能。很多人不成功,是因為沒有珍惜自己走過的每一步,消極對待人生。浪費時間和精力,結果什麼也做不成。

  4、特殊人才:是指具有特殊天分的人才,如藝術、體育人才。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努力是必需的,還需要天分遺傳因素是一部分。

  人生規劃非常複雜,沒有不變的規劃,自己努力、成長環境、發展機會決定了大多數人的價值取向和職業選擇。我們只是提倡努力改變人生命運,只要努力,總比什麼都不做強。做規劃總比不做的強!

  三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是為什麼?生命有何意義?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每一個充滿幻想的青年,幾乎都會思索這個亙古難題。於是,許許多多的青年帶著這種困惑走進了中年,他們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更多的只是平庸地活著。在耗費了寶貴的時間之後,他們才發現:人生有無數條單行的軌道,條條都通向未來,而他們的所謂“探索”,往往表現為無從選擇地、漫不經心地、甚至刻意地走錯了人生的單行道,或許他們會終於明白:人生終究不是用來“探究”的,活著並精彩地演繹生活,才是惟一的人生。

  然而,人生要活得多姿多彩,卻不能沒有夢!

  心懷夢想,志存高遠,人生之夢需要實實在在的“規劃”才能“追尋”,《青年的四個大夢》這樣告訴人們。人生的理想,青年的夢懷,要靠智慧去把握實現——關鍵是執著地創造與把握機會。吳靜吉博士以滿懷淑世的熱情,關懷著每一個青年的人生長路。

  珍惜愛與被愛——這是青年追求夢想的基本原則。吳靜吉博士認為,在說“相愛不難,分手容易”的追求感覺的這個時代,惟有懂得“愛”人,才會真正被人所“愛”。這也許是對“愛”的定義的最完美的理解。在吳博士看來,“愛”並不是什麼“可遇不可求”的東西,相反,“愛”不只“可遇”,而且“可求”,核心是被動等待與主動尋求之間的抉擇。在於用熱愛一切、擁抱一切的美好情懷,才會恰如其分地得到“人緣”,得到尊重——這就是“規劃”人生之夢的先決條件和心理準備。在人的一生當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人們,他們或多或少將影響著你的人生之路,其中有些人甚至決定你的人生成功與否。活在人群中,惟有去“愛”人,人們才能真正“愛”你,才會有開創嶄新空間的機會。

  人有8種智慧,請自己發掘——這是青年正確認識夢想的核心。吳靜吉博士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積極作為,往往表現在方寸之間——即對自己的智慧結構作出正確評鑑,揚長避短,快意人生。在知識經濟、講求創意的今天,新工作新崗位增多了,新學科、跨學科的領域已產生出締造真實財富的可能。你究竟具備什麼樣的智慧構架,如何整合自己的才能,形成智慧。吳博士作了深入的闡析,列舉具體事例,並提供了具操作性的表格,在幫助青年讀者瞭解自己,發現潛能的同時,還有解惑的樂趣。

  “學會放棄,擁有真理”。吳博士認為,青年為了“尋求人生的價值”,雖然身處名利場,為物質生活的富足纏繞在營營之間,但若是心在千里之外,神遊於空靈之間,自然難免挫折和失敗,然而只要能“適應”挫折,學會放棄無謂的、不能影響你追尋人生夢想的東西,放棄在挫折面前的種種自棄自虐自責自悔的念頭,把人生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恍遙?魑?靶兄姓瓷系幕頁荊?ǖ蹦苷業餃鬆?拇笞栽凇?/p>

         20世紀90年代,內地有很多“盜版”流行,按照“凡暢銷必盜版的”規律,吳博士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在圖書“地下市場”暢銷,有統計稱銷量在80萬冊左右,即是說許多人的人生追夢之路,伴行的居然是盜版書,遠在海外的吳靜吉博士,對此恐怕會欲語無言。20xx年的9月,吳博士曾蒞臨廣東汕頭大學,應邀為大一新生講演“追尋青年的四個大夢”,熱情的學生被激發起來的情緒讓博士大為感動,但收穫最多的卻是學生。因為他們覺得:“你無法為出生負責,但你一定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吳博士的這句話,將成為許多青年追尋人生之夢的動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