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道歉的禮儀
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鄢。人不怕犯錯誤,就怕不承認過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道歉的技巧與禮儀:
道歉應當及時。
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就要說“對不起”,否則越拖得久,就越會讓人家“窩火”,越容易使人誤解,而且你也越不好開口。為一件五百年前的事情道歉,實在沒什麼大意義。
道歉語應當文明而規範。
有愧對別人的地方,就應該說:“深感歉疚”,“非常慚愧”。渴望別人的原諒,就可以說:“多多包涵”,“請您原諒”。有勞別人,可以說:“打擾了”,“麻煩了”。一般的場合,也可以講:“對不起”,“很抱歉”,“失禮了”。
道歉可以藉助於“物語”。
有些道歉的話當面難以啟齒,給對方寫一封信也可以。對西方女士來說,最好的道歉方式,就是送上一束鮮花,婉“言”示錯。這類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語”,會有很好的反饋效果。
道歉並非萬能。
不該向別人道歉的時候,就千萬不要向對方道歉。不然對方肯定不大會領你的情,搞不好還會因此而得寸進尺,為難於你。即使有必要向別人道歉時,也要切記,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此後的所作所為有所改進,不要言行不一,依然故我。讓道歉僅僅流於形式,只能證明自己做人缺乏誠意。
道歉應當大方。
道歉絕非恥辱,應當大大方方,堂堂正正、遮遮掩掩。也不要過分貶低自己,說什麼“我真笨”,“我真不是個東西”除非你們的關係“非同尋常”,這可能讓人看不起,也有可能被人得寸進尺,欺軟怕硬。
相關閱讀:拒絕的禮儀
拒絕,就是不接受。在語言方面來說,拒絕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議、意見或批評,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贈予的禮品。從本質上講,拒絕亦即對他人意願或行為的間接性否定。在商務交往中,有時儘管拒絕他人會使雙方一時有些尷尬難堪,但“長痛不如短痛”,“當斷不斷,自受其亂”,需要拒絕時,就應將此意以適當的形式表達出來。
例如,他人邀請自己赴宴,能去就答應下來,不能去就不要勉強。不要當面作“歡欣鼓舞”狀地接受了下來,屆時又不出席,並且不了了之。
拒絕,既然是對他人意願或行為的一種間接的否定,那麼在有必要拒絕他人時,就應考慮不要把話說絕,別讓別人感到難為情。
通常,拒絕應當機立斷,不可含含糊糊,態度暖昧。別人求助於自己,而這個忙不能幫時,就該當場明說。當時拍了胸脯,此後卻一拖再拖,東躲西藏,最後才說沒辦法。既誤事,又害人,非正派的商界人士之所為,因為這等於騙人。
從語言技巧上說,拒絕有直接拒絕、婉言拒絕、沉默拒絕、迴避拒絕等四種方法。
直接拒絕,就是將拒絕之意當場明講。採取此法時,重要的是應當避免態度生硬,說話難聽。在一般情況下,直接拒絕別人,需要把拒絕的原因講明白。可能的話,還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謝意,表示自己對其好意心領神會,藉以表明自己通情達理。有時,還可為之向對方致歉。
有人對拒絕的藉口不屑一顧,實在不夠理智。若是外商在商務交往中送了現金,按規定不能接受,但總不能不近人情地質問對方“用心安在”。不妨採用婉轉的語氣,來拒絕饋贈,如可以說:“某先生,實在要感謝您的美意,但我公司規定,在商務活動中不能接受他人贈送的禮金。對不起了,您的錢我不能收。”這樣對方就不好強人所難了。
婉言拒絕,就是用溫和曲折的語言,去表達拒絕之本意。與直接拒絕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為它更大程度上,顧全了被拒絕者的尊嚴。
一位男士送內衣給一位關係一般的小姐,這非同尋常。但反脣相譏:“這是給您媽買的吧?”便似潑婦了。不如婉言相拒,說:“它很漂亮。只不過這種式樣的我男朋友給我買過好幾件了,留著送你女朋友吧。”這麼說,既暗示了自己已經“名花有主”,又提醒對方注意分寸,不過總算不難聽。
沉默拒絕,就是在面對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暫時中止“發言”,一言不發。當他人的問題很棘手甚至具有挑釁、侮辱的意味,“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未必勇也。不妨以靜制動,一言不發,靜觀其變。這種不說“不”字的拒絕,所表達出的無可奉告之意,常常會產生極強的心理上的威懾力,令對方不得不在這一問題上“遁去”。
沉默拒絕法雖則效果明顯,但若運用不當,難免會“傷人”。因此商界人士還可以嘗試避而不答,“顧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即迴避拒絕法,來拒絕他人。
迴避拒絕,就是避實就虛,對對方不說“是”,也不說“否”,只是擱置此事,轉而議論其他事情。遇上他人過分的要求或難答的問題時,均可相機一試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