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張治中簡介

  張治中是安徽人士,從黃埔軍校畢業,是國民黨軍中正統出身將領。那麼你對抗日名將張治中有哪些瞭解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歡迎閱讀。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時任第五軍軍長,在上海抵抗侵華日軍;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誤導致“11.13長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職。1945年,調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1949年,致電陶峙嶽將軍和新疆主席包爾漢,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張治中在國民黨任職期間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重用;但是他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解放戰爭後,鑑於張治中對中國和平做出的貢獻,被稱為“和平將軍”。有張治中故居留作紀念。

  抗日名將張治中的成就和貢獻

  政治

  1924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張治中堅決擁護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對國內局勢的穩定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為湖南省訓,同時以嚴正不苟的精神懲治貪汙,整個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堅決貫徹聯共抗日的方針,使湖南成為抗日根據地之一。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多次與共產黨展開談判,保障了國共統一抗日戰線的穩定性。

  1946年張治中多次周旋,營救新疆地區被捕共產黨員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

  1945年重慶談判與1949年北平談判中代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1949年9月,致電陶峙嶽將軍和新疆包爾漢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為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對國家的大政方針,重要方略都深思熟慮,提出許多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中央領導決策參考。

  軍事

  1925-1926年期間先後參加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第一和第二次東征作戰,鞏固了中華民國的穩定。

  1930年5月編成中央教導第二師,率部參與中原大戰之隴海戰役,此次戰役使得各地軍閥損失慘重,為紅軍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張治中作為戰前準備工作的組織者和戰役的指揮官,苦戰三個月,共殲滅日軍6萬餘人,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夢想。

  1945年通過談判和解的方式處理新疆阿爾泰地區發生的“伊寧事變”,避免了新疆地區的戰亂。

  抗日名將張治中的軼事典故

  忠於愛情

  1909年,17歲的洪希厚按照當地洪張兩姓聯姻的習俗,嫁給了同樣來自貧寒人家的張治中,洪希厚一生對丈夫的工作從不亂髮表意見,但有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當時張治中準備赴淞滬抗日戰場,他的四弟張文心也將前往。張文心七歲時即由洪希厚帶大,兩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對丈夫說:“開戰時,讓文心留在你身邊,好嗎?”對於妻子的這一請求,張治中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來,是不分前後的。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戰死的準備,作為一名軍人,文心也應當如此。”其他時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張治中總是在一起,他們相互陪伴直到終老。

  直言進諫

  在國民黨任職期間總共四次直言進諫蔣介石。

  第一次上萬言書是“皖南事變”爆發後的1941年3月2日。張治中向蔣介石痛陳對國共問題處理的失策,“父親認為這是招致兩黨破裂的開始,關係甚大。”張治中在萬言書中建議:“為保持抗戰之有利形勢,應派定人員與共黨會談,以讓步求得解決”,“若猶是聽其拖延,其結果將對我無利而有害。”對此,張治中之子張一純說:“可惜,蔣介石並沒有接受父親的建議。”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國民黨當局正在為發動內戰做準備。張治中再寫萬言書,託人帶給蔣介石,力言對國共問題採取政治方式解決是獨一無二的途徑,反對重起內戰。他在萬言書中說:“我國經八年之長期抗戰……民窮財盡,無日不在水深火熱之中。……倘戰爭再度爆發,必益增人民之痛苦,違反人民之願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蔣介石和李宗仁分別當選為總統、副總統。張治中給蔣介石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經到了最嚴重的階段,提出補正之道是:執行親蘇政策、和共政策、農民政策、改革土地制度。蔣介石對這封信很重視。5月12日,張治中就收到了蔣介石的回電。蔣在電文中說:“來函與意見書今始詳閱,應再加研究後另行電告。”但是,此後再無下文。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張一純說:“1949年參與北平和平談判時,父親還給蔣介石寫過長篇改革建議。”此前,張治中在溪口勸蔣出國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蔣介石留在國內是對和平的最大障礙,所以在萬言書裡痛陳利害。張治中後來回憶起這最後一封萬言書時說:“不知蔣介石看後反應如何,但事實已經說明他是不會接受的。”

  堅持正義

  開始後,張治中的家也受到了衝擊。在張治中家最艱難的時候,周恩來出面保護了他們一家。周恩來把張治中送到解放軍總醫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讓家屬去也不讓通電話。張治中從此變得很沉默,也不說話,但是他的健康卻被這種鬱悶的情緒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後三年,張治中每天晚上問兒子張一純的情況。

  聽說彭德懷被打倒,張治中寫信給毛澤東,聽說劉少奇被打倒,張治中也寫信給毛澤東。彭德懷被打倒後張治中寫了1萬多字的信為彭德懷講話。他在信裡講:“彭德懷的生活非常簡樸,對自己非常的嚴,洗臉水都不倒掉,留著接著洗腳。彭德懷非常艱苦樸素,他絕對不會反對您老人家。”然而,張治中寫的這兩封信都被周壓了下來。周恩來安慰張治中說:“你寫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來辦。”

  除了寫信,張治中還曾經面諫毛澤東。“十大元帥要是都沒了,主席身邊怎麼辦?”張治中曾在一次與毛澤東的會面時說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張治中被兒子張一純推著坐在輪椅上見到毛主席。張治中見到毛澤東說:“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黨內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帥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麼辦吶?”這時,原本是坐著的毛澤東站了起來說:“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們可以甄別嘛。”張治中並沒有說話,顯得很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