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如何說好普通話
在四川流行一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說普通話。”是說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將四川人說的普通話稱為‘川普’或‘椒鹽普通話’。下面小編來告訴你吧。
四川人說好普通話的方法
1.四川話沒有平翹舌之分。
想要練好普通話的翹舌音,就從最基礎的“zh、ch、sh、r”開始多練習,並找到日常生活裡經常用的這些翹舌音的代表字,反覆練。
2.四川話邊音鼻音混淆。
個人認為這個是最難的,也是從最基礎的“n、l”練習,說的時候把手放在鼻子下面,根據鼻子的共振來自己判斷自己說對沒有。
3.前後鼻音混淆。
注意口腔裡舌頭的位置,以及鼻子的配合。這一點練習的進行,最好在邊鼻音之後,在邊鼻音練習好之後,在會更容易體會怎樣用鼻子發音。
4.四川話裡自己特有的名詞和音調。
要分辨哪些是四川特有的方言,不然在其他北方人會不懂你在說什麼,這也是種變相的椒鹽普通話。以及分辨音調,混雜了四川話音調的普通話很奇怪。
這三點的共同的練習方法是,
多聽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在聽的過程中觀察說話的人是怎樣發出這些音的。然後自己模仿,最好反覆模仿,自己根據標準發音的基礎上不斷校正。當自己發對了音的時候,及時歸納總結。如果有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在語言環境裡不斷學習這是再好不過得了。
總之,不要怕自己發音難聽,所有質變都是由量變而來~
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的原因
一、由聲調差異鬧笑話
四川話屬北方語系,大多數字發音與普通話同,但聲調有差異。所以許多人說普通話,以為變變聲調就行了,但對聲調往往拿不準,鬧出笑話難免。
對四川話與普通話聲調的差異搞不清,這正是一般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難辨的發音差異
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的重要原因還在於,大部分地區所使用的四川話沒有平舌和翹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話中翹舌音念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話為[zhìshāng],四川話為[zǐsāng]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話為[chāoshì],四川話為[cáosǐ]音同“操四”;"支援"普通話為[zhīchí],四川話為[zīci]音同“資瓷”。為此,許多四川人在電腦上用拼音打字,弄不清捲舌不捲舌,常用嘗試法,浪費不少時間,但說話時就會露馬腳。此乃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的原因之二也。
在四川話 但不包括成都話 中以鼻音“n”開頭的音節中,如果韻母不是“i”開頭如“i”或者“in”,則“n”都通讀為“l”。如“南方”,四川話中音同“蘭方”;‘寧夏’讀成‘林下’;‘農’讀成‘龍’等,還有‘拉,’與‘娜’,據謝娜自己透露,她在考四川師大時老師考她的普通話,在說自己的名字時就戳了拐,將‘謝娜’說成‘謝拉’!
普通話的"wu"音,四川話都發音為"vu",如“五”、“霧”不分;"hu"變化為"fu",‘呼喊’發音為‘夫喊’,‘似乎’讀成‘似福’;在四川一些地區,還將‘f’’、‘h’混淆,乃至顛倒,如川北有些地區將“花”念成“發”、“黃”讀成“房”、“非”發音稱“灰”,如嘲笑這些地方說話段子:黃子上有個房貓兒房子上有個黃貓兒、菜籽發發灰房菜籽花花非黃等。此外,普通話中大部分聲母后的"e",四川人都讀成''o'',如:哥哥gege讀成gogo,上課shangke讀成shangko等等。這些聲母或韻母的發音習慣造成四川人說普通話的第三大障礙。
三、土話俚語成椒鹽
一般四川人說不好普通話的第四個原因是,習慣了說俚語或土話,而將之納入自己認為的普通話中,以為變一下聲調就行,這是‘川普’椒鹽的重要原因。比如四川話中的‘灰面’、‘紙飛飛兒’、‘倒柺子’、‘客西頭兒’、‘丁丁貓兒’等,北方人就不懂那是指‘麵粉’、‘紙片’、‘手肘’、‘膝蓋’、‘蜻蜓’等。
四川人說普通話只要注意,不要將俚語土話納入普通話中,外省人不會聽不懂,相反會覺得比說四川話好懂得多。除要注意不說土話俚語外,切莫將那些四川話中特有的語氣詞混入普通話,否則會讓外省人摸不著頭腦。筆者將這些四川話中特有的一些語氣詞列入下:
•哦語調上揚——表肯定語氣,是這樣。
•啊語調下降——表肯定語氣,不錯,是這樣。
•是唦兩音都拖長——表肯定語氣,絕對正確。“唦”有的寫成“撒”。
•哈——語氣助詞,1、輕微的疑問;2、友好。例子:歡迎多朋友們哈!
•嗦發音so,疑問,並且馬上肯定。例如:原來在這個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讀音,表疑問,自問。例如:咋個這些人都跑過來了喃,訊息夠靈通的嘛!
•兮——語氣詞,那樣子的:“你覺不覺得他有點神經兮兮?”“髒兮兮的。”“瓜兮兮的”
•綽綽coco——哪個樣子。神綽綽的精神病樣子,哈傻的四川發音綽綽的。
•嘎 ——是這樣麼?單獨用表示肯定。如:你是這樣說的,嘎。
•哈輕聲——疑問。自問自答。輕度肯定。如:“格是哈”?-是不是?是麼?如:“軍醫哈”-是軍醫吧?是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