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口才幫你結人緣

  有一種話大家都十分喜歡聽,那就是笑話。除了一些嚴肅的特殊場合外,隨口來一兩個笑話都可以吸引聽眾的。下面小編來告訴你怎樣吧。

  方法1:說話注意場合和物件

  不管一個人多麼地會說話,還必須注意說話的場合,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話什麼樣的話受歡迎,所以,只有一個人會分場合說話的人才會非常受歡迎。一位畢業於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志一併舉行了一個歡送會。與會同志和領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讚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志的讚譽則比較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辭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讚譽作了深情的感謝。

  一時間,會場裡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裡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並未就此停止,卻使大家對另一位“先進”的讚揚中引起了感觸,並作了頗為欠缺的聯想和發揮:“說到先進,十分的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話猶未竟,坐在他對面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太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了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未曾提你的名。”話語中帶著一種不肯饒人而又讓人感到十分難堪的“刺”,冷不防地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了一種怏怏不悅的尷尬氣氛。

  一位領導見形勢有些不妙,就馬上把話茬給接了過來。其實他應該緩和一下氣氛,避開讓大家敏感的“先進”這個話題,轉而談論其他的話題。但是,他卻反反覆覆地勸慰那位退休老教師,叫他對“先進”的問題不要太在意,說沒有評過先進,並不等於不夠先進,先進不僅在名義,更要看事實等等與先進有關的話,一席話,等於是把本應避而不談的話題作了重複和引申,使本已尷尬的局面顯得更加的尷尬了。

  這是一個時刻都有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我們不妨把它叫做一個“不會說話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引出幾點發人深思的教訓: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師的教訓:在說話時不應該作無謂的比照。比照,是談話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手法。用得好,可以使雙方的說話產生某種積極的效果。這裡,“積極的效果”是值得注意的。在退休歡送會這樣的場合,別人所說的一般都是一些非常富有情感而又不失其真的比較得體的人情話和好話。對於這種充滿人味的好話,聽話者要善於傾聽,善於應答,但是根本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長處來衡量自己的短處,從而引起自己的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師的教訓:不應該在別人失意之火燃燒時更進一步的添油加火。與人相處,很難避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不愉快,在一位勤勤懇懇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前輩即將退休時,儘管由於老先生平時在某些方面不善為人處事而與自己傷了和氣,然而在歡送會這種場合,我們不能乘別人一時失言,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一個人在說話時應該理解“得繞人處且繞人”這句話的含義,不要為了圖一時之痛快而說出那些不合人情味的刻薄話。在這種場合,不管怎樣,還是要在“歡”字上多考慮一些,“歡送歡送”,“歡”而“送”之,要儘可能地多留一點美好,讓人在以後有些想頭。

  三是那位領導人教訓:作為領導人,他應該知道這種形勢再繼續談下去會出現十分尷尬的局面,所以應該避開使大家敏感的話題。領導者的領導能力固然表現在原則性上,在會場上一時出現了某種始料未及人尷尬局面時,他沒有直接去批評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師,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師的貢獻:具有這種應急應變的人意識並立即著手應變,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從具體應變能力和言語技巧一面來看,卻又顯得十分的不合乎情理。應當避開“先進”這個讓大家敏感的話題,巧妙地把話題岔開,使歡送會的氣氛由暫時的不歡而重新轉向到歡快的氣氛當中去,並順勢掀起新的**,而不是像那位領導人一樣在敏感的話題上嘮叨不休。是否能機敏地避開某些不宜多說的話題,對領導者的領導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檢驗。

  這三方面的教訓合為一點就是:“說話要注意場合。”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是“不會說話”的人的一種拙劣表現。“人”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場合,面對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從不同的目的出發,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談效果。

  方法2:不要忽視交談中的每一個人

  交談中不要忽略在座的每一個人。我們在與多數人見面時,多半隻會注意到一群人中的主體,而忽略了其他的人。也許我們通常都沒有想到,如果得不到陪客的支援,事情同樣也不會得到圓滿的解決。

  特別是那些一般的生意洽談,握有決定權的通常不是科長而是負責現場工作的股長。因此,如果忽略了處於陪同地位的股長,也許會使即將成功的交易再度破裂。

  再說,既然是同席,多多少少都應該參與大家所討論的事情,目的也同是聽自己說話,所以,如冷落了其他人,他們的不滿馬上會傳遍整個席面。但假如換在一位較高地位的領導者的立場便不同了,他不會認為自己正受到冷落,而只會想到部屬正在代理自己,心中不會有被冷落的感覺。

  因此,當我們與許多人交談時,切莫忽視了在座的每一個人,若有一個人因被你忽略而覺得受了冷落,並由此對你產生不滿,過後,他至少會讓所有的人都對你產生不滿。所以說話更顧及場合和所有的物件。

  方法3:說話要有分量、得體

  “人微言輕”是一句流傳經年的老話了。其中既有自輕自賤的託詞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無奈慨嘆。細細推敲便不難發現,世間的小人物,也並非都是出口無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語有分量,能夠打動尊者貴者,自然牽涉到說話的態度、方式、時機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卓爾不群的會說話能力,說出過動聽耐聽的錦言妙語,剖析一下他們“言重”的取勝方式,於我輩“人微”者或許不無啟迪意義吧!

  口出驚世駭俗言,不少小人物,總愛視“大言”為狂言的同義語,因此在尊者面前顯得唯唯諾諾,毫無生氣可言。其實,唯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馬首是瞻,才更需要獨特的驚世駭俗之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令人洗耳恭聽,最終使自己伴隨妙語脫穎而出。唐代宰相李紳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時,一律不接見下人。小小書生張祜偏要結識一下這個大人物,他先寫了名帖,署名“釣鰲客”。李紳一見這名帖頓生怒氣,於是破例召見了他。為了給對方一頓羞辱,李紳故意問:“秀才既懂得釣鰲,那麼用什麼東西作釣竿呢?”張祜脫口便道:“用長虹!”李紳再問:“用什麼作釣鉤?”張祜大氣張揚:“用新月!”李紳再問:“用什麼作釣餌呢?”張祜大笑:“用我作釣餌,當然也就不難釣到大鰲啦!”聽到這些話,他高興地款待了這個口出狂言的書生,對飲聊天,不亦悅乎。非常的明顯,張祜能折服李紳這個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驚駭之法,以磅礴氣勢給了對方非常強烈刺激的話言,其才華才最終得到了大人物的認可。

  方法4:言語得體——說得好不如說的巧

  大家都聽過相聲,其相聲藝術具有一種表現形式叫做“錯位”,那就是讓一個特定身份的人在一個特定的場合說話,這個特定的身份和這個特定的場合是不相符合的,最終造成笑料百出的結果。相聲畢竟只是相聲,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我們所處的場合不一致,那麼我們的聽眾報以的恐怕就不是會心一笑,而是嘲笑,甚至是笑不出來的尷尬場面。所以,不管我們說什麼,都應該注意到是否和我們身處的場合相符,如果你是在一個長輩居多的圈子裡面,那麼你要做的就是畢恭畢敬,多用敬語;如果你是在一個滿是上級同事的聚會裡面,那麼你要做的就是自重自謙,多用謙語;如果你身處一個鐵哥們好兄弟的團隊裡,不用懷疑,充滿豪氣的粗話反倒是你贏得大家喜愛的一條捷徑。

  說話的真正技巧並不在於把話說好,而在於把話說對、說巧,引用中國的一句俗語就是要“上什麼山唱什麼歌”。然而,我們每個人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們的社會環境也是千變萬化的,要詳細說明“什麼山該唱什麼歌”可以寫一本專著,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的事情。所以,言語得體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易於操作的技術。

  古語有云“言多必失”,所以,在某個場合你不知道該說什麼話的時候,最好什麼話也不要說,聆聽同樣也是你最好的選擇。豎起耳朵傾聽是對說話者的一種莫大的尊敬,然後再有節奏的輕輕點頭,小聲重複說話人的最後一個詞,最後再報以一個微笑,這樣就會給別人一種你的言行非常得體的印象。

  方法5:風趣幽默——語言的“萬有引力”

  有一種話大家都十分喜歡聽,那就是笑話。除了一些嚴肅的特殊場合外,隨口來一兩個笑話都可以吸引聽眾的。因此,說話有幽默能力就像是恆星的萬有引力,能使聽眾像衛星一樣不停圍著你轉。幽默的能力並不是任何人都有的,但卻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要想讓一個不懂幽默的人時時處處都幽默是不可能的,只需要在特定的場合幽默一下子就可以了。那麼,你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兩本笑話全集,或者是在網上敲開一兩個笑話網站,然後把其中你認為特別經典的笑話背下來,在適合的場合說出來就可以了。

  這裡要特別提到的是,笑話也有場合,笑話最好能和說話的場合相聯絡,甚至可以把主角調換成聽眾中幾個玩得起的人以增加幽默效果。這就需要你有一個龐大的“笑料庫”,要日積月累。當然,你沒必要象背課文一樣把笑話一篇接連一篇地背下來。事實上,只要你看過,笑過,你就能在場合相符的時候把你的笑話從“笑料庫”中調出來,這樣就可以引發出一場場鬨堂大笑和無數崇拜的眼神。

  方法6:有智慧——聽眾佩服的原因

  一個人會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滿腦子充滿著智慧。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充滿著哲理的光輝、充滿著智慧的火花,那麼別人對他的敬仰會如同滔滔江水一樣綿綿不絕的。經過觀察我們發現:一般人對於一些似懂非懂的東西最崇拜,由於這樣的事物有相當大的神祕感又不會感覺不可捉摸。要想說出別人似懂非懂的話,大量閱讀是一個正統辦法,老莊、佛學基督教等超驗的學識是非常值得一個人去掌握。如果一個人能在交談中抓準時機來幾句“道可道,非常道”,“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曾會、愛別離、求不得。”那麼,一定會讓你身邊的人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但是,你如果沒有多少興趣鑽研這些枯燥的學問而又想要別人崇拜的話,也有捷徑,那就是多和有學問的人一起交談,或是多看一些有哲理的節目。你不需要系統地瞭解什麼是老莊佛學,你只需要把有學問的人或是有哲理的節目用自己的話語背下來就可以了——一般一個人轉述的時候也會嚇著別人的。但是這樣做要千萬注意,不要在行家面前賣弄,畢竟速成的東西就像是灰姑娘的全副家當,過了午夜12點就會變出原形的。

  方法7:博學多才——別人崇拜的理由

  尤其要特別指出的是,一般會有許多人把“知識”和所說的“智慧”相混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也不應被認為是相同的概念。智慧如“禪”一般,不能說,不便講,只能悟,講求的是一個“玄”字,讓聽的人半懂不懂。而知識則是要讓聽的人能聽懂,只是在你告訴他之前他沒聽過。人際交流有一個“連通器原理”,如果你的知識液麵高於受眾的知識液麵,那麼你的知識就可以向他傳授,而他對你的敬仰也會如同黃河決堤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在會說話的知識性方面需要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優勢原則:知識海洋博大精深,我們生也有涯,而學則無涯。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固然是相當重要的,可是要想窮盡天下文章卻是痴人說夢,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例如: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農業知識方面絕對不如中國的一個普通農民,但是,中國卻有許多人對李陽趨之若鶩——因為李陽每次在我們面前講授的都是英語知識而不是農業知識,在英語方面,我們中的大部分都會在李陽面前感到極端的萎靡,感覺自己的那點可悲的知識儲備實在是太渺小了。因此紛紛掏腰包跟著李老師一起瘋狂。

  好的說話能力在知識方面要做的也是這樣:不必在每個知識領域佔據優勢如果你能做到當然更好,而只需在你佔絕對優勢的知識領域說話就行了。如果你是搞文學創作的,那麼你大可以用技巧把話題多多地轉向小說、散文等你的知識儲備豐富的領域,而不要跑到一群音樂人的圈子裡面談五線譜和蝌蚪文。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知識性的東西講究的是別人能夠聽得懂,聽明白,不要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快感而不顧聽眾是否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