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雜誌對高三的勵志文章

  拼搏高考,今生無悔;爬過高三,追求卓越!張揚樂學樂思的個性,堅守不驕不躁的心態。關於,由小編為您整合。

  一

  《高考,智者相逢仁者勝》

  高考不僅是知識水平方面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的比拼。高考中,有人如願以償,也有人抱憾終身。我們需要認真從這些成功和失敗者的經驗教訓中去總結和積累高考智慧:勇者無懼、智者不惑、仁者無敵,才能掌握高考競爭的主動權。只有在冷靜思索、默默耕耘中不斷充實自己;在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發展自己的特長、個性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面對困境:狹路相逢勇者勝

  所謂“勇”者,是指面對困境所表現出的膽量和勇氣,不膽怯、不畏懼。當年項羽與章邯大戰於鉅鹿,雙方力量對比對項羽所領導的義軍極為不利。項羽選擇了破釜沉舟,以非凡的勇氣和膽略激發了將士們的鬥志,一舉破秦軍,傳為佳話。“破釜沉舟”也就逐漸演變為中國人戰勝困難、扭轉頹勢的決心和底氣。電視劇《亮劍》中的主人公李雲龍說:“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面對高考,特別需要這種藐視困難的亮劍精神。“試試能行,爭爭能贏”,複習考試,很需要情緒高漲和精神張揚。狹路相逢勇者勝,既是一種敢於拼搏、勇於勝利的精神狀態,也是一種敢於挑戰任何艱難困苦環境的英雄氣勢。心理專家認為:許多高考成功者大都具有強烈的企圖心和勇於嘗試、敢於行動的進取心。很多困難看似難以克服,其實不可怕,只要你狠心去攻堅破難,奇蹟就可能發生。這樣,你不但會贏得許多新的成長機會,而且還因為攻克難題獲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功的體驗給你注入自信,人一旦充滿自信,記憶力、理解力會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使你不斷髮展與創新,不經意間就取得成功。

  當然,面對同學之間的糾紛或矛盾,“勇者”可能逞一時口舌之快或拳腳之重,但決不可能讓對方心服口服。

  面對壓力:勇者相逢智者勝

  所謂“智者”,是指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強以及解決問題智慧多的人,即有智慧、頭腦聰明的人。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勇者相逢智者勝的故事集。早期劉關張不能說不勇,也不能說不團結,但奔波多年卻無立錐之地,最後“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才逐步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項羽雖以勇而敗秦軍,卻最終智輸於劉邦。複習備考中,許多同學一味蠻幹,整天泡在書堆裡,成績卻有降難升;另一些同學有勞有逸,用心調整學習心態和節奏,學習壓力再大,也遊刃有餘,輕鬆取勝,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具體落實在某一考題上,有的同學匆匆一眼,埋頭就做,結果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另一些同學,卻題讀三遍有驚喜,想好思路再動筆,三五兩下便一氣呵成。這也是“勇者相逢智者勝”的最好詮釋。

  此外,在後期複習中,尤其要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清醒的全域性觀念和行之有效的揚強科扶弱項措施。針對高考複習課程資源能迅速作出正確判斷、恰當取捨及合理運用;在浩繁蕪雜的資訊源中把握高考命題的基本規律;在知識與能力、經驗與理論、廣博與精深、穩定與創新等諸多矛盾衝突中達到和諧發展,最終實現考綱要求與命題規律真正轉化為備考過程中的習慣意識與自覺行動,確保備考效率的最大化。

  當然,智者在面對勇者時能顯示出優勢,因為他們腦筋靈活,能夠隨機應變。然而,智者也有侷限,尤其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給人“工於心計”的印象。一旦讓同學們對你產生這樣的感覺,就會對你處處設防,逐漸讓你成為“孤家寡人”。

  面對競爭:智者相逢仁者勝

  所謂“仁者”,是指以愛心和包容之心對待別人的人,即通常所說的那些善良、厚道、肯包容的人。當聰明人遇到善良人時,聰明人總是被善良人征服,如黃蓉與郭靖。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者總是樂於助人,成就他人。其實一個人向外施愛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過程。所以,仁者一定是勇者。一個具備了“泛愛”的人必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堅毅和淡定,從而無所畏懼,樂觀、豁達與自信。

  人們對仁者特別渴望。隨著高考時間的日益臨近,同學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集體活動少了,相互交流少了,許多同學就特別渴望理解、關心、安慰和幫助。尤其是當一個人陷入孤立無助的困境時,及時施以援手,是最讓人感動的事。其實你在關心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在其他方面幫助你;你在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家庭中,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溫暖與鼓勵,還會收穫更多的友誼、自信與人生觀、價值觀的超越。

  有同學認為:關鍵時刻與同學們交流,是否會增強他人的競爭實力,讓自己得不償失?其實這是一個思想誤區:高考的競爭並不是一個班、一個學校間的競爭,你所在的班級大家都進步了,水漲船高,你自然會從中受益。況且,平時多與同學、老師及家長交流,不僅能多方面開闊你的思維,大面積獲取高考資訊,而且有助於緩解你對高考的心理壓力。時常得到親朋好友的關心、支援和激勵,大家共同撐起高考這片天空,你會更有信心和底氣在競爭中一決高下,在高考中奪取優異成績。

  因此,面對激烈的高考競爭,我們不應該“千里走單騎”,而要樹立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全新理念,以集體的智慧參與競爭,直面高考,勝算才會更大。這也正是“小成憑智,大成靠德”的人生信念。

  二

  《矢志不渝》

  高三了,要付出很多辛苦,要承受很多壓力,知道嗎,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創造自我,超越自我。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寺廟裡的兩塊石頭在小聲交談。鋪在地上當臺階的一塊石頭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塊石頭抱怨說:咱倆從一座山來,瞧你現在多風光,每天都有那麼多人跪在你腳下頂禮膜拜。我怎麼那麼倒黴,每天被人踩來踩去,又髒又累,石頭和石頭怎麼那麼大差距呢?被雕成佛像的那塊石頭略一沉思,慢悠悠地說:老兄,別忘了,進這座廟時,你只捱了四刀,我可是捱過千刀萬剮呀!

  石頭如人。縱觀古今中外,遍閱典籍史冊,那些有大成就、大功德、大名聲、大造化的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吃盡千辛萬苦,受盡百般磨難,最後才能修成正果,成名成家?未經磨難而僥倖成功者也不能說絕對沒有,但卻鳳毛麟角。套用王國維先生的話來說,也正是有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百折不撓,有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矢志不渝,才會有最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出望外。

  人們無不羨慕那些戰場名將的風采,羨慕他們胸前五顏六色的勳章,但扒開衣服看看,哪個不是傷痕累累,九死一生?“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就是其生動寫照。也有許多人崇尚那些商界鉅子、金融大鱷,翻翻他們的奮鬥史,哪個不是久經沙場,幾起幾落,鹽水泡三次,鹼水再泡三次。而且,這還都是少數最後獲得成功者,至於那些雖也經歷了“千刀萬剮”,最後卻功敗垂成者、功虧一簣者,那就更多了。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裡,襲人開導寶玉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貌不驚人的小丫頭嘴裡,有時也有千古真理呀!想想歷朝歷代那些經歷“千刀萬剮”而劫後餘生的名人吧,真可以排成長隊:“文王拘而演《周易》”,併為後來武王伐紂換取了時間和空間;勾踐臥薪嚐膽20年,一舉復仇成功;孫臏被害身殘,僥倖逃得一死,最終消滅勁敵,寫成不朽兵法;蘇秦飽受凌辱,眾叛親離,因而懸樑刺股,發奮苦讀,後來攜六國相印,輝煌一時;韓信強忍胯下之辱,戰勝種種磨難,終成百萬大軍統帥;司馬遷慘遭宮刑,含辱偷生,書成“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他們無不飽經磨難,“千刀萬剮”,每一刀都鮮血淋漓,每一刀都痛徹心肺;同時,每一刀又都是他們邁向成功的一級臺階,每一刀都讓他們離成功近了一步。

  現代人也是如此,誰也不會輕輕鬆鬆就成功。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的男主角許三多,為了笨鳥先飛,在工作訓練中,汗水比別人多流十倍,力氣比別人多費十倍。戰友的不解,領導的白眼,他都頂住了;冷嘲熱諷,嫉妒歧視,他都忍受了。“千刀萬剮”面前,他抱定的宗旨是“不拋棄,不放棄”。經過千錘百煉,他終於從一個糊里糊塗的農村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特種兵,軍事尖子,部隊建設的寶貴人才。

  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誰都渴望人生輝煌,成名成家,誰都想當廟裡那塊高高在上的石頭佛像,不想當那塊被人踩來踩去的臺階石,這想法沒錯,志存高遠,值得鼓勵。可你得先問問自己,你做好了“千刀萬剮”的思想準備了嗎,你能忍受住那深創劇痛的“千刀萬剮”嗎?矢志不渝,方成大事。